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珍藏版)》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作品。海伦假想自己如果有三天的光明将会去做什么:第一天,她要看到老师和亲朋好友,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将他们的外貌深深地印在心上。第二天,她要去参观博物馆、戏院或电影院,了解人类和自然界的真实面目。第三天,她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三天的活动,充实而短暂,海伦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让我们徜徉在作者朴实的语言世界中,走进她的生活,了解她的内心,真切地去感受那份坚强与善良。

内容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珍藏版)》由海伦·凯勒所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珍藏版)》是作者海伦·凯勒的自传。她仅仅拥有19个月的光明。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让她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与研究。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艺术世界。

目录

第一章 要淡定,冷眼看世间百事

人家不谢你是很正常的事/3

人人都好为人师,如何不受批评的伤害/11

你不可能在争辨中获胜/17

报复的代价太高了/25

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35

第二章 不烦恼,扔掉无谓的痛苦

人类百分之七十的烦恼/47

烦恼打击着我/55

做一个乐观的人/59

驱逐烦恼的4个方法/61

如何多话145年/64

第三章 忘忧愁,尽情绽放生命之花

忧愁是长寿的克星/75

清除忧愁的“万能公式”/87

不为明天焦虑,活在今天的方格中/96

不要让小事使你垂头丧气/104

让忧愁到此为止/110

成事不说/116

第四章 善交往,积极营造良好人际关系

如何给人好印象/123

记住他人的名字/130

人人都喜欢的吸引力/138

如何养成优美而让人产生好感的谈吐/146

如何使人很快喜欢你/157

如何避免制造敌人/172

如果你错了就承认/185

第五章 找快乐,轻轻松松收获幸福人生

我住在阿拉伯的乐园/193

改变生活的九个字/198

给你一百万,你愿意倾尽所有吗/210

发现自我,保持本色/220

度过了昨天就能熬过今天/229

你要快乐起来/233

时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246

试读章节

最近,在得克萨斯州,我遇上了一个正为某事愤怒不已的商人。别人对我说,认识不到15分钟,他就会把全部事情一丝不漏地告诉你。果然不出所料,我了解到,令他恼怒不己的事发生在11个月以前——他的火气依然大得不得了,甚至无法不谈及这件事——他发给34位员工一共一万美元的年终奖,但却没有得到任何感谢。“我真是太后悔了,”他十分尖刻地说,“早该一毛钱都不给他们的。”

占圣先贤曾经说过:“愤怒的人,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恨。”这个人的心中就充满了怨恨,对此我深表同情。他大概已经有60岁了,根据人寿保险公司的算法,我们平均可以活到60岁到80岁之间差距的三分之二多一点,这位先生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还有十四到十五年的时间,可是他却浪费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埋怨一件早已过去的事情。我实在很同情他。

他不应该沉浸在怨恨和自怜之中,而应该问问自己,究竟为什么没有人感激他?也许他平常支付给员工的薪水太低,而让他们承担的工作太多;也许在员工看来,年终奖并不是一份礼物,而是他们的劳动所得:也许他平常对人过于苛刻,不够亲切,所以没有人敢表示谢意;也许人们觉得他之所以发年终奖金,是为了避税。

另一方面,那些员工也许真的很自私、很恶劣、很没礼貌。这样或者那样,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相,但我却知道,强生博士曾经说过:“感恩是良好教养的结果,一般人身上是看不到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人希望别人对他感恩,正是犯了般人都犯过的错误,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懂人性。

如果你救人一命,是不是希望他能有所感谢?当然会。可是山姆·里搏维兹存任法官之前曾经是一个有名的刑事律师,曾经救过78个人的命,使他们不必坐上电椅。你猜猜看,其中有多少人会对山姆·里博维兹心存感激之情,哪怕是寄一张圣诞卡?有多少?一点儿不错,一个也没有!

涉及到钱的问题,也就更没有希望了。查尔斯·舒万博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救了’个挪用银行公款的出纳员。那人挪用公款炒股票,舒万博用自己的钱填补了亏空,使其不至于受罚。那位出纳员感激他吗?不错,曾经在很短一段时间里表示过感激之情,但是转过身来就开始辱骂和批评舒万博——一个使他免于牢役之灾的人。

如果给一位亲戚100万美金,你是否会希望他对你心存感激呢?安德鲁·卡耐基就曾如此做过。但是,如果他能从坟墓中复活的话,他一定会惊讶地发现那位亲戚正在谩骂他。为什么呢?因为安德鲁·卡耐基将三亿六千五百万美金捐给了公共慈善机构——而他的亲戚在责怪他“只给了区区的一百万美金”。

人毕竟是人,在其有生之年,恐怕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所以何不接受这个事实!为什么不能像统治罗马帝国的那个聪明的阿流士一样面对现实呢?他曾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我要去见那些多嘴的人,那些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感激的人。但是我既不吃惊,也不难过,因为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这种人的世界。”

此话十分有理。如果你整天埋怨他人毫无感激之情,应该怪谁呢?是怪人性如此,还是怪我们对人性不了解?如果我们施恩而不图报,那么偶然得到他人感激,就会有一种意外的惊喜;当然,如果我们得不到,也就不会为此而难过了。

以下是我在这一章中想谈到的第一个要点:人的天性是极其容易忘记感激他人的。因此,如果施一点点恩惠就希望别人感激不尽的话,那么我们整天都会头痛不已,独自生闷气而已。

我认识一个纽约女人,她常常因孤独而埋怨,亲戚朋友也没有一个愿意接近她。这并不奇怪,如果你去拜访她,她就会连续几个钟点不停地诉说自己对侄女有多好,在她们生麻疹、腮腺炎和百日咳时,她是如何细心地照顾她们。长期以来,她供他们吃用,还帮助其中一个念完商业学校,另外个也一直住在她家里,直到结婚为止。

侄女们有没有来看过她呢?有的,偶尔也会来,但只魁为尽一点责任。她们十分害怕来看望她,因为那意味着必须坐上几个小时,昕她唠唠叨叨拐弯抹角地骂人,听她那没完没了的埋怨和自怜的叹息。到了最后,当这个女人无法威逼利诱侄女再来看她时,发明了一种“法宝”——心脏病发作。

她真的心脏病发作了吗?的确如此,医生说她有一个“很神经的心脏”,才会发生心悸亢进症。但是,医生们同时表示,他们完全无能为力,她的问题完全是情感上的。

这个女人真正需要的是爱和关注,可是在她看来却是“感恩图报”。她去要求它,她认为那些是她该得的。正是如此,她可能永远也不会真正得到感恩和爱。

世上到处都是类似她这样的女人。她们因为“别人的忘恩负义”、孤独和被人忽视而生病。她们渴望爱,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被爱的办法,就是不要去苛求,而是付出且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不切合实际,理想主义色彩是否太重了!当然不是。它不过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一个能让你我变得快乐的良方。在我的家中,就曾发生过这种事情。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总是债台高筑,但是父母每年总要想方设法给孤儿院捐些钱物。孤儿院虽然就在爱荷华州,但我父母从来没有去过那里,或许也没有人为他们所捐的钱物感谢过他们——除了写信来以外——可他们得到的报酬却非常高,那就是帮助孤儿的乐趣,并且从不希望或等待别人来感激。

离开家之后,每年圣诞节我总会寄一张支票给父母,希望他们能买点儿好的东西,但他们却不愿意这样做。通常圣诞节的前几天我回到家时,父亲总是告诉我他们买了一些煤和杂货送给镇上一些“可怜的人”——那些孩子多又没有钱去买食物和柴火的人。在送这些礼物时,他们得到了很多的快乐——那种只有付出而不求得到任何回报的快乐。

P3-7

序言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得见苍穹?”

“一个人要长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他人的呐喊?”

“要经历多少生命的陨落才‘知道那己故的众生?”

“我的朋友,答案在随风而逝。”

“答案在随风而逝。”

鲍勃·迪伦写于1964年的这首《随风而逝》经由迪伦特有的低沉嗓音的演绎,总是那么地扣人心弦,不仅在迪伦刚出道的1960年代被视为美国民权运动的宣言,更是在此后半个世纪一直被认作“美国民谣之父”鲍勃·迪伦的扛鼎之作。

每一个时代,都有迷失的人们,今日世界尤其为甚。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浮躁”二字甚为恰当。当前,一种浮躁、焦虑的情绪正在全社会蔓延,俨然全民行动。有人言语失当,有人行为过激,有人心理颠覆,有人消极厌世……无论足个人还是社会,都在经受着猛烈的道德冲击和智慧考验。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该何以保持心灵的清净与高洁?又该如何以微薄之力抵挡、扭转浮华的社会大潮?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在随风而逝吗?

美国著名的盲人女教育家海伦·凯勒不满两周岁即已双目失明。彼时不通人事的她,双眼还未能尽情品味人世间的五彩斑斓就陷入了永恒的黑暗之中。然而,她身残志坚,终于在老师莎莉文小姐和亲友的帮助下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成为全世界所有身体健全人士不得不衷心敬佩的偶像。她终身渴望光明,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让千百万人重拾信心与希望的伟大著作。

从某种程度上说.海伦·凯勒也许是幸运的。她那看不见人间繁华的眼睛也看不见人间的浮躁。然而,戴尔·卡耐基毕竟不同。同样出生在1880年代的戴尔-卡耐基看得见世间的一切,凭借其聪

明睿智,他写下了《不生气的生活准则》。他知道生气和抑郁是人们情绪的最大杀手,其杀伤力不逊任何不治之症,所以他想通过此书告诉人们如何在乱象丛生的世间自处。对于不太熟知戴尔·卡耐基的人来说,这本书实在不是最脍炙人口的著作,但是它确实又是当下人们最需要的精神食粮之一。

与卡耐基双峰并峙的励志大师罗伯特·科利尔也同样有一本著作值得一提——《觉醒:活出全新的自己》。在这个“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世界里,在碰壁之后是该一味的闷头苦于而再次折戟,还是要从头审视自身以期重新再来?相信此书中自有答案。

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个稳定平和的情绪,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我们往往可以轻易躲开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每每此时,是不是总有人出来劝一句“要淡定”?他们或者是真洒脱,或者是事不关己,但不管怎么样,遇事《不失控;淡定的学问》确实需要好好琢磨。否则,遇事就炸,绝行不通。

从时间上看,美国人奥里森·马登年近不惑,戴尔·卡耐基才出生。因此,他研究成功学比后者更早,后来所谓的成功学大师包括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等部深受其影响。他被誉为“最伟大的励志导师”,一生创作了许多鼓舞人心的著作,《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即是其中之一。

这些经典之作都从人类自身修养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要想真止达到目的,还需要《自动自发》的主动精神和《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主观愿望。美国著名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这两本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书,但正是这样薄薄的两本小册子在世间流传了百余年,至今仍魅力无穷,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畅销的励志经典之一。

这些作者的伟大和这些著作的经典无可否认,前人提供的知识或许还不足以让我们应对这变化的世界,但这总是《爱的教育》,溢满了先贤圣哲对人类的爱。出自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亚米契斯的这部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乃人生必读之书。  书籍从来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完这些,答案在哪里?或者,读者诸君心中自有计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海伦·凯勒
译者 高宝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06266
开本 32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3162130
中图分类号 K837.127-533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