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经典是精美的艺术。我们从历代典籍、诗词文章中撷取了从古到今的名篇佳作,编辑了这本《读点经典大全集》。本书分为“经典语录”“散文选粹”“诗词撷英”三个篇章,“经典语录”包括蒙学经典和百家语录,“散文选粹”选取了数百篇流传千古的古代美文,“诗词撷英”撷取了几百首传唱不衰的诗词。书中既有黄钟大吕般激越的诗文、清新隽永的咏怀文章,也有饱含哲理的精妙小品。把大浪淘沙、积淀成金的经典依循时光脉络编纂罗列,便汇成了一条历史长河。它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走来,历经汉唐气象、宋元词韵、明清义理,与世界各国文明交相辉映。本书由明德主编。

内容推荐

什么是“经典”?“经”,就是恒常,“典”就是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典范”。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仅仅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

中华经典囊括了中华民族最为本真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从问天到咏梅,从离情到别恨,从修身到齐家,从治国到平天下它记录了从古到今历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它传递着人类的普世情怀、生命意义和终极追寻,它蕴含着滋养后人高尚品性的丰富特质,而这些,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食粮。

但是,中华经典,历经数千年,浩如烟海,如不加甄别,囫囵吞枣,一味贪多求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反而会对身心有害。鉴于此,我们从历代典籍、诗词文章中撷取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编辑了这本《读点经典大全集》。《读点经典大全集》分为“经典语录”“散文选粹”“诗词撷英”三章,“经典语录”包括蒙学经典和诸子语录;“散文选粹”选取了数百篇流传千古的古代散文;“诗词撷英”撷取了几百首传唱不衰的诗词。

中华经典倡导高尚的理想,人生的奉献精神,无所畏惧的勇气,其中透露出的坚定、自信、乐观、勤奋、朴实的高贵品质,成为华夏儿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食粮。读点经典不仅能培养我们良好的谈吐能力,增强个人魅力,提高内在气质,还能让我们在丰富人文知识的过程中,陶冶性情、提升自我。本书由明德主编。

目录

经典语录

 蒙学经典

 三字经

 千字文

 弟子规

 重订增广贤文

 诸子百家

 礼记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散文选粹

礼乐十篇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齐桓公下拜受胙/《左传》僖公九年

王孙满对楚子/《左传》宣公三年

季札观周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襄王不许请隧/《国语》周语中

春王正月/《公羊传》隐公元年

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衷公二十九年

曾子易箦/《礼记》檀弓上

杜蒉扬觯/《礼记》檀弓下

仁义九篇

寺人披见文公/《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左传》寰公二十四年

展禽论祀爰居/《国语》鲁语上

宋人及楚人平/《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札记》檀弓上

公子重耳对秦客/《札记》檀弓下

义田记/钱公辅

袁州州学记/李觏

象祠记/王守仁

劝谏十四篇

石碚谏宠州吁/《左传》隐公三年

臧僖伯谏观鱼/《左传》隐公五年

臧哀伯谏纳郜鼎/《左传》桓公二年

季梁谏追楚师/《左传》桓公六年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僖公五年

蹇叔哭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祭公谏征犬戎/《国语》周语上

申胥谏许越成/《国语》吴语

范雎说秦王/《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李斯谏逐客书/《秦文》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汉书》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亲政篇/王鏊

史论十二篇

贾谊过秦论(上)/《史记》

范增论/苏轼

留侯论/苏轼

贾谊论/苏轼

晁错论/苏轼

朋党论/欧阳修

纵囚论/欧阳修

管仲论/苏洵

深虑论/方孝孺

豫让论/方孝孺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为政十五篇

子产论尹何为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论政宽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单子知陈必亡/《国语》周语中

庄辛论幸臣/《战国策》

王孙圉论楚宝/《国语》楚语下

高帝求贤诏/《汉书》

文帝议佐百姓诏/《汉书》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汉书》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汉书》

贾谊治安策/《汉书》

晁错论贵粟疏/《汉书》

争臣论/韩愈

待漏院记/王禹偁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

节操十篇

介之推不言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晏子不死君难/《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叔向贺贫/《国语》晋语八

颜周说齐王/《战国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战国策》

伯夷列传/《史记》

屈原列传/《史记》

归去来辞/陶渊明

陋室铭/刘禹锡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为学两篇

师说/韩愈

进学解/韩愈

教子两篇

敬姜论劳逸/《国语》鲁语下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后汉书》

谋略六篇

郑庄公戒饬守臣/《左传》隐公十一年

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

阴饴甥对秦伯/《左传》僖公十五年

虞师晋师灭夏阳/《谷粱传》僖公二年

晋献文子成室/《礼记》檀弓下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胆略八篇

展喜犒师/《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年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僖公四年

郑子家告赵宣子/《左传》文公十七年

齐国佐不辱命/《左传》成公二年

楚归晋知罃/《左传》成公三年

驹支不屈于晋/《左传》襄公十四年

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

书表十五篇

乐毅报燕王书/《战国策》

报任安书/司马迁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汉书》

李陵答苏武书/《汉书》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汉书》

杨恽报孙会宗书/《汉书》

诸葛亮前出师表/《三国志》

诸葛亮后出师表/《三国志》

陈情表/李密

与韩荆州书/李白

与于襄阳书/韩愈

与陈给事书/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报刘一丈书/宗臣

序跋二十一篇

《外戚世家》序/《史记》

《酷吏列传》序/《史记》

《游侠列传》序/《史记》

《货殖列传》序/《史记》

《兰亭集》序/王羲之

滕王阁序/王勃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送孟东野序/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送董邵南序/韩愈

送杨少尹序/韩愈

送石处士序/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军序/韩愈

愚溪诗序/柳宗元

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

送杨真序/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游记十六篇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岳阳楼记/范仲淹

丰乐亭记/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喜雨亭记/苏轼

凌虚台记/苏轼

超然台记/苏轼

放鹤亭记/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阅江楼记/宋濂

沧浪亭记/归有光

碑铭八篇

祭十二郎文/韩愈

祭鳄鱼文/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箕子碑/柳宗元

泷冈阡表/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

诗词撷英

山水诗二十二首

观沧海/曹操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谢眺

饮酒/陶渊明

山中杂诗/陶弘景

敕勒歌/南朝民歌

青溪/王维

渭川田家/王维

山居秋暝/王维

鹿砦/王维

归嵩山作/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汉江临眺/王维

竹里馆/王维

夜归鹿门山歌/王维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早寒有怀/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雪/柳宗元

哲理诗十首

望岳/杜甫

江上渔者/范仲淹

登鹳雀楼/王之焕

乌衣巷/刘禹锡

题西林壁/苏轼

游山西村/陆游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登飞来峰/王安石

春日/朱熹

观书有感/朱熹

送别诗二十首

重别周尚书/庾信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送友人/李白

渡荆门送别/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渭城曲/王维

送别/王维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送陈章甫/李颀

送魏万之京/李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送灵澈/刘长卿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边塞诗十六首

白马篇/曹植

关山月/李白

子夜吴歌/李白

兵车行/李白

塞上曲/王昌龄

塞下曲/王昌龄

出 塞/王昌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古从军行/李颀

燕歌行并序/高适

陇西行/陈陶

塞下曲/卢纶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望蓟门/祖咏

凉州词/王翰

爱情诗二十七首

关雎/诗经

蒹葭/诗经

上邪/汉乐府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乐府诗

迢迢牵牛星/古诗

子夜歌/乐府

望月怀远/张九龄

长干行/李白

长相思/李白

怨情/李白

相思/王维

闺 怨/王昌龄

春宫怨/王昌龄

长信怨/王昌龄

锦瑟/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春雨/李商隐

长恨歌/白居易

亲情诗九首

采薇/诗经

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七步诗/曹植

游子吟/孟郊

回乡偶书/贺知章

静夜思/李白

月夜忆舍弟/杜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逢人京使/岑参

讽喻诗七首

硕 鼠/诗经

伐檀/诗经

五噫歌/梁鸿

贾生/李商隐

蚕妇/张俞

题临安邸/林升

醉太平/林升

记游诗十四首

七里濑/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

夜宿石门/谢灵运

渡河北/王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行路难/李白

下江陵/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宿建德江/盂浩然

枫桥夜泊/张继

泊船瓜洲/王安石

旅宿/杜牧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咏史诗十四首

咏史/左思

咏荆轲/陶渊明

咏史/鲍照

咏怀古迹/杜甫

八阵图/杜甫

隋宫/李商隐

隋宫/李商隐

马嵬坡/郑畋

行宫/元稹

乌江/李清照

咏物诗十首

蝉/李商隐

感遇/张丸龄

草/白居易

梅花/王安石

卜算子咏梅/陆游

石灰吟/于谦

墨梅/王冕

竹石/郑燮

寒菊/郑思肖

病牛/李纲

咏怀诗三十首

离骚/屈原

涉江/屈原

大风歌/刘邦

短歌行/曹操

拟咏怀/庾信

月下独酌/李白

将进酒/李白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登高/杜甫

登楼/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登乐游原/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

望月有感/白居易

在狱咏蝉/骆宾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遣怀/杜枚

黄鹤楼/崔颢

遣悲怀/元稹

定风波/辛弃疾

书愤/陆游

示儿/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

正气歌/文天祥

劲草行/王冕

怀古诗七首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蜀相/杜甫

蜀先主庙/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赤壁/杜牧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苏武庙/温庭筠

花间词八首

菩萨蛮/温庭筠

菩萨蛮/温庭筠

梦江南/温庭筠

天仙子/皇甫松

菩萨蛮/韦庄

菩萨蛮/牛峤

浣溪沙/张泌

虞美人/毛文锡

豪放词十首

忆秦娥/李白

渔家傲/范仲淹

桂枝香/王安石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水调歌头/苏轼

满江红/岳飞

诉衷情/陆游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婉约词十五首

浣溪沙/李璟

虞美人/李煜

相见欢/李煜

浪淘沙/李煜

相见欢/李煜

谒金门/冯延巳

雨霖铃/柳永

浣溪沙/晏殊

生查子/欧阳修

踏莎行/秦观

浣溪沙/秦观

横塘路/贺铸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武陵春/李清照

声声慢/李清照

纳兰词十首

长相思

蝶恋花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浣溪沙

菩萨蛮

采桑子

采桑子

酒泉子

浪淘沙

青衫湿悼亡

试读章节

【原文】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1]?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2]?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3]。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4]。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5],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注释】

[1]曷:通“何”。[2]公:指鲁隐公。[3]反:归还。桓:鲁桓公,鲁惠公庶子。惠公死时桓公尚年幼,由隐公摄政。后来桓公杀死隐公,自立为国君。[4]扳:通“攀”,拥戴。[5]嫡:通“嫡”,正妻。

【译文】

“元年”是什么意思?是君主即位的头一年。“春”是什么意思?是四季中的头一季。“王”指的是哪一位?指的是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然后说“正月”?因为正月是周文王所确定的正月。为什么要说“王正月”?因为四方都奉行周历,表明天下统一。

记载隐公为什么不说是即位?这是为了成全隐公的心愿。为什么要成全隐公的心愿?因为隐公打算治理好国家,然后把国家交还给桓公。为什么要还给桓公?因为桓公虽然年幼但地位尊贵,隐公虽然年长却地位略低,但他们这种尊卑的区别很小,国人是不知道的。隐公年长而又贤能,所以大臣们拥立隐公为君。隐公如果在这个时候辞让,那么他也不知道桓公日后是否一定会被立为国君。况且如果立桓公为国君,恐怕各位大夫们也不能尽力辅佐这位幼君。因此凡是隐公对于自己摄位为君的考虑,实际上都是为了日后桓公能被立为国君。隐公年长而又贤能,为什么不应该立为国君呢?这是因为立国君有立国君的制度,立嫡子为国君,只根据年龄大小而不根据是否贤良;立庶子为国君,只根据地位尊卑而不根据年龄大小。那么桓公为什么尊贵?因他的母亲尊贵。母亲尊贵,儿子为什么就一定尊贵?是因为儿子由于母亲尊贵而尊贵,母亲又由于儿子尊贵而尊贵。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1]。何贤乎季子[2]?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3],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

季子使而亡焉。僚者[4],长庶也[4],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闾曰[6]:“先君之所以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7],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注释】

[1]贤:赞许。[2]季子:季札,吴王寿梦的幼子。[3]迮:仓促。[4]僚:吴王僚,夷昧之子。[5]长庶:庶子中最年长者。[6]阖闾:名光,吴王谒之子,谒是吴王寿梦的长子。按照当时立嫡以长的原则,实际上应该是阖闾继承王位。[7]延陵:吴邑名,在今江苏武进县境。

【译文】

《春秋》记载吴国的事情,对吴国君臣没有国君、大夫的称谓,这里为什么又称国君,又称大夫呢?这是因为季子贤良的缘故。为什么说季子贤良?是因为他把君位让给兄长了。他让君位给兄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谒、余祭、夷昧和季子,是同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纪最小但很有才干,兄长们都喜欢他,都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仓促地把国家传给季子,季子还是不会接受的。我想我们不要传位于子而传位于弟,弟兄依次为君,最后把国家交给季子。”大家都说:“好的。”所以这几个做国君的都以轻视死亡为勇敢,每到吃饭时必定祷告说:“上天如果还要吴国存在下去,就赶快把灾难降到我身上。”所以谒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夷昧继位;夷昧死后,就应当轮到季子做国君了。

那时季子出使在外,没有回来。僚是庶子中年纪最大的,即位做了国君,季子出使归来,回到吴国,就把僚当做国君看待。阖闾说:“先君所以不把国家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都是因为季子的缘故。如果遵从先君的遗命,就应当把国家传到季子手中;如果不遵从先君的遗命,那么就应该我做国君,僚怎么能当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了僚,要把国家交给季子,季子不肯接受,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接受你交来的国家,这就变成了我与你合谋篡位。你杀了我兄长的儿子,我再把你杀掉,这是父子兄弟相互残杀,这样下去,一辈子也没有停止的时候。”于是离开吴国前往延陵,终身没有再回过吴国。所以君子把他不接受君位这一举动当做是义,把他不提倡自相残杀看做是仁。

赞美季子贤良,那为什么吴国又出了国君、大夫呢?这是因为季子既然做了臣子,那就应该有国君了。“札”是什么?是吴国季子的名。《春秋》中对贤者不直书其名,这里为什么直书其名?这是因为赞许夷狄,不能因为他们有一件事做得好就认为他们已很完美了。季子被认为是贤良之人,为什么还认为他不算完美呢?因为赞美人臣就要从为人臣子的角度上去赞美他,赞美人子就要从作为人子的角度上去赞美他。P274-275

序言

什么是“经典”?“经”就是恒常,“典”就是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典范”。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仅仅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呢?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也就是说,取法上等的为准则,充其量也只能有中等水平;取法中等的为准则,就没有效果可言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而最好的书就是经典。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典”,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千百年来,中华经典的物质载体,由甲骨到陶片,由竹简到丝帛,由纸张到电脑,在承载工具辗转反侧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人来来往往,有多少情反反复复,有多少事轰轰烈烈,有多少物灭灭生生虽然经历了战火纷飞的乱世之争,经历了山河失色的自然洗礼,然而,这些经典在历经了万般周折和绵延细密的时间过滤之后还是存留了下来,流传到了今天,传到了你我的手中。

中华经典是思想的宝库。它囊括了中华民族最为本真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从问天到咏梅,从离情到别恨,从修身到齐家,从治国到平天下它记录了从古到今历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它传递着人类的普世情怀、生命意义和终极追寻,它蕴含着滋养后人高尚品性的丰富特质,而这些,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食粮。

中华经典是精美的艺术。当四书五经六艺,唐诗宋词元曲,小说散文戏剧随着经典的阅读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被那些最细腻的柔情所感动、被那些最豪迈的激情所震撼、被那些最精准的表达所折服;那些工整的对仗,那些错落有致的节奏,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时时令我们为之感叹:它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它以最美丽的方式记录下我们感情中最珍贵的瞬间;它使抽象的思想变得如此生动鲜活而美丽,它使我们的心境变得如此宁静而快乐,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淡泊而富有诗意

但是,中华经典,历经数千年,浩如烟海,如不加甄别,囫囵吞枣,一味贪多求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反而会对身心有害。有鉴于此,我们从历代典籍、诗词文章中撷取了从古到今的名篇佳作,编辑了这本《读点经典大全集》。本书分为“经典语录”“散文选粹”“诗词撷英”三个篇章,“经典语录”包括蒙学经典和百家语录,“散文选粹”选取了数百篇流传千古的古代美文,“诗词撷英”撷取了几百首传唱不衰的诗词。书中既有黄钟大吕般激越的诗文、清新隽永的咏怀文章,也有饱含哲理的精妙小品。把大浪淘沙、积淀成金的经典依循时光脉络编纂罗列,便汇成了一条历史长河。它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走来,历经汉唐气象、宋元词韵、明清义理,与世界各国文明交相辉映。

中华经典倡导高尚的理想,人生的奉献精神,无所畏惧的勇气,其中透露出的坚定、自信、乐观、勤奋、朴实的高贵品质,成为中华儿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食粮。读点经典不仅能培养我们良好的谈吐,增强个人魅力,提高内在气质,还能让我们在丰富人文知识的过程中,陶冶性情、提升自我。常读经典,能让我们设身处地、如临其境,触景生情,于史学经典中看成败、知兴替,彰往而察来;于文学经典中陶冶情操、增加才情,腹有诗书气自华;于哲学经典中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思辨能力;于伦理经典中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热爱经典、喜爱诵读的读者提供帮助,为弘扬社会正气,继承传统经典发挥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13331
开本 10开
页数 5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6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835
丛书名
印张 6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5
195
3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