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放养--做父母不必那么累(亲子教育典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育儿本应是个轻松的过程,但是却令现在的许多父母叫苦不迭。其实,父母应该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然后敢于放手,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打造一个父母不累、孩子轻松的亲子氛围。如此,父母就能轻松地享受育儿旅程。《放养——做父母不必那么累(亲子教育典藏版)》是一本让父母不累,孩子轻松的教育手册。本书由胡丽英编著。

内容推荐

合格的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需要的东西教给孩子,然后让孩子自己玩耍、闯荡、体验失败和赢得成功,拥有一个完整的成长历程。只有教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技巧,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才能养育出独立、健康、自信的孩子。《放养——做父母不必那么累(亲子教育典藏版)》是一本让父母不累,孩子轻松的教育手册。

《放养——做父母不必那么累(亲子教育典藏版)》告诉我们:育儿,本应是个轻松的过程。父母应当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敢于放手,并相信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只有这样,父母才能享受这个过程,“养个孩子”就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本书由胡丽英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模范与榜样:放养下的亲子关系

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长大

如何与“小恶魔”对话

知错就改,才是好父母

对孩子要“一诺千金”

与孩子“斗智斗勇”

“宝贝,说说你的看法”

保护好孩子的隐私

第二章 “惯性”力量大:放养下的生活习惯养成

单人卧室,单人床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

惩罚要用正确的方式

父母“懒”一点,让孩子自己来

让孩子做自己的“财务总监”

他的时间他安排

放心让“小鬼当家”

父母要“难得糊涂”

第三章 放养和安全不矛盾:放养下的安全教育

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

自己摔倒,就要自己爬起来

世界并不可怕

什么样的“陌生人”可以说话

孩子可以自己保护自己

让孩子安全地“冒险”

未雨绸缪胜过紧盯不放

有危险,找警察叔叔

第四章 放养的孩子更懂爱:放养下的情感教育

爱,从同情弱者开始

在点滴中学会爱

当孩子爱上小动物

生命是可贵的

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

每天说声“我爱你”

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第五章 完美性格“放”出来:放养下的性格养成

“摸爬滚打”造就独立人格

“我的事情我做主”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支持与鼓励,成长路上的不二法宝

让快乐伴随孩子一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个性比共性更珍贵

第六章 “野孩子”也能成精英:放养下的智力开启

思考是孩子自己的事

今天的“破坏王”,明天的爱迪生

专注的时候,请勿打扰

喜欢吗?你可以试试

成绩不等于成就

学习是件有趣的事

特长是玩出来的

让想象力自由地飞

第七章 人见人爱“放羊娃”:放养下的处世教育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小也要器量大

交友那些事

有礼走遍天下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万金油”与“自来熟”

迅速适应环境的“变色龙”

团结协作力量大

第八章 撒欢不出圈:放养下的公德与责任教育

放养不等于放纵

地球不只围着孩子转

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要妨碍别人

为自己的过错埋单

要求要用劳动来换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说话要算话

试读章节

“一诺千金”的意思,相信人人都明白,在亲子关系中,父母能否对孩子做到“一诺千金”尤为重要。对父母来说,“一诺千金”不仅仅是简单地兑现某个诺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意识,有助于孩子在日常行为上自我约束。然而,作为父母,有多少人真正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只有父母对孩子言而有信、以诚相待,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充分的信任感。如果父母不把自己的承诺当回事,次数多了,孩子也就不再认为承诺是一种严肃的行为,会变得不遵守诺言、不承担责任,不把别人的承诺放在心上,甚至猜忌、多疑、不信任他人。如果父母为自己的“爽约”寻找理由,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不肯道歉及不肯反省自我。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受限,不利于形成富有魅力的人格。

晴晴的妈妈每天都会给晴晴讲童话故事。有一天,睛晴的妈妈在给晴晴讲“小红帽”的故事时,故事中那顶漂亮的小红帽引起了晴睛的兴趣。她对妈妈说:“妈妈,晴晴也想有一顶漂亮的小红帽。”

眼睛妈妈看着女儿可爱的样子,忍不住心生爱怜,于是许诺,等晴晴生日的时候。会买一顶小红帽作为女儿的生日礼物。

一个月后。晴晴的生日到了。可是妈妈却把自己许过的诺言忘了个干干净净。生日这天。妈妈给晴晴买了芭比娃娃和奶油蛋糕,还请来了不少亲戚朋友,陪女儿过了一个快快乐乐的生日。可是,晴晴却始终惦记着妈妈答应送给她的小红帽。等到晚上,客人都走了以后,晴晴对妈妈说:“妈妈,您说送我小红帽做生日礼物的呀!”晴晴的妈妈这才想起来,自己在一个月前的确对女儿许诺过。她没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竟然被三岁的女儿记在了心里,并且念念不忘。

睛晴的妈妈马上向晴晴道歉,说:“是妈妈不好。妈妈把这件事给忘了,明天一定补给晴晴一项漂亮的小红帽。”第二天,晴晴的妈妈马上跑去商场,为女儿买回了一顶漂亮的小红帽。从那以后,妈妈再也不敢轻易在女儿面前许诺什么了,她担心自己忘记或实现不了,会影响女儿对自己的信任,甚至带来其他成长问题。

兑现不了对孩子的诺言的父母,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理由,都是错误的,这种言而无信很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很多父母认为,给孩子许个诺言,可以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于是经常向孩子许下各种各样的诺言。但是,许诺也并不全能起到积极作用。许诺虽然是奖励孩子的重要方法,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如果分寸掌握不好,就有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带来不良的后果。

陈旭在读初中的时候,提出让父母给他买一部手机。但是父母认为初中生上课拿手机可能会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所以没有答应。

可是,陈旭对手机始终念念不忘,在顺利升入重点高中后,他又向父母提出,希望拥有一部手机。这一次,陈旭的爸爸对儿子许诺说:“只要你期末考进班级前十名。爸爸就奖励你一部手机,款式由你自己选。”

陈旭高兴极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等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他居然考进了班级的前五名。陈旭的父母在高兴之余,自然也要向儿子兑现诺言。于是,一家三口来到了商场选购手机。陈旭看着琳琅满目的手机十分兴奋,左挑右选,最后选定了他最喜欢的一款手机,标价5000多元。虽然父母认为这个价格的手机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有点奢侈,但无奈父亲早就许下了“款式由孩子自己选”的诺言,只好满足了陈旭的要求。

陈旭拿着自己的新手机心满意足地回家了。陈旭的父母心里却开始有些不踏实了。一个高中生用这么贵的手机,会不会助长他的虚荣和攀比的心理?如果以后不再给孩子物质上的奖励,他还会好好学习吗?

父母的担心不无道理,陈旭得到新手机后,每天着迷于上网、玩游戏,同学们也争相看他的新手机,这些都为陈旭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原本学习主动积极的他,如今父母稍有要求,他就要和父母谈条件,学习成绩也开始慢慢下滑。终于有一天,陈旭因在课堂上玩手机被老师没收了手机,并请父母到学校谈话。父母这才意识到不恰当的物质许诺最终起了反作用,不得不收回了陈旭的手机。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许诺一定要适度,否则会滋长孩子虚荣、自私等不良习性。因此,父母应尽量避免奢侈的物质奖励,可以用许诺给孩子买书籍、带孩子去公园玩等代替,这样既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最让父母头疼的问题。但是,这样的孩子之所以屡教不改,多半是父母经常心软,违反了当初为孩子定下的规则而造成的。

很多父母都有过这种经历:去商场、超市或餐馆之前,自己会事先和孩子约定好,不许乱买或乱吃东西。但是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看到自己心仪的玩具或食物就想要。这时,如果父母因为受不了孩子的哭闹而妥协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虽然制定了规则,但是也可以不遵守”的印象。父母的妥协,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言而无信。长久下去,孩子自然不会再听父母的话,自己也可能养成说话不算话的坏习惯。

所以,如果孩子能够理解明确的约定,父母和孩子就都要按照约定去做。即便孩子无理取闹,父母也要坚持约定,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答应了他的无理请求。只有父母说到做到,才能强化孩子的意识,让他慢慢学会自我控制。P15-17

序言

“养个孩子真不容易!”这恐怕是如今所有父母都会发出的感叹。

每天早上,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门口都会排着长长的车队。时常可以看到父母一手帮孩子提着沉重的书包,一手拿着孩子的早餐,跟在孩子后面一路小跑,嘴里还不停地喊:“再吃两口吧!”或者,孩子边哭边生气地对妈妈大喊:“都怪你,老师说今天要带练习册的。你怎么给忘了?”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很多,多数城市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是城市家庭的普遍现象,这种众星捧月一般的家庭格局被人戏称为“6+1”格局。于是,孩子从会开口说话开始,挂在嘴边的就是“你帮我……”、“我要……”。面对唯一的孩子渴望无助的眼神,家长只能无可奈何地一切照办,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大大小小的要求。

多数人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一切自己都可以为其代劳。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所有事情都有人为自己代劳,自己根本不用动手。这样,孩子往往会丧失学习的动力,越来越没有责任心,越来越不知道怎样料理自己的事情。

所以,很多父母抱怨:花尽了心思把孩子从小养到大,孩子却不听话、任性、淘气、喜欢恶作剧、爱哭、没礼貌、不尊敬老人、不爱学习,甚至虐待小动物……怎么管教都不管用,令自己烦恼不已。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成为“草莓族”。他们好像草莓一样,表面上光鲜亮丽,内心却承受不了任何挫折和压力,“一碰即烂”。他们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善于团队合作,并且没有定性。

事实证明。父母过度的保护,是导致“草莓族”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凡事都帮孩子处理,孩子长大后就会难以独自面对并解决问题。

多个失败的事实引发出人们越来越多的疑问:父母真的有必要为孩子“全程保驾护航”吗?

儿童专家指出,让孩子在成长中没有任何遭遇风险的机会,恰恰才是最大的风险。假如孩子没有摔跤的心理准备,那他永远都不可能学会骑自行车。如果不让孩子经历风浪,他就不会有独立面对风浪的勇气和能力。

事实上。孩子有着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情,只是小时候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来。在6岁之前,孩子都在努力获得独立,希望自己长大,不愿意被父母“抚养长大”。

为什么不敢让孩子自己去学校?为什么总是忍不住给孩子打手机,询问他们的一举一动?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饭后为家人切盘水果?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叠好自己的衣服?为什么不让孩子按购物单到附近的超市购物?为什么不让孩子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

让孩子独立完成这些事,一定会让很多父母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多危险!受伤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有意外怎么办?”

各位父母,醒醒吧。如果你舍不得放手,你就已经步入家庭“软暴力”的行列了这个“软暴力”的后果就是让孩子丧失独立性。很多孩子在长大后吐露心声,说自己变成爸爸妈妈眼中的寄生虫,完全是父母娇惯的结果。当孩子说“我自己来”的时候,父母用“你现在干不了”、“小心摔着”、“这个不好玩”等充满“爱意”的话阻止了他们的探索。

可是。要知道,父母不可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与其时时刻刻帮他解决问题。还不如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合格的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需要的东西教给孩子,然后让孩子自己玩耍、闯荡、体验失败和赢得成功,拥有一个完整的成长历程。只有教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技巧,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才能养育出独立、健康、自信的孩子。

育儿,本应是个轻松的过程。父母应当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敢于放手,并相信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只有这样,父母才能享受这个过程,“养个孩子”就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放养--做父母不必那么累(亲子教育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丽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34287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