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光阴的故事--当代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的失眠她应该能懂”、“敞开心扉赢得世界”、“我的青春谁做主”、“我还是跟同学们一起住好”、“别烦我,我要玩游戏”、“我拿青春赌明天”……柏雨萍编写的《光阴的故事——当代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集》是一部关于大学的故事。

内容推荐

青春是美好的,但美好的青春必然包括了冲动后的烦恼、潇洒后的麻烦、乐极生悲的尴尬、不知所措的困窘、失落后的沮丧和无所适从的纠结。

柏雨萍编写的《光阴的故事——当代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集》展示给我们的是青年对青年的解读,青春对青春的叙述,年轻人对年轻人的思索。

《光阴的故事——当代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集》包括了“我们的失眠她应该能懂”、“敞开心扉赢得世界”、“我的青春谁做主”、“我还是跟同学们一起住好”、“别烦我,我要玩游戏”等案例。

目录

序:把记忆留给成长(陶一桃)

第一章 学业篇 书山有路,求学无门

 案例一:迷途羔羊贵在知返

 案例二:忆“网”事伤“仲永”

 案例三:风雨之后又见彩虹

 案例四:大学“社团活动家”出身的“校飘”

 案例五:我的青春谁做主

 深入探讨:基于学生主体视角 开辟高校学风建设新途径

第二章 人际篇 与人不善,纷争不休

 案例一:我就是不洗澡

 案例二:我们的失眠她应该能懂

 案例三:敞开心扉赢得世界

 案例四:“好”学生也有烦恼

 案例五:我还是跟同学们一起住好

 案例六:退一步海阔天空

 深入探讨: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管理分析

第三章 择业篇 迷途羔羊,踯躅不前

 案例一:鱼与熊掌的抉择

 案例二:追随我心

 案例三:乖孩子的迷茫

 案例四:都是兴趣惹的“祸”

 案例五:艰难求职之后

 深入探讨:大学生职业指导合力机制探究

第四章 网络篇 一“网”情深,欲罢不能

 案例一:网游工程师前传

 案例二:别烦我,我要玩游戏

 案例三:情感与公平的抉择

 案例四:不能自拔的网络诱惑

 案例五:一“网”情深

 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络沉迷的干预对策探究

第五章 恋爱篇 懵懂青春,爱恨交加

 案例一:朦胧的爱

 案例二:爱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案例三:“失贞”的缘由

 案例四:湖边的哭泣

 案例五:倚栏而跳的;中动

 案例六:我拿青春赌明天

 案例七:以“爱”的名义纠缠

 深入探讨:女大学生恋爱问题及辅导对策分析.

第六章 心理篇 如诗年华,心有千结

 案例一:衣柜的秘密

 案例二:抑郁独奏

 案例三:花雨鞋的故事

 案例四:跳楼惊魂

 案例五:无法替代的父母之爱

 案例六:幻觉的阴影

 案例七:窥视我心

 深入探讨: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析及对策探究

第七章 贫困篇 天降大任,空乏其身

 案例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案例二:宝剑锋从磨砺出

 案例三:我的烦恼谁知道

 案例四:退学风波

 深入探讨:高校贫困生的救济机制分析

第八章 健康篇 扬帆理想,心力交瘁

 案例一:我的未来路在何方

 案例二: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的那一刻

 案例三:关爱,没有终点

 案例四:午夜抽搐

 案例五:阳光总在风雨后

 深入探讨:高校伤残病弱学生的关爱教育探析

第九章 安全篇 象牙之塔,青春祭坛

 案例一:公寓电表爆炸火警夜

 案例二:喧嚣夜市边上的难寝学生

 案例三:一碗面条引发的惊怵

 案例四:我妈出车祸,我得赶紧给医院汇钱去

 案例五:你有个子,我有刀子

 深入探讨:高校校园安全预警及管理机制重构

编后语

试读章节

小高系某校机电工程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到大二第二学期,该同学已经有26个学分重修。经历大学三个学期的学习就有如此多学分重修,该生明显的学业危机状态引起了辅导员的关注。在了解小高的基本情况后,辅导员直接联系了他,邀其来辅导员工作室谈心。

小高应邀准时到达辅导员工作室。进门后,辅导员请他坐下喝茶,从简单的拉家常开始,先询问了他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了解其与宿舍同学相处的情况。小高向辅导员表示,他跟宿舍同学关系较融洽,经过一年多时间,自己已慢慢融入到班集体里了。在打开话匣子后,辅导员开始询问其学习是否顺利,小高的眼神显得闪烁迷离起来,表现出不安的样子。从小高的反应来看,他对自己的学业情况应该有基本的认知。辅导员接着以平和的口吻询问他是否知道自己已有多达26个学分的课程需要重修了,这时小高以不太自然的口吻低声应答“知道”。此时,辅导员并没有进一步向小高传递一些有压力的信息,给他加了一点茶水后,才慢慢引导他聊起学业问题。辅导员先向小高说明,确实有部分同学像他一样进入大二第二学期就有这么多学分重修,希望小高不要有太大压力,关键是要正视和重视自己目前所处的状况,进而询问小高因为何种原因导致有如此多学分重修。小高凝神想了一会儿,回答辅导员说:“因为自己学习太放松了。”辅导员接着询问他:“具体在哪些方面放松了学习呢?”小高这时变得有点严肃了,回答辅导员说:“平时太贪玩电脑游戏了。”辅导员此时也直接把问题的严重性和话题的严肃性提升起来,告诉小高:“第一,才大二第二学期,就有26个学分的课程需要重修,这属于严重的学业‘黄牌警告’,按照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如果在后面的学习中出现重修学分增加的话,有可能被视为在规定年限内不能完成学业而遭到劝退处理;第二,学校对待存在‘黄牌警告’等学业危机情况的学生在态度上虽然保持弹性和宽容,但是这仅仅针对有既往病史或遭遇家庭变故及家庭经济危机等客观原因的学生,而对于因沉迷网络游戏或主观上疏于学业的学生,学校一直坚持强硬的态度;第三,基于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培养责任,此刻辅导员对其学业危机的情况有告知责任及辅导帮助的义务。”在将这三方面信息传递给小高后,辅导员进一步引导他:“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身为我校学生,在遭遇学业困难时,首先有老师和同学在关注他并且愿意帮助他,其次如果他选择了继续自我放任,沉迷游戏而疏于学业,那么最后学校对其做出劝退处理决定时,就不该再有埋怨学校推脱培养责任的理由。”小高听完辅导员这番话后开始真正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以诚恳的态度告知辅导员,愿与辅导员共同探讨导致学业危机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辅导员询问其为何沉迷游戏而疏于学业。小高经过一番思索回答辅导员说:“可能是因为高三时学习太紧张吧,所以来到大学军训结束之后一下子就放松了,开始想着玩玩游戏调整一下紧张的节奏,没想到一玩就上瘾了,加上大学里也没人约束我,所以自己就控制不住了。,,辅导员听完,进而询问他为何在课程学习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小高这时也表现得比较自然了,告诉辅导员:“其实大一开学军训回来后,各门课程都一直去上课,只是平时下课后不怎么温习和琢磨作业及老师布置的问题,一转日艮到期末考试时才发现怎么复习都跟不上了。尤其像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及大学英语等科目,一旦课程落下一定时间后就很难跟上,最后考试时只能放弃了。因此大一第一学期结束后,就造成五门课重修。本想第二学期想办法补上的,但第二学期紧接着又有很多新课程,所以原来落下的课程根本就没机会去补了。”辅导员接着询问为何后面的课程会落得那么严重。小高在辅导员的引导下逐渐梳理了自己自大一以来的学习历程,他告诉辅导员:“在进入大一第二学期后,由于寒假在家过年陪伴高中同学玩得比较投入,导致第二学期回到学校后就一直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一方面由于重修的课程在本学期没有开课而逐渐淡忘,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拒绝不了网络游戏的诱惑,在时间管理和学习安排上不得当,从而造成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陷入与大一第一学期相似的被动局面,在大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又新增了三门课的重修。这一恶性循环一直延续到大二第一学期,自己才发现机电工程专业的课程一旦疏忽落下,就可能造成一落千丈的不可挽回的局面。”

辅导员在一步步引导小高反思和总结过去学习的经历和教训后,基本确认该生在学业的紧迫性和主动性上有一定的认知。接着,又经过近一小时的谈心,辅导员与小高进一步探讨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表。经与辅导员协商,小高首先同意在本学期将其电脑寄存在辅导员工作室,并且每周三定期前来辅导员工作室进行学习交流和情况通报。辅导员也不定期走访其宿舍,并经常向其班长或室友了解其学习动态。大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显示,小高不仅该学期所修的课程全部通过,并且还通过了大一第一学期落下的三门课。在辅导员的密切关注及学生干部的共同帮助下,小高在大三第二学期完全摆脱了学业危机。

该案例中的小高在大二就陷入严重的“学业危机”,究其原因,是该生在大一阶段遭遇“适应性障碍”。当前,有些高校存在“新生教育”不足的问题。大学生陷入“学业危机”,多数由于在大一阶段未能较好地适应并融入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适应性障碍”在当代大学生“学业危机”的成因中占较高比例。大一新生尤其是理工科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很容易因家庭约束的疏离和校规管理的宽松而陷入行为放纵状态,对全新的学习方式有不适应感,进而陷入学业危机。高校的学风建设应将“新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上工作议程,通过多方位、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的适应性教育,构筑新生教育的框架体系,避免新生入学后随着心灵的放逐和行为的放纵陷入“求学无门”、“书山无路”的尴尬局面,进而引发各种学业不良问题。P3-6

序言

拿到《光阴的故事》的书稿有段时间了,但序言却迟迟没有动笔。除了所谓的忙,总觉得为这样一部记录、描述自己身边大学生成长历程的书作序,应该把书稿真正读上一遍才能落笔。正好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后,有一个类似小长假一样珍贵且短暂的暑假,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翻阅《光阴的故事》。可以说我是一口气读完了“八年的光阴”的。从“迷途的羔羊”到“你有个子,我有刀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身为学生工作者的作者们对故事的真情诠释与理性思考,让人不禁感动并思索着。尤其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作者们踏实的职业精神与美丽的教育者的胸怀,把“教师”后面那个大写的“人”字沉甸甸而又光灿灿地昭示在我们面前。人性之美,是一切美丽的源泉。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故事。青春是美好的,但美好的青春必然包括了冲动后的烦恼、潇洒后的麻烦、乐极生悲的尴尬、不知所措的困窘、失落后的沮丧和无所适从的纠结。青春的美好并不在于青春的无错,青春的完美更不是青春的无瑕。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做到处处智慧、事事正确、不犯错误,更何况年轻人。但是,能从幼稚中寻找成熟,从无知中学习智慧,从经历中学会成长,青春就会由于生动真实而变得无悔而美好。

这是一部关于大学的故事。“象牙塔”里的生活是充实而高雅的,但充实而高雅的生活难免存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灵魂与自我的矛盾、情感对理性的挑战、得到与放弃的选择。没有心灵的折磨就不会有思想的成熟。人能感觉到灵魂的触痛与理性的拷问是幸福的,因为这说明灵魂还健在,理性并没有丧失。大学是学习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培育心灵、形成思想、铸就品格、提升素养、培养认知的地方。教育的宗旨并不是简单地培养一个有技能的人,而应该是培养有思想、有能力、有情感、有品格、有灵魂的完整的人。心灵的完美是人生完美的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灵就不可能有健康的成长与完美而有意义的人生。教师应该是美好心灵的辛勤培育者,同时又是它的忠诚守护者。

这是一部关于你和我的故事。《光阴的故事》展示给我们的是青年对青年的解读,青春对青春的叙述,年轻人对年轻人的思索。讲述它们的人与故事中的人都很年轻,一者刚刚走出大学不久,一者还在继续着“象牙塔”中的故事。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类似的故事、同样的烦恼和感同身受的体验。成长是需要时间过程与经历的。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比年轻人更智慧,仅仅由于他们今天所碰到的问题、面临的痛苦、承受的煎熬是我们曾经历过的生活。深刻源于平实,感动源于真切。走近人的心灵是需要感悟他人心灵的能力的,而这种能力首先就是真诚倾听与对话的品质,这也是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用心灵去感召心灵,用情感去呼唤情感,用道德去激励道德,用培养去提升培养。或许教学相长的古训更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共同收获。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变化的世界,转型社会所特有的冲击与挑战,在给这个时代生长的年轻人以时代的烙印的同时,也产生并提出了成长的时代问题。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造就着具有不同时代气息的人,不同时代的人又会以不同的方式认识、诠释着不同的社会。有时我们很难简单地用对错是非来评判青年人的行为与行为方式,因为生活的答案常常不是唯一的。培养青年人正确的价值观与选择行为,尊重并鼓励或赞赏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对人性的尊重,也是教育的宗旨。我们不需要我们的青年人循规蹈矩,按前辈的经验与认知行事,我们只需要培养青年人对法律的敬畏以及对人和生命的敬重。责任心的拥有,承担品格的具备,友爱情怀的铸就,自律精神的培育和独立意识的养成,既是教育的内容与责任,同时也是青年人立足为人之本。有些时候,或许叛逆并不是叛逆者的大逆不道,而只是判断者的保守并缺乏胸怀。教育者的素养以及自身所拥有的宽厚、包容的品质,是教育者的职业品格,更是能够感动青年人的人性的美丽。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是具有批判精神与判断能力的一代人。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思想的闪耀;没有批判,就不会有创造的震撼;没有挑战,就不会有奇迹的辉煌。而教育者的职业境界和人格魅力,正是这一切的源泉。

当我们有能力仰望天空的时候,脚下的黄土地就是坚实的脊梁。

希望《光阴的故事》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启发与感悟。序:把记忆留给成长(陶一桃)

后记

为这本书写编后语有很多感慨。本书自2009年11月开始构思、整理材料到付梓,历时两年时间。书中案例及案例点评均由一线辅导员完成。通过基层学生工作者的感受和视角,真实地描述了当前大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载录了高校辅导员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关爱。

静谧的夜晚,我不由得回想起我们这批年轻辅导员的成长历程。为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2003年7月,学校成立了“辅导员工作办公室”,选录一批优秀硕士毕业生担任学生社区专职辅导员。这支辅导员队伍工作在宿舍区,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同吃、同住,最近距离地发现大学生在思想、学业、行为等方面的成长困惑并给予全方位的帮助和引导。时光飞逝,八年过去了,这支队伍在一线学生工作实践中,经历了发生在校园宿舍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大量案例,在解决方方面面问题的同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于是有老师提出,把这些案例整理成故事,给正在及将要经历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还有高校的同行作为参考和借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们遂于2009年11月成立了编辑小组,梳理曾经的波澜及惊涛之后的阳光和笑脸。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支社区辅导员队伍在高校育人这个整体活动中,做了那么多扎实而有效的“人”的工作,科学’、理性、有序,于情于理。这一个一个的故事,满含着社区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足迹,绽放着青年大学生拨开浮云放飞翅膀的欢欣与喜悦。

本书是工作与科研相结合的产物,案例真实,评述理性自然。王琳、吕波、赵晴、骆剑平、甘长山、李鹏、龙晓丽、张璋、高旺、罗艳萍、李霞、李昀、张媛媛、孙宁、崔福海、王朝洁、肖向东等老师参与了案例的撰写和讨论。各章节的编写老师为——第一章、第九章:黄锐波;第二章、第三章:魏军妹;第四章、第八章:徐晓玲;第五章:蒋冬红;第六章:于晓峰;第七章:鲁成、于晓峰。黄锐波、徐晓玲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

彭娟老师参与了本书的文字修订工作,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吕茜、冯俊艳、熊萌立、陈应怡等老师提供了中肯的建议。我们邀深圳大学陈扬同学为本书设计了精美的封面和各章插图。南京大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刘叙武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细致的工作。对学校党政领导多年来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因着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情感和责任,我们编写了这个案例集,编写的过程是令人感动的。今天终得顺利完成,是我个人的幸运。同仁们的无私帮助,给力之多,唯我心知,永记于心。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必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和专家不吝指正。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的邮箱是tutuor@szu.edu.cn。

柏雨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光阴的故事--当代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柏雨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88582
开本 32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5.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