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杜月笙大传
内容
试读章节

一 降临人世

上海县高桥镇(当时官称江苏川沙)地处黄浦江以东,是一个不大的镇子。其最早之雏形起之于1102年的宋朝,算是有近千年历史的一座古镇。高桥,又名翁家桥,而高桥镇镇东北一公里处原有清浦镇,由于清朝初年清浦港淤积,集市便南移至高桥镇,遂使高桥镇拥有了商业面貌。而就在这上海县高桥镇的南面,则有一个小村子,当时人们都叫它杜家宅。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一名男婴就在这里出生了,而这个出生的男婴,就是日后闻名于整个上海滩的青帮大亨杜月笙。

当然这个时候,刚刚出生的这个婴儿是不知道他后来会怎样的,更不知道自己日后会成为上海滩有名的大亨。此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其他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咧着小嘴,哇哇嚎哭,声震屋顶。

按照中国的旧历,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是中元节,又俗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则起于北魏时期。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等三节,可以说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而在民间,中元节则多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但由于杜家的这个婴儿是在“鬼节”这天出生的,所以当村里的人们闻知后,便一个个纷纷议论,有的说:“这个孩子将来的寿命一定不长,不是被鬼捉了去,就是没等成年便会夭折。”也有的说:“即使不是这样,将来这个孩子也是一身鬼气,非奸即盗,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但不管别人怎样议论,孩子终归是自己的好,作为新生婴儿的父亲,杜文卿却视这个孩子如珍宝。当接生婆把婴儿包裹完毕,杜文卿就走上前来,左看右看自己儿子的模样,最后还在孩子的小脸上亲了一口。由于这个婴儿是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所生,时当天上挂着一轮明月,因此,杜文卿便给自己刚出生的这个儿子取名“月生”,其意是指月半而生。

在中国,对于没有文化的人来说,为孩子取名字常常都-8惯于走捷径,往往看见什么,就为孩子取个什么。比如在孩子出生时,如果看见一棵树,常常就会起个“树森”或“森林、树林”。倘若没看见什么,却闻见了钟声,那么十有八九,就会为自己的新生孩子取名不是“杨树声”,就会是“李树声”,总之,没有声音的名字,就绝对不会为孩子取的。杜文卿这次,当然也不能例外,好在当时他看见的是一轮十五的月亮,为儿子起名“月生”。

但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由于当时杜文卿为儿子起名“月生”,自然他儿子的全名就叫“杜月生”,而非“杜月笙”。有关“杜月笙”这个名字,还是因为日后杜月生发迹了,才由当时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给改的,将原来的“月生”,变成了“月笙”,虽只一字之差,却也颇有出处,在后文中将做详解。在这里,根据当时实际,也不想篡改历史,故在行文中依然用原来杜文卿为儿子所起的“杜月生”这个名字。

再有,公元1888年,这个数字看着很吉利,如果用今天人们的想法来解释,那就是“要发发发”。可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却是多事之秋,先是在京城、山东、东北奉天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使很多住户房倒屋塌。继而,安徽怀宁等地又发生了水灾,大水汪洋四溢,令许多家庭残受水灾的迫害,失去家园。

当然,这一年多少也是有些好事的,那就是在这一年,台湾首次建省,且第一任巡抚刘铭传上任。再者,就是这年的12月17日,北洋水师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使得清朝有了一支海军队伍。

然可悲的却是,北洋水师名义上是建立了,但很多用于军事建设的经费却都被慈禧太后挪用了,她拿着用于建设北洋水师的一大笔钱军费,去兴建供她消暑度假的颐和园。

一个国家,如果最高的实权领导者为了自己玩得高兴、玩得开心,而拿自己的国家命运开玩笑,那么,这个国家注定就会被别的国家所欺负,也注定不会在军事上强大,甚至还会导致这个国家的灭亡。

当时慈禧太后想:“我一个女人家,眼瞅就快六十的人了,我还能玩几年?我不就是挪用点儿军事建设的经费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这些年扶持清朝的两个皇帝,可谓呕心气血,我容易吗我!”

但不管慈禧太后是如何心里,反正她这个女人后来是把北洋水师给害惨了,不仅全军覆没,而且由她这个女人当政的清朝,还要向日本侵略者赔款。

而作为平民百姓,才不管什么国家大事呢!只要自己一家人活得好,不愁吃,不愁穿,再有些钱花,那就知足了。

可杜月生出生后的命运很不好,情形就像当时的清朝一样,命运多艰。因为自他一生下来,母亲就缺少奶水,只能拿米糊糊来喂食。同时,他母亲的身体也变得非常虚弱,大有风一吹,人就倒的情形。还有,以往当富贵人家添人进口生了小孩子时,往往都有亲朋好友前来登门祝贺,以示恭喜。而作为主家,再摆上几桌或者几十桌酒席,然后相互推杯把盏,彼此热闹一番。但杜家不是名门望族,更不是达官显贵,就在杜月生出生之时,他的父亲杜文卿也只不过算个小商人,与人合伙开了一个小米店,借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罢了。

杜文卿与人合伙开的这个小米店,地处上海杨树浦,杜家宅距离那里有二十余里之遥。眼见自己有了儿子,当时杜文卿的心里很是欢喜,但喜过之后,便是忧。喜的是自己有了个儿子,等自己将来老了,也就有了依靠,至少养老送终的人有了。而忧的是,自己与人合伙在杨树浦开的那个小米店,经营得并不景气,真可以说是世事维艰。尽管如此,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于是杜文卿没等孩子满月便又去了杨树浦,打理小米店的生意。杜文卿一走,家中便只剩妻子朱氏不但要照顾自己,同时也要担负起照顾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

在中国,无论哪朝哪代,对平常百姓而言,吃饭问题历来是首要问题。只要能吃饱肚子,他们便甘愿无钱可花,甘愿被有钱有权有势的人欺负。作为杜月生的父亲杜文卿,就是这样百姓中的一个分子。

在与人合伙开小米店之前,杜月生的父亲杜文卿曾在茶馆里当过“茶博士”,所谓的“茶博士”,也就是在茶馆里当跑堂的,沏茶倒水,干着伺候人的营生且被人呼来唤去。后来,他又在码头上干过“扦子手”,负责检验货物,职务形如码头上的一种丁役,也是没有什么身份和地位的,常常还要受当头的气。

当然作为一个人,除了安分守己讨生活外,都是渴望自家的衣食无忧,渴望合家能够经常团聚在一起的。然而渴望终究是渴望,毕竟不是现实。也就是说,现实距渴望的那种场景太远了,使你无法触及。  为了生存,为了刚刚出生的儿子,这时候的杜文卿回到杨树浦后,唯一的想法就是趁自己还有体力,还能摸爬滚打,要下力气把与人合伙开的这个小米店经营得好起来,能攒下几个钱,以便支应家里的开销,和儿子日后的读书所用花费。P8-10

目录

第一章 贫苦童年乡间梦

 一 降临人世

 二 父母双亡

 三 失去继母

 四 被迫离乡

第二章 闯进上海求生存

 一 当上伙计

 二 水果月生

 三 遇见救星

 四 狂赌乱嫖

第三章 加入青帮找靠山

 一 致命打击

 二 寻找靠山

 三 夜晚拜师

 四 花会博赌

第四章 寻觅机遇玩手段

 一 进入黄府

 二 自我表现

 三 受到关注

 四 接受任务

第五章 谋求发展当先锋

 一 一试身手

 二 参加抢土

 三 遭受奚落

 四 经受考验

第六章 独立门户喜开颜

 一 有意栽培

 二 收个门徒

 三 双喜临门

 四 两大威胁

第七章 收揽帮手成知己

 一 小八股党

 二 找个内应

 三 销售烟土

 四 化敌为友

第八章 结交军阀为财权

 一 舞台风波

 二 老板被抓

 三 军阀嘴脸

 四 钱权交易

第九章 喜新厌旧寻常事

 一 打了老婆

 二 另结新欢

 三 女人之心

 四 烟土危机

第十章 广交朋友涂脸面

 一 结识戴笠

 二 三鑫公司

 三 救徐树铮

 四 结交文入

第十一章 响应北伐设计策

 一 学习唱戏

 二 又起刀兵

 三 美人之计

 四 充当帮凶

第十二章 棋错一步难回头

 一 阴险杀手

 二 桃色事件

 三 税收纠纷

 四 贵人到来

第十三章 插手金融挤对手

 一 开办银行

 二 豪夺巧取

 三 又娶新人

 四 挤兑风潮

第十四章 内争之时抵外辱

 一 贪心不足

 二 盯上航运

 三 禁止日货

 四 对抗日寇

第十五章 爱国之举人皆有

 一 募捐抗日

 二 淞沪之战

 三 国际交涉

 四 会见戴笠

第十六章 避难远走他乡路

 一 避居公寓

 二 杜张相谈

 三 离开上海

 四 避难香港

第十七章 惩罚锄奸见性情

 一 拆汪的台

 二 病魔缠身

 三 接受拉拢

 四 锄奸行动

第十八章 客居他乡非故乡

 一 管家被抓

 二 撤离香港

 三 重庆岁月

 四 回归上海

第十九章 人世无常亦空忙

 一 惩处小人

 二 管家投案

 三 赈灾选美

 四 纺联盟主

第二十章 暮年有爱悲晚景

 一 艳福迟来

 二 教诲儿女

 三 蒋杜斗法

 四 仓皇出逃

第二十一章 富贵逝后见荒凉

 一 不买猪鬃

 二 门庭冷落

 三 统战对象

 四 枪决凶手

第二十二章 撒手西去苦滋味

 一 病情恶化

 二 补办婚礼

 三 病危之中

 四 撒手人寰

序言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上海滩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其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引经据典,为其改字镛,号月笙。他生于乡野,家庭寒微,童年便父母双亡,虽有继母与外婆抚养,但生活境况几近孤儿。杜月笙十四岁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因无人管教,便于工作之余在上海结识了一些街上的混混、流氓和一些游手好闲之徒,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沾染赌嫖之习。况且当时的上海滩人事繁杂,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皆有,加上他童年读书甚少,为生存计,便成了这个染缸中的一员。

虽然往事如烟,但知道杜月笙者仍大有其人。而知其人者,皆自书本中获知,且多为小说家言。而言杜月笙者,又皆以丑化其人为能事,道其非嫖即赌,与人勾心斗角,唯利是图。但就实际而言,杜月笙有嫖赌之习是实,然绝非他一生都如此作态。倘若如此,杜月笙缘何能结交那么多的军政高官、社会名流,以及工商界的众多风云人物?同时也让自己的声名闻达?很显然,杜月笙其人,也并非我们今天所臆想出来的那类人物。

究其根源,其皆为世俗眼光所累,如同“一朝是贼,终生是贼”,“一朝为匪,终生是匪”,所谓的“成王败寇”,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杜月笙大传》取材于史实资料,以不褒不贬的立场择其要者概述之,自杜月笙出生始,到其逝于香港止。虽没能面面俱到写出他的千百事、万千事,但读者从中自会“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对杜月笙这位中国近代上海滩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有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当然,杜月笙青少年时期之行为,不足之处颇多,今日我们应引以为戒。但杜月笙中年后之做法,却有可圈可点之处。至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募款捐给在东北打响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及其所率领的抗日队伍,后又两次参与上海的“淞沪会战”。及至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他又多方资助新四军医疗器械及所需药品。

一个人此前也许做过很多错事、恶事,但当民族危难之时,他能投身其中,尽自己的一份义务,虽功绩不卓,但也应该受到我们应有的尊重。

关于杜月笙,现今他的种种所为皆已成为往事的影像。如果读者能从这部书中,体会到某种有益于自己心灵的感悟与体察,从而当成前车之鉴,或者后事之师,那么本书也就拥有了它存在的价值和一些意义。

内容推荐

钟峰编著的《杜月笙大传》是一部客观反映杜月笙一生的传记。

杜月笙自幼父母双亡,被追离开家乡到上海求生存;他先在水果店当小伙计,后为出人头地加入青帮。不久,他进黄公馆做青帮大亨黄金荣的手下。在黄公馆,杜月笙有目的地表现自己,参与拼杀和争斗,获得黄金荣的赏识和重用,从而踏上了黑自两道的人生。

在这条人生道路上,杜月笙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场等手段大肆敛财,然后又用这些钱财笼络社会各种人物,从政界要人、军阀武夫、文人墨客、社会名流到帮会骨干,结交他们为己所用。同时,他又涉足金融、航运、工业、报业、教育等众多领域,终使自己成为上海滩声名显赫的青帮大亨。而在抗战中,他又顾全民族大义,奋起从事抗口救亡运动。杜月笙有句口头禅说:“我的箭头指向上海滩,我的疆界要越过十里洋场!”然世事难科,最后他却告别上海滩,魂断香港。

翻开《杜月笙大传》,你将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遥知当年上海滩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一种人生无常的况味。

编辑推荐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传奇性的人物之一。他从一个乡下孤儿到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由一个街头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威震上海滩的大亨、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甚至活跃于当时的政治舞台。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

那么,杜月笙是如何在上海滩左右逢源、纵横捭阖的?

翻开《杜月笙大传》,你将看到一个真实的杜月笙,并遥知当年上海滩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人牛无常的况味。本书由钟峰编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杜月笙大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2359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9=71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