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是古代中国人带给世界的瑰宝。中国不但是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的发明者,而且在长时期内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这是中国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由黄明编著的这本《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养蚕缫丝)》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历史故事与知识介绍相结合,向读者再现了中国养蚕缫丝技术的前世今生,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怀。
图书 | 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养蚕缫丝)/奇迹天工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丝绸是古代中国人带给世界的瑰宝。中国不但是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的发明者,而且在长时期内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这是中国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由黄明编著的这本《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养蚕缫丝)》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历史故事与知识介绍相结合,向读者再现了中国养蚕缫丝技术的前世今生,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怀。 内容推荐 《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养蚕缫丝)》是《奇迹天工》系列丛书之一,内容包括:神奇的东方丝虫——蚕;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缫丝——化平凡为神奇的独特技艺;你不了解的丝绸;迷人的丝绸文化。 《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养蚕缫丝)》由黄明编著。 目录 神奇的东方丝虫——蚕/4 蚕的传说/4 揭开家蚕的神秘面纱/lO 中国养蚕小史/15 养蚕技巧便携手册/19 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26 丝绸之路的由来/26 细说丝绸之路/28 丝绸之路上的里程碑/40 缫丝——化平凡为神奇的独特技艺/49 缫丝工艺一点通/52 你不了解的丝绸/55 独领风骚的丝绸织造史/56 著名的丝织物/58 丝绸的奥妙/62 丝绸织造知识ABC/64 庞大的丝织物家族/67 丝绸的养护、辨伪有讲究/69 迷人的丝绸文化/73 为丝绸而战/73 公主的诡计/75 古罗马人眼中的东方丝国/77 被禁止的丝衣/79 丝绸与礼仪/80 补服——官员的名片/82 帛——最昂贵的纸张/84 丝绸之乡掠影/87 试读章节 蚕的传说 马头娘的来历 你知道蚕的来历吗?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传说吧。 晋代有个叫干宝的人,他写了一本记载怪事神话的奇书——《搜神记》。书中记载了一个蚕的故事。 话说在上古时期,有一户人家,父亲远征,许久没有音信,家中的女儿很担心。 有一天,她非常想念父亲,就跟家里的白马开玩笑说:“你要是能把我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白马听了以后,非常兴奋,挣脱了缰绳,一溜烟地跑了出去。它果然找到了女孩的父亲,并把他驮回家中。父亲非常赏识自己的爱马,每天喂它上好的饲料,但是白马并不领情,每日郁郁寡欢,可一见到女孩就又跳又蹦,兴奋不已。父亲奇怪,就问女儿。女儿悄悄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父亲心中不高兴,于是把白马杀了,还剥下了白马的皮,挂在屋里。 这一天,父亲出门了,女孩和邻居的姑娘一起玩耍。看到挂在屋里的马皮,她就踢了一脚,并且笑话它说:“你真不知天高地厚,明明是匹马,还想娶人做老婆!现在被剥了皮,活该!”哪知道,话音刚落,马皮猛地跃起来,裹住了女孩的身体,腾空而去。 女孩的父亲急忙四处寻找。最后,他在一棵大树的枝叶间发现了女儿。此时,她已经被马皮包裹着,变成了一条白色的虫。它的头像马,嘴里吐出亮晶晶的丝线,缠绕着身体和枝干。 后来人们把这种用丝线缠绕的虫叫作“蚕”,也就是“缠”的意思,又因为它死在树上,所以那棵树被称作“桑”,取“丧命”的意思。 据说,这就是最早的蚕的故事,这个女孩就是桑神。因为头像马,所以又被称为“马头娘”,古书称“马头神”。再后来,因为认为马头神形象欠佳,于是后人又塑造了马背上骑着姑娘的形象,供奉在庙里,称之为“马鸣王菩萨”。 江浙一带的蚕农则都喜欢将蚕神称为“蚕花娘娘”。传说蚕花娘娘在世时最喜欢吃小汤圆,因而每年蚕宝宝三眠后,蚕茧丰收在望,每户人家都要做上一碗“蚕圆”来酬谢蚕花娘娘的保佑。这种风俗保留至今。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关于蚕神的传说,被称为蚕神的有先蚕、嫘祖、菀窳夫人、寓氏公主、马头娘、蚕母、三姑等,而这些蚕神中最著名的是嫘祖。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嫘祖是黄帝的妻子,西陵氏之女,但当时并没有说她就是蚕神。到了西周时,人们才开始将她与蚕联系在一起,此后嫘祖便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了历史上最早的女发明家,教人们养蚕缫丝。 嫘祖的故事 据说,嫘祖发现蚕、发明养蚕缫丝纯属偶然。 当年,黄帝建立了部落联盟,并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召集大臣和妻子嫘祖,带领百姓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他带领群臣种五谷、造工具,而缝补衣衫、搞好后勤的事则交由嫘祖完成。 聪明能干的嫘祖不负使命,日夜操劳。她带领妇女剥树皮,纺麻网,加工皮毛。很快,部落里的人全都有衣披,有鞋穿。可是,由于过度劳累,嫘祖病倒了。 侍女们心疼嫘祖,就到处为她寻找补身体的食物。有一天,她们在树上发现了一种白色的小果子,很是惊喜,就摘了些带回家。可是这些白色的小果子根本咬不动,而且也没什么滋味。 这时候,有个侍女想出一个主意:生着吃咬不动,或许煮熟了就好了。 于是大家一齐动手,烧火熬制。但是煮了很久,依然煮不烂。一个侍女就用勺子搅,工夫不大,勺子上就缠绕上许多像头发粗细的白丝线,还是吃不了。 嫘祖听侍女们说起这件奇事,就让人扶着来到瓦罐旁。她仔细察看缠绕在一起的白丝线,看着看着竟然笑了:“姑娘们,这果子虽然不能吃,但可以用来做大事}如果用这细丝织布,那一定能做出更好看、更舒服的衣衫。”说来也怪,嫘祖见了白丝线,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第二天,嫘祖便让侍女们领着来到了找到白色果子的那片桑树林。经过观察,她发现,那白果子并不是树上结出来的,而是一条条蠕蠕而动的虫子口中吐出的细丝绕织而成的。嫘祖给这虫子取名为“蚕”,把它织成的白果于取名为“茧”。自此以后,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做衣这一系列的工序就在嫘祖的领导下开始了。后人为了纪念嫘祖的功绩,尊称她为“先蚕娘娘”,有的地方还建庙祭祀她。 虽然这仅仅是个传说,但是它生动说明了中国大约在上古时代,就有了原始的蚕丝利用技术。人们先用野蚕丝织造丝绸,后来改用家蚕丝,而丝绸的出现比棉布要早得多。养蚕技术则是中国古代开发利用昆虫资源为人类服务的最成功的范例。 P4-8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的国家。从古至今,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术。 随着养蚕业的普及,中国纺织绸缎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丝绸纺织技术。在中国一路领先的印染工艺下,丝绸变得五彩缤纷,成为装点帝王将相威仪和衬托女性妩媚的最佳装饰物。 后来,丝绸之路开通,丝绸成了中国主要对外贸易商品,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一系列对外交流中,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逐渐传向世界。 至今,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仍在很长时期内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水墨图说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养蚕缫丝)/奇迹天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9740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26 |
CIP核字 | 2013257632 |
中图分类号 | S883-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30 |
宽 | 156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