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流淌在刀尖的月光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午夜的阳光

申明在这个早晨下班时,看看表已是七点钟。他故意又在清洁队的院子里停留了一下。院子里树很少,申明突然感到身上不舒服。他立刻意识到,是早晨的阳光。早晨的阳光虽还泛着淡黄色,晒到皮肤上却有一种热辣辣的感觉。申明已经很久没有晒太阳了,所以有些不适应。但申明还是蹲在清扫车前,将轮式扫帚的机械装置仔细检查了一遍,又把前面的风挡玻璃擦干净,然后才从单位里出来。申明在心里计算着,吴小云的上一次例假是八天前结束的,那么这一两天也就应该是最危险的时候。申明当年在老家时,曾听老人说过,女人的受孕期是后八前七。也就是说,从月经后的第八天到下一次月经的前七天,这段时间是最容易受孕的。吴小云虽已28岁,仍还是容易受孕的年龄,而且身体素质很好,每月的例假从不提前或错后。所以,申明的心里很清楚,自己在这方面要格外小心。但吴小云一向拒绝使用避孕套,不是因为感觉不好,而是不想避孕。这让申明感到很难办。申明知道吴小云的脾气。吴小云是一个性子绵软的女人,和申明在一起,无论什么事从来都是由申明做主。但如果是她认定的事,她虽不会与申明争辩,却也不肯轻易改变自己的主意。所以,申明的心里明白,如果要说服吴小云,让她同意使用避孕套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正因如此,申明才将吴小云每月的例假时间暗暗记在心里,这样再做爱至少可以不动声色地避开危险期。

申明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还在想着夜里接到的那个电话。电话是赵全打来的,听背景声音好像正在路边摊吃烧烤。赵全的声音还是那样不紧不慢,他在电话里说,明天上午吧,来找我一下。申明问,有事?赵全说,有事。申明问,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说吗?赵全说,还是见面说吧。赵全这样说完就把电话挂断了。申明感觉到了,赵全说话的口气似乎有些异样。他想不出,自己与赵全已经很久不联系了,他现在突然找自己会有什么事。

申明在这个早晨回到家时,吴小云果然还躺在床上。吴小云躺的样子有些暧昧,而且申明能看出,她显然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吴小云的“快捷餐食店”雇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吴小云的小姐妹,叫燕子。吴小云很信任燕子,平时让她打理店里的各种事情;所以吴小云晚一点去店里也就没有太大关系。吴小云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申明每晚10点上班,要开着清扫车在街上工作到第二天早晨6点,然后将车开回清洁队,再做完各种清理工作,这样回到家就要将近7点钟,而且一年365天,几乎每天如此。所以,吴小云要想和申明亲热一次,就只有早晨等在床上。吴小云经常无可奈何地对申明说,她曾听人家说过,对于男人,早晨做爱是最伤身体的。吴小云始终搞不懂,申明为什么偏偏喜欢这种昼伏夜出的工作。申明的身材很好,虽不太高但很匀称,而且看上去清秀斯文。现在一些大公司招聘员工都很注重形象,申明又有技术,如果去哪里应聘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在环卫清洁队这种地方打工呢。就算是开清扫车,有些技术含量,但毕竟也是扫大街啊。吴小云曾对申明说过这件事。她说,她并不是瞧不起扫大街,现在无论做什么,只要是一份正经工作都是一样的凭力气吃饭,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她只是觉得,申明凭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应该能找一份更适合的工作,为什么一定要去开清扫车呢。但申明的回答却很简单。。申明说,他喜欢这种夜班工作,这样白天可以轻松自在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吴小云却觉得,申明说的并不是心里话。吴小云认为申明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是从小城市来的,所以才不敢去大公司应聘高一些的职位。当初吴小云第一次遇到申明时,申明还在一家物业公司里打工。那时吴小云的快捷餐食店已经做得有了些模样,客户也越来越多。吴小云的快捷餐食店是专做盒饭的,每到中午给一些写字楼里的公司送餐。随着客户不断增多,送餐压力也越来越大,吴小云就买了一辆二手的面包车,这样送餐更快捷,也扩大了营业范围。吴小云一天中午去给一家广告公司送盒饭,不料面包车出了问题,无论怎样都发动不起来了。吴小云一下急得满头大汗。后面还有很多公司等着去送午餐,耽误了人家吃饭可是大事。吴小云情急之下又来到这家广告公司,问这里有没有人会修车。就在这时,从办公室对面的卫生间里走出一个年轻人。其实吴小云已经看到这个年轻人,而且感到有些奇怪。别人都是在办公室里吃饭,唯独他却端着饭盒蹲在卫生间里。吴小云从他身上的装束看出,应该是一个蓝领,而且很可能是打扫卫生间的清洁工。但吴小云还是搞不懂,就算他是清洁工,为什么一定要蹲在卫生间里吃饭呢。这时,这个年轻人问吴小云,汽车出了什么问题。吴小云说不知为什么,机器突然发动不起来了。年轻人说,我去看看吧。当时吴小云听了看一看这个年轻人,不知道他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她不相信,这个年轻的清洁工竟然会修汽车。但让吴小云没有想到的是,这年轻人来到汽车跟前,只是稍稍摆弄了一下,汽车立刻就发动起来。他一边用棉纱擦着手说,这辆车已经很旧了,点火器不好用,如果不去彻底修一下恐怕还会出问题。

也就是这一次,这个年轻的清洁工给吴小云留下很深的印象。事后吴小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年轻人,又有这样好的修车技术,怎么会甘心在写字楼里为人家打扫厕所呢?吴小云后来才知道,这个年轻人叫申明。吴小云考虑了几天,一次就借去送盒饭的机会找到这个叫申明的年轻人,问他,愿不愿意到自己的快捷餐食店来工作。当时吴小云想的是,既然这个年轻人会修车,很可能也会开车,如果让他来自己这里送盒饭应该很合适。虽然自己的这个餐食店不大,不会给他太高的薪水,也总比他在物业公司当清洁工的收入要多一些。但是,当吴小云对这个叫申明的年轻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申明却并没有立刻答复,只是点点头说,我……先考虑一下。这让吴小云很不理解。吴小云看看他问,怎么,去我的餐食店送盒饭,不比你在这里扫厕所强吗。

那一次,申明最终还是辞去了清洁工的工作,来吴小云的餐食店送餐。但他在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时,却告诉吴小云,他不想再做了。当时吴小云感到很意外。她问申明,是不是觉得自己给的薪水太低。她向申明解释,也许自己定的薪水确实低了一些,但申明刚来这里,后面薪水的标准还会提高的。申明立刻说不是这个原因。申明说,他只是觉得这样的工作不适合自己,他不想做这种东跑西颠的事情。吴小云听了看看面前这个身材修长眉目清秀的年轻人,轻轻叹口气,想一想说这样吧,她经常去环卫局送盒饭,知道他们那里的清洁队正需要人。清洁队刚刚进了几台自动清扫车,需要一个修理工。吴小云问申明,想不想去那里,如果想去她可以帮他说一下。直到后来,吴小云和申明在一起了,她才告诉他,她那个时候真是鬼迷心窍了,其实她完全可以不这样做,既然申明不想在她这里做,只管随他去就是了。但吴小云说,她当时却真的不忍心这样,她觉得自己好像对申明负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定要为他再找一份工作。也就是那一次,申明去了环卫局的清洁队。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申明到了那里并没有当修理工,而是主动要求去开清扫车。在清洁队里,上街作业是最辛苦的,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现在既然申明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且又有修车技术,清洁队的领导当然求之不得。于是申明就这样去开了清扫车。P7-10

后记

我在完成这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先是2012年2月,我去辽宁的公安系统深入生活。那天搭乘的飞机来到沈阳上空,已经开始下降高度,就在起落架放下的一瞬,机头突然又拉起来,惊得机舱里的乘客都一身冷汗。然后才接到通知,说是机场由于大雪,飞机不能降落。于是只好改飞烟台机场备降。我当时就有一种预感。可能要出什么事。果然,在烟台住了一夜,第二天重新飞沈阳,下午正在开座谈会,就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说是母亲不行了。家里告诉我,尽管医生在做最后努力,但已是弥留,我肯定已见不到母亲的面了。全国公安文联的秘书长、著名作家张策先生立刻为我订了飞北京的机票,然后又安排了一辆车在首都机场的出口接我,直接将我送回天津。就这样,我回到家之后,看到母亲的照片已被黑框镶起来。在我这次出门之前,刚刚从南方回来。母亲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知道母亲很想让我去看一看她。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忙,已经很久没有去看母亲了。但是,母亲在那个晚上并没有说出来。她知道我事情多,所以只是问我这一次又要去哪里,先到哪里再到哪里,一点一点问得很详细。我知道母亲的心思,所以告诉她,我这一次回来立刻就去看她。她听了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叹息一声。现在想来,母亲当时也许是已经有了预感的,所以在那个晚上才这样想见我。果然,只过了一天,她就去世了。

在这里,我将这本书献给母亲吧,愿她在天国能看到。

2012年的10月,我又出了一件事。当时去内蒙西部的边境采访,不慎患了感冒,回来后竟发展成一场罕见的大病。这场病来势凶猛,以致我还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就已被推进重症监护室。事后我才知道,那段时间医生已下了病危通知右我就这样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直到2013年元旦’前夕才出院。因此,这部长篇小说的最后部分,我是在病房里,在病床上完成的。当时刚刚有了一点气力,在接着写这部小说时,我真担心经过这样一场大病,恐怕前后的气韵会接不上。但最后统稿时看一看,感觉还完整。

我曾经写过一部题为《红》的长篇小说,也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部长篇小说,用的又是《红》的结构和形式。我倒并不担心重复自己。我只是觉得,这样的结构和形式,更适合于这样的题材。当面对一个信息量巨大的而且是散点式的题材时,如果用常规意义的长篇小说结构显然会受局限。只有用《红》或这部《流淌在刀尖的月光》这样的形式,才可以更好地将散点式的素材有效地整合起来,同时又不至于使信息量流失。不过我这一次还是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我试图建构两个文本,一个是外部的,所谓“非虚构文本”。另一个则是内部的,也就是“虚构文本”。当然,这种虚构与非虚构都仅仅是形式,实质上讲还是小说。如此一来,将这样两个文本咬合在一起,既拓展了这部小说的叙事空间,同时也将叙事的时间充分调度起来,从而建构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弯曲”的时空。显然,这种结构和形式在人物与情节上使我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同时,在这部小说中,我借“我”之口,也己将笔下所有的人物做了一个说明:“我采访到一个人,可能将来写出来就变成了若干个人,当然,也可能采访到若干个人,写出来时会变成一个人。”

是的,的确是这样。

我这一次到全国各地的公安系统的基层去深入生活,接触到数不清的刑警。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可爱的刑警们就到了我的笔下,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也就融为这些具体的鲜活的形象。还有这位“李长武”局长。在他的身上也有诸多公安局长的影子。

现在就要说感谢的话了。

在美国好莱坞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无论你在台上说感谢的话时,多么面面俱到,几乎滴水不漏,第二天报纸出来还会有人表示不满。”所以,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历数应该感谢的人了。总之,因为这部作品,应该感谢的人太多了,实在是篇幅有限。

所以,我只能说,感谢所有为这部小说付出努力的人。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向中国作家协会表示感谢。是中国作协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难得的深入生活的机会。我想这次深入生活的收获,还不仅仅是这样一部长篇小说,对我今后的创作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要感谢公安部,感谢全国公安文联,特别要感谢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著名作家张策先生对我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中提供的帮助。我还要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感谢李华敏女士,还有这部书的责任编辑高为先生。

2013年1月26日写于天津白堤路

目录

序 刘金国

第一章 午夜的阳光

第二章 心跳

第三章 笔录

第四章 殊途

第五章 牙买加剁刀

第六章 花之门

第七章 纸陶

第八章 回头

第九章 劈棺

第十章 空门

第十一章 远岛

第十二章 情殇

后记

序言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牢固树立民意主导警务的理念,以人民期盼为念,为人民利益而战,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哪里,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治安集中打击整治行动,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这期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于2011年5月,开展了为期半年多的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以“全国追逃、全警追逃”的力度缉捕在逃的各类犯罪嫌疑人。这次行动声势浩大,成效斐然,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在行动中,全国广大公安民警忠诚奉献、坚韧执著、协作拼搏、敢打必胜,用智慧和汗水,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本色,彰显了机智果敢、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情与法较量中的人间大爱,也谱写了一曲曲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

2012年初,公安部邀请中国作家协会的几位作家到“清网行动”第一线体验生活,采访典型案例。天津作家王松,即是其中一位著名小说家。他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完成了这部厚重的长篇小说。在王松的这部作品中,呈现出了新时期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甚至琐碎性,但独特的讲述方式和不同寻常的描写,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一名老公安,尽管我对那些真枪实弹的对峙和扑朔迷离的案件侦查早已熟稔,但通读这部小说作品,仍不时被书中曲折、生动、鲜活的故事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所打动。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创作的源泉必然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在高风险的公安工作中,牺牲对于人民警察来说,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公安队伍中从来不缺少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在大量的案件侦破过程中,伴随着的不仅有高科技的斗智斗勇,也有枯燥单调的排查走访,柳暗花明的故事随时都在发生。同时,正与邪、美与丑、情与法的冲突较量,也不断演绎着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这些都是作家们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本书中,故事素材和创作灵感都是植根于千千万万人民警察或默默奉献或出生入死的工作经历、情感世界,因此就更为真实,更为典型,也更为感人。

书中的故事,虽然不能反映公安工作的全部,但也不失为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人民警察这个职业既为人们所熟知又很难说清楚的特殊、复杂与艰难。衷心希望更多的作家走进警营,深入火热的公安斗争生活,从中获得灵感,激发创作热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公安题材优秀文学作品。

刘家国

(作者是公安部副部长兼纪委书记、督察长)

内容推荐

王松所著的《流淌在刀尖的月光》的素材和灵感植根于千千万万公安干警或平淡无奇、或出生入死的真实工作现场。公安工作离不开复杂、特殊的既定人群。死对于公安干警来说,随时可能发生,但在大量的侦破工作中,伴随的往往是看似枯燥、单调的排查与周旋。斗智斗勇的人性较量在高科技时代尤显重要。

《流淌在刀尖的月光》中十二个故事所表现的,虽然不代表公安工作的全部,但也不失为十二面镜子,折射出人民警察这个特殊职业既为人熟知又很难说清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刀尖之上流淌的不仅是冰凉如水的月光,当然还有生生不息的热血。

编辑推荐

王松所著的《流淌在刀尖的月光》中的故事,虽然不能反映公安工作的全部,但也不失为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人民警察这个职业既为人们所熟知又很难说清楚的特殊、复杂与艰难。衷心希望更多的作家走进警营,深入火热的公安斗争生活,从中获得灵感,激发创作热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公安题材优秀文学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流淌在刀尖的月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62854
开本 16开
页数 4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4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6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