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家的品格(看懂美国的第一本书)
内容
试读章节

不过移民除非在儿童时代便移人境内,或者具有非常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否则要完全改造自我,实属不可能。文化是极强有力而无所不在的;一个人在极年幼的时候,便获得了代表地方文化的民族特性;单凭意志的力量,不足以改变那种出于看不出和不自觉来源的动机与宇宙观的方式;大部分人类是不能以潜心考虑来自行改造的。所以多数的移民,虽然尽可能地舍弃欧洲的一切,本身仍为不完全的美国人;他们本人,他们的特性,他们的思想方式,甚至往往他们的语言腔调,仍带有他们所舍弃的欧洲式的痕迹。但是他们自己虽然不能改变,他们的儿女,却可以脱胎换骨;公立学校,有时再加上邻里的帮助,可以把他们的子女,改变成他们自己所绝不能做到的百分之百的美国人。一待这种脱胎换骨实现,子女又会排斥他们的父母,视其为流于老式、无知和在重要的方面带有外国的气味。移民的父辈,把他们的子女改造成美国人越成功,使他们的子女完全摆脱其他的效忠心或价值观念,则父亲一代的外国色彩,越发成为自渐形秽和羞辱的根源,父亲一代作模范、指导和榜样的重要性也越发减少。至于做母亲的,不管操何种语言和具何种生活方式,因为她是爱抚、食物和同情援助的根源,所以仍保持情绪方面的重要性。但如果儿子长成得同父亲一代一样,其成就不能胜过父亲,具有和父亲同样的品性,则无论在父亲在儿子,都将同样地认为失败了。

第一代移民与第二代子女之间连续性的中断,我认为对于现代美国人特性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如用发生学作比,它们产生了也许可称为美国变种的结果。在差不多所有世界各地、以及在许多时代中,确曾有过个人改变效忠国籍,和看到他们的子女接受了他们所陌生的特性与价值;不过在这种其他的例证中,移民的人数比起他们所迁往地方的主要人口数,实在微不足道。而在美国的许多地域,特别在城市中,移民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原有的美国人口。在其他的例证中,拒绝视父亲为指导者和典范,只是个人问题个别方式的解决,而在美国,这一种行为,也象征他们接受了他们向之保证效忠的那个社会的主要价值。第二代的美国人,每人都须拒绝承认他出身欧洲的父亲,可以作为他的典范和道德的权威,其光景与美国之由排斥舍弃英国而成为独立国家的情形如出一辙,益发显出了前者的重要和强度。

18世纪下半叶随着美洲殖民地脱离英国而附带发生的心理和政治变迁,在现代史上是不易找到相同现象的。直至独立宣言和战事爆发前13年,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效忠似乎是一向没有问题的。对于地方事件,他们大部分自己处理,但是他们自认为是英王的忠诚臣民,与各地英王的臣民程度相同。他们的观感,他们的制度,他们的哲学,他们的宗教,全都出于英国;其与英国标准式的差别,并不大过英国各地之间的差别;新奇的外国观念(尤其是由法国来的),其在美洲殖民地的影响也并不比在伦敦的影响大。

自1763年至1776年,因为英王乔治三世及其若干阁员采取了一连串高压的和专横的措施,把殖民地置于较国王其他臣民为相形见绌的地位,未获他们同意便实行征税驻军,干预他们的商业活动,摧毁了殖民地占重要数量的人民的效忠心理。他们用了维护英国精神的名义,来抵抗这种违反英国惯例的行为。等到请求纠正的公认的法律方法,因为国王及其阁员态度盲目顽固而全无成效之时,这些殖民地人民,仍根据英国的先例而行动,武装起来保卫“英国人的权利”。

在旷日持久、极端危急的情势之中,殖民地多数的人民,包括最有势力的人士,抛弃了向英国效忠的心理。这种抛弃,是否认一般所承认的、唯一的具体威权,在当时并无取而代之的意思。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正以否认权威而著称:权威是强迫的、独断的、专制的,在道德上是错误的。P5-7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根据自己在华盛顿留居七年的直接的经验为题材,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把美国国民性做抽茧剥丝式的分析,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揭开美国国民性的浮面,是了解美国及美国人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美国著名学者 费正清

本书通俗易懂,从日常生活的视角给我们指引了一条充分了解美国及美国人的管道,就像美国人写的《菊与刀》是西方人了解日本民族的经典力作,本书无疑为我们真实清晰地了解美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英国《金融时报》

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本书无疑给了我们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美国前总统 肯尼迪

美国是在不断探索合群生活道路上成长起来的。这个年青的国家之所以得以发展壮大,不因善于发现而因善于探索,它的繁荣兴旺不是因为其尽善尽美的治事之道,而是由于其机灵多变的精神。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 丹尼尔·布尔斯廷

目录

第一章 欧洲和被丢弃的父亲

第二章 母国

第三章 完全美国化了的孩子

第四章 爱情与友谊

第五章 人是机器吗?

第六章 事物的世界

第七章 成功和金元

第八章 出人头地

第九章 一个未知的世界

序言

中美关系的微妙是无待说明的。但是不管每年有成千成万的人出国赴美,或由美返国,一般说来,国人对于美国仍只有较少的认识。在这种意义上,本书是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原书的作者是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通读全书,可以看出,他是对近代心理分析学的发展颇感兴趣的人。这本书,就是他根据在华盛顿居留七年的直接间接的经验为题材,根据心理分析学的观点,把美国国民性作抽茧剥蕉式的分析。他的著书态度,显然并不是正襟危坐,想提出什么公式,而只是逸趣横生地揭开美国国民性的浮面,指出底里种种的成分:有些很体面,有些不免有点不登大雅之堂。读者对于著者的意见和议论,不一定完全同意,但不能不叹服著者观点的新颖,可以发人深省。著者所谓美国人性格中“娘娘腔”的一点,就是随便的一例。

如果读完这一本书,再回转头来看看美国人的言论或行动,一定可以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内容推荐

《国家的品格(看懂美国的第一本书)》内容介绍:作者约翰·高乐以学者的思想高度,通俗化的大众语言,以及长期的旅美实践,加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深入浅出讲述了美国历史的背景,演变和成因,《国家的品格(看懂美国的第一本书)》让我们从历史、生活、爱情、经济、文学、艺术、社交等个层面全面、立体、系统地鸟瞰美国的全景,进而较为容易地、清晰地了解美国及美国民族性的成因,以及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兴衰历程。

编辑推荐

中美关系的微妙是无待说明的。但是不管每年有成千成万的人出国赴美,或由美返国,一般说来,国人对于美国仍只有较少的认识。在这种意义上,约翰·高乐编著的《国家的品格(看懂美国的第一本书)》是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家的品格(看懂美国的第一本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约翰·高乐
译者 高青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23147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71.28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