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说金圣叹(文学江苏读本)/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金圣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以惊人的胆识和超前的文学观念,创立“六才子书”说,将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分属于子、史、集不同类别,而且在文化等级上也有“大道”和“小道”之分的《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水浒传》并于一列,统称为“才子书”,并且手批笔改,金针随度,揭示文章妙秘。凡是经过他批点的书,面目往往为之一新,文章的精妙之处和作者隐微曲折的心思,都能得到充分显豁的揭示。

关于金圣叹的研究专著和评传已有多种,《话说金圣叹》尝试着全面梳理了金圣叹的学术思想。本书由张小芳、陆林著。

内容推荐

金圣叹,名采,字若采;又名人瑞,号圣叹;别号唱经子,或称唱经先生,又号大易学人、涅槃学人,苏州府长洲县人。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以惊人的胆识和超前的文学观念,创立“六才子书”说,将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分属于子、史、集不同类别,而且在文化等级上也有“大道”和“小道”之分的《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水浒传》并于一列,统称为“才子书”,并且手批笔改,金针随度,揭示文章妙秘。凡是经过他批点的书,面目往往为之一新,文章的精妙之处和作者隐微曲折的心思,都能得到充分显豁的揭示。

《话说金圣叹》尝试着全面梳理了金圣叹的学术思想。

《话说金圣叹》由张小芳、陆林著。

目录

一、引语

二、豆荚里藏了一粒怎样的种子

三、“全然失去不见”的壮岁

四、在文学里安身立命

五、幼读南容传,苍茫老更哀

六、“文章之总持”:金批《水浒》

七、“石榴花下忽相思”:金批《西厢》

八、“诗之为言,思也”:金圣叹的诗歌批评

九、“照事用笔”:金圣叹的散文批评

十、结束语:才名千古不埋沦

试读章节

中国文学思想是围绕着“知”的问题发展起来的(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它是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的“知”,是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的“知”,是刘勰“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文心雕龙·知音》)的“知”,是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的“知”。一个作品被创作出来,就开始苦苦寻找能真正读懂它的读者。不管斗转星移、舆图换稿,只要还没有遇到那个“知音”者,它始终不会停下跋涉追寻的脚步。清初著名文人、诗论家徐增说:“作诗人人称好,毕竟有一人说不好,此一人可畏也;人人说不好,独有一人称好,此一人可恃也。吾生平立愿只要遇见此一人,生前不可得,待之身后可也;身后即不可得,待之千载后可也。”(《而庵诗话》)那么,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接受史上,是否有人曾使某些伟大的作品停下追寻的脚步,是否有谁能真正无愧“千古第一知音”的称号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本书的评说对象金圣叹。

金圣叹(1608—1661.8.7),名采,字若采;又名人瑞,号圣叹;别号唱经子,或称唱经先生,又号大易学人、涅槃学人,苏州府长洲县人。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以惊人的胆识和超前的文学观念,创立“六才子书”说,将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分属于子、史、集不同类别,而且在文化等级上也有“大道”和“小道”之分的《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水浒传》并于一列,统称为“才子书”,并且手批笔改,金针随度,揭示文章妙秘。凡是经过他批点的书,面目往往为之一新,文章的精妙之处和作者隐微曲折的心思,都能得到充分显豁的揭示。

读过他批点的《西厢记》,李渔说,《西厢记》面世以来,已历四百余年,不知多少人说过它写得好,可是能真正说出它为什么好的人,只有金圣叹一人。自金圣叹批点之后,《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四百年未死之心,可以从此得到安息了。(《闲情偶寄》)

读过他批点的杜诗,赵时揖说,推崇阐释杜甫诗歌的人越来越多,真正了解杜诗的人却越来越少。而金圣叹解杜诗,就好像九泉之下的杜甫与金圣叹进行过隐秘的心灵交流,亲口告诉他自己这首诗是如何写成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自金圣叹批点杜诗一出,不仅杜甫之心得到安乐,喜欢读杜诗而苦于不能尽解的人也喜不自禁。(《贯华堂评选杜诗》序)

一直到清末,小说批评家邱炜爰仍不禁遐想,假如上天能够给圣叹百岁之寿,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把《西游记》、《红楼梦》、《牡丹亭》三部妙文,一一加以批评,就像他批评《水浒》、《西厢》一样,岂非是天地间一大快事!(《菽园赘谈》)

在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后不久,被誉为明季文学“大殿”(盐谷世弘《刻二十七松堂集序》)的廖燕,曾经到苏州探访圣叹故居而莫知其处,写下《吊金圣叹》一诗,以“斯人不可再,知音当俟谁”作结,痛惜惆怅之情,溢于言表。是啊,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幸运地遇到“此一人”呢?

不过,历史上的金圣叹并不单纯以文学批评光耀其身,同时还是一位才高遭忌、行僻惹嗤的“奇人”。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他奇而人诡、不轨于正的行止都引发了巨大争议。喜欢他的人将他推崇为神。听他讲学,则“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廖燕《金圣叹先生传》);见到他的画像,也悠然神往,写出“忽有仙人在别峰,通身香气似芙蓉”(刘献廷《题唱经先生像》)这样恍惚迷离的诗句;甚至有人将他不幸卷入“哭庙案”的惨烈之死视作为道殉身,为世历劫(徐增《唱经子赞》)。憎恶他的人却视之为魔。其中最激烈的要数与著名思想家顾炎武齐名、有“归奇顾怪”之称的归庄了。他的《诛邪鬼》一文尖利刻薄,捕风捉影,将金圣叹的学术和生平说得一无是处,几乎到了口不择言的地步。其中列举金圣叹的“罪孽”,一是以“倡乱”、“诲淫”的《水浒传》、《西厢记》跻身于经子史集,是“惑人心、坏风俗、乱学术”;一是“尝奸有服之妇人,诱美少年为生徒,而鬻之于巨室为奴”,奸淫诱拐,无恶不作,又将友人托付给他的三千金挥霍一空,友人来索取时,还“佯为疑怪,略无惭色”。文章最后恨恨不已道,金圣叹因“哭庙案”而死,是死非其罪,因此也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反而使那些被他所蛊惑的人,既惋惜其死,且盛赞其才华,流毒正未已。因此,归庄既快其死,又恨其死而罪不彰,于是写文章诛杀其鬼。

这样各趋极端的两种评价,本身已经成为后人继续阐释金圣叹的吸引力之一。不管归庄愿不愿意,他对金圣叹生前欲杀之而后快、死后又作文诛其鬼的举动,与金圣叹崇拜者的称誉一起,共同编织了金圣叹的人生传奇。事实上,因金圣叹而构成的历史景观和文化现象繁复而生动,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学发展和历史必然性的典型个案。即使在其所生活的文化背景已经被超越的现当代,金圣叹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也能因时而动,在每个独特的历史时段,无论褒贬,均能成为独特的话题。

但是,不管其人其文如何出人意表,后人评价如何大起大落,经过历史的迷雾和争论,时至今日,最终沉淀下来的是金圣叹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本色,这一点已在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然而也是恰如其分的重视。因此,就让我们以这个毋庸置疑的结论,作为本书没有争议的起点,去追索金圣叹作为杰出的文学批评家的生命历程和巨大成就吧。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说金圣叹(文学江苏读本)/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小芳//陆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75093
开本 32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96
13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