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愿大地上
内容
编辑推荐

《行愿大地上》收录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4届文科实验班路雅同学的散文、杂文、诗歌、见闻、读书等小文,思考人生,探讨信仰,设计未来,充满了理想和朝气,完全颠覆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印象中“只会考高分”中学生形象,展示了这一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

内容推荐

路雅所著的《行愿大地上》收录散文、杂文、诗歌、见闻、读书等小文,《行愿大地上》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悲歌、梦中的旅行、梦、纸屋檐上的孩子、芒果树下的娃娃、上天的吻、永世的流浪、巨人柱、石头山、黄土、创世纪、活着、坚守这片土地、一句话引发的迷茫、思考善与恶等。展示了新一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

目录

第一部分:大地悲歌

 大地悲歌

 梦中的旅行

 梦

 纸屋檐上的孩子

 芒果树下的娃娃

 上天的吻

 永世的流浪

 巨人柱

 石头山

 黄土

 创世纪

第二部分:人生三思

 活着

 坚守这片土地

 一句话引发的迷茫

 思考善与恶

 思考轮回的存在

 世上不存在天堂与地狱

 思考“慈善”

 猜破谜底,还是包扎创伤?

 思考人生的“苦”

 关于“苦难”的进一步认识

 民间信仰因何存在

 另一种苦

 低矮的灵魂

 双肩的力量

第三部分:小城故事

 归乡

 一双眼睛

 那个“傻子”

 排队买“国菜”的人们

 爷爷与狗

 奶奶的故事

 雪

第四部分:被遗落的声音

 我的学术梦

 百年孤独并不孤独

 我真的不能明白

 思考人文史学

 一座城市·两个世界的忧伤

 一片土地·两个梦交汇的地方

第五部分:信仰无疆

 爱,直到成伤

 因为卑微,所以敬畏

 在苦难中永生

 在风雨中歌唱

 坚守天真

 卑微的守望

 仰望你的执念

 附录:友人的信

第六部分:两个菩萨

 柳絮儿纷飞的年华

 笑容

 寻·安

 追·寻

 “因果”与“命运”

 冷夜中见你

 曦光中寻你

 一世选择·两个菩萨

 苍天泪

 写自心底的话(代后记)

试读章节

梦中的旅行

我想用那位喜爱旅行的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的一句话概述我的想法——虽然我绝不是那样激动,理由也同他不同——

“我不爱旅行,我不喜欢探险家。”

但我的心情,与他一样的矛盾复杂。

实际上,我并非不爱旅行。恰恰相反,我与许多人一样,想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想把世上每一处风景欣赏,想自由穿梭在人间每一个花朵盛开的地方,想与我永世最爱的菩萨浪迹天涯……

如果有来世,我一定要,在奶奶腿坏之前,带她去她此生最想去的海南岛;我还想撑一支长篙,微波中泛舟在满池莲花;我还想用我虔诚的心,一步一拜地走向天国般的拉萨;我更想,更想做一个孤独的行僧,为信仰行走在大漠孤沙……

但这一切美好的憧憬与愿望,我不过想一想,做几个梦,便足够了,因为那些地方,都不是我真正的心之所向。

人的一生太短,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一一既然如此,只属于自己内心的“清衡”与美丽,我何必一定要去寻她?

我真正想去的地方,我今生一定要去的地方,是肮脏污秽的贫民窟,是衰草连天的荒原,是永世饥渴的早地,是烟火氤氲的战场……

我要用我赤裸的双脚,深深地踏在那片流泪、饥渴而坚实的大地之上。

但我,现在不能去,因为我现在没有那个资格——我现在只能去“旅行”。

我不要像鲁迅所批判的那些猎奇的游客一样:“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

我不要做一个所谓的人类学家,把眼前的一切,那几千几万年的属于一片土地的泪与笑,浓缩为一张氏族图谱、几组数字、一个新的婚姻制度……

我不要做一个寻求“废墟的哀伤”的历史学家,或是站在阳光下遥望着他眼中“高尚的贫穷”的人,把凌乱的坍圮当风景,把人们眼中的悲怆静静“欣赏”……

我不希望那些热情的孩子赤着脚踏在泥泞里,追在衣冠楚楚的我身后,喊着“外国客,外国客,你怎么会到这里来观光?”

我不希望自己抱着“实地了解中国山区、拉美、印度、非洲的文化”的崇高目的踏入那些街巷,却只能用一双眼睛静静欣赏、无限地“同情”“感伤”时,被我“观察”的当地清洁工阿姨却在想:哦,我为了我快要饿死的孩子而整日劳作,而她却在这里闲步、端详。

我不希望饶有趣味地“欣赏”他们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的木造结构,“欣赏”他们被胡乱的电线与老屋的蜘蛛网半掩着的愁苦与悲怆。

我也不希望,自己为了“采风”“了解他们‘伟大的’贫穷”,鹤立鸡群地在贫民区中走着,与身旁摇摇欲坠的晾衣架、夜夜渗雨的危房如梦般擦肩而过,而自己能做的,不过是回到舒适的住所后,写几篇行记,发表在某家报纸上。

我也不希望,当我看着黄土坡上的农民们踏着贫瘠的垄沟,当也门的工匠们用手做着泥墙,当肯尼亚的老人在热浪中化作缓缓抖动的彩烟,当加尔各答的孩子抬头望着与他们争食的秃鹫一一而我,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观看”,好奇而惊异,同情而忧伤。

我不要,不要做一个异乡的过客。

人人知道家的感觉罢?人人知道找到归宿的感觉罢?我想做的,就是回到我望穿双眼,日日渴求回到的故乡。

但我如今,连这些美丽的语言都不会。我如今,并不熟悉这些宗教与文化。

我如今,只能做一个过客,凝眸之间,相隔着忘川,千百万条水流。

我只能,如我曾千百次做过的那样,在寂寂的黑夜,闭上眼睛,在梦中飘忽过干沟万壑的黄土坡、破败的小村落,飘忽过埃塞俄比亚高原,飘忽过巴西利亚那只大鸟翅膀之外的街区,飘忽过尼泊尔的山峦、印度的田野、孟加拉的河……那些梦中永远由一丝淡紫色的氤氲笼罩的,唯美而深邃的景色。

但有时,我的梦并不那样深沉而富有诗意,甚至称得上悲惨,我梦见过被塔利班杀害了爷爷的小男孩,梦见过出卖心爱女儿的贫苦农夫,我梦见过战火中的婴儿摇晃着他死去的爹娘,梦见过荒原上漂泊无影的哭声……那些梦,一次次让我在深夜中醒来,再无法睡去,任廉价的眼泪浸满了枕巾,无可奈何地面对窗外咆哮的寒风……

从前的传教士说,“梦是野蛮人的神”。我很荣幸,假如自己真的能做个野蛮人,那些淳朴而坚强,用发自本性的梦而非“道德”统治灵魂的人,那些在“文明”的西化世界眼中不值一文的人。

感谢我的那个神,其实我此生并没有到过那些地方,但往往在梦中,我便能很自然地说出所在之地的名字。

P6-8

序言

待到赤子回望时

2011年8月我第一次见到小雅,是现在十班组建的第一天。小雅告诉大家,她信佛,并且想做像特雷莎修女那样的人。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她的话,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孩子。

可深一接触,发现小雅真的言行不贰、表里如一。

她在班里做生活委员。十班做值日的规矩一个组做一周,如果因为做值日扣了一分,那么这个组继续做一周,直到不扣分为止。生活委员的作用是“补”,查缺补漏,应对检查;如果某个组被扣了分,那是这个组的责任。可小雅却主动承担起责任,值日同学都走了,她还在那里查缺补漏。如果说别人是做一周值日的话,她就是天天在做值日——就这样坚持了两年。

这只是诸多事中最小的一件事。

小雅的信仰是真诚笃定的。她相信所有人都是善良的,也愿意为世界上的弱小者奉献一切。为了她的真诚信仰,她会用一直存在的坚持与刻苦来学习。不管是在教室还是旅行途中,不管周围有多嘈杂,她都可以安静地抱着一本《中国文化史》或《泰戈尔诗集》细细品读。

她学习有一股韧劲,为了心中的目标,会下功夫到底。我现在还记得她抓紧一切时机背法律条文、准备法律知识竞赛的情景,即便这样一个看似“无用”的比赛,只要是为她喜爱的集体,只要承担了上场的任务,她都会全力以赴。每每看到她的这些做法,我都会想到柔石——只要是损己利人的,都会担到自己身上,同时还有一股硬气。

小雅曾经给班里同学讲特蕾莎修女。她用心准备了很久,让同学们感受到特蕾莎修女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芒。她说:“哪一个成人听了小艾格尼丝的话不会说,这是一个天真到无以复加的想法,是一个荒谬得根本不会发生的念头。但又有谁能否认,这个小小的孩子一个单纯的信念,日后却改变了印度、埃塞俄比亚、孟加拉、梵蒂冈、伦敦……无数呼唤着爱与希望的国家,拯救了世界上千千万万个躯体与灵魂。”

小雅说,这个世界需要天真的人。她讲这话时是真诚的,台下的。老师和同学听着也是真诚的。在这个大家都讲功利、讲实际的时代,能够强调单纯,是会给人生注入清纯之气的。

她有时候会说一些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傻话”的话,但~个善良的人又怎么会嘲笑她的“傻”呢?我们身上的所谓“成熟”,其实不就是一种世故吗?当我们世故时,我们又如何体会小雅那单纯的幸福呢?

相处两年,如果给小雅一个评定的话,我想用“赤子”二字。

我给自己的号是“杏坛赤子”,我对“赤子”之称的珍视可见一斑。而能让我称学生为“赤子”的,只有小雅。

我和小雅接触了两年。两年来她始终保持着单纯,正可谓“大人不失赤子之心”。这个赤子也在成长,保持单纯气质的同时,想问题更加周全。

她用一颗单纯的心对待别人,也希望用她的理想影响周围每一个人。比如,她从来不记自己的志愿学时,也不填我要求学生填的成长记录。她认为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用来炫耀的。可是,如果她不把她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又如何让别人知晓她,给她更多机会呢?

诸如此类,单纯的理念与社会的现实总有碰撞。

小雅有时很执拗,这经常让我为她着急。但她并不固执,也会经常反思自己,比如会在全班面前真诚“反思”自己的“不足”;其实在我们看来,这些“不足”何需挂齿,而她却能认真地向大家剖白。在我看来,曾子的日三省吾身、卢梭的忏悔也不过如此。

现在,单纯而不固执的小雅已经能够接受单纯理念暂时不能实现的现实,对自己对他人更能够包容接纳,而单纯之心不变,又使她更加成熟。

小雅马上就要高三了,她要去争取实现自己理想的第一个平台。小雅说她从小想学梵语。这是一个注定要选择孤独与寂寞的专业,也只有充满韧劲的小雅才能这样的选择。

有时我在想,未来的生活会将小雅锻造成什么样的人呢?复杂的社会是会让小雅更加成熟且不失赤子之心,还是会让她对自己产生怀疑?我想小雅会是前者吧。

小雅从小博览群书、博闻强识,所以我一直期待她能把她的作品汇编成册。现在这些作品即将成书,这是她成长过程中一段可贵的记录。在未来遇到更艰难更复杂的情形时,让她看一看曾有过的思考,或许会找到最初的起点吧。

正所谓——

待到赤子回望时,

曾有大地悲歌声。

自始修女长坚守,

十子真意永挚诚。

后记

写自心底的话

或许,在还未道出我心中的言语之前,这些感谢的文字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一定要写,因为这本书,这本在我心中属于这片大地的书,她的作者并非只有我,更有所有爱我、支持我和我所爱的人。

此书能够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的便是我的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于信任与尊重,父母或许至今没有读过女儿的一篇文章,但我深知,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默默支持与无私给予,是我创作的源泉与基础。

此书中几乎所有文章都写于我的高一高二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诞生于师大二附这样一个充满着人文气息与济世情怀的摇篮中的。我一直深信,能够在二附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弥足珍贵的幸福与财富;在二附中的校园氛围熏陶、老师的正向引导与志同道合的十子(2014届文科实验班十班同学互称为“十子”)们之间相互的精神鼓励之下,我感到自己的内心日益充实、大气,我的脚步愈发坚实、笃定。

我本无出书的“妄想”,班主任何杰老师一直鼓励我将假期中的个性化作业何老师每个假期针对每一个同学的特长与爱好留的不同作业——对话《论语》,加之其他平时的日记、散文等整理成书。虽然最终编订时,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与全书主调的契合,最初的关于《论语》与传统文化的思考部分都被删去了,但我深知,没有为我所敬仰的何子一直以来的信任与帮助,这剩余的近三十万文字或许只能永远停留在我书桌一角的日记本上。

还要感谢一直对我寄予厚望的陈昭老师、李煜辉老师、陈立今老师、我的初中母校五中分校的杨春林校长、郝臣主任、班主任陈君老师等所有恩师的培育与殷殷期许。

在这里还想由衷感谢的,是我的好友姜满雨以及儿时的伙伴杨茜。这本书收录的每一篇文章,她们都用心读过,并以同龄人的视角对每个篇目都作出了评价,建议我删掉了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文章,使全书读来更为流畅、明朗。当然,还要感谢王琪瑶、宋叔然、叶心怡、张卓等好友的帮助、建议以及所有十子及老师们的关注与启迪。譬如,若是没有宋叔然一直以来引导我对世界的深入观察与挖掘,本书中的许多描写与思考就不会存在;没有平日里老师、十子们课上与闲暇时的讨论与交流,我的关注面与认知水平也许还要更为肤浅。

此时此刻,不禁又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幸福。两年来,我在学校、老师与包括十子们在内的所有相识的老师同学们的关怀下成长,不知有多少同学曾写信或写卡片给我,真诚地祝福我的理想,并愿意一起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两日前,学校正进行“清华北大优秀中学生暑期学校”推荐,由于打印机的故障,我无意中看到了同年级一个同学回答“人生理想”的问题:“我愿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路雅把生命奉献给这个世界所有需要的人,我会在物质与精神上支持她要做的事业……”刹那间,无言的契合与欣喜湿了眼眶。而这样沁透心扉的感动,两年来,我已不知经历了多少、多少……

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民族出版社的罗焰、宝贵敏等编辑几个月来为此书的付出与辛勤工作。感谢美编翟跃飞先生,封面上那淡淡墨韵中浮现的贾蒂梅科的《行走》,真是走到了我的心坎里……其中的罗焰阿姨,是我同学的妈妈,她对这本文集的关注和用心,让我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情怀,也为我的文学创作与人生道路给予了许多建议与极大的支持。

最后还要感谢爱新觉罗·蔚然老师的支持,也感谢他为我提供一个帮助他人的机会,我将此书的收入捐给贫困山区。

一次偶然的启发,我将原定好的书名改为了《行愿大地上》。“行愿”系佛家术语,出自《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誓愿与实践的并称。通俗些讲,“愿”是对前方的信念与仰望,而“行”便是在苍茫大地上印刻下漫漫长路上的足迹。

“一切行者施等诸行,一切愿者广大愿故,此二相资,起必俱故。”

日月盈仄,宇宙洪荒。我深知自己的卑微与渺小。但倘若愿为海,行是沙,以行沙填愿海,是菩萨的精神,’亦是我生生世世,不变的追求。

为漂泊在风中的每一粒同我一样的尘土,为所有爱我与为我所爱者,为世界,为众生,为您,我愿生生世世,仰望、行走在大地上……

路雅

2013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愿大地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路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128969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2013214567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