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蒂(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他如何创造性发展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理查德·鲁玛纳作者的《罗蒂(精)》选择性地主要对罗蒂关于“哲学是什么”、“心智与人性”、“自我与道德”以及“社会与道德”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帮助读者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内容推荐

理查德·鲁玛纳作者的《罗蒂(精)》是西方哲学思想入门丛书《世界思想家译丛》之一,《罗蒂(精)》主要介绍了哲学家罗蒂的主要思想,通过“心智与人性”、“自我与道德”、“社会与道德”等篇章,为读者提供一个罗蒂思想体系的概略性印象老师。适合高中生、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1 哲学是什么?

导言

柏拉图与传统

元哲学的幕间休息

语言的普在性

哲人何为?

结语

2 心智与人性

导言

笛卡尔的二元论

罗蒂与心智的消失

语言性的人

结语

3 自我与道德

导言

康德式的道德

罗蒂与讲述道德故事

弗洛伊德与自我创造的故事

关于反讽的一个注释

结语

4 社会与道德

导言

正义、普遍性与理性

民主、亲和性与种族中心主义

结语

参考书目

与罗蒂相关的著作

试读章节

罗蒂与心智的消失

要想理解罗蒂对于心智所持的态度,我们有必要重复在前一章论及语言学原理或是语言学转向时已经提到的一点。我们可以回忆罗蒂的下述观念:“人们不可能超越语言……如果不是在某种语言之中思索,人们就根本不可能进行任何思索。”而在这一章的语境中,这个观念可以被重新表述为:并不存在什么“先于语言学习的‘觉识’(awareness)。”罗蒂进一步解释说,“从更具一般性的角度看,我认为,那种相信我们无论运用什么样的语词、都总是会拥有同样经验的公认直觉,实际上只是威尔弗里德?塞拉斯称之为‘给定性神话’(the Myth of the Given)的一种残迹;它主张觉识是在先的,而语言则必定是随之而来的,并且应该去适合原初的觉识。这种看法的麻烦在于,‘适合’是一个空的概念。我们根本没有任何标准,可以判定某种语言对于某个非语言性觉识的合适性”。

在思考心智问题时,我们决不应该低估这条原理的重要意义。无论人们是像笛卡尔那样宣称实在是由两种不同实体构成的二元论者,还是像大多数科学家那样相信实在是由单一的物质实体构成的一元论者,或是像罗蒂那样对于实在的本性并不给出一个陈述的后哲学家,人们都不得不把“觉识”纳入这场讨论之中——要么是以肯定性的方式,要么是以否定性的方式。即便从罗蒂有关哲学的“家族传奇”观点看,表哥笛卡尔对于人类的对话其实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笛卡尔对于自我及其属性的理解,是大多数人所持有的关于自我的标准观点。大多数人发现他们很容易接受这样一些信念:个体既是肉体、又是灵魂,灵魂位于肉体之中、并且是个体隐私性地拥有的。而笛卡尔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下面这个假设:由于心智拥有对自身的某种觉识,心智总是独一无二的。由于这种觉识,心智就拥有了理解某些真理——特别是那些可以保证它自身的存在和同一性的真理——的自明性的能力。

毫无疑问,在传统哲学的争论中,“觉识”是一个常常被卷入到有关身—心问题的众多讨论之中的课题。这些有关心智的争论呈现出来的趋势之一,就是把著名的“无辨异的同一性”当作基本的原则;或者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术语说,人们同样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可辨异的非同一性”原则。这条原则可以表述如下:如果人们能够辨识出一点差异,那么就根本不存在同一性。以肯定性的方式说,只有当两个东西的所有本质属性都相同的时候,它们才是同一的。这一点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据说人们对于自己的心智拥有某种特殊类型的“觉识”,它能使人们获得不同于有关物质事物的知识的某种特殊形式的知识。这样,这种“觉识”作为精神功能的一种属性,就将在针对一切唯物主义理论所展开的批判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唯物主义的一种变体,就是主张“精神状态”与“大脑状态”所指称的是同一个东西。因而,这种主张实际上就是把心智与大脑等同看待。而那些想要驳倒唯物主义的人们,就常常诉诸于“可辨异的非同一性”原则。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指出心智所具有的某些属性是不可能还原到大脑的物理状态那里去的。这样,他们就能够断定,在心智与大脑之间不可能存在同一性。结果,心智或主体性的实在性就能够得以维系。至于那些被认为是心智的本质所独有的精神属性,则包括如下一些特征:

1.隐私性(我对我自己心智的了解——比方说,我处在痛苦之中——与其他人对我的心智的了解是有所不同的)。

2.无误性(我对在我的心智中所发生的事情不可能产生误解)。

3.直接性(我对在我的心智中所发生的事情可以直接把握,而不必进行推论)。

4.内省性(为了了解在我的心智中所发生的事情,我只需要付出内省性的努力)。

5.意向性(我可以指称或是思考那些非存在或想象的对象)。

6.自明性(对我来说,在我的心智中所发生的事情似乎总是真实的)。

唯物主义难以被人接受的原因之一似乎就在于,绝大多数人(其中也包括许多哲学家)都认为,所有这些属性或是其中的某个属性,对于心智来说是本质性的;人们不可能在不损害可信性的前提下,轻而易举地否认它们。尽管唯物主义宣称它从科学的进步那里获得了支持,尽管它承认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尽管它认同了那条“奥卡姆剃刀”的著名原理——“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体”,但是,唯物主义作为对各种事件的一种一般性解释,却似乎在“觉识”这块石头面前碰了壁。绝大多数人都发现,他们难以放弃那种认为觉识是心智本性的组成部分的信念。而在唯物主义者这方面,他们也没有被这些常识性的观念所吓倒(在他们看来,这些观念似乎只是想阻挡科学前进的道路),而是依然相信:人们越是深入地研究大脑及其功能,就越是能够很快地达到一种有关人类心智是如何运作的完整解释。

至于罗蒂,他想做的事情就是:根本避免在主观主义者与唯物主义者之间展开这些争论的那种传统形式。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被赋予的那种框架结构本来就是不可接受的。罗蒂解释说:“唯名论者用以考察……主客观之间区分的基本方法就是指出,在系统地阐述那种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的词汇表与那种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词汇表之间存在着的区别方面,它们其实是一些会把人们引入歧途的路径。”因此,作为一位实用主义者或是唯名论者,罗蒂是反二元论、反本质主义的,认为根本就不存在诸如心智的本性这一类的东西。由此出发,他认为二元论是一种糟糕的选择。不过,虽然他是同情科学和唯物主义的,但罗蒂终究还是一位语言学的实用主义者,并不认为科学提供的世界图景就是一幅最终的图景。所以,在他看来,唯物主义其实也是一种不必要的形而上学理论。罗蒂解释说:“唯名论者并不认为,科学根本不可能发现某些实实在在地存在于那里的东西;毋宁说,在它看来,‘实实在在地存在于那里的东西’(既包括常识性的知觉词汇表所指称的那些对象,也包括科学性的理论词汇表所指称的那些对象),只不过是指那些‘我们发现谈论起来十分有用的东西。’”

p50-54

序言

总序

赵敦华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小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人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人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入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入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蒂(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理查德·鲁玛纳
译者 刘清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7863
开本 32开
页数 158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102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03-07-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3251815
中图分类号 B712.59-49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8
14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Wadsworth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