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
内容
编辑推荐

《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为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主管主办的《教师博览》杂志总编方心田主编的图书,编者汇编了二十多位教育界特级教师、期刊出版、文学创作。发表作品200多篇,著有散文随笔集《无语的乡村》《平静的忧思》名师通过关键人物的引领获得个人成长的故事,试图通过讲述教育名家成长故事寻找优秀教师成长的密码。

内容推荐

在教师的生命历程中,那些促其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在其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其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关键时刻鼎力相助的人,可谓教师成长中的“关键人物”,或“生命中的贵人”。

方心田主编的《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精选了25位教育专家和卓越教师在“关键人物”影响下的成长故事。这些涤荡人心的故事,让读者重温亲人之爱、师生之情、同行之谊,激励读者常怀感恩之心,保持昂扬的姿态,追求拔节成长的幸福。

目录

丛书序 优秀教师成长的热搜词

李吉林:帮助我走向“我”

苏霍姆林斯基,您鼓舞了我

影响我生命的关键人物

我的老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封存在记忆里的细节人生

天女散花

九山湖畔有吾师

李烈:伟大的女性带着我们飞翔

怀想春风

亦师亦友亦亲人

幸好您在

千江有水千江月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那些人,那些事

我的世界因你而灿烂

思玉

心中的天使

改变人生的一个人

荆园深处有吾师

白杨何萧萧

请容我为你深情吟唱

有一种怀念叫永远

魏书生,我教育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等候在生命拐角处的老师

试读章节

我的老师

/肖川

中国古代讲“天地君亲师”,“师”与“天地君亲”并列,说明我们的祖先对文化血脉、精神传承的重视。仔细想想,父母给予我们自然生命,而老师却参与我们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创造与建构。人作为万物之灵,精神生命高于社会生命,更高于自然生命,尽管这三者并不能简单割裂。

我小学和中学时期的老师的背影大多模糊了,这背后的原因也许同我的成长背景有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的中小学里面,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老师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作为老师,唯有专业素养可以构成他的影响力,从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有爱心、热情高、渊深的知识、教学的技艺、和谐的个性无一不是教师专业素养的

我在读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期间都遇到过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老师,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有六位老师:当时哲学系的陈仲华老师,我所在教育系的王策三老师、郭齐家老师、王炳照老师,我的导师孙喜亭老师、成有信老师。

大二上学期(1981年9月至1982年1月),陈仲华老师给我们上哲学课,讲辩证唯物主义。陈老师讲课非常投入,浓重的四川口音里满含着对工作和学生的热情,以及他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有一次讲课,他调侃自己个子矮小,这让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人可以揭自己的短而不失自信。期中考试的时候,陈老师连续三个晚上为同学们复习答疑。一天,我同班的一位同学告诉我:“陈老师说你是全年级同学中最有才华的人。”我既有点得意,又有些不敢完全相信。在我四十岁以前,时常有人夸赞我的才华,但我从内心里并没有真正确信过这一点。直到过了不惑之年,我才慢慢发现,自己在对诸多问题的理解上,在对事物内里的洞察上,的确比多数同人更精深、更精准一些。陈老师在那个时候就看到了这点,并给予我热情的鼓励、耐心的教诲和细心的呵护,现在我常常感恩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

课程结束后,我常去陈老师家。那时我没有钱,也不懂得如何得体地表达感激之情,最多是寒暑假回家带些腊肉之类的不成敬意的薄礼。逢年过节,陈老师常叫我去他家吃饭,陈老师做的菜好吃极了。师母为人极其质朴,也非常慈爱,我每次去,她总是热情相迎、嘘寒问暖,就像母亲对待自己外出游历突然归家的孩子。所以我在陈老师家从来没有感到过拘束。

陈老师一家曾经给予我的无私慷慨的帮助令我没齿难忘。那是1985年的春天,我年届六旬的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北京看我。那时我在读研,课业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打工赚钱,是穷学生一个,住在五人一间的集体宿舍。住旅馆怕花钱,我只好让母亲借住在我班女同学的宿舍。住了一晚,第二天那个女同学提出,希望我能够帮我母亲另找地方住。正在我为难之时,陈老师主动提出让我母亲住他家。我并没有告诉我的老师,当然也包括陈老师我的母亲来北京的事,不知道他是怎么知情的。后来我问过他是怎么知道的,他只说记不得了。其实,陈老师家并不宽敞,不到四十平方米的两居室住着三口之家。当时陈老师的大儿子在上海上大学,小儿子在上初三。我的母亲在陈老师家住了六个晚上,临走时陈老师还特意做了一桌菜为我母亲饯行,那是一顿丰盛的午餐,一顿足以温暖我一生的午餐。

母亲从北京回家后不到一年就病倒了:高血压中风导致半身不遂。母亲患心脏病、高血压已有多年,生怕自己身体不好不能看看我读书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不止一次对我说,“幸好1985年去了北京,要不就去不了了”“你有那么好的老师,是你的福分”。是呀,一个大学教授让一个非亲非故的农村老太太住到自己并不宽敞的家中,这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昵?一个有着如此高尚情怀的人,一个对你如此厚爱的人怎么会不让你感念一生呢?我将陈老师怎样待我的事告诉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我的哥哥姐姐、我特别要好的朋友,他们都非常感动。特别是我的妻子,她常常提醒我多去看望陈老师。大前年,陈老师八十华诞,我写了一副寿联:“寿比南山只因报国有功,爱生如子乐得延年益寿。”一副寿联不足以表达我对陈老师的感激于万一,但陈老师甚是欣喜。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寿联里说陈老师“报国有功”,是因为他青年时期曾奔赴朝鲜战场,并且在战场上负了伤。在我心中,陈老师是在现实世界里可以找得到的最具有生命温度的教师的楷模。

王策三老师给我们1980级学生上了一学年的教育学,每周半天,三节课连续上。我很早就意识到,王老师是他那一代人中对教育学理解最为通透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建树也将是最经得起岁月检验的。随着我学识的积累和眼界的开阔,我越来越确信这个判断。上学时至工作后多年,我也常去王老师家。一个本科生,时不时地跑到老师家里问问题,如果那个老师是我,一定不会多情愿多热心。说实话,我现在都能想象那个时候的我一定存在着对别人情绪反应不够敏感的问题,可我记得的是王老师总是很有耐心、很平等、很仁爱,他真诚地欣赏我的问题并对我教诲不倦……

P31-33

序言

优秀教师成长的热搜词

教师成长,和任何人的成长是一个道理,也是需要一些附加条件的,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成长,更是需要比较优异的条件。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

·关键人物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属于群体动物,完全独居的人是极为罕见的。群体动物有个特点,就是有社交的需要,有寻找朋友的需要,有社会认同的需要,如此才能顺利地生活和成长。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结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动、兴趣、爱好、权力与金钱的欲望,都是为了分心。分什么心?分孤独的心,怕自己无事可干而感到孤独。

教师,无疑是“聚族”而居的群体类别,在发育、生长的过程中,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发展、成才的过程中,经历着一个个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同事、学生、老乡、邻居等,和他们交往,和他们打着生理的、物质的、精神的交道,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们的影响与浸染。教师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职业,因其特殊性,在他们生命中这些经历过的人里,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有的作用一般,千人千面,各有不同,但必有一种,属于“重要他人”,也可称为“关键人物”。这样的人,重要而关键,数量当然不会多,甚至只有一个。这个“关键人物”,非同一般,在教师的生命成长、情感培育、思想形成、专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人优秀与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和这个“关键人物”有着重要关系。他,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是命运之神派来悄悄帮助你的使者。

我生命里的“贵人”也有不少,深刻影响我的教育生活的,是我的初中老师何子策先生。他以自己无私博爱的长者胸怀、身体力行的师者风范、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淡泊坦荡的思想境界,有形无形地塑造了我的多彩少年、美丽青年,乃至丰盈中年。我永远怀念他!

朱永新老师深情回首,记述了在他生命中占据重要一席的父亲、同学、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温馨的学习与成长画面;肖川老师写了他在读本科及研究生时期的六位老师,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李镇西老师有滋有味地回忆了他的高中班主任张新仪老师,在李镇西老师看来,她是中国最美丽、最优秀、最幸福的老师……还有陈忠、傅国涌、樊阳、闫学、周益民、华应龙等很多学者或名师,都真挚抒写了他们生命中遇见的“贵人”,写了“贵人”在他们成长、成熟、成才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贵人”是他们成长为优秀之我、今日之我的关键因子,是他们生命链条上最璀璨的明珠。他们的教育生命,因其而丰富;他们的教育乐章,因其而动听。

·关键事件  著名作家柳青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哲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个“几步”,就是我所认为的“关键事件”。

人类的命运,绮丽而丰富。它充满了未知的神秘,也充溢着变化的惊喜。它会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植根在每个人的心里。在人们成长、生活、工作、成才的过程中,那关键的“一步”或“几步”,就是用成功或失败、欣喜或哀伤、乐与痛、哭与笑,以鲜明的注脚、深刻的印记、转折的理由,给美好的生命一个最美好的诠释。

回首我的人生,这样的“关键事件”也是有的。1982年,年仅14岁的我参加中考,考上了江西省万年师范学校。在当时,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因为这意味着我从此就吃上了国家粮,不用再从土里“刨食”了。父母乐得睡不着觉,笑得合不拢嘴。但在录取前的体检过程中,我因为个头小、体重轻,竞被无情地刷下来了。那时候我才知道,当老师也要个子高一点,身体重一点。负责体检的县城女医生,用无比惋惜和同情的口气对我说:“小鬼,你是不是从小挑柴挑多了?”后来,我退而求其次,悻悻地读了县重点高中,入学后,发现和我遭遇相同的“淘汰生”竟有十几人之多。我想,那时初中毕业生大都十四五岁,一些男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高还没有稳定呢,这是啥规定啊!命运本来不可假设,但我姑且假设一下,如果当年我被万年师范学校录取了,那么我必定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之后可能就地安家落户,终生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也可能会改行,做一名基层公务员,还可能通过考研,奔一个时人认为更加光明的前途。但假设毕竟是假设,我被命运之手推向了另一条道路:读高中,上大学,然后还是当教师,当乡村教师。看起来有点殊途同归,但过程不同,结果的内涵便不同。这个“关键事件”,足够影响我的人生内容、人生走向、人生目标,用时髦一点的话来说,它影响了我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

这样的“关键事件”,于我当然还有。每个人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关键事件”。比如,王开东老师遇到了粗暴的小学老师,他们成就了他的敏感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大学老师陈同方在他毕业之际的谆谆告诫,成全了他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理解和提升;后来他任教于苏州中学,通过对钱穆先生的学习,获得觉悟,拥有了对教育的全新理解。魏勇老师则回顾了他少年时的一次阅读事件与中年时的一次网络写作事件,这两次看起来平静无波的事件,从此改变了他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格局。杨林柯老师因为学生家长的投诉,激情难抑地写了“万言信”,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国范围对教育价值的大讨论,于是,他成了“著名中学语文教师”。他说这起事件,是他个人的教育突围,也是他的自我救赎。还有凌龙华、李迪、张格、黄行福、王芳、曹书德、刘祥等一大批知名教师,品尝了他们从经历之海打捞出来的一条条“大鱼”,才知道一起起“关键事件”成就了他们的优秀,成就了他们的与众不同。

·走键读物

许多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其中道理,无须多言。

但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就不一定老少皆知了。我一向认为,读书是一门大学问。古人有很多讲究,比如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国藩要求“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段精辟的读书论,“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选择,选择读什么书,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品位和格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万卷之中,使读者茅塞顿开,影响读者思想,甚至改变读者人生的书,才是读者人生中的“关键读物”,才是那种开卷有益的书,“善读之可以医愚”的书。

教师阅读,除了人类共有的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还有一定的专业发展需要。我曾经把教师的阅读内容做了一个分类,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涵养人文精神的书、培植教育理论的书、积淀教育智慧的书、学习班级管理的书、丰盈教育心灵的电影、高品质的教育报刊。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很有必要阅读这六个部分的内容。

有的书,影响人的一辈子;有的书,影响人的某个阶段。不管时间长短,它在人的性格塑造、事业发展、命运布局中都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样的书,无疑是读者的良师益友和灵魂伴侣。比如,《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管理大师德鲁克》《如何改变世界》《从优秀到卓越》之于朱永新老师,《掌握人性的管理》《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西方企业管理类图书之于李希贵老师,《霍乱时期的爱情》《为什么读经典》《帕夫雷什中学》等之于闫学老师,《梁实秋散文》《给教师的建议》《张晓风自选集》之于王木春老师,《夏山学校》之于张荣锁老师,《365夜》《展望二十一世纪》《灵地的缅想》《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返璞归真》《圣经》之于郭初阳老师……

于我而言,影响巨大的书有《鲁迅作品选集》《复活》《围城》。鲁迅的书让我看清了中国的某些历史和现状,让我做了一个虽然不免痛苦但毕竟清醒着的中国人。托尔斯泰的小说,有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教人洗刷心灵的污垢。钱钟书的文人式幽默调侃,让我在沉重的写作面前,偶尔也享受南风习习带来的片刻欢愉。  朋友们,请选择好书吧!阅读精品吧!腹有诗书气自华,善读精品人自强。

《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事件》《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读物》,我们称为“三关”丛书。“三关”,不啻于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三大关口。据关自守,眺望千里风云;把关得当,创造美丽人生。画家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早日使自己变得优秀,努力使人生变得美好,这是我们对广大教师朋友的良好祝愿!

此书面世,当衷心感谢源创图书的吴法源先生、王玉梅女士,感谢不吝赐稿的朱永新、李镇西、肖川、傅国涌等一大批名师学者,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感谢《教师博览》杂志,感谢参与校对的《教师博览》《江西教育》编辑敖小英老师!

方心田

2017年5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心田 主编
译者
编者 方心田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45379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7133624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