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一阵又喝了咖啡之后,主人们就驾车陪我上路了。
首先看的,是彭斯劳动的地方。一七八一年,廿二岁的彭斯离家到欧文城来学理麻。那理麻店早已在彭斯当年就失火烧毁,但是我看到了那时理麻的工具。这是一个大铁盘,上有一排钉笆似的铁刺……”这是来自王佐良的《心智的风景线》的节选部分。
图书 | 心智的风景线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交谈一阵又喝了咖啡之后,主人们就驾车陪我上路了。 首先看的,是彭斯劳动的地方。一七八一年,廿二岁的彭斯离家到欧文城来学理麻。那理麻店早已在彭斯当年就失火烧毁,但是我看到了那时理麻的工具。这是一个大铁盘,上有一排钉笆似的铁刺……”这是来自王佐良的《心智的风景线》的节选部分。 内容推荐 《心智的风景线》是著名翻译家王佐良的文化随笔集。 《心智的风景线》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1980年代欧美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研究状况,是1980年代中国学者对欧美文学、文化的一次巡礼,从中可以看出1980年代中国主流学者对欧美文学情况、文化环境、社会思潮的态度。 目录 序 山水与文采 澳洲盛节当场观 诗人勃莱一夕谈 乔伊斯与“可怕的美” 彭斯之乡沉思录 斯凯岛上的文采 爱丁堡和奥班的友人们 牛津、剑桥掠影记 文学的伦敦,生活的伦敦 一次动情的旅行 图书馆 才女们 新萸格兰的思想气候 中心的绿洲 伯克莱的势头 湾区山水人物 试读章节 彭斯之乡沉思录 到苏格兰,第一件想做的事是去看彭斯的家乡。 一九八二年七月三日,英国文化委员会的两位女士把我用小汽车送到了欧文城,在那里她们把我“移交”给了两位苏格兰大汉,就这样开始了我在彭斯家乡的游程。 这两位大汉全身苏格兰打扮,穿了短短的呢上衣,方格昵裙,白色长统羊毛袜,腰上正面挂一个大皮包,里面放着小钱包,有一位还放了鼻烟袋,另一位则在羊毛袜内插了一把短刀。两位都是昂藏六尺的汉子,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在业余又是欧文城彭斯俱乐部的职员,所以今天尽义务,做了我的导游。 欧文城人少车少,很安静,但是它的彭斯俱乐部和附设的彭斯博物馆却显得很热闹,陈列柜和长桌闪着上等木器的深色光泽,上面摆满了纪念品、书籍和题词册,几位主人忙着向我介绍馆史、陈列品和礼物,其中有黄永玉画的彭斯像和黄苗子根据《我的心呀在高原》的诗意画的水墨画,都是前两年刚从北京远道送去的。但是各国的译本当中却没有中文的。于是我送上了我的两本小书:一本蟛斯诗选》,一本以彭斯诗为主的 《英国诗文选译》。主人们曾在一本研究彭斯的英文目录书里看到过《彭斯诗选》的标题页的复制图,却未见任何英文说明,现在知道了我就是该书的译者,也很高兴。我却感到惭愧,因为译得太少了,也译得不够好。于是我告诉主人们,我国还有别的人译过彭斯,以后会出现内容更丰富的译本。我也说到了最近两年北京举行“彭斯之夜”的情况。 交谈一阵又喝了咖啡之后,主人们就驾车陪我上路了。 首先看的,是彭斯劳动的地方。一七八一年,廿二岁的彭斯离家到欧文城来学理麻。那理麻店早已在彭斯当年就失火烧毁,但是我看到了那时理麻的工具。这是一个大铁盘,上有一排钉笆似的铁刺,彭斯的工作就是拿一把乱麻在这排刺上来回移动,直到把杂质清除,剩下一束干净、整齐的亚麻。这是费力的工作,一天到晚不停地干着,就是棒小伙子也支持不了多久。我过去读到过彭斯理麻之事,然而印象不深,这一次看了实物,才体会到这一劳动的艰苦。 农业劳动的艰苦则是我们中国人清楚的。然而亲历其境也带来新的体会。我们的车经过了好几个彭斯帮他父亲或同他兄弟一起劳动过的农庄,这些农庄后来一个接一个都失败了,而劳动则是繁重的。每个农庄都是大片土地,表面上看起来绿油油的,然而容易积水,而苏格兰的雨天是很多的,再加当时工具落后,主要是八匹或十匹牛拉的笨重木犁,四五个汉子轮班,一天也只能翻土半英亩,而收入呢,当时农民一人一年如能拿到九英镑就算是不错了。彭斯的弟弟吉尔勃特曾经写道:“我们生活很简朴,好几年没有吃过肉,全家大小都在田里劳动,每人都尽全力,有时还超过体力所允许的。”彭斯自己在一封信里说得更具体: 我父亲租的地还有两年租期,为了度过这两年,我们 竭力省吃简用,生活苦极了。我不过是一个孩子。但已成 了耕田能手,我最大的弟弟也会驾犁,并能帮我打谷。这 种劳动场面可能会有小说家见了喜欢,我可一点也不喜 欢。那个凶恶的坏蛋账房经常写信骂我们,恐吓我们.每 次他的信到,我们全家都哭。一想起这些,我至今怒火奔 腾。这种生活凄凉得像做和尚,没完没了的劳动又像当摇 船奴,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长到十六岁。(一七八七年八 月二日致约翰·摩亚医生函) 这个十六岁的青年在田里干了一天苦活之后,又回到一个什么样的家屋? 我们很快在阿罗微看到了它。这也是游客们必到之处。阿罗微是一个小村子,几乎看不见普通人家,引人注意的就是“彭斯茅屋”和旁边的陈列馆。我们到时,已经有人在等候。陈列馆…… P55-57 序言 出游外国有各种体会:紧张,疲倦,辛苦,都感到过,但也尝到过乐趣。我是一个喜欢安定和宁静的人,但又向往着流动——流动的色彩,乐声,语言,风景,人脸,都吸引着我。远程旅行在个人生活上更是一种大流动,身体在动,心灵也在动,因此印象特别鲜明,思想也比较灵活,这种时候就不免想写下·点东西来,作为日后回忆的印证,于是而有这里的若干篇游记。 既写,就想脱出一般记游的格局,有点个人色彩。于是投下了更多的自己,力求写出真情实感。另外,我试着要反映一点所接触到的文学情况、文化环境、社会思潮,也都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仍然包含在对人对地的观察里,着重的是当时的情,而不是抽象的理。要知道,一只学院墙后的田鼠,虽然多年掘土也自得其乐,有时候也想到墙外骋驰一番,甚至高翔一下的。 是为序。 王佐良 一九八六年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心智的风景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佐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91293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2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2 |
CIP核字 | 2013165256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6.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195 |
宽 | 13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