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金海岸(上下欧美畅销推理罪案小说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尼尔森·德米勒编著的《黄金海岸(上下欧美畅销推理罪案小说精选)》在描写犯罪方面像《教父》一样有趣,但它更幽默,更具自己的风格。德米勒是一位具有原创性的作家,他尽量避免重复。他的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叙述节奏、语言风格和独特的人物性格。他还坚信,故事中那些逼真的谈话和对白更能让读者信服,阅读的时候你会觉得好像是在偷听别人的谈话。

本书是德米勒写得最好、也是构思最巧妙的作品,这是一部童话般的主流作品,可以称得上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描写的主题的变体……读者很快就会被小说每一页中那活生生的内容打动。

内容推荐

尼尔森·德米勒编著的《黄金海岸(上下欧美畅销推理罪案小说精选)》中虚构的黄金海岸,长岛北部海岸延伸处美国财富和权利最集中的地方。在这里,当“主教”遇上“盖茨比”,两个男人之间的冲突注定要爆发:约翰·萨特,一个手握衰落贵族遗产的华尔街律师弗兰克·贝拉罗萨,一个像野蛮人酋长一样的黑手党大佬,他夺取了这块宁静、毫无防备的黄金海岸的一部分,并把萨特和他公主一样美丽的妻子苏珊拖进了他的暴力世界。在这场充满火并的斗争中,最终将谁主沉浮?

《黄金海岸(上下欧美畅销推理罪案小说精选)》通过萨特的视角,以讽刺热闹的语言,穿插着感情的纠葛、黑手党与联邦调查局之间的较量,以及黑手党内部之间的纷争,讲述了一个友谊和诱惑、爱情与出卖的迷人故事。

目录

第1章 偶遇

第2章 邻居

第3章 骑马

第4章 礼拜

第5章 聚餐

第6章 闲聊

第7章 外出

第8章 诱惑

第9章 冲突

第10章 情变

第11章 交易

第12章 权衡

第13章 转机

第14章 邀约

第15章 赴约

第16章 谈判

第17章 礼物

第18章 税务

第19章 求援

第20章 出航

试读章节

第1章 偶遇

在4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周六上午,我在希克苗圃里第一次遇到了弗兰克·贝拉罗萨。那个苗圃已经为这里的贵族豪门服务100多年了。当时我们俩各自推着装满了各种苗木和肥料的红色手推车,正穿过铺满沙砾的停车场朝各自的汽车走去。就在这时,他大声冲我喊到:萨特先生?你是约翰·萨特,对吧?”

我看到他正朝我走过来,下身穿一条松松垮垮的工作裤,上身套着一件蓝色的T恤衫。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这里的苗木工人,但等他走到我跟前,我一下子认出了他那张经常在报纸和电视上出现的脸。

弗兰克·贝拉罗萨不是那种你愿意偶然邂逅的名人。在美国,他属于特殊的名人一类,实际上,他是个帮会分子。在地球上的许多国家,像贝拉罗萨这样的人只有跑路的份,在另一些国家里他也可能当总统。而在美国,他则存在于一个人们称之为“黑社会”的领域。他是一个还未被告发、至今未被判刑的恶魔,也是一个普通市民,一个纳税人。联邦检察官告诫假释的犯人出去后不要“去帮那些众所周知的犯罪分子”,指的就是他这种人。

所以,当这位臭名昭著的黑社会人物朝我走过来时,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他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他又想要得到什么呢?为什么要把手伸向我?尽管满腹猜疑,我还是和他握了握手,回答道:“是的,我是约翰·萨特。”

“我叫弗兰克·贝拉罗萨。我刚搬到这里来。”

什么?我感觉我的面部表情依旧冷漠,但此刻似乎抽搐了几下。“哦,”我说,“很……”实际上我想说这太糟糕了。

“是的,很高兴见到你。”

接下来,我和我的新邻居闲聊了一小会儿,还互相看了看买来的东西。他的推车里装着西红柿、茄子、胡椒、罗勒等小苗,我的车里则是凤仙花和万寿菊苗。贝拉罗萨先生建议我种点能吃的东西。我告诉他,我吃万寿菊,我妻子吃凤仙花。他觉得很有意思。

分手时,我们互相握了握手,并没有约定在某个时间重新见面。接着我就上了我那辆福特野马车。

周围的环境再平静不过了,但在发动引擎的时候,我在一闪念间想到了自己的未来,这种感觉以前从未有过。我不喜欢今天看到的一切。

第2章 邻居

我离开苗圃,开车回家。

如果能够了解一下弗兰克·贝拉罗萨先生及其家人新搬来的这个地方的一些情况,也许会对你阅读本书有所帮助。这里毫无疑问是全美国最好的住宅区,相比之下,贝弗莉山和夏克海茨一带就像是新建的拖拉机棚。

这个住宅区与市区或郊区的居民小区并不相同,它位于纽约的长岛,由殖民时代的许多村落和大庄园组成。当地人都叫它“北海滩”,而美国其他地方和其他国家的人都叫它“黄金海岸”——尽管房地产经纪人在叫这个名字的时候底气并不足。

这是一个拥有众多金钱世家、名门望族、传统礼仪以及允许谁可以参加投票选举——更不用说可以决定谁应该拥有这里的土地——等传统观念的地方,杰斐逊①时代那种牧歌式的民主在黄金海岸并不存在。

这里的豪宅常因主人遇到经济上的困难而不得不把它拿到市场上卖掉。那些需要新住宅,并且知道这里具体情况的新兴贵族们来到这样的豪宅面前时,常被这里的气氛给镇住,这是可以理解的。有的人会打起退堂鼓,跑到南海滩去买房子,在那里他们可以感觉更自在些。即使那些最终下定决心在这里买的,他们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因为他们知道住在这里的结果会很惨,想从隔壁邻居家讨一杯约翰尼·沃克黑咖啡喝是想也不要想的事。

但我想,像弗兰克·贝拉罗萨这样的人是不会在乎住在这里的那些高高在上的家伙的,对周围巨大的社交冰山也会置之不理,因为他完全不了解自己踏上的这片神圣土地。

或者,即使弗兰克·贝拉罗萨知道实情,他也不会在乎,知道了也没有多大意义。在我们交谈的短短几分钟里,他的话触动了我的内心,他怀着一种原始的热忱,有点像一个受低等文明熏陶的士兵,得意扬扬的住进了被他击败的贵族的豪宅。P1-4

序言

在我写过的14部小说中,最让我引以为豪的就是这本书。并且我相信,即使在我离开人世之后,它仍然会畅销不衰。我的遗产继承人也会很喜欢这个消息。

在我所有的书中,《黄金海岸))最受读者欢迎,得到的评价也最有深度。更重要的是,在我3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所著的所有小说里,它激起的读者反映最为强烈。

从书迷们的来信中可以看出,他们都不止一次地阅读过这本书,我希望他们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如果您是第一次阅读本书,我也希望您会像其他数百万读者一样喜欢它。

在动笔之前,我有意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写作风格。此前我曾写过怪诞类、动作/探险类、冷战谍战类和越战类等题材的小说。《黄金海岸》在叙述语调和故事情节上与以往的作品截然不同,所以在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得不脱离以前那些诸如动作/探险、怪诞、悬疑、战争和间谍之类的世界,进人一个更虚伪做作、绅士派头十足的上流社会一这种上流社会的生活过去存在、现在依然存在于传说中的位于纽约长岛的“黄金海岸”地区。那是一个充斥着金钱、豪宅、各种繁文缛节以及其他更多不为人知的事物的地方,在书中,我把黑手党也引介到了这个世界。

这部小说的主题具有多重性,它通过引人人胜的情节、优美的文笔、有趣的场景,对另一个别样的世界及其文化进行了详尽的窥视,但是,决定一部小说成功的最终因素还是其中的人物角色。在《黄金海岸》中,我把一群在我看来既迷人又有心计的辅助角色和三个主角放在一起,这三位主角是:约翰·惠特曼‘萨特、萨特的妻子苏珊·斯坦诺普·萨特以及黑手党大佬弗兰克·贝拉罗萨。

约翰·萨特是小说的叙述者,整个故事就是顺着他的视角依次展开。很显然,我把约翰·萨特这个人物给写活了,因为有数百位女士来信询问萨特的原型是否就是我本人。还有人问,如果原型不是我,那我又是如何创造出如此逼真的人物呢?很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男士也很喜欢萨特这家伙。也就是说,他是男性读者心目中的典范,也是女性读者心目中的好男人——在一本书中创造出这样一位人物着实不容易,正如许多女士跟我说的那样,这样的男人在现实中可不好找。

关于苏珊·萨特,她既是男人的梦想,又是男人的噩梦。这位女士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高额的生活费用花在她身上还是值得的。在给我的来信中,男读者们对她的观点分成了两派:一派人喜欢她;另一派则非常肯定地说不喜欢她,不过还是愿意与她共度一夜春宵。

当小说家在创造像弗兰克·贝拉罗萨这样的黑手党大佬时,他就要甘冒在无意中模仿别人的风险,至少也会与其他文学影视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黑手党老大形象——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唐·柯里昂和约翰·戈蒂——做一些对比。

当然,我曾经竭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但黑手党大佬的形象早已深植于美国人的精神和文化之中,以至于我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开个玩笑啊——弗兰克·贝拉罗萨是从人们内心铸造出来的人物”。然而,贝拉罗萨又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不一样。他自小在布鲁克林长大,深受其文化的影响,搬到位于黄金海岸的新居后,那里的环境又改变了他,这些经历在他内心产生了许多冲突,甚至有时候会暗自自我评价。

至于电影的问题,实际上许多读者曾经来信询问过,为什么不把这本书拍成电影,我在这里就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解释一下。《黄金海岸》的电影版权属于布雷格曼电影公司和布雷格曼一马丁一迈克尔公司所有,他们首先购买了本书的版权,准备让阿尔·帕西诺①出演——他们已经合作了好几部电影,电影里的主角都是黑手党老大。这个计划经历了很多波折,个中原因一本书也写不完。但这一次,我们的计划重新进入了正轨,已经有了新的演员人选和新主角,似乎已经万事俱备,我会在我的网址上及时更新计划的进展情况。

要想完全理解故事里描述的这个世界,读者需要一些历史方面的知识,或者是像出版界和电影界所说的那样,一些相关的故事背景。当然,小说里介绍了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但更多的故事背景则具有暗示性,需要读者自己去琢磨,而不是靠我来告诉你。为了那些好奇心强的读者,我在此略说一些关于这个世界的历史背景,这里面有一些线索,它们可以说明我写作本书的动机。

我出生在纽约,4岁的时候——1947年——我们全家搬到了离长岛不远的地方。当时全纽约市的800万人口都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准备从纽约的五个市区倾巢而出,涌向长岛的乡村农合。我父亲就是“二战”后从城里去长岛的建设大军中的一员,他们去那里是为了创建一个新市区。1946年,亚瑟·莱维特开始创建莱维特城——在昔日种植土豆和放牧的地方建造15000座房屋——这是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私人住宅区。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里已经有100多万人居住,长岛大部分地区已经从乡村转变成了纽约市郊的一部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曾和父亲一起,坐在一辆从军队买来的吉普车里,在这片新建的楼群之间那还没有铺沥青的马路上奔驰。现在想来,那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一种生活方式正在消逝,而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正姗姗而来。长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早期,那时候已经开始有荷兰人和英国人在这里居住。这里的很多东西本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但当时大家正忙着为战后回乡的老兵建造房舍,他们的儿女正好又赶上“婴儿潮”。在这样的浪潮之下,如何使用这里的土地以及如何保护遗迹等问题就很少有人提及。

建设者们首先把农场夷为平地,然后是成片的树林,再往后,则是长岛北海岸——黄金海岸——的大片土地被测量员们分成了一块块建筑工地,那些豪宅开始逐渐衰败。在黄金海岸这块曾经是绅士淑女们策马狩猎的地方,镀金时代、兴旺的20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以及1929年股市崩盘等遗留下来的许多痕迹,都随着成片规划整齐的建筑的出现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拥有上百个房间的豪宅要么被废弃,要么被夷为平地,还有的则被各种各样的机构进驻其中。

到20世纪70年代,破坏的速度开始放缓,人们开始把剩下的土地和建筑改造成公园、博物馆或者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长岛的成长史,但我对黄金海岸的历史还很模糊,直到我上大学的时候读了F·斯科特。菲兹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盖茨比》不仅仅是一部娱乐小说,它同时还记录了一段精彩的社会历史,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在“爵士时代的长岛黄金海岸”这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爱情、生活,以及这里发生的种种人生悲剧。

我在1962年读这本小说的时候,看到书中故事发生的地点离我从小长大和上大学的地方只有几英里远,感到十分震惊。同样的,从1929年10月股市崩盘到我上大学一年级,时间已经过去33年了——这对我来说恍如隔世,但对我父母和给我任课的一些教授们来说,这一切却是历历在目,因为他们都亲身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和1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在我看来,大多数人很少谈到20年代的往事,对经济大萧条也只是偶有提及。他们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似乎就是二战那几年。回首往昔,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的这段时间里充满着各种意义重大、震天撼地的历史事件,正如我的一位历史老师所说的那样:“这30年究竟创造了多少历史,一般人很难想象得出来。”

所以说,虽然从许多方面来看,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但转折点还远不止这些,并且从某种程度来说,兴旺的20世纪20年代就是在随之而来发生的事情之后开始萧条下去的。

在我小说生涯的初期,我决定写一部盖茨比式的小说。于是我开始搜集在这部小说之后出版的类似作品。我惊讶地发现,能找到的相关小说出奇的少,而找到的也大都是黑社会题材的书籍,大部分都是围绕禁酒时期①的那段历史来写的。

但20世纪20年代那段历史一直吸引着我,直到有一天,有人对我说:“你可以去查看一下股市崩盘的那段历史,查看一下它的遗址。”也就是说,我可以在黄金海岸、遗存的豪宅以及毁坏的遗址的基础上,写一部当代小说。这个想法似乎是最好的,也是最可行的。

但我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很显然,故事需要围绕祖先是英国新教徒的家族展开,一些家族没落了,另一些依然兴盛。我需要去审视旧时的道德观和礼仪,还有其他更多依然保留至今的东西,把它们与居住在那些曾经辉煌的豪宅之外的新的美国人做全面的对比。

我已经弄清了各种成分,也知道了配方,但当我把这些成分放在一起,却仍然不能发光、发热,产生不了火花。肯定还缺点什么。后来,地方报纸的一篇小文章给我提供了缺少的元素:黑手党。

很多成功的、有组织的犯罪家族已经在黄金海岸定居多年——我要写的小说的全部主题也成形了:“教父”在黄金海岸遇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我不想细说我的写作和调查过程,但我可以说,小说里的许多人我都很熟悉。即使那些与我没有交往的,我至少也听说过他们。因此,当我开始写作本书的时候,那个失落的世界——1962年,在时空上我都感觉它离我很遥远——竟然奇怪的与我拉近了距离,这让我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最后的那句名言: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那么,《黄金海岸》这本书是靠什么吸引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众多读者昵?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只能说,也许这个故事具有普遍意义:首先它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美国人的,也是属于美国人的——它探讨了我们何以为人、身居何处,又将到达何方等问题。在这个故事中,我也把诸如情欲、性以及勾引邻家美妇等美味的原料融合其中,放在一个装满调味品的盘子里高温烹调。这本小说还触及了一些人们最基本的恐惧和需要,如暴力威胁、实施暴力,以及善与恶之间的冲突。

我还相信,“古老的”黑手党的权力禅让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描写的白人贵族之间有着巨大的亲和力——你也可以将其称之为二元性。这两者都已经远离了它们那歌舞升平的时代,或者说,还粘着在歌舞升平时代的残骸之上。有人说,一个新的正在崛起的美国一方面不再给有组织犯罪留有空间,另一方面也不能再容忍世代相传的富贵和特权阶层。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是其他的利益团体现在也出来跟他们一起分吃这块苹果派。相对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任何地方而言,美国这个国家更能体现“事物变化越多,他们就越能保持原样”的道理。我相信,从现在开始,《黄金海岸》这本书可以被人们读上70年,那时候的人们依然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就像我们今天能够看懂80岁的盖茨比一样。

《黄金海岸》是最受欢迎并得到批评界一致好评的书,不仅如此,大多数读者都建议我写一部续集。然而,我和出版商都有一个共同的、强烈的信念,即(1)续集没什么用处;(2)读者也没有必要去想它的结局。

然而,经过众多读者将近20年的软磨硬泡、威逼利诱,我终于鼓起勇气,尝试着超越我写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于是便有了《豪门庄园》的出版。

我觉得《豪门庄园》这本书写得至少不比《黄金海岸》差,从某些角度来看,还要比《黄金海岸》好一些。当然,我把最终的评判权留给读者,欢迎大家在我网页上的电子邮箱里留言,发表你们对这两本书的评论和看法。

如果您是第一次阅读《黄金海岸》这本书,请设想自己是处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与“9·11”之后的世界相比,几乎是和平的、纯洁的——但是你很快就能发现那是一种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

如果您是在多年以后重温这本书,欢迎您又回到了《黄金海岸》。虽然它已经逐渐消失在历史之中,但它所代表的那个地方、那个时代却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清晰、更有意义。

尼尔森·德米勒于纽约长岛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个故事太迷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遇到了“教父”。

——《终极否定>的作者大卫·蔓里尔

阅读德米勒的小说能让人上瘾,《黄金海岸》就最有说服力,读了它,你就可以了解德米勒的风格。

——《坦帕论坛报》

本书在描写犯罪方面像《教父》一样有趣,但它更幽默,更具自己的风格。德米勒是一位具有原创性的作家,他尽量避免重复。他的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叙述节奏、语言风格和独特的人物性格。他还坚信,故事中那些逼真的谈话和对白更能让读者信服,阅读的时候你会觉得好像是在偷听别人的谈话。

——《奥兰多前哨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金海岸(上下欧美畅销推理罪案小说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尼尔森·德米勒
译者 孙文龙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40105
开本 32开
页数 7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35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 1209722
版权提供者 Andrew Nurnberg Associate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