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毕加索说(精)/心灵访谈
内容
编辑推荐

《毕加索说(精)/心灵访谈》编著者尼尔·考克斯。

毕加索说,作为艺术家,“要创造,而不能像猴子一样,只是模仿自然。”现代派艺术家认为,如果要对世界进行二维复制的话,那么与绘画相比,摄影总是会更加有效地满足这一想法。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现代艺术已经有意识地将自己视为后摄影艺术,一直都在寻求某种不同的依据,希望以此为绘画树立新的形象,摆脱传统上认为绘画就是模仿世界表象的看法。立体主义出现之前,现代绘画已经在尝试打破这种一致性。例如,凡·高(VanGogh)是根据情感印象,而非视觉感受,来选择事物和人物的色彩。

内容推荐

《毕加索说(精)/心灵访谈》编著者尼尔·考克斯。

《毕加索说(精)/心灵访谈》内容提要:看起来,壁炉上和地上好多东西很长时间都没人动过了,而且上面还堆上了其他一些东西。

所有东西的位置,我一清二楚!我绝对讨厌有人来整理我的东西、擦掉上面的灰尘。我不能容忍清洁女工靠近我的东西。灰尘是一个画家最好的朋友!记得在1912年我写信给布拉克,告诉他说,我正在使用我们最近发明的一种能做出纸质感和粉状感的技术。在画一幅吉他时,我还撒上了些灰尘。就是想羞辱那些艺术收藏家一顿!我很骄傲在艺术中为灰尘,至少是为锯末找到了位置。我还曾把锯末和颜料混合起来,做成粗糙的泥一样的东西——非常漂亮。

目录

序 西蒙·沙玛

导言

巴勃罗·毕加索的一生(1881—1973)

现在我们开始聊聊吧

 死——与生

 诗歌与艺术

 创造立体主义

 全能的艺术家

 “实物”的重要性

 风格与技法

 艺术品收藏者

 艺术与政治

 名人表演 

 爱情与家庭生活

拓展阅读

索引

试读章节

1927年1月,毕加索遇到了十七岁的玛丽·泰蕾丝·沃尔特。他开始与她秘密来往,但他创作的许多卓越作品成了他们交往的纪念。这些作品大部分创作于1930年买下的博瓦吉庐庄园(ChateaudeBoisgeloup)。婚姻生活和这种偷偷摸摸的外遇之间关系颇为紧张,但并未持续多久。1935年,在玛丽·泰蕾丝临产(孩子在洗礼时得名玛雅)之际,毕加索离开了奥尔珈。奥尔珈的安置问题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法律纠纷。到最终,毕加索不得不将博瓦吉庐庄园给了她。在这段生活动荡的时期,毕加索几乎没有画作,不过却写了大量的诗作。毕加索也已成为了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1932年,开始了一项工程,以摄影的方式记录其全部作品(分类排列目录第一卷由克里斯蒂昂·泽尔沃斯出版),并且毕加索还成了巴黎回顾展的主角。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毕加索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的主旨,也完全发生了转变。就在此时,毕加索认识了一位颇有天赋的摄影师和画家,即多拉·玛尔(DoraMaar)。这场内战催生了一系列在今天很著名的作品:讽刺版画《佛朗哥的梦幻与谎言》(.DreamandLieoFranco)、《哭泣的女人》(WeepingWoman),当然还有《格尔尼卡》(Guernica)。这批作品中的最后一幅,是毕加索1937年接受共和国政府一个委员会的委托创作的,用以装饰即将举办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巴斯克地区的小镇格尔尼卡在那年4月26日遭到了空军的轰炸。毕加索本来正为任务一筹莫展,突然发现了一个可以用他的超现实主义的斗牛和尖叫的女人来表达的聚焦点。《格尔尼卡》创作地点是位于奥古斯丁大街(RuedesGrandsAugustins)的新画室。在展馆展出之后,这幅作品辗转到英格兰展出,并最后收藏在纽约。按照毕加索的愿望,在佛朗哥倒台后,这幅作品要送回西班牙的老家。但是直到毕加索去世之后,这个愿望才实现。

在纳粹占领巴黎期间,毕加索在奥古斯丁大街的画室成了许多人的聚集地。似乎因为毕加索名声过大,纳粹也不敢找他什么麻烦:而且毕加索也非常谨慎,不去涉及危险领域。在对面的餐馆吃着黑市上的牛排,也不公开挑衅当局。在战争期间,毕加索创作了很多严肃的、有时是怪诞的多拉·玛尔肖像,还用石膏或现成材料做雕塑,并且还写了一些滑稽剧。自然,占领期间是一段阴暗的时期,其中毕加索既有以极大勇气保护朋友的事例,也有极其怯懦的事例。最惨痛的事情是,他拒绝帮助马克斯·雅各布。雅各布在1944年被捕,在科克托营救未果之前,死于臭名昭著的德朗西(Drancy)集中营。对毕加索来说,1944年是重要的一年。他举办了一场研读会,讨论自己的剧本《抓住欲望的尾巴》,扮演不同角色的客串演员有让一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和米歇尔·莱里斯(:MichelLeiris)等人。在巴黎解放后,毕加索宣布自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这一政治身份也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结束。

序言

毕加索说,作为艺术家,“要创造,而不能像猴子一样,只是模仿自然。”现代派艺术家认为,如果要对世界进行二维复制的话,那么与绘画相比,摄影总是会更加有效地满足这一想法。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现代艺术已经有意识地将自己视为后摄影艺术,一直都在寻求某种不同的依据,希望以此为绘画树立新的形象,摆脱传统上认为绘画就是模仿世界表象的看法。立体主义出现之前,现代绘画已经在尝试打破这种一致性。例如,凡·高(VanGogh)是根据情感印象,而非视觉感受,来选择事物和人物的色彩。1910年左右,毕加索和他的朋友乔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受到保罗·塞尚(PaulC6zanne)的触动——不久前,塞尚将实物形体分解成晶体构造般的多面结构,这种结构与实物之间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藕断丝连的——而这两位艺术家却走向极端,彻底和这种相似的旧传统一刀两段。

对相似性的背离指向两个方向:装饰和雕塑。装饰性的方式,以马蒂斯(Matisse)为例,所选择的道路是进行抽象:将平淡、艳丽色彩调配成粼粼波光,使我们感觉跃动,笑意荡漾。毕加索选择的,却是另外一条道路。在所有的现代艺术家中,他是最不受情感影响且最具有雕塑感的。毕加索所选择的道路是,尽力在绘画中表现出触感。尽管他把自己立体主义的实验称作是纯粹的组合画法的开始,但与此同时,他也坚定地认为,这些作品并不是对于事物本身的再现。形体上看起来好像是在时间中震颤,但在立体派对形体的魔幻表现的深层,是某种实质性的、坚实的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对一个形体进行多维度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那个形体的真相。所以,正如那些工程和建筑的颜色——锈棕色、土赭色以及钢灰色——会转移观察者对暴露着的脚手架的注意,而正是在脚手架上寄托着毕加索关于根本性的“形”的观念。

立体主义者怀着强烈的信念提出挑战。他们声称,通过打破事物和人物显而易见的表象,可以提供另一种真实——记忆或幻觉的真实,多年之后,毕加索说:“每一种向我们传达真实感的形体,都是那种距离眼睛看到的表象最远的形体;艺术家的眼睛需要朝向一种更高的真实,而他的作品就是要唤起这种真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毕加索说(精)/心灵访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尼尔·考克斯
译者 杨秀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96539
开本 32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515.72-49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2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Duncan Baird Publishers 2010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