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罪疚
内容
编辑推荐

袁三混从抗日战场偷跑出来,在回原籍途中进一农家找饭吃,饭后将为他做饭的女子强奸。袁三混回到出生地堤头村,不久,堤头村遭鬼子灭村屠杀,唯三混一人逃出。为了吃饭,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段慎语创作的《罪疚》深入细致地剖析了汉奸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罪疚》内容介绍:袁三混从抗日战场偷跑出来,在回原籍途中进一农家找饭吃,饭后将为他做饭的女子强奸。袁三混回到出生地堤头村,不久,堤头村遭鬼子灭村屠杀,唯三混一人逃出。为了吃饭,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畏死,惧战,后脱离游击队参加了城里专管运输的“二脚行”。通过“二脚行”,进安平寨汉奸家庭严炯家为护家奴。

严炯共五子二女,二子是伪县府秘书,三子是日军宪兵队属下密探,女婿是县维持会会长,是县内挂上号的汉奸家庭;严炯为拢用袁三混,为袁三混张罗娶妻。但严炯又仗势欺人,强奸了三混妻游春草,主仆间开始出现矛盾。

据点日军在严家做客时失一兵,原因是此兵企图强奸农妇被共产党员马敬实杀死。夜间,马敬实得袁三混助,将死鬼子弄进严家大院,放在女厕。严家发现后不敢声张,只能埋在院内。

据点日军头目乡缘梦夫接到密令,抓捕中国女子送日军中服役。安平寨另一家富户司马正达的女儿小倩是内定抓捕对象。袁三混夫妇得消息后私与司马家送信。游击队巧妙安排,借机消灭了鬼子。

乡缘梦夫怀疑严家走漏消息,怀愤中看见严炯二女严如玉,并强掳如玉。

严炯怀疑是三混夫妇与司马家通信,企图让三子严雄将二人杀害。严雄要杀袁三混和游春草的时候,被严炯四子严壮救下。

严壮在南京上学,后经商,是中共党员。回乡后,名义上是国民党地方武装的团参谋长。

严壮让三混夫妇过黄河古道参加他领导的国民党部队,途中被马敬实阻拦。马敬实把袁三混夫妇领到共产党四大队的驻军孟运楼。

袁三混曾自动脱队,队长秦其凯不愿再接受袁三混。

司马正达全家离开安平寨进入根据地后住进孟运楼孟昭宪老先生家。孟昭宪是老知识分子,地方抗日名士。孟先生长子孟华琛在共产党内部“肃托”运动中,惨遭杀害。二子孟华琳思想有了波动,遭孟先生责斥。为了挽救抗日根据地危局,为国为民,孟先生向毛泽东写了信,后得到亲笔回信。

孟昭宪在天津办教育时,曾收养关东沦陷区孤儿张皮。袁三混夫妇到孟运楼后和张皮同住一院,张皮企图强奸游春草,被孟老先生斥责。张皮愤然离走,投靠鬼子当了汉奸。

张皮严雄领日军攻打孟运楼,严壮率部解孟运楼之危,并怒杀了亲兄严雄。但另一个汉奸张皮却逃脱了。

根据地里耳闻目睹,袁三混的良心发现,强烈要求参加游击队。游击四大队新任政委,司马正达二子司马君升同意接收了他。

袁三混参加游击队后,更名袁新生,被派进城里再进二脚行,打听敌情。

中秋节时二脚行派新生给汉奸张皮家送物品,袁新生借机杀了汉奸张皮。

严家四子杀了三子,对严炯精神打击沉重。严炯进城里大女家企图消弭痛苦,结果进了王家先被日本鬼子毒打一顿。严炯和王国乐发生口角,离王家去了二子严武家。二儿媳对公爹十分不满,恶言相加,严炯病倒在二儿家。

严家二女严如玉被掳进城后,进了日军师团长吉谷的司令部。吉谷夜宿严如玉房间,被严如玉发现了日军上层给吉谷的密令。严如玉用肉体取悦吉谷,得准出司令部。将心记密令写在纸张上,交给了父亲。

严炯带上密令,重病上路。在安平寨,救袁新生和马敬实,并将密令交给二人。

游击四大队得到这一重大军情后,当机立断,借机攻取利木县城。但这一举措,必须迅速向边区党委汇报。经研究,派袁新生去边区党委送信。送信途中,袁新生救了一名女子。袁新生将命危女子送到她家中,结果发现,被他救的正是他当年强奸的那位农妇。

《罪疚》的作者是段慎语。

试读章节

袁三混成功地从台儿庄战场活着逃出来。这被别人视为稀有。袁三混也曾为自己的这种能力庆幸。

那是专门制造死亡的战争。先是炮弹像下冰雹一样从天上堆落下来,选择在人集中的地方爆炸。’爆炸把一个或一群活人瞬间支离成数块抛向空中,落下来便是人的血肉铺染的地面。活生生的人,来不及思考,来不及留恋,灵魂就出壳散飞了。炮弹没炸死的人接下来要进行面对面的拼杀。活人面对面,近在咫尺,伸手可以相牵。扑哧一刀,死一个。砰一枪,死一个。生死已经没有界线。传说中的无常鬼和阎王爷无法按正常程序接收,都慌了手脚。

除了死人还是死人,尸体压着尸体,地上全是血汪子。

身经百战的袁三混早己蓄谋要藏下自己的小命。当鬼子兵还没涌上来,在炮弹的爆炸声中别人纷纷倒下的时候,他也毫不犹豫地倒下去。别人倒下后不动了,他倒下后钻到尸体的下面。天塌地陷般的阵势终于过去了,枪炮声,拼杀时的怒吼声,死前的哀号声,呻吟声,渐渐消失。没声音了,一点儿声音没有了,接下来是一片死亡的寂静。这时候,袁三混才开始动。像蛰伏的蛇一样先轻轻地蠕动一下,听一听,还有没有活气。再动一动,再听一听,判准了,附近全是死的。终于,他拱开上面的尸体,先探出一个头。他头上顶着烂肉,嘴上糊着血渍,他把别人的脑浆和血糊迷上的一双小眼睛睁开,看一看这个再生的世界。他像蛆虫一样从死人堆里钻出来,却没有蛆虫饱食后的兴奋和满足。他惊恐万状地打量自己,发现自己毫发无损。毫发无损的他耗尽了体力,耗尽了精力,他像筋已缩了,骨也软了,但是,他没死。

很多很多比他年轻的,比他体壮的,都死了。

季节虽然是春首,天气却恶劣得像时局。

浅灰色的天,分辨不出上面哪些部分是云,哪些又是从喧嚣的人间荡起的尘埃。虽然时近黎明,这种恶劣的天气遮蔽了太阳的光辉。凄厉的风带着哨音,像铁扫帚一样刮刺着人的脸,久痛不缓,就麻木了。树的于枝在烈风中摇曳,像在呼唤吓缩了头的春天。荒村在蒙蒙地面上窝伏,偶有犬吠像是在向苍天哀诉。

他眼神呆滞,惊恐不减,惊恐中本能地保持着高度警觉。袁三混缩头曲背,不时回头看,怕有人追来。一身血污满布的旧军服,几处棉絮破露。冻僵的双手,哆哆嗦嗦仍然握紧手中的枪。虽然离开满是死人的战场才一个多小时,相距也就是十几华里,他恍若隔世。但是,脑子里却仍然杂乱无章地响,又仿佛刚刚逃离的阵势还在追围着他。

往西又走出十几里,这时天已大亮。太阳带着病态灰头土脸地爬出地面来应付它一天的差事。四野空旷,飞鸟不见一个,更见不到人的踪影。袁三混意识到威胁离他远了,不禁长出一口气。

一口气泄出来他突然觉得非常乏,乏得连喘气的力都没有。全身向酥瘫了一样,再不想动。就地坐下来,坐下就想往地上躺。躺下又艰难地折身坐起来,防险的意识告诉他,这平地路边可不是他睡觉的地方。坚持着挺起头四处望一望,一方一方的麦田,间或有空白地。缺肥少水的麦苗像他一样少气无力,染着晨霜,像少年白头,稀疏瘦弱地趴伏在地面上。

疲惫的眼神终于看到不远处有一条小河,他挣扎着站起来向小河走去。早春季,小河内尚残存着一汪一汪的清水。这水汪似乎意味着生命的潜伏期。他走近水汪,身子趴下,嘴插进水里喝几口。喝几口水,心里顿时觉得舒坦许多。坐在水边望,水里几条小鱼在游。他心想:鱼真好,啥也不用做,活得自在。又一想:鱼也不行,水一干就得死。人逮住下油锅,老鸹也敢吃它。心里很悲苦,搔搔头,捶捶地,想不出个好活的办法,心想:能成个神仙就好了。

神仙要不要睡觉袁三混还不能知道,他呆坐一会儿自己的眼涩眯得睁不开了。扭头看一看河岸口有一条被夏季雨水冲出的水沟,走进水沟里躺下来,这一躺就呼呼地睡去了。

袁三混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这一天就要结束的黄昏了。这像是另一个世界上的黄昏,和昨天的黄昏大不相同。睡足了,脑子似乎恢复了常态,看一看,眼前一个死人没有。他心里却又越发地沉重,夜又来了,自己去哪里?

小时候,村上的人都叫他“三混子”,他爹他娘也是这样叫。按说“三混”上面应该有“大混二混”,但是没有,他娘一辈子就生他一个。这样,他对自己的名字的含义就不能理解了。不理解也无所谓,人,只要有个名字就行,只要能活。袁三混最怕死,村上七八十岁的老人死了,对他也有刺激。觉得自己七八十岁也会死,心里就发抖。但是,爱活着的他生活的环境并不好。家穷,经常挨饿。看到有饿死的人,他更怕。因此,爹死以后,他十二岁就独自出去了。先是要饭。、饭不好要,大几岁就开始做工。做工找不到好活,在山西钻黑窟窿给人挖煤。挖煤那活可不好,有一次塌方差一点儿没埋在里面,这活不能干,没领工钱就跑了。没手艺,只能去当兵。当兵打仗会离死更近,可是三混很快就找出了门道。一看不行,赶快举手,举双手是活命的好办法。后来,办法越来越多,打仗频频偷跑,吃得不好他也偷跑。走过多少地方,换了多少军头,自己也记不清了。就因为不停地更换主子,当了十七八年的兵还是个兵,老兵油子了。

有时候他想,能当上军长师长就行了,蹲在指挥所里只下命令自己不打,没危险。就是仗打垮了,投降也不用举双手,而且人家还能好吃好喝地当人待。可是他硬是当不上,连排长班长也当不上。

袁三混想了一阵长出一口气。想这些有屌用,不顶饭吃。

是的,这时候他已经很饿了,饿得前胸贴后背。因为小时候是在“饿”中长大,对“饿”特别敏感。本来他人生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不死”,二是“不饿”。“死”是让他丢开了,可是“饿”还在纠缠着。老兵油子心里清楚,这一次从台儿庄逃出来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一次是和日本人打仗,老百姓若知道他是一个逃兵,说不定敢打死他。

但是不进村找东西吃,又能饿死。

走出小河四望,空旷无际,静无声息。仿佛这世界只剩下一个他这样的人了。一个世界,一个他这样的人,他的精神世界里没有一点点作主宰的意识。做奴隶吧,谁是主人?他很迷茫;唯一的欲望就是活下去,要活下去,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找到吃的。灰蒙蒙的天已进入夜色之中。在渐进的夜色中,他终于看到二三里外有一个更深暗的地方,断定那是一个村庄。犹豫一下,吸一吸肚子,抖擞精神提起枪向那里走去。

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庄,也就是十几户人家。村东头一条南北路,路东孤零零住着一家。他站在村外观察一阵,虽然有偶尔闪现的灯光,不见有人走动。想了一会儿,看一看手中的枪,向路东那一家独门小院走去。

一扇很薄的院门,好像给谁预留着,他一推,那门就悄无声息地开了。他知道既然走到这里,待在门外更危险,就决然走进小院。

这是一个五口之家。老汉老婆都是五十开外的人了。他们的儿媳妇正袒怀给刚刚过了半岁的孩子喂奶。几天前老汉的儿子被保公所派往台儿庄帮中国军队打日本鬼子,听说中国人打胜了,全家人正高兴;儿媳妇把孩子喂饱,将孩子交进婆婆怀里,要去做晚饭。因为胜仗让人兴奋,只顾说,只顾盼,都忘了吃。

年轻的村妇一边扣着夹肢窝的扣子,一边从堂屋里出来往厨房里走。她有心事,有牵挂,出堂屋门不由得往院门处看。这一看兴奋不已,脱口喊:“爹,娘,回来了,他回来了!”疾走几步迎上去,想趁公婆没走出屋先摸一把她的丈夫。

可是走近一看,不是!不是她男人,进院的这个人一身腥臭,穿着破军装,手里还提着大枪。这,分明是个散兵,散兵在老百姓的印象中还不如土匪。尤其是年轻女人,最怕碰上无人管的散兵。散兵进院,就是狼入羊圈。年轻的村妇吓得嗷叫了一声,“爹,爹,你快出来……”好像就要被人怎么着似的,呼救呼援。

老汉一听儿媳妇的声音不对,连忙从屋里奔出来。看见袁三混那副模样,自己也害怕。儿子不在家,他得担当,保护家人。毕竟上了年纪,比儿媳妇能稳住神。

“老总,你有事吗?”老汉颤着声音问。

“老大爷,”袁三混想好了求吃的套路,虽然自己也很“老”,看表面不止三十几岁,他依然这样称呼。“你别怕,我可不是坏人,我是从台儿庄来的。”

说话很和气,没有以往散兵的样,更没有匪味儿。而“台儿庄来的”,起大作用了。台儿庄参战的中国兵这时候在老百姓心目中个个是天神,是救星。这个小村子家家备有香案,烧香叩头,为自己的队伍祈求苍天庇佑。P7-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罪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慎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11647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9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