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七岁花要开/儿童文学金榜名家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十七岁花要开》是舒辉波的短篇小说集。他的作品叙事舒缓精致,语言典雅,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带着淡淡忧伤和悲悯的文字,细细地描摹着苦难生活中人性的温暖和光芒,宛若一曲真挚的歌谣,回荡在山川故土的上空,回荡在灵魂之上。

书中的《十七岁,花要开》讲述了十七岁的少年寄住亲戚家,同班女孩程萌的关心让他顿生好感,班级春游让两个孩子走得更近了。高考压力、老师强势干涉将他们的“爱情”扼杀于萌芽状态。时过境迁,已经上大学的少年回来了,看着树干上刻着的、日渐模糊的两个名字,祭奠逝去的十七岁花季。

内容推荐

舒辉波的《十七岁花要开》这部集子一共包含10篇短篇小说。很多故事发生在校园:《十七岁,花要开》里的两个17岁孩子对一段如花般美好的感情的倔强坚持;《一个种子能不能开花》里的爱让一个孤单少年的绝望青春充满阳光;通过日记全面呈现了转校生杨清扬在新的学校里心理、情感的一系列蜕变,那也是青春的成长蜕变;酷爱弹古筝的汶川女孩将受伤的双手一直藏在手套里,大家的爱让她勇敢地面对现实,悠扬的乐声再次响了起来;还有彼此互相等候的男孩女孩。

目录

◎和陌生人共进下午茶

◎你听我说

◎你用心爱过一朵花吗

◎十七岁,花要开

◎跳动的乒乓跳动的心

◎一粒种子能不能开花

◎转学生日记

◎躲在手套里的手

◎一次别离

◎你是我明亮的星

试读章节

和陌生人共进下午茶

在我转过两条巷子再回头望的时候,她还不远不近地跟

在我后面,那时,我确信,我被跟踪了。

第一次注意到她的时候,是我从月台上下来,回头望父亲的时候,看到了她。当我出了火车站,目光从刚修好的“汉口站”三个大字,还有那个大钟上滑落下来的时候,又看见了她,当她发现我注意到她的时候,她慌乱地背过身子从牛仔短裤的裤兜里掏出了一个白色的烟盒,然后弹出一支烟来,假装镇定地抽烟,她抽烟的姿势还不太熟练,我笑了笑,在心里判断她是一个不良少女。对付这样的不良少女我很有经验,我们班上的向妮不是也打耳洞也抽烟吗?见了我还不是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拐过第一条巷子的时候,回过头来,她竟然还跟在我身后,她发现我看她后,扭过头去理了理额角上的头发,仰起头来看建筑工地上那个高高扬起的大吊车。

拐过第二条巷子的时候,我决定,不走了,再走就回家了,这片我太熟了,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我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来,衔在嘴边上,也不点燃,侧了身,等着她摊牌。我有些好奇,想看看,她到底想要做什么。

她也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走近了我。

“我能请你共进下午茶吗?”

“就这?”

“行吗?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

我还以为……不过,我马上警觉起来,想起最近的报纸上报道有不少美女在网上交网友,然后约网友到某酒吧喝酒什么的,往往那些赴约的网友都得花费三五千,她们被叫做“酒托”。

果然,我听见她说:“我听说武汉有个酒吧很出名,叫‘红色恋人’,在湖边,你带我去好吗?’’

没想到还真遇见酒托了,我在内心里轻蔑地一笑,说:“你不是说喝茶吗?那里可没有茶,再说了,‘红色恋人,晚上热闹,白天……”

“好了,”没等我说完那女孩嘟囔了起来,“跟我妈一样哕嗦,不去就不去了!”

“嗨,有没有搞错啊,是你找的我,你要有情绪我走了。等会儿还要接孩子呢……”女儿可妮在学轮滑,得两个多小时呢,说实话,要不是没有什么事情,要不是心里有那么大的好奇,我才懒得和这个不良少女纠缠呢。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做了十几年的老师,对于那些特别点的孩子,我都很喜欢,我不喜欢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所有的孩子都被教育成差不多的样子,只会学习考试,仿佛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我喜欢和这些特别点的孩子们斗智斗勇,越是调皮捣蛋的孩子,我越是希望看见他们在我面前像斗败的公鸡一样垂下他们骄傲的头。是不是老师做久了,内心也会有了一些不可告人的阴暗?我不知道,也不想来解剖自己,也许,这也是我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另外一种抗争。

果然,那个女孩就要拂袖而去了,不过,她马上背对着我深呼吸,这样呼了两口气之后,妥协了,说:“好吧,随便什么地方——你不会把我卖了吧?”

这小姑娘忽然眼珠子瞪得很圆,逼视着我问道。

“你一看就是不良少女,卖给谁都是麻烦,谁要啊?读初几啊?”

没想到,她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扑哧一声笑了,说:“你怎么知道我在读初中?”

“这都看不出来,我不白教了十几年的书?”

“啊?你是老师?我还以为从此再也不会和中国的老师打交道了,没想到,跑了几百里,又遇见了一位老师——老师好!”那女孩厌恶地吐了吐舌头,扮了个鬼脸,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

……

P1-3

序言

序 刘绪源

少年儿童出版社要集中推出舒辉波的小说,共四本,有长篇也有短篇,作者要我在书前写点什么。这是我很愿意做的工作,因为我已发现作者是近年涌现的儿童文学新人中十分突出的一位,他熟悉儿童,对现实和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又不愿重复自己,每次下笔总有新的探索,所以不仅已完成的作品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明日的创作前程将更不可限量。

但我们知道,即使像欧·亨利或莫泊桑这样的短篇名家,他们集子里的作品,也不会是整齐划一的。一个作家只能尽自己努力写自己最感满意的东西,至于好坏,那是事后的评价。就像一头骆驼在沙漠里艰难前行,要走很长一段路后,才会发现哪些是直路,哪些是弯路。既如此,该如何评价一位作家,又如何评价他一段时间的创作?我用的是孟子的办法:“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也就是,选取其中最好的作品,以把握所达到的水准。创作者的最佳状态是不容易出现的,正如有些名花真正开放也就那么一瞬,但一生都在为此努力和准备,所以得万分珍惜才是。那些传世的作家大都写得很多,但证明他们地位的恰恰也是最好的那几篇。《克雷洛夫寓言》中有句名言:“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移用在创作上,倒是很合适。跳高运动也如此,运动员们每跳三次可允许两次碰杆,而我们说某某打破纪录,不就是指的最杰出的那一次吗?

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辉波书中的作品参差不齐,恰恰相反,我在抽读这些小说时,几乎每读一篇都有一种惊喜,并常常因感动而鼻子发酸,深感作者在跋涉中从不懈怠和取巧,而能在作品中时时留下自己的真生命。我只是说,在这篇短序中,我只能极少量地点到几则作品,看一看他的小说的不同凡响之处。这甚至还谈不上“观其澜”,因我在短时间内无力对他的创作作全面研究,这只是随机地阅读和评析。“观澜”的工作,就留待有兴趣的小读者自己完成,如何?

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幼儿园,午休时分,小男孩和小女孩悄悄起床,一前一后进了厕所,一起坐在小马桶上。从门下面的缝隙可以看到两双小脚,左边一对,右边一对。他们神情肃穆,面带忧戚,在认真商量什么?商量结婚的事。这是《小时候的爱情》的开头,因为女孩一家要移民加拿大了,他们一时没了主意,但说出的都是孩子话,一如契诃夫笔下的万卡。一旦想出了“结婚”的妙策,他们又开心起来,一下午玩得无忧无虑,完全忘了上午的伤感。这篇小说写了幼儿园的“爱情”,也写了五岁男孩对小表姐的“爱情”,而最感人的,是写一群四年级小学生对一个像“妖精”一样漂亮的年轻女教师从排斥,到被吸引,再到由衷喜欢的过程;最后这女教师出车祸死了,孩子们闻讯如雷轰顶,哭成了一片,以后一年四季,这里树上都会有人挂上花环;到他们读中学的时候,一起骑自行车冲下山岗,铃声“丁零零”响成一片,然后在那棵树前停下,树已经长大了。作者在结尾写道:“如果有一天,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或她过来跟我说,我爱上了谁,我一定会笑着告诉他或她,不要惶恐,不要害怕,心中有爱,是多么美好!”——可以想见,这是多么开明的家长,这又是多么开明的情致。这也是作者所达到的一种思想和情感的高度。正因为作者要表现的是这样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虽然小说中写到了死,却并不给读者带来死亡的重压和恐惧,反而让人感到了人生的充实和可贵,增添了对人生的爱和留恋。这比现在流行的许多唯恐写得不够强烈的少年小说,实在要高明得多了。

作者的这种思想和情感的高度,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而只能是亲历人生磨难的产物。我所说的留在作品中的“真生命”,也就是指的这种真实而深刻的个人体验。小说《十七岁,花要开》,正可体现这一情致的由来。它写了两个高中生在繁忙的学业中悄悄产生的真情,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但老师开始出面强力干预了,老师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过肯定班里会有类似的事,她别出心裁地让大家用选票揭发,结果选票上写的都是“王菲和窦唯”、“黎明和舒淇”、“周星驰和朱茵”……她以为这都是别班的男女生,等发现自己受了愚弄,不禁恼羞成怒,她当场斥骂起来:“我真替你们感到难过和羞耻,你们懂什么爱,你们配吗……你们86个人中有一个敢为自己的爱情负责,那么你站起来站起来啊……猪狗不如!”这时候,那位女生忍无可忍地站起来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爱情….-我不知道该对这样的感情负什么样的责,但是我敢为它负责。”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一幕!不仅在场的师生,不仅作为当事人的男生(值得注意的是,那位男生就叫“舒辉波”),我们读者的心也被提起来,我们也都屏住了呼吸。这位女生后来不可避免地付出了代价——这是历史的代价,没有这样的代价,就不会有《小时候的爱情》中所传达的那种开明的情致。

将作者的许多作品串起来读,往往能发现类似的思想和情感发展的脉络,看得出作者在大量互补互斥的人生现实中紧张地寻觅生活的真谛。比如《一次别离》,写出了离婚母亲的那种开明、潇洒、快乐,这是一位什么也别想将她打倒的新女性,她拥有对生活、对艺术、对女儿……真挚的爱。但生活并不如此简单,也并不是谁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在小说《和陌生人共进下午茶》中,作者写了一位酷酷的老师和一位酷酷的女生。老师酷,是因为见得多了,见怪不怪,难以再动情了,他对于目前学校教育那一套,有自己的反感,于是在和孩子们斗智斗勇的时候,他就不按常规出牌,说话半真半假,甚至可以和“问题女生”一起躲起来抽烟,因为“够哥们”,他反而更能驾驭这些孩子。女生的酷,则是因为对那些教育自己的人的不满、反感、鄙视,尤其是对父母辈的由爱生恨的反抗。这两个怪异的人偶然碰在一起,演绎了一出现代都市的活剧。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竞能以自己巧妙的构思和文笔,把酷的背后的催人泪下之处,一层一层地剥出来,终于让读者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原来,世上所有的酷,可能都是假象!人总有自己的生活记忆,总有“一个关于亲情或爱情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他愧疚,或者,让他心碎……”。这两个人物终于挖出了让他们难以自持的内心秘密——他们各自的对于父亲或母亲的忏悔,那永远也没法弥补的痛悔——它们那么自然地与酷的外表相对应,相转化。正因其酷,我们更感受到这伤心藏得有多深,对人造成的创痛有多强烈。而这两个人物的故事,都牵涉到了父母离婚的事。

上面的介绍对于所提及的小说来说,都是不完整的,小说本身不知比这丰富多少倍。我只想从这样的对比中揭示作者对于人生所作的探险:他在一步步深入,每一步都是精彩的,而放在一起读,更会得到几何级数的精彩,并引领你自己也去探索谜一样的沉重而美丽的人生。作者在艺术上是高明的,也可说是相当成熟的,但我觉得,他的最为可贵之处,却还是对于人生难言的奥秘的这种诚挚而不懈的探寻。

再简单说几句他的长篇。那部《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实在是非同一般的作品,我以为是一部小小杰作。它写了一个农民工孩子的四个不同的阶段,因为每一阶段的背景都不一样,所以不妨看作四则写得很结实的短篇。第一则写他与另一农民工的小女孩在城里的传奇遭遇,他那时才五岁;第二则写他回到乡下,在一个和尚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故事表面更传奇,其实却充满现实感;第三则写他到城里看父母,自己卖报挣钱,竞还救了一个决定当众自杀的民工,这似乎更偶然更离奇了,但读下来就会知道,它非常现实,并且因其真实而催人泪下;第四则,是孩子长大,成了高中生,回到城里就读,他像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嫌自己父母丢人了,他进入了一个尴尬、痛苦的少年时期,这个看似比前三则平淡得多的故事,读来却更感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才华:他能将传奇的故事写得平淡自然,也能将平淡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回肠荡气。这奥妙在哪里?说出来也简单,就在于真——真实而真诚。同样,前面介绍的那些短篇,它们在题材情节上有不少接近的地方,大多写到幽微懵懂的少年情愫或父母的婚姻纠葛,但读来可有一丝雷同?没有。这说来也简单,也在于真——他不是在人为编造故事。雷同大都是人为编造(编造者往往以为自己很聪明很别致)的结果。

小序已写得够长了,但还有几句话不得不说。作者是经过长期短篇训练的,短篇小说创作锻炼了他的文学功底和熔铸生活的能力。这就像经过话剧表演训练的演员,在影视剧里能走得更远;也像经过严格论文写作训练的学人,更能写出扎实的专著。不过现在的情况有点相反:从未学过话剧表演的美女一上电视就走红,从未写过论文的学术明星偏能一本接一本地出书,没写过一则短篇的作者一上来就写长篇并且还能大卖……这说明什么呢?我想,除了确有个别天才之外,其余的恐怕都合于苏联作家富尔曼诺夫(《夏伯阳》作者)说过的那句话:“写得快,有时不是从山下往上爬,而是从山上往下滚。”是的,现在一夜成名者多的是,但那大都是在往下滚,山下灯红酒绿,充满诱惑,山下自有黄金屋,滚下去好处多多;但如果真要在艺术上或学术上有所建树,那还是得慢慢往上爬。辉波一直在向上努力,这很可贵,我希望他能坚持,长期坚持,并且,我相信他一定会有辉煌的成就。

2014年春节后草成于沪西香花桥畔

书评(媒体评论)

舒辉波的作品,不仅有着侯孝贤电影里的意境与况味,有一曲曲献给失去的乡土与童年的挽歌;还有着安房直子式的物哀、幽玄、伤逝、抒情和幻想之美。他的作品大多呈现的是阴柔、唯美和温婉的风格,淡淡的伤感的调子,迷离与幻美的色彩,似真似幻、虚虚实实的故事,加上温婉、细腻和清丽的文笔,构成了这位青年作家婉约动人的文学世界。  

——徐鲁,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

我很推崇舒辉波的小说,无论它的故事,还是主题,以及文学的品位,都与当下轻飘飘的儿童文学大有区别。因为他的小说保持着始终如一的风格和品味,他从来不迎合孩子,而是引领孩子,把纯美的文学献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文学体验和想象,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大爱,人只有在很阔大的人生背景下,才能体现出人的能力和价值,文学一旦失去了伦理的内容,那就变成了低级趣味的东西。

——安武林,著名作家、独立书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七岁花要开/儿童文学金榜名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舒辉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95191
开本 32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2014107892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