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房颤动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鲁志兵编著的这本《心房颤动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以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策略中的疑点和难点为线索,通过大体动物模型和电生理标测方法,探讨Rapid Firing、CFAE和心房电重构与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试图阐明房颤发生的关键机制,为制定最佳消融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内容推荐

鲁志兵编著的这本《心房颤动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的内容摘要如下:

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由肺静脉或上腔静脉内局灶快速电激动(rapid firing)诱发和驱动。应用射频能量隔离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可以减少或消除房颤的发作。基础研究试图从组织学和电生理学方面探讨起源于肺静脉或上腔静脉的rapid firing的发生机制,但未得出一致结论。有学者认为隔离肺静脉并非根治房颤所必需,因为以心房碎裂电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mgrams,CFAE)或自主神经节(gangionated plexus,GP)为靶点的导管消融术式虽然残留肺静脉电位,但同样能消除房颤。探讨rapid firing、CFAE和GP三者在房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对于确定房颤消融术的最佳靶点十分重要。我们以前的报道揭示以GP为核心的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参与了房颤的发生机制,临床资料也提示GP消融可以抑制某些阵发性房颤甚至心房存在严重电重构的慢性房颤。《心房颤动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中,我们探讨rapid firing、CFAE和心房电重构与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

目的:1.探讨肺静脉和心房起源的rapid firing的自主神经机制;

2.探讨上腔静脉起源的rapid firing的自主神经机制;

3.探讨CFAE的自主神经机制;

4.探讨心房电重构的自主神经机制。

方法:正常成年杂种犬,分别经左右侧第四肋间开胸,暴露心脏,分离双侧迷走交感干。将多极电生理导管分别缝于左右侧肺静脉、心房和心耳,将环状电极导管经颈静脉送入上腔静脉,实验过程中记录所有电生理信号。

1.在基础起搏条件下,依次在各部位心肌不应期内发放高频刺激诱发rapid ming,测量诱发房颤所需最低电压(房颤阈值)。在消融同侧或对侧GP或静脉推注自主神经阻滞剂后观察房颤阈值的变化。

2.观察刺激和消融“第三脂肪垫”(SVC-Ao GP)对所有部位有效不应期(ERP)和心房易颤窗口(WOV)的影响。在上腔静脉肌袖不应期内发放高频刺激诱发rapid firing,观察消融SVC-Ao GP或心房表面GP对rapid firing诱发性的影响。

3.分别在左右心耳表面应用少量乙酰胆碱(Ach)或左右侧含GP的脂肪垫内注射少量Ach,观察并分析房颤发生时碎裂电位的分布及程度。消融同侧GP后,观察碎裂电位的变化。

4.GP消融之前或之后,在左心耳进行快速起搏(1200bpm)并持续6h,观察每小时各部位ERP和WOV的变化。

结果:1.rapid firing介导的房颤能通过刺激自主神经末梢诱发。消融心房左侧或右侧GP能显著增加同侧或对侧肺静脉和心房的房颤阈值。自主神经阻滞剂(艾司洛尔或阿托品)显著提高所有部位的房颤阈值。

2.刺激SVC-Ao GP相对选择性的缩短SVC的ERP和增加SVC的WOV。消融SVC-Ao GP仅能延长SVC的ERP、减小SVC的WOV和消除SVC起源的rapid firing,消融其它GP不能抑制SVC起源的rapid firing。

3.心耳表面应用Ach后,心耳出现快速而规则的电激动并驱动房颤。越靠近GP的部位,CFAE越明显。GP消融后,CFAE明显减少并且分布梯度消失。在脂肪垫内注入Ach后,GP周围出现显著的CFAE并出现同样的梯度,GP消融过程中,绝大多数房颤中止。

4.心耳快速起搏引起急性心房电重构,表现为ERP缩短和WOV不断增宽。GP消融能逆转和阻止心耳快速起搏诱发的急性心房电重构。

结论:1.心房和肺静脉的自主神经末梢兴奋通过激活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网络,诱发rapid firing和rapid firing介导的房颤。GP消融可以抑制rapid nring和房颤的发生。

2.SVC-Ao GP相对选择性调控SVC的电生理性质。消融SVC-Ao GP可以抑制SVC起源的rapid firing。  3.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在cFAE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GP消融能减少或消除CFAE。

4.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急性心房电重构的重要机制,GP消融能逆转和阻止快速起搏诱发的急性心房电重构。

目录

引言

第1章 肺静脉和心房起源的快速电激动的自主神经机制

 材料和方法

1.动物模型

2.局部心肌不应期内高频刺激

3.GP消融

4.实验分组和设计

5.组织学染色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1.GP消融前

2.GP消融后

3.组织学染色结果

 讨论

1.主要发现

2.R印id Firing的发生机制

3.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内GP的相互作用

4.LOM

5.临床意义

6.研究局限性

 结论

第2章 上腔静脉起源的快速电激动的自主神经机制

 材料和方法

1.动物模型

2.程控电刺激

3.SVC-Ao GP的刺激和消融方法

4.实验设计

5.HE染色

6.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1.主要发现

2.SVC-Ao GP与上下游结构的联系

3.SVC Fil4ng的自主神经机制

4.临床意义

5.研究局限性

 结论

第3章 心房碎裂电位的自主神经机制

 材料和方法

1.动物模型的制备

2.实验设计

3.CFAE的特点分析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碎裂电位的稳定性

 讨论

1.主要发现

2.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和CFAE的关系

3.心-心反射和房颤

4.临床意义

5.研究局限性

 结论

第4章 房颤致房颤现象的自主神经机制

 材料和方法

1.动物模型的制备

2.快速起搏与程控电刺激

3.GP消融

4.自主神经阻滞剂的应用

5.实验分组和设计

6.统计学处理

 结果

1.ERP和WOV

2.ERP离散度

 讨论

1.主要发现

2.“房颤致房颤”的机制

3.急性电重构的机制

4.临床意义

5.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第5章 综述: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1.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机制

2.慢性房颤的发生机制

3.心-心反射(Cardio-Cardiac Reflex)与房颤

4.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

5.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房颤动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志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24875
开本 16开
页数 1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2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2013313241
中图分类号 R541.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4
161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