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冈仁波齐(有我轮回的灵)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曙编著的《冈仁波齐(有我轮回的灵)》是记述西藏各地和云南风光的游记,但它的意义并不光在于旅游目的地的介绍,也不单纯是风光的欣赏,而是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同丈夫出游的生活方式,行文温婉,图片很有震撼力。

内容推荐

一对老夫妇用自己的双脚一寸寸地丈量了大西南和世界屋脊。然后,再用心,一字字地把途中的所见所闻和心灵感悟记录下来,用双手捧现给你。张曙编著的《冈仁波齐(有我轮回的灵)》里不但有图文相辅的藏地山水游记,还兼有“行走攻略”。《冈仁波齐(有我轮回的灵)》用温婉平实的文笔,记述了5人驾车从昆明驱至阿里地区的艰难和“世界屋脊之屋脊”上的大美风光;描述了徒步“三江并流”腹心地:尼汝、雨崩、明永、红坡、茨中、永芝、孔雀山、黎明、老君山的风土人情和顶风冒雨路烂泥泞走不像走爬不像爬的经历;展示了一路上美如画卷的四川风景,玉隆拉错、巴格嘛呢墙、雀儿山、德格印经院;展示了青海地震前玉树的尕朵觉悟神山、寺庙、喇嘛、文成公主庙……

目录

冈仁波齐·有我轮回的灵

玉树印象三章

美如画卷的旅途

文成公主庙

一个升华了的伟大女人的话题

转经:在巴格嘛呢墙

秘境尼汝纪历

朝圣梅里神山

我和丈夫同走转经路

哈巴雪山:一次难忘的圣洁之旅

沉醉在地球最美的自然公园里

徒步神岳老君山

红搬村:弥漫着超然气氛的山村佛国

美丽风景中的伤感

我在“弦子节”里撒了一次欢……

拜谒神湖“敕弄措”

“已衣大裂谷”二日

在波密桃花沟里享受国色天香

试读章节

2007年9月30日(睛)

天空碧蓝,云朵洁白。

今早,我独自一人从昆明乘飞机赴拉萨,加上在香格里拉县机场停留的40分钟,共耗去两小时半。大约10:40,飞机已临拉萨上空,凭窗鸟瞰,云蒸霞蔚,一种近乎神奇的美让我入迷。

斑斓的云絮。茫茫的,绵绵的,一望无垠;一束一束的阳光,从云絮缝间穿透上来,有如一根一根透明的立柱,擎住了一个更为浩大缥缈的穹顶;西藏的穹天浩宇,闪烁着一片令人神往的“佛光”。

去年,驾车走了号称“中国的景观大道”川西北甘南青海一线后,我和丈夫又将心瞄准了“所有大美栖身的阿里”。企盼今年作一次亲临的比较。于是,策划良久,与三位好友结伴,择国庆大假驾爱车“特拉卡”走阿里。六天前,他们已从昆明出发,驾车走滇藏线川藏线到拉萨等我。

此刻。飞机正穿过斑斓云絮,慢慢下降,我的心很像蓝天中的白云,也灿烂着斑斓光彩。——10多分钟后,我就能与在拉萨等我的丈夫汇合了!

关于阿里,我仅局限于书本与学习孔繁生事迹时的一些了解。

譬如:1.阿里号称“千山之巅”,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汇聚于此,是“世界屋脊之屋脊”;2.阿里号称“万川之源”,它广袤的土地上不仅有60多个大小湖泊,还奔腾着80多条大小河流。3.阿里面积为34.5万平方公里,但人烟相当稀少,它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据统计:阿里地区人口仅约675-,而野生动物就达15万左右;4.阿里行署驻地为狮泉河镇,距拉萨仅有1 1 00公里,但交通极为不便,路途凶险,均为路况很差的毛石路,地委书记孔繁生就因车祸逝世于此;5阿里在藏族宗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苯教的发祥地,也是格鲁派、噶举派的弘扬之地。

其实。地球人都知道。仅凭阿里是“世界屋脊之屋脊”一说,就足以说明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地方会像阿里一样了:在被科学家称为“第三极”的阿里,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复杂,有时,它们会形成尖锐的对峙。有时。它们会亲密得合二为一。

我坦言,对不容许弱者生存的高海拔。对不容许孱者通过的险峻路,对毫无预兆的骤风暴雪。对难以防范的艰难险阻,我的确心存惧怕。但我太想朝圣冈仁波齐与玛旁雍措,太想目睹古格王朝遗址和扎达土林,太想驾车在不毛之地上奔驰,还想在海拔6000多米的风雪垭口留影纪念……

于是,整整一年。惧怕与渴望,像滋长的藤蔓,爬满了我的心房。

于是,整整一年。为谒圣阿里,我全方位炼就着自己的琴心剑胆。  拖着行李箱。匆匆走向机场出口。隔着很厚的玻璃,我老远就看见挥动双臂的丈夫,心不由一热,飞也似向他奔去!

P15-16

序言

一个人行走着并写作着。这有点复古意味。很多年前,云南艺术颇知要寻求自己的位置,就要独立特行。论点之一是“愈是原始的就愈是现代的”。文学一界,也打出“行走文学”的旗语。向奇波诡浪传递自己的信号。就“原始”与“现代”的关系,不是简单宣言就能说清楚的。两者间有个以何种价值观关照与发现、以及如何表现的问题。以为铜与锡的合金就一定是青铜,在化冶上成立,在艺术上则否,如同“越王勾践剑”是唯一的一样。但仍有大批作家出门行走。云南多山多水多民族——多生活及其色彩的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云南文学是走出来的”——这是我多年前的主张。我喜欢一个人走——离开大江主流和大道两厢插到如羽毛和叶脉状的“歧路”上去。如果有创作意向,更是从始“孤旅”。不希望有别一种声息扰耳,与自然与陌路人群独处,像两块河滩上的石头,不分彼此,同此凉热,潮来没。潮去曝。并没有想到要被某种灵性拾回。重新放回博古架和玻璃缸里。如果间有文字斩获,也是“石火”。而在电控氖气灯照亮的舞台上,除非当顶霹雳,微弱如萤的闪亮可能被完全遮没。所以,行走的文学一定含有“为自己的文学”的成分。但要写成文字,也一定想给别人分享,并不纯净。

中国作家的心理景况是穷窘而可悲的。大多在都市筑巢并无奈地作茧自缚的作家,盯得牢牢守得死死的东西。其实一点与文学没有关系。这样看来,“走出去”只是换换空气,回来说:“洗肺~回,这下可耐三个月了”——我无意揶揄作家的状况,我自己也一样。尤当发现自己已经不适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高山登陟——多数情况下,只能靠“回忆”写作,“冷饭”并不好吃,连佐料也不新鲜,要再出息,已无大望。

张曙的走走写写是令人钦慕的。她去过的玉树刚刚发生强烈地震,她描述过的风景已然毁坏,读到这~页,心中升起别一层的悲伤,曾经“抚摩唐朝”,并在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足迹上印上自己的心印。如今在哪里?烟尘、碎砾下,历史与生命的鲜血汨汩融人大江之源,及至海口,能解析些须情的浓淡?——我恍然明白张曙写作的特别意义。她像蚂蚁搬走一粒尘砂,将它贮藏在自己的小窟中,也许。这只懵懂的蚂蚁搬走的并不是矿物的石英砂砾,而是一粒种子呢?它肯定会萌发,在心地重新漾起生命的绿波。如果追踪玉树,她就拥有前后两个可资对照的“版本”,历史——哪怕片段基因,可以解读什么?

仅从文学的意义上评说张曙的写作,我以为并没有实在深意。背囊里只背一个“字”,归去来别无其他。连身上的钱也掏光了去接济贫困的学生、陌路朋友和仅仅留宿一夜的家庭,还对他们充满顶礼般的诚谢一这多少有点像圣徒之旅。释迦牟尼以太子之身出家巡游,从者为其众弟子,直至菩提悟觉。由此“三宝俱足”——“法宝”即佛教经义由此得来。孔子也是旅行过的,“周游列国”,而有《论语》及其他;又焉知玄奘在归旅中没有把他带来的佛经在脑子里翻译了一遍呢?从广义的文化上看,“走”就是“悟”——如果有“述”有“作”就更好——整整一部人类文化史就是这么“走”出来的。中国哲学的悲哀和中国文化的贫困,在不观而自在,不思而罔说,不走而自囿,不心而自安。于是,佞言公行,谎言蔽天。

张曙有自己的主张:“怎么活怎么写”,微言大义!我理解这里的意思是:自己是怎么行动的,就怎么记录;看到什么,比如远山远水的老百姓怎么活着的,就照实写下来。这与我们的现实主张略同。但这只是写作者起码的责任。在我们没有到达之前,那里的“大美”就存在了千万年,一切旅者都是后来者。即使没有你的足迹,那里大山依然该长高就长高,该垮塌就垮塌。大江该改流就改流,该泛滥就泛滥,一切安然若素。你不过一缕清风,一粒浮尘,于是对地之老、天之荒洒泪膜拜。这是当然。但是,人类的活动,无律无节的扩张已经在改变着这一切,也最终戕害人类自身,于是,应当没有一个纯粹的“歌者”!一面是经济的无度扩张;一面是哀思、悲嚎、呼吁、申言、警语——这成为当今世界文化最大的冲突之一。

张曙还是一个柔弱的歌者,她的“大美”之声,是豪放、坦诚的,喜欢用唱诗般的排比句子来释放最高的情感。在大自然面前,她像一个小女孩得到生日蛋糕,且送蛋糕的人忘记了确切日子,一年中三五次得到这样的礼物,且她的感激虔敬也抵得了那份情谊。张曙是有她自身理由的,一点不牵强——她的心因洗涤而爽适,这比什么都有价值。

这使我想到,城市知识界生态的两端走向:要么消殒,随水而逝——而这通常是以无奈的争夺又无尽的疲惫来表现的;要么拯救自己。但没有什么普世良方。张曙和她的朋友——这在中匡l有一大群——远避尘嚣,走向自然,用他们已经创造的习惯的可承受的方式寻求某种“回归”——至少是缓释的一剂。

她还有随身的照相机,留下影象。这本集子的配图也由她和她丈夫完成,与文字融为一体。只是我在读她的初稿时,没有见到图片,想来也不错。

衷心祝愿她和她的丈夫、朋友愉快地走着并快乐着,文字自然会与路途并行延伸,何处是尽头或发现“终极”?没有。

后记

随着“黄金周”制度的深入,旅游越来越神气于人们的生活空间,威了家喻户晓的消费热点。但冠以“原味”二字后,是否会稍感陌生呢?其实,想一想“游于艺”的古人,“原味旅游”便不言而喻。即:聚山峦林泉于胸,握清风明月在手,“驴”行干大好山川,用一种近乎滚烫的情怀来体验山川之壮美,路途之苦辛,生命之坚韧。而丰富人生。所以,原味旅游最具个性美,“驴行者”是它最钟爱的人选。

翻阅我国古代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子难尽其数。这些人尽毕生精力探访世上之奇伟瑰怪,历尽山川,浪迹天涯,由是,天降大任于其身也。譬如:教诲并躬身率领弟子“游于艺”的孔子、“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的司马迁,皆在“游于艺”中包容海,仰望山,囊括天,吸纳天地不竭之力,与“困守乡间终老家门者”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游”,不仅成就了他们的辉煌事业;“游”,还使他们成为了后人的榜样。

于是,崇尚“敢于游”,追求“游于艺”,成了我们不变的一个生活内容,成了蕴含我们自由自在天性的一种生活方式。寒暑假日,乐此不疲,我们一直热爱旅游没商量,一直行走在大美山水之间。在与壮美山河零距离的亲近中,在经历了顶风冒雨路烂泥泞走不像走爬不像爬的惨烈后。我们从无知走向了充实,从浮躁走向了稳重,从浅薄走向了丰富。

我们的原味旅游是一种告别,是崭新生活的又一种开始。

缘于天天囚于高楼大厦中的窒息,缘于陷入污浊人流的一种逃离,缘于一种不满足,缘于一种厌倦感……我们选择了走进山与水的旅游。

于是,告别习惯,告别平庸,告别烦俗,告别窒息,告别小家庭,告别日常生活中的既成世界。我们从城市奔向山野,从陆地走向江河,从中国奔向世界,走向我们心中的大好河山。

于是,波澜壮阔的风卷云飞,带走了囚于高楼大厦中的窒息;烟紫雾霭中的巍峨雪山,让我们倍感自己的渺小;天仙一样的牧羊姑娘与云朵一样的牛羊,令我们干涩的心里又充满温情;世外桃源的宁静山村,心无栅栏的少数民族,更使我们“乐不思蜀”……

美轮美奂的大自然、大风景、大家园吸引着我们,陶冶着我们,让我们拥有了新的眼光,新的感觉,新的心情,以豁达的心态开始又一轮崭新生活。

我们的原味旅游是一种寻找,是与崭新故事的一种邂逅。

只要“背上行囊,心就飞了,就开始了新的寻觅……”这是所有“驴行”者的共性。因为,越清纯的美,越在无声地躲避尘世;越奇绝的美,越令人难以接近和占有,所以,它们因陌生而神秘,因神秘而魅力无穷,因魅力无穷而令我们开始妙趣横生的寻找。

旅途中,双足踏着烂泥浊水滚石枯树,感觉与思想在“移步换形”,目之所见是寻找,耳之所闻是寻找,体之所察是寻找,心之所悟也是寻找。在“早莺争暖树,乱花迷人眼”的大自然里。我们裸露着开怀的情绪,昂扬着全身的能量,在相似中寻找着相异,在相异中寻找着相似,细心地翻阅大自然这部无字的辉煌巨著,欣喜地编写着一部“游于艺”的心得体会,于是,获得一篇篇日记,一束束小诗,一张张照片,一次次奇遇,一个个难忘的人……

我们找到了难以数记的创作素材,我们拥有了终生难忘的奇伟瑰丽!

我们的原味旅游是一种思念,是焕然家庭生活的一种激活。

距离具有非凡的创造力,能将熟谙的生活及情感“改写”成新鲜的模样,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的真谛。现在,纵虽飞机火车汽车缩短了思念的距离,“客行千里悲故乡”已是古老又古老的神话。

然而,当旅途将近到半时,我们思家的情绪已在心中开始酝酿,一种追求与追忆的情绪就相伴相生了,我们陷入了“新追求”与“旧拥有”的深刻体验中,我们既亢奋着对青山秀水的追求,也酿造着与家人相见的渴望。譬如:“新追求”昂扬时,“旧拥有”是它的铺垫与支持,让我们以一种“散文心态”尽情享受旅游中的人生乐趣,从而变得快乐。生命因此充满了诗意;当“旧”开始浓烈时,思念亲人又是我们旅途中的“新”内容。回家去,成了我们的又一种崭新的旅途。于是。“思到归时方始休”的温情自心中淅沥而出,不断蓄积,鼓涨,直到躺在家中温暖的浴盆里……

正如歌中所唱:“从今开始,哪也不去,我要好好地暖着你。”

其实,自古以来,旅游就是跋涉壮美河山的一种阅读活动。它虽平凡,但却有着不可抹煞的价值,像沙漠中的一抹新绿,像酷暑里的一阵清风,像雾海上的一点光亮,给人以精神自救,给人以新兴的蓬勃,所以说,人生就是一次一次的旅游。

随着“黄金周”制度的深入,越来越畸形的“假日旅游”称霸了中国的旅游市场。但我们深信:不久的将来,用不着哲学家的教诲,人们肯定会反感“处处人声鼎沸,处处人满为患”的旅游,肯定会对劳民伤财的“假日旅游”发问:旅游本应该怎样?于是,希望我国能出台一套“带薪假期”政策的想法便油然而生了。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清除“黄金周”游客过于集中的弊病,才能让人们自由安排假日生活,才能减少国家因为“黄金周”投入的管理成本,也才能充分体现“一切以人为本”的理念。否则,打算将原味旅游进行到底的“驴行者”,只能向着‘j江湖之更远”、“海拔之更高”前进了!

书评(媒体评论)

还记得是在七八年前,收到张曙的一份投稿《朝圣梅里·我和丈夫同走转经路》,书卷气很浓,就刊登在了《旅行者》杂志上。她的文字当然很好,但图片略逊些,我也提了一些建议,她很虚心地接受了。之后她又陆续去了一些地方,也写了几个稿子给我,图片明显有进步。再后来因为我们杂志主攻境外游攻略,也就不再有工作往来,但她逢年过节会给我发个邮件或者短信问候一声。

听闻她集结出书,我很高兴。张曙游记的意义并不光在于旅游目的地的介绍、也不是风光的欣赏,而是她的生活态度、以及和她丈夫共同出游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今太多焦躁的人来说,这些都太稀缺了。每次看她温婉的行文,都会觉得舒服,更会羡慕他们这对情趣相投、互敬互爱的夫妻。这些年来,国人出去旅行已经不是稀奇事,难得的是,能双双对对、眷侣同行。

我很建议情侣、夫妻都来看看这本书,观赏他们沿途风景和心境的同时,比照一下自己的生活,并获得一些参考和启示。能和自己的爱人一同走在路上,那就是人生最美丽的风景,只要多一些坚持和愿望,你也可以的。

——《旅行者》杂志主编陆悦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冈仁波齐(有我轮回的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648755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60
18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