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路上来信(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爵士音乐家和获得普利策奖的作曲家温顿·马萨利斯在《路上来信(精)》中提供了关于爵士乐,关于如何生活得更好、更与众不同、更有收获的个人体验。马萨利斯在路上写信,在“坐公交、校音、特约演出的间隙时间”写信,将他从经验中得来的智慧传递给正在涌现的年轻音乐家们——以及来自各种各样不同背景的我们。

内容推荐

在《路上来信(精)》中,著名爵士音乐家和普利策奖获得者温顿·马萨利斯用书信的方式探讨了音乐、人生等问题。马萨利斯在路上写信,在坐公交车、校音、演出的间隙写信,将他从经验中得来的智慧传递给正在涌现的年轻音乐家们,以及来自各种各样不同背景的人们。《路上来信(精)》是一本独特的书,伟大的艺术家提供了他的个人思考,关于爵士乐,关于如何生活得更好、更与众不同、更有收获和更有意义。

目录

序言第一拍

1.谦卑的自我

2.一个人类的东西

3.说规则,唱自由

4.玩爵士

5.地位的炫耀

6.谁是看门人?

7.音乐与道德

8.推动音乐前进:新新事物

9.草原上的孤独者

10.欢乐地舞蹈

译后记

试读章节

1.谦卑的自我

你一开始那么有能力,那么有才华,那么有创造力,怎么十年后成这副样子了?

2003年6月4日亲爱的安东尼:

今天你要是来跟我们玩,将是不错的一天。我们开车到缅因州演出来了。办好了平常要办的事:登记人住酒店,到演出场地校音,回到酒店换衣服准备演出,哦,对了,还有找龙虾。我也有了机会跟一些小孩们聊聊演奏。他们是高中生的年龄,比你要小一些。人们挤满了学校礼堂,观众里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他们全都来看学校爵士乐队的小孩们表演。那些小孩玩得真好啊。听到他们真诚的演奏,看到他们专心听取意见,努力取得进步,我很感动。当他们享受自己在台上展现出来的努力成果时,他们的家人们也流露出一种自豪与期望,这种感觉,我真喜欢。你应该见见那个鼓手,他15岁,总是很酷的样子,所以我们管他叫冰冰。他看上去很棒,不过绝对不是那种摇摆类型的。然后我告诉他们一些平常道理:保持勇气,与人合作,继续练习。我不知道我有时候光说“练习”够不够。练习什么?跟那些小孩们聊天,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这样问约翰·柯川(JOhnColtrane)①:“柯川,你什么时候练习?”

“我只有在从事那个东西的时候,才会练习。”他回答道。

是啊,伙计,你可以永远这么演奏下去。演奏个够,一晚不落,然后你就能玩出一大堆曲子了。有经验的爵士乐师对转调(changes)很清楚,能玩出许多不同的曲子来。但是你,还有缅因州的那些小孩们,并没有柯川的经验。所以,练习,则意味着对柯川所说的“那个东西”进行练习。它可以是你演奏出来的声音、更有内涵的摇摆、独奏,或者只是聆听贝斯曲。底线就是,只要你有时间,你就要练习“那个东西”。别老坐着,干等着有什么事情要发生,那个东西同样在等着你。

我们应该在这第一封信里谈些什么呢,我想了想,于是就想到了谦卑。你觉得自己谦卑吗?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我告诉你吧,对于一个爵士音乐家来说,谦卑就是通向真理和清晰目标的人口,也是学习的人口。仔细想想。

当你开始演奏的时候,你得有一些目标:你在演奏什么?你为什么要演奏它?你希望它听起来是什么样子的,你如何实现它?当你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之后,自学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而最后,自学也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没人会教你应该怎么去演奏。

我很幸运,我在自己的事业早期,就常常能待在一些伟大的音乐家身边,比如说,阿特.布莱基。你可能会问我:“阿特·布莱基教给你些什么了呢?”我要告诉你,什么也“没教”,而这也是你的问题应该有的答案。阿特不会说:“注意你的音阶”或者“这首曲子要用G调”。你开始演奏,他就会告诉你:“要用上你的身体。”或者他会走过来说:“你这是在胡搞一通。”这就是你要上的课。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叫你别再胡搞了。这就是阿特。这就是他教给你的东西。你看着他演奏,就知道他一直都将最大的热情倾注其中。

今天,从大学里毕业的爵士乐手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大学都过于强调音阶、音型,还有组织和声。那些老乐师抱怨年轻小孩们什么都不会演奏,也就会瞎玩玩,这个,你也听过不止一次了吧?这让人们质疑起了爵士乐学院训练的价值标准,其实应该质疑的,是学院的价值标准。小孩们在教育上被误导了,他们以为在音乐上做好技术活,就是在演奏了。风格比技巧更重要。就像许多学术写作一样,小想法用的却是大空话,结果作品出来之后,得到的回应就只有一个:“啊?”P7-11

序言

话语凝结在信纸上,犹如音乐保存在唱片上。

电话与书信是两回事,书信是一种持久的东西。我热爱书信的亲密感,两个人花上点时间,在纸上相互倾诉,一种温暖的交流在他们之间流淌着。这让我想起了演奏台上跟别人的对话。与年轻爵士音乐家交谈,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呢?话语凝结在信纸上,犹如一张保存音乐的唱片。我想起我在一些伟大音乐家那里学习的时光:阿特·布莱基(ArtBlakey)①、眩晕(Dizzy)②、糖果(Sweets)③、约翰·刘易斯(JohnLewis)、杰瑞·莫里根(GerryMulligan)、莎拉·沃恩(SarahVaughan)和丹尼·巴克(DannyBarker)。我想起我与那么多非凡人物之间极有营养的谈话,如今,他们已经故去:罗兰.汉纳爵士(SirRolandHanna)、迈尔斯①(Miles)、雷·布朗(RayBrown)——哦,老天!太多了。我从他们那里听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也得到了他们亲自的、英明的指导。一段段珍贵的回忆啊,老天。许许多多深邃的话语,由于时间的流逝、记忆的谬误,也变得稀薄起来。我真希望能收到他们的信。

当我在这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旅行的时候,我常常会见到一些人,他们喜欢谈论问题,也喜欢对我的经历做出回应,发表看法。至于那些想法、那些回应激发出来的思考,我则一直想将它们写进一本书里,这样一来,我就能回答许多更年轻音乐家所关心的问题了。不管这些年轻人来自地球哪一个角落,他们终究会开始对意义的找寻。你可能会想,他们主要还是对技术性的信息感兴趣,其实,那方面的信息丰富得很。大多数时候,他们从我这里找寻意义。他们想知道:你认识哪些人?他们说过什么?跟阿特·布莱基一起演奏是什么感觉?做我自己可以吗?看见了吧,这就是年轻人想知道的主要事情:做他们自己——成为音乐家,成为人类,可不可以?

指导他们的时候,我尝试给出一些答案:“做你自己,当然可以了。不仅仅可以,而且,你是你自己最伟大的创造者。”我也尝试向他们传递我对爵士乐的感觉,我对它的方向和意义的理解。当你跟音乐家一起演奏的时候,当你仅仅跟别人谈话的时候,你会了解,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他或她在思考、相信和感受时的具体想法。艺术形式与生活并没有区别。当然,艺术形式的目标要更广泛一些,因为它包含了我们的一切——我们的抱负,我们的记忆,我们相反的思考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你越走进艺术的深处,你就越会了解你自己,了解生活。艺术诠释了神话,而爵士乐诠释了美国神话。爵士乐与我们国家灵魂中的某种真实产生共鸣,它也会与你的人类灵魂产生共鸣。当你对爵士乐中的智慧进行冥思的时候,你最终会将音乐的目标当成你的目标。然后你会明白,你音乐里的目标,与你的国家所宣示的目标是一致的:随机创造条件,发明你自己的方式,从而理智地运用你所拥有的东西提升你的环境;改变方式,平衡生活,保持优雅,振作精神;演奏蓝调意味着,无论情况多么悲惨,你仍然能够用风格去征服它。蓝调音乐认识到人类意志的重要性,它说的是:“我要倒下了,但我总是能站起来的。”不,有一种声音却说:“我要倒下了,我最好一直这么倒下去。”如果蓝调是这样的话,那它就不是一种真正的“蓝调音乐”,而只是一种没有灵魂的“蓝调节拍”。“站起来”才能使之成为真正的“蓝调音乐”。

待会见。

后记

温顿·马萨利斯,林肯中心的爵士乐艺术指导、音乐家、教育家和作曲家,生于新奥尔良。6岁时,他得到了第一把小号,是著名爵士音乐家阿尔·赫特送给他的。上高中时,马萨利斯师从约翰·隆戈、诺曼·史密斯、乔治·詹森和比尔.费尔德,学习爵士乐和古典小号。然后他到茱莉亚音乐学院求学。在纽约的时候,他与布鲁克林爱乐乐团在乐池里为斯蒂芬·桑德海姆在百老汇上演的《理发师陶德》进行表演。他与克拉克·特里、罗伊·埃德里奇、哈利·“糖果”·埃迪森和“眩晕”·吉莱斯皮这些伟大的老一代爵士音乐家一起演奏,也向他们学习。之后他开始与鼓手大师阿特·布莱基一起演奏,后来他加入了布莱基的“爵士信使”乐队,一年半后离开。至今,马萨利斯已经获得了爵士乐和古典乐类的九项格莱美奖,成为唯一一位连续五年都获得格莱美奖的艺术家(1983年到1987年)。1997年,马萨利斯写的关于奴隶和自由的清唱剧《田野上的血》,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在音乐方面获得普利策奖的爵士乐作品。

在《路上来信》中,温顿·马萨利斯为我们做好音乐、过好生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指引方向。

马萨利斯在路上写信,在“坐公交、校音、特约演出的间隙时间”写信,将他从经验中得来的智慧传递给正在涌现的年轻音乐家们——以及来自各种各样不同背景的我们。他写道:谦卑是继续成己的艺术,而不是模仿他人,耐心是必要的;规则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自由存在于结构之中”。他将自己从表演生涯里,以及从伟大的前辈艾灵顿公爵、查理·帕克和其他人身上学到的东西都写了出来;他探索摇摆的艺术;他讨论为什么迎头冲向问题所在,而不是逃避它是很重要的;他也谈论了,当你有某种纯正性,而别人和我们的文化却缺乏这种纯正性时,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冲突。他诗意地表达了我们对治疗师的需要:“这一切都可以回溯到你如何医治你的文化,每一次医治一种,从你自己开始。”

这是一本独特的书,在书中,伟大的艺术家提供了他的个人思考,关于爵士乐,关于如何生活得更好、更与众不同、更有收获和更有意义。《路上来信》必定会让老少读者、音乐家、音乐爱好者,以及希望美国最有影响力、最慷慨、最有天赋的艺术家中的一位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的人们所珍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路上来信(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温顿·马萨利斯//塞尔温·瑟福·辛德斯
译者 邓若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110282
开本 32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1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3253836
中图分类号 J618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4
14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