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亚丁湾的午后时光
内容
编辑推荐

《海浪》;《蝴蝶》;《遐想》;《宁静的海》;《海上升明月》;《一个女军医的海上独白》;《军舰漂泊的午后时光》……《亚丁湾的午后时光》作者李亚曾随同海军舰艇编队参加过护航任务。在远航期间,与官兵们近距离接触和共同生活,所见所闻所感,给他触动良多,纷纷扬扬如同落英,片片直抵他的内心。

内容推荐

《亚丁湾的午后时光》作者李亚曾随同海军舰艇编队参加过护航任务。在远航期间,与官兵们近距离接触和共同生活,所见所闻所感,给他触动良多,纷纷扬扬如同落英,片片直抵他的内心。经过沉淀与思考,他把这些感受写成中短篇小说,用以展现曾体验过的远航生活。《亚丁湾的午后时光》中的这些故事情感真挚,用笔扎实,生动地记录了亚丁湾护航勇士们的方方面面。

目录

李亚是把写手

——序小说集《亚丁湾的午后时光》

海浪

蝴蝶

遐想

宁静的海

海上升明月

一个女军医的海上独白

军舰漂泊的午后时光

后记

试读章节

大家都见过,龙工程师的字写得比较帅,就像他那个笔记本上的字迹一样,属于鬼画符一类,估计他写的信过上几天有很多字连他自己也未必认得。这些字体难以辨认的信件,有写给他老婆的,有写给他儿子的,有写给朋友的,有写给他当年在军校读书时的导师的,还有写给他那仍在祖国南方乡村的父母的,当然也有一些可能是写给大海的,或者是写给那些会唱歌的海妖们的。他给老婆写的信,不管真真假假,几乎都是以思念为主,甚或夹杂几句莫名其妙的话,海妖都不一定读得懂,也许只有他们夫妻间才能搞明白是某种令人激动的暗示。他写给儿子的信,基本上都是与大海有关,与海洋生物有关,因为他在这方面的知识与在海洋气象方面的知识几乎相等。给朋友的信里谈的多是海上见闻,给导师的信最为枯燥,里面几乎都是有关海洋气象变化的专业性话题。给父母的信最短,估计与伦理孝道有关,因为在这方面他一直认为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洋洋大观的文字。他写给大海的信里或许充满了哲思与抒情,给海妖们的信里到底都写了什么鬼玩意儿谁也不知道。

可以想到,军舰在大海上航行时,这些信根本不可能及时寄出,但这些信都是真实存在的,就像一颗流星陨落了,但它划过天际的光线还在照亮天空。这一点后勤助理袁少校可以作证。在执行任务期间,军舰一旦靠港补给,袁少校上岸除了完成采购任务外,还要接受龙工程师的委托,把一摞信从当地邮局发回祖国。这些信件将经过漫长的邮路送到每一个收件人手里,别人都好说,唯有龙工程师在祖国南方乡村的父母看着盖有洋文邮戳的信件时,他们会猜测些什么,他们的脸上会有什么表情呢?  袁少校的抠门在舰上是有名的,谁要想从炊事班拿走一瓣蒜他都会冲谁翻白眼,这是全体舰员的共识。当然,有人喜欢吃蒜也照样搞得到,比如龙工程师。有人想吃苹果也可以搞得到,比如那个心理学教授韦上校。因为,苹果是舰上按期分发的,每个舰员都有份儿。

龙工程师是南方人,虽然大部分南方人的口味普遍很淡,不喜欢刺激的食品,但吃蒜也许是龙工程师这个南方人的口味之一,因为他说过好几次,他喜欢重口味的东西。好像逮住个人就说个不停一样,就像没有人说话时他就不停地写信一样,龙工程师吃起大蒜来也是十分的厉害,好像大蒜的气味会引来海妖似的,他对大蒜的迷恋程度和他迷恋诉说大海有一拼。

哪来那么多大蒜?海妖也可能知道那些剥好的大蒜瓣是通过哪条地下运输线,绵延不断地来到龙工程师的住舱里。随着这些大蒜瓣到来的还有一些洗得干干净净的小瓶子,就是那种“阿香婆”啦“王致和”啦之类的小瓶子,随之而来的还有油、盐、酱、醋、料酒、花椒、八角之类的作料。龙工程师把这些玩意几分装在小瓶子里,密封好,拿到二层甲板上,摆在不显眼的地方晒太阳。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兼职军务工作的作战参谋王上尉在检查舰容卫生时,谁敢在舰面上丢片瓜子皮,他就会绷着脸逐个舱室盘问一遍,但对龙工程师的这些神奇宝贝,却总是视而不见。

按照龙工程师的解释,不是因为他的手艺好,也不是因为他用的是祖传的腌制方法,而是亚丁湾的太阳与大海的气息起了作用,那些腌制的大蒜瓣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色泽诱人。大家都知道,北方人腌制的腊八蒜颜色是绿的。龙工程师腌制的这些大蒜瓣,先是变成浅红色,接着转为褐红色,最后变得就像优质琥珀一样。不管是军官餐厅还是士兵餐厅,说不定哪一餐饭桌上就会出现一小瓶这样晶莹剔透的琥珀,这些美味诱人的玩意儿,比鲍鱼龙虾更受舰员们的欢迎。P7-8

序言

1993年秋,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第五届干部大专班破例招收了九名战士学员,李亚就是其中一名。好像中间还出了一点小意外,直到开学一个星期之后他才报到。鉴于这九名战士学员入学前都在《昆仑》《解放军文艺》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作品,系里特意为他们量身定做了教学计划,采用导师带研究生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文学辅导和训练。当时,李亚分到我的名下。在校读书期间,性格内向的李亚不显山露水,但有两点给我印象颇深:一是读书广泛而且细致;二是驾驭小说语言能力较强,毕业前在《十月》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古典村庄》就初步显露出了不凡的语言才华。据此我初步判断,李亚是把写手,未来可能成为第五届文学系的代表人物。

1996年,李亚从军艺毕业后,似乎是先到总参某部工作了一两年之后,才调到《解放军文艺》当小说编辑的。在当编辑的十年时间里,李亚从来没有向我约要过稿件,彼此来往也不多。尽管我时而在一些文学刊物上看到他的名字,但由于岗位变换,公务繁忙,都没有细读过李亚的作品。直到有一天,李亚突然送来了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流芳记》,恰值我回江西老家过春节,就顺手带上了飞机。结果这本小说不仅给我带来愉快的阅读感受,其华丽的语言和花哨的叙述也让我对李亚的小说写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我也隐隐觉得李亚的写作就要爆发了。记得我当时给李亚发了一个较长的短信,和他认真交流了我的看法和意见,给予了大幅度的认可和鼓励。

……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一批小说虽有探索、尝试、开拓之功,但也大有提升空间。因为李亚毕竟还是一个海军的新兵,尽管文学经验丰富,写作手法多样,但水兵生命体验毕竟短暂,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就像他自己在“后记”中所说,遇到写作障碍时,他主要是从重读马尔克斯、罗伯一格里耶、佩雷克等大师的经典作品中寻找突破的法门。这固然显示了广采博收、传承有序的眼界与学养,可我也要乘此机会给李亚提一个小建议,在形式、技巧、语言上转益多师自是正道,但写出好作品最根本的途径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好,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舍此不能有别的源泉。古今中外的所有经典都只是流而非源。即便目前李亚的这部小说集,也是生活体验的结果。只要有了源头活水,万斛涌出,不择地而流,至于如何一个流法,是九曲流觞,是小溪潺潺,是飞瀑千尺,还是大江东去,卷起千堆雪,那都只是个流量问题和形式问题,而形式也为流量所决定。所以在借鉴书本和挖掘源头二者之间,我希望李亚今后能在后者方面多下一些功夫,以亚丁湾为处女航,不断地走向深蓝、潜入深蓝,为反映海军乃至我军现代化进程的“新度”与“深度”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不知李亚以为然否?

是为序。

癸巳秋月京西黑白斋

后记

以前当陆军的时候,我总觉得海军是高贵而神奇的兵种。所幸的是,后来我也成为了海军的一员。成为海军三个月之后,也就是2012年2月底,我再次异常幸运地随同海军舰艇编队参加了第十一批护航任务。在长达七个月的远航生活期间,官兵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印证了我心目中的海军形象,而且在很多方面也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比如素质,比如意志,比如胸怀,等等。在大海上经过长时间的与官兵们近距离接触和共同生活,所见所闻所感,纷纷扬扬如同落英,给我触动良多,片片直抵我的内心。

回来后经过短暂的沉淀与思考之后,我准备写一批短篇小说来展现体验过的远航生活,好好写一写我们的海军官兵。可是,怀着这种雄心与热忱一口气写了六个短篇之后,我隐约觉得短篇小说这一优越的文学形式已不能更广阔地展现这一题材,当时顿觉笔下生涩,只好停了下来。

以前写作遇到障碍时,我总是通过阅读来获取能够打破障碍的符咒,这一次也是这样,只是花费的时间更长一些。刚开始重读自己喜欢的一些经典篇章时,我一直找不到可供突破的法门,直到重读格里耶的((咖啡壶》时,我才看到一点模模糊糊的希望。接着,重读马尔克斯的《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和伯尔的《莱尼和他们》后,我隐隐约约意识到这一题材应有的叙事视角,但就是下不了笔,我也不知道原因在哪儿。最后,在阅读佩雷克的((人生拼版图》时,我终于得到一个清晰的提示:只有这种方法最适合我要书写的题材,或者说这种手法才可能更全面地表达出我想要表达的丰富信息。于是,就有了中篇《军舰漂泊的午后时光》。

当然,我这样说,好像在为这个小说寻找根源,难免有些“攀龙附凤”的嫌疑,但事实上,这个中篇小说真的就是经过这样的浸润方才写出来的。尽管我力避所谓的“互文性”,但真正的行家还是从小说神态上可以看出一丝一缕的摹仿痕迹。我不否认这些。尽管我略微知道所有的艺术都是由摹仿起始,但我不知道这样写军旅题材是否合乎人们习惯的那种军旅小说的规则。当然,也许有人接受不了或者不习惯这样的小说,但我不以为意,因为他们也许不具备这样的识读能力,他们认同的军旅小说在他们心中已经成了形定了性,成了铁定的规则。而在我看来,很多事物的规则都可以遵守,唯独文学艺术,或者说唯独小说,所有的规则都是障眼法,甚至就像一只狒狒说我偷了唐僧的工资卡一样荒诞不经。

很多出乎人们阅读习惯的作品诞生后,作家们总爱为自己的作品辩白一番,或者寻找一个存在的理由,比如自然主义,比如新小说,比如后现代派,等等。我也可以为自己的这类作品找出可靠的理由,但实际上,就像那个淡定的作家所说的,作品一旦发表了,它就不再属于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在这里所说的一切都是废话了。

在这里我还要说明的是,尽管这些小说都是在军内外一些刊物上发表过的,但并不等于写得有多么好,在小说艺术上有多么成熟,肯定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缺憾。但不管怎么样,现在收入一个集子出版,也算是我对这批海军护航题材小说的一个总结,或者算是使它们有了一个恰当的放置之处。但,这不是我在远航生活中的全部体验,也不是我采访官兵们的所有内容,说到底,这些至多只能算作海军护航生活的几帧剪影,还有更多的采访素材仍然种植在我的心灵深处,经过时间的沉淀与发酵之后,或者可以呈现出一些精彩的篇章——写作往往就是这样。

最后,非常感谢我们创作室的画家吴建科老师允许我无偿使用他的画作——他也曾随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体验生活近二百天,并创作了一本精美画册《亚丁湾写生纪实》。我这本小说集的所有插图都是来自于这本珍贵的好书,这些精良的画作为我的小说增添了不少光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亚丁湾的午后时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1528
开本 32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3252707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