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1辑)》由莫超所著,本书分语言与民俗文化两个板块。语言部分以汉语方言为主,作者与研究范围涉及陕西、甘肃、青海三个省,体现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内容有各地方言的综合研究、某地方言的比较研究、语言接触研究,也有外国学者对西北方言的研究。民俗文化部分的文章对西北斑斓多彩的民俗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理论言说。
图书 | 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1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1辑)》由莫超所著,本书分语言与民俗文化两个板块。语言部分以汉语方言为主,作者与研究范围涉及陕西、甘肃、青海三个省,体现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内容有各地方言的综合研究、某地方言的比较研究、语言接触研究,也有外国学者对西北方言的研究。民俗文化部分的文章对西北斑斓多彩的民俗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理论言说。 目录 前言/1 语言(方言)部分 一 语音研究/3 河桥话与兰州城区话的语音异同 张文轩/3 关中西府方言中古端精见组声母在今齐齿呼韵母前的分 合吴媛/13 从轻重音现象看河州方言与阿尔泰语的关系 莫超 张建军/24 二 词汇研究/30 张家川回族话中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和特殊汉语词 马玉凤/30 方言的兴衰与普通话的认同之现状反思——以天水方言 词汇为例任丽花/37 略论“河州花儿”的方言词语及修辞特征 王小敏/41 “矿背后”考释杨永发候桂秀 王忠禄/48 永登地名命名的特点 陈立正/52 三 语法研究/63 论汉语方言儿尾的表现形式和表意功能 张成材/63 陕北绥德方言的“把”字句 黑维强/75 兰州方言“V给3”结构性质讨论 贾莹/84 陕甘宁清至民国时期方志方言文献中的疑问代词 尹雯/91 四 其他/100 关于敦煌汉藏对音的几个问题 米勒著 史淑琴译/100 中古到现代西北方言的发展柯蔚南著 张建军译/108 多元视角下的汉水流域方言与文化——以上游地区为例 柯西钢/121 秦腔丑角语言幽默艺术王文博/128 民俗文化部分 一 非遗保护/135 文化政治学视域中的甘肃傩文化研究 白晓霞/135 文化符号学视野中的陇中民俗剪纸张淑萍 艾丽/139 二 “花儿”研究/144 “花儿”的人类学解释 贾一心/144 试论“花儿”的语义增值接受 曹强/150 论民族志方法与“花儿”研究戚晓萍/156 浅析“花儿”的特点及其传承与保护问题闫新艳/161 三 民间文学研究/166 陇西P姓家神的祭祀活动与祭祀歌 刘文江 蒲新龙/166 兰州鼓子词的民间性探析雷岩岭张彦丽/178 王沂暖编译《西藏短诗集》思想内容略论武砺兴/184 四 田野调查/192 甘肃皋兰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调查研究许文勤/192 浅析甘肃省庄浪县民间社火的特点及其价值牛晓霞/200 简析甘肃民勤民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宋运娜王明政/205 浅析甘肃榆中“七月官神”节张彦丽周琪/2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1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莫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040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0 |
出版时间 | 2013-03-01 |
首版时间 | 2013-03-01 |
印刷时间 | 201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7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