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放声歌唱/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

实力派儿童文学作家李开杰阔别儿童文学界十年,携成长追梦大戏《放声歌唱》闪亮回归!讲述了一个喜欢唱歌的少女的故事。

让大幕开启,让青春登场,让梦想放飞!

今年夏天,想唱就想,你最闪亮!

内容推荐

《放声歌唱》由李开杰编著。

白冰是一个喜欢唱歌的少女,她对歌唱的喜欢是那种深入心灵的喜欢,唱歌对于白冰已经是一种生理需要。

白冰最大的梦想是在本市最大的蓝天剧场去独唱一支歌。不过白冰认为那只是一个梦想,因为白冰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从经济势力到社会影响都无法帮她实现这个梦想。

无奈的社会现实曾使白冰离开了她深爱的歌唱。

一段离奇的经历又使她重新开始了歌唱。

开始歌唱的白冰却遭遇了一次车祸,而这次车祸却阴差阳错地帮白冰实现了在蓝天剧场唱歌的梦想,而且不是唱一支歌,而是举行自己的独唱音乐会。

人人都说白冰很幸福,幸福让白冰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就是梦是有可能实现的,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抓住梦不松手,那么梦就会成为现实。

让白冰实现梦想的原因很多,而白冰的善良心地是最大的原因。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引子

红色金丝绒的大幕一点一点地拉开了。

那亮得有些发白的聚光灯前后左右地摇了几摇,终于罩在白冰身上不再动了。

台下,一阵滚雷般的掌声骤然响起,那掌声一阵接一阵地,非常有节奏地响着。

听着这因为节奏而显得很有修养的掌声,白冰笑了,她的这些平时大大咧咧一点不绅士不淑女的同学们,一进到这庄严典雅的现代化剧场,原来也是可以变得绅士可以变得淑女的。

这是Z市最大的剧场,它的音响,它的设计,它的灯光,它的一切都是一流的。

白冰的个人演唱会就在这个一流的剧场举行了。

从走上后台开始化妆的那一刻起,白冰就一直恍惚地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她用没有拿话筒的左手狠劲地掐了—下自己,感到一阵真实的疼痛,于是她仰起脸,让一阵幸福的微笑使自己在聚光灯下变得更加美丽。

随着她那绽开在脸上的微笑,台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个白冰重复了无数次的梦境。

白冰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做这样一个梦了,她总是梦见自己穿着白色的演出服,端庄典雅地站在聚光灯下,面对热情的观众唱歌。

现在,她果然站在聚光灯下了,而且,是在全市最大最好的剧场,穿着白色的演出服,而且台下的观众比想象的热情一千倍一万倍。

白冰才十五岁,十五岁的她能在这样的剧场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那真是很幸运的。

白冰无法掩饰自己的幸福,甚至无法相信自己的幸福,因此从大幕一拉开她便紧紧地闭着眼睛,她生怕一睁开眼睛会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这一切原来都是一次梦的重复。前面说过了,她已经无数次重复过这样的梦了。

台下的掌声又响了起来,而且比刚才热烈了许多。在掌声里,隐约传来欢欢性急的喊声:“白冰,开始吧,我可等不及了。”

在这掌声的催促下,白冰睁开了眼睛,于是她看见了在台下坐着的人——那些可亲可敬可爱的人,她的同学,她的老师,她的父母,还有刘天力叔叔。

爸爸和妈妈一起坐在第一排的正中,他们的样子看起来都很紧张,特别是妈妈,一双手总是在不知所措地东动西动。白冰一看妈妈那双乱动的手就知道妈妈心中紧张的程度,妈妈一紧张就会这样一双手乱动。

望着妈妈紧张得手足无措的样子,白冰再次感到了母爱的博大与无处不在。

白冰在心里说:妈妈,你是真正地想通了吗?你是真心地支持我唱歌了吗?妈妈,我说的是真话,我唱歌是因为我喜欢唱歌,是因为我在唱歌里找到了快乐。爸爸不是说,快乐是最重要的吗?

还有熊春老师,白冰的音乐辅导老师,他永远是那么一种闲庭信步时的悠闲,他是用这种悠闲的表情提醒我放松吧?我上台时,他一再重复一再强调放松,说放松是这次演唱会成功的关键。不过真对不起啊,熊春老师,我真的是无法做到放松啊。一个做了十多年的梦,今天竞成了现实,您想我能放松吗?这么多我爱的人爱我的人在台下看着我,您想我能放松吗?我只能这样紧张地唱了,但是我相信我能紧张地唱好的。

刘天力叔叔还有周雨韵阿姨站在那里,他们捧着那么大一束花。白冰知道,无论自己唱得多么糟,他们都会上台为自己献花的。说真的,白冰内心真的很感谢这个刘叔叔和这个周阿姨,没有他们的帮助,白冰今生也不可能把演唱会开到这么好的剧场来,甚至根本不可能有开演唱会的机会。

虽然台下的灯光很暗,但是白冰仍然从刘叔叔脸上看出了一种没有散尽的歉疚,这种歉疚从刘叔叔捧着鲜花走进自己的病房时便出现在他的脸上,这么长时间了仍然没有散失干净。每次看到刘叔叔脸上那歉疚的表情,白冰就觉得心里不是个味,那天自己也有责任的,唱歌唱高兴了把什么都忘了,如果提前再往边上靠一靠,就不会出事了。不过,这样就不会认识刘叔叔了,也没有了后来的一切,更没有今天的演唱会了。白冰是小学时读的《塞翁失马》这个故事,现在才真正地知道了祸福相倚的辩证关系。

欢欢又用右手比出一个“V”字向自己摇动了。

欢欢总是这样,天天都这么快乐,永远乐观地认为成功和胜利都是十分容易做到的。她的欢乐和乐观使每一个同学都受到了感染,每一个同学都认为有了欢欢生活在身边,那么生活便多了些希望少了些沮丧。

白冰很想举起右手也回应欢欢一个“V”字,但始终没有,白冰是一个谨慎的人,她永远无法对未知的事情大胆地用手写出那个“V”字来。

后面黑压压的,全是自己学校里的同学,这些同学有的认识但大多数不认识,这是学校组织他们来看她的演唱会的。

P1-3

序言

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图书

徐德霞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自2009年问世以来,至今已小有规模,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出现了多部品质上乘、流传广泛的精品之作。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是一套开放式的选题,计划以每年出版一二十种新书的规模,以陆续出版、不断充实、不断淘洗、不断丰富、不断积累的方式,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打造起一套有规模、有品位、有传承力、有影响力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书系。

作为这套书系的主编,我对做好这套丛书充满信心,今后我们依然会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多重优势。

《儿童文学》杂志作为一本有着50年历史的品牌刊物,始终坚持纯正的艺术方向,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所钟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儿童文学》杂志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与时代同行,在改革中谋发展,成为每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的品牌大刊。借《儿童文学》杂志之势,开发原创儿童文学中、长篇作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作家优势、市场优势和编辑优势。

一种品牌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儿童文学》经过几十年持之以恒的打造,其特色清晰可见,它是和一连串美好词汇联系在一起的,诸如坚守、纯正、高雅、健康,等等。品牌代表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誉度、可信度,而这些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千金难求。我们会充分利用《儿童文学》杂志的品牌优势,将无形化有形,把《儿童文学》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把《儿童文学》的图书做好。

说起《儿童文学》杂志的作家优势更是得天独厚。作为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老刊物,从茅盾、冰心、叶圣陶那一代人算起,已经有四五代作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代表作家、骨干作家,是这些作家支撑了这本刊物,为刊物的成长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很多老作家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为此,我们开发的《儿童文学》典藏书库,至今还是延续选题、畅销品种。

金牌作家书系力主最新原创中、长篇作品,着眼点是当代作家。目前《儿童文学》经常联系的主力作家、骨干作家有300多位,他们中有的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经十几年、几十年了,在艺术上相当成熟,是当之无愧的“金牌作家”。有数以百计的儿童文学作家的支持,在每年大约200部的长篇来稿中,遴选10%左右出版,其品质还是可以保证的。

市场优势自不用详说。《儿童文学》杂志每月发行100多万册,潜在读者群有300万至500万,利用《儿童文学》杂志的宣传平台、发行渠道来宣传发行图书,再加上本社强有力的图书发行、网络发行系统,确保每一本新书都有广泛的覆盖率和传播度,现已出版的图书再版率达到100%。

在编辑方面,由一线期刊编辑来做图书,敏锐度高,行动力强,既能及时捕捉文学创作动态,又能及时获得作者的最新资讯和稿件。同时,书刊编辑上的互动、活动上的相互呼应、书刊内容上的互用等有利因素,均可得到良好发挥。

其次,坚持内容为王,全力打造精品。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是《儿童文学》品牌的深度开发。我们一直把该书系作为一个品牌来运作,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儿童文学》图书这一大品牌。

要打造起《儿童文学》的品牌书系,最重要的是坚持内容为王,全力打造精品图书。当前儿童文学中、长篇创作比较热,书稿品质良莠不齐,如何抓到一流稿件、打造一流图书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儿童文学》杂志一直强调纯净、高雅的纯文学特色,“金牌作家书系”也秉承了这一传统,强调原创,更力求精品。

因为冠以“《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因此一批未曾与《儿童文学》联系过的年轻作者和“轻阅读”作品并未收入这个书系之中,而是另外开辟了新的书系和平台。

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坚持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名家,还是无名之辈,均一视同仁,以内容和艺术品质论英雄。因《儿童文学》做书起步较晚,自身培养的很多作家有所流失,现在已经陆续回归。我们看到,一个人最强的创造力往往在青壮年时期,最大的出版潜能也蕴藏在中青年作家之中,为此我们也在打造中青年作家群上下了一番功夫,对于潜质好的作品,反复修改打磨,力求精益求精,艺术上更上层楼。对于首版反响比较好的作家和作品,紧抓不放,以小书系的方式连续推出。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已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作、力作,把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作者打造成了知名作家,为书业也为我国儿童文学创作队伍输送了一批新鲜血液。

说到底,读者看书,看的是内容,内容为王是不变的真理,但是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本图书都是精品。让每一部图书都成为经典,那只是作家本人和出版社的美好理想。为了将一批好书淘洗出来,我们采取优胜劣汰制,即在图书宣传上不平均使用力量,不搞雪中送炭,只做锦上添花,即不断加大对优秀图书的宣传营销,让好书好上加好,千方百计扩大优秀图书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其目的是想经过市场和编辑部的双重淘洗,让一批真正的优秀作品成为精品,并期望最终能够出现若干部经典之作和传承之作。

另外,利用多媒体互动,转变出版形态。

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媒体时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影响并促进着出版业态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儿童文学出版形态也在悄然变化之中。原创为本、内容为王,将是这一变化的基础。在抓好精品图书的同时,我们会格外关注漫画、绘本、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的开发,格外关注平面媒体与数字化传播的对接,努力将作家们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精品佳作,通过多种媒介、多种方式传播出去,让优秀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相信《儿童文学》多媒并存时代会随着时代的到来而到来,同时我们将努力走到时代的前列。

出版是个小行业,文化是个大产业。我们将秉承“传播、传承、积累”的出版使命,将以《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为代表的《儿童文学》图书全力打造成全国少儿文化产业中的知名品牌!

后记

这部小说的真正种子,应该是源自我的父亲和二哥。

我的父亲喜欢音乐,而且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年轻时父亲在一所师范学校读书,正赶上抗日战争的大时代,那么广大的国土竟然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于是父亲走出教室,走上街头,用他的口琴和歌声宣传抗日。

据老一辈人说,父亲的口琴吹得极好,能用一把小小的口琴吹出俄罗斯手风琴的效果,这一点我没有亲耳听过,因此一直只把它作为一种传说。不过我亲耳听到过父亲在很老的时候,在喝醉酒的时候,那么动情地唱起他年轻时的歌:“告别了白山黑水,惜别了黄河长江。逃亡、流浪、流浪、逃亡,逃亡到哪年?流浪到何方?祖国的大地,已整个在动荡,我们,已无处逃亡也无处流浪。”父亲的音色已很差了,他那么老而且几十年的酒精已烧坏了他的嗓子,但他的情感绝对是第一流的,只有投身过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的人,才会这么动情地在歌声中追忆那段轰轰烈烈的日子。正是因为父亲在他晚年还能那么动情地歌唱,还能在歌声里追忆他的逝水年华,我才明白,音乐可以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直至他的一生。

我们一共七兄妹,我是最小的一个。

二哥是我们几个弟兄中唯一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的人。

他喜欢吹笛子,可小时家里穷,买不起,哪怕是那些边走边吹的小贩卖的极廉价的笛子也买不起。他用的笛子只能自己削。当然这样削出的笛子是极不规则的,眼旋的不圆,眼与眼之间的距离也不成比例,可是二哥能巧妙地掌握这不规则的笛子并用它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每次学校的文艺表演,他都使用这种劣质的笛子战胜了那些使用华贵套笛的对手,把第一名的奖状捧回了家。

可贫穷还是最终压灭了二哥身上的艺术种子,为了让有政治历史问题的父母不那么为难,也为了让血气方刚的四哥能留在城里留在家乡,他一个人支边去了偏僻的凉山州,他在那里当农民当工人当技术员当工程师,很彻底地丢弃了他喜欢的音乐,并在那里娶妻生子,终于成了我们家族流落在远方的一支。

后来我去过几次二哥那里,可再也没有看见过二哥吹笛子,从二哥嘴里出来的只有语言没有旋律,那个音乐世界里的二哥死了。

我曾在一个区文化馆工作过近十年的时间,我办公室的隔壁是声乐辅导室,那里常常有童稚的歌声飘出来,飘到我的笔尖上久久不肯散去。我的楼上是舞蹈班的练功室,文化馆没有钢琴,只有一架脚踏风琴和一架电子琴,孩子们便伴着这质量不是很高的琴声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舞蹈动作。

看到他们我就常常想起二哥,想起二哥童年时曾经常站在家乡的小山上鼓着腮帮吹他那支自己削的笛子,想起二哥在学校的晚会上捧着第一名的奖状时的幸福,而想得最多的,是他现在的生活。二哥现在的生活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他嗜酒如命,而且肯定已有了轻微的酒病。他那红红的鼻尖让人很为他担心。他最喜欢晚上喝酒。半夜时,他要睡觉了,便会搞点酒菜,拿出半瓶酒,一个人嗞儿嗞儿地喝,喝上一个小时,到八成醉,然后睡觉。

他肯定很满足于这种生活,他几次回家我都从他半夜喝酒中看到了他的满足。但是我很悲哀。他越是满足我越是悲哀。我老是想到他站在晚会的舞台上眯了眼被自己的笛声陶醉的样子。我认为那才是我的二哥,我真实的二哥。现在的二哥是不真实的,是被扭曲的。

那时我便想:我要写一部小说,献给被音乐感动了一生的父亲,同时也献给被现实压灭了音乐天赋的二哥。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我目睹了越来越多因为现实的压力而离开艺术的孩子。

最开始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居多,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国企改革导致大量工人下岗,许多家庭—下子陷人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在生存都成为问题的时候谈论子女的艺术爱好显然是一种奢侈,于是许多孩子因为经济原因离开文化馆的音乐、美术、文学教室。

后来国企改革的阵痛过去,经济有了复苏,可高考的指挥棒又开始左右学生家长的思考。而这种原因相比经济对于孩子们更加残忍,因为大多数家长要到孩子中考时才发现孩子因为业余爱好耽误了太多时间,因此他们让孩子离开艺术爱好时的态度就十分坚决而且不容商量,而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的艺术这时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时把孩子们从艺术爱好中生生拖离无疑是对孩子心理的一种巨大伤害。

在这些年里,我曾无数次目睹或者面对孩子被家长强行带离艺术时的那种不舍、那种抗拒,甚至那种怨恨。

每次面对这种情形,我就想:如果你要让孩子离开艺术,那么当初你压根就不该让孩子走近艺术,这样让孩子生生离开自己的所喜所爱实在是一种残忍。

每次面对这种情形,我就想:二哥的遭遇不是个例也没有过时,现实压灭艺术种子也许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因为现实让孩子离开艺术的理由那么多而且这些理由一直在推陈出新。

于是我决定写这部小说,写艺术的不易,当然也写艺术的坚持;写孩子的不易,当然也写孩子的坚持。

小说完成许多年了,最先是应天津少儿社之约而写的,当时图书市场形势很好,特别是少儿图书市场形势更好,各少儿出版社每年都有一套甚至几套书的出版计划,书写好后经过几次修改,到编辑认可后就没管了,可几个月后得到消息说这套书的编辑出国留学了,这套书便因此搁浅了。很快,全国的图市出版市场走入低谷,这套书便彻底没有了出版的希望。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停下了文学创作,又因为工作调动,便与过去联系很紧的各编辑部、出版社、文友失联达十年以上。

2013年6月,《儿童文学》编辑部要出版50年头条文集,我有5篇小说上过他们的头条,编辑部孙玉虎先生费尽辛苦找到我,开始是因为那套书需要签合同,后来孙玉虎先生要我的作品,那时刚好我正在重新开始写小说,想要重新回归文学。不过还很担心自己那么久不写了,写出的东西肯定落伍了,孙玉虎先生让我什么都不想,只管按自己想写的写,于是便有了发在《儿童文学》2014年2月号头条的小说《三月艳阳天》。

后来想到了这部长篇,便给了孙玉虎先生,他看后觉得主题放到今天还有现实意义,而且细节很丰满,于是便提出修改意见,在他的一路关注下今天得以出版。

谢谢《儿童文学》编辑部,特别要谢谢徐德霞大姐,她对我几十年如一日的严格和爱护,催生了那些对我来说稍不脸红的作品。

谢谢孙玉虎先生,您的寻找不但让我回归了文学,而且您的认真负责让我重拾了文学创作的信心。

我想我会忘记我的年龄,像我书中的主人公白冰一样,在文学创作中放声歌唱。

李开杰

2014年5月5日于自贡市文化馆办公室

书评(媒体评论)

文学创作不是赶集叫卖,文学创作应有自己的坚守和情怀。在这样一个文化纷扰的时代,我格外看重李开杰小说创作中的理性坚守,我也祝愿他在今后的创作中更上一层楼。

——方卫平(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纵观李开杰的创作,平民化的情感立场是其文学精神价值言说的主要范式。这种审美定位是作家对精神性和自律性的艺术本质的捍卫,它对商业化时代儿童文学艺术思想的浅表苍白化趋向无疑是有力的反拨。

——李利芳(儿童文学评论家、兰州大学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放声歌唱/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开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17706
开本 16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1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2014124721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