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克里纳伯格编著的《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剖析)》对包括个人生活环境、都市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市政府、公共领域中新闻媒介机构等各层次的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缺少社会支持而出现的社会孤独,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失灵,包括救助机构过于市场化、政府组织机制不能有效反应,推诿等,是造成这场灾难背后的社会因素。
图书 | 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剖析) |
内容 | 编辑推荐 埃里克·克里纳伯格编著的《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剖析)》对包括个人生活环境、都市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市政府、公共领域中新闻媒介机构等各层次的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缺少社会支持而出现的社会孤独,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失灵,包括救助机构过于市场化、政府组织机制不能有效反应,推诿等,是造成这场灾难背后的社会因素。 内容推荐 1995年7月,美国芝加哥市遭遇了历史记录上的最高气温,这场热浪导致了七百余人非正常死亡。作者对这一事件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孤独中去世?进一步的相关问题是,人应该如何有尊严地活着和死去? 埃里克·克里纳伯格编著的《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剖析)》通过对城市家庭传统、邻里关系、公共政策、新闻报道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剖析,《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剖析)》探讨了造成灾害的社会因素。这一深入并富有解释力的社会剖析,使此个案研究具有典范性的指导意义。 目录 致谢 序言地狱之城 导论极端的城市 社会剖析 城市的社会流行病学 典型性与极端性 本书概述 第一章 独自死亡:孤独的社会生产 独自生活 孤独的社会生产 独自变老 “我差点就死了” 暴力和孤独 恐惧文化 最坏的组合 一居公寓危机 警戒信号 孤独的性别差异 第二章 种族、空间与脆弱性:都市邻里和支持生态 配对 贫困的社会环境差异 一个被遗弃的社区 转折点 日常生活的暴力 “这里所有人都得谨慎” 邻里瓦解中的社会纽带 教堂和街区俱乐部 南朗代尔:成长中的小村 “这里的街道总是人山人海” 集中化的教会组织 第三章 灾难中的政府:赋权时代的城市服务 灾难中的政府 面对热浪:责任政治 组织性的匹配错误:社会保护与社区警察 有害的忽视:容忍剥夺的政治意愿 赋权时代为服务买单 日常能源危机 福利国家和极端事件 第四章 公共关系治理 否认、推卸和辩护 摆脱危机 第五章 引人注目的城市:灾难中的新闻机构和发言人 新闻和灾难 新闻是什么 发现灾难 谁的新闻?官方来源和记者报道惯例 不同的声音和有异议的地方 指派故事 快速思考 头条和可视图像 事件、图像和新闻地点 读者的碎片化及目标新闻 灾难事件的新闻价值:新闻事件的发生与终止 结论城市环境中的新危险 灾难公式:城市极端条件日常化的典型危险 社会解剖分析 后记永远在一起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译者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剖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埃里克·克里纳伯格 |
译者 | 徐家良//孙龙//王彦玮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918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4 |
CIP核字 | 2012105522 |
中图分类号 | D771.28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2 |
宽 | 15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