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源于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创造中的日趋重要性。当人力资本成为企业资本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主要推动力量时,企业管理的重心将直接转移到人力资本及其所拥有的知识。本书从产权权益的角度阐述了基于人力资本权益的会计研究基础,通过构建企业反映型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价值、权益及权益分配的充分反映提供了运行框架,并进一步剖析了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实施的制度前提和技术支持。
| 图书 |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青年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源于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创造中的日趋重要性。当人力资本成为企业资本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主要推动力量时,企业管理的重心将直接转移到人力资本及其所拥有的知识。本书从产权权益的角度阐述了基于人力资本权益的会计研究基础,通过构建企业反映型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价值、权益及权益分配的充分反映提供了运行框架,并进一步剖析了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实施的制度前提和技术支持。 内容推荐 信息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对于企业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力与影响力,知识具有了资本的属性。知识资本在资本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而知识资本的承载体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质量成为企业资本质量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人力资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企业人事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将对人的管理从属于物的管理,这种对人所进行的外部的、孤立的和静止的管理忽视了企业人力资源的能动作用,从而限制了其主观积极性的发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从录用、分配、培训到考核、晋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全员性、全过程性的科学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则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进一步提升。具体体现在:其一,人力资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上更强调创新;其二,人力资本管理强调了人力资源的企业资本属性。 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逐步提升,企业q-针对人所进行的有关管理、决策和契约安排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支持和反映,特别是产生了对企业有关人力资源的综合会计信息的需求。此外,由于人力资本成为企业主要的控制元素,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也需要了解企业人力资本及其管理方面的会计信息。但是,现行的会计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缺陷无法满足这一披露要求。本书主要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之间的结合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的视角集中于人力资源的资本权益,从权益的角度剖析了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基于人力资本权益的会计模式,并就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的实施所依赖的制度前提和技术支持提出了解决途径。 全书共分六章。 第一章在阐明选题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文献回顾,并就本书的研究思路予以说明。 第二章以产权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企业理论、管理理论和会计理论为基础,依据人力资本及其产权、人力资本的企业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参与、人力资本的企业产权参与、人力资源会计对企业产权的持续维护这一逻辑关系来展开对基于人力资本权益的企业会计研究理论基础和背景的说明。 第三章依据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的模式分类、企业反映型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构建、企业人力资本权益的定价基础: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辨析的逻辑,构建了企业基于人力资本权益的会计模式,从而为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反映提供了模式基础。 第四章依据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的实施依赖于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实施所依赖的企业制度特征及功能,共同权益企业制度的产权安排、权力安排、剩余安排的逻辑,对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实施的制度前提提出了建议。 第五章依据人力资本业绩评价和激励体系的企业目标选择与定位、人力资本业绩评价和激励体系的企业动力机制、人力资本业绩评价和激励体系的业绩标准、基于EVA的企业人力资本的业绩评价机制、基于EVA的企业人力资本权益分配的动态激励机制的逻辑,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实施的技术途径。 第六章就本书的主要研究结果与创新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历史回顾 三 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四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基于企业人力资本权益的会计研究基础 一 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本产权的延伸 二 企业理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联合体和契约 三 人力资本的企业产权实现理论:人力资本的企业产权参与 四 会计的产权维护理论:企业产权的持续维护产生人力资源会计的需要 第三章 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的构建 一 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定位 二 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的模式分类 三 反映型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 四 企业人力资本权益的定价基础: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辨析 第四章 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实施的制度前提。 一 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的实施依赖于企业的制度创新’ 二 共同权益企业制度的功能:激励与约束 三 共同权益企业制度设计1:建立在共同占有之上的企业产权界定 四 共同权益企业制度设计2:完善权力共使的企业共同治理结构 五 共同权益企业制度设计3: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约束和激励机制 第五章 企业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实施的技术支持 一 人力资本业绩评价和激励体系的企业目标选择与定位: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 企业人力资本业绩评价和激励体系的动力机制:激励效应对价值创造的持续驱动 三 企业人力资本业绩评价和激励体系的业绩标准:基于EVA的企业价值标准 四 基于EVA的企业人力资本的业绩评价机制 五 基于EVA的企业人力资本权益分配的动态激励机制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青年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0069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9 |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7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272.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3 | 
| 宽 | 143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