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南小延安
内容
编辑推荐

田家村编著的《江南小延安》是一部讴歌铁军英勇抗战气势恢弘的纪实文学。它以炙热的文字,澎湃的情感,再现了六十多年前粟裕司令受中央和华中局指示,率新四军一师主力与两年前先行进驻长兴的十六旅会合,成立苏浙军区,开始“深入苏南工作,打开浙西局面,打通与浙东联系”的光荣使命。生动再现了粟裕、王必成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才能和他们在长兴的日日夜夜中,牢牢抓住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广泛支持,生动再现了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临危不惧的老虎团长刘别生和共产党人韦一平等一批新四军钢铁战士催人泪下的英勇事迹;本书还是一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内容推荐

田家村编著的《江南小延安》以炙热的文字、澎湃的情感,用一个个真实、具体、生动的故事,展示了粟裕、王必成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刘别生、韦一平等一批新四军钢铁战士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和军民鱼水深情。

《江南小延安》以历史的高度,前瞻的视角,总结了代代相传的革命传统,剖析了革命老区长兴快速发展的轨迹,是一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理想的生动教材。

目录

序言 深秋,站在银杏树下

引子 激情燃烧的红色沃土

第一章 太湖西岸的铁军之魂

第二章 胜利号角在这里吹响

第三章 他们的生命如此美丽

第四章 万古长青军民鱼水情

第五章 枪杆子不是唯一的战斗力

第六章 群众是最坚实的革命基础

第七章 太湖西南岸的“江南小延安”

后记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附录

 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简介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想念一个平静的除夕夜

生活有时就像一池湖水,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往往暗含着汹涌波涛。

1945年2月12日,地处长兴县西北部的槐坎乡整天都没有见到太阳,天空阴沉沉的,透着一股肃杀之气。下午,山里的气温越来越低,家中的老人一个比一个穿得像因纽特人,狗紧挨着围在火堆旁一起谈事的人们的脚旁以获取些许温暖,猫自然要比狗聪明多了,一头钻进刚烧过午饭的灶坑,好不惬意。到了下午三四点钟光景,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起了棉絮一般的雪花。

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而忙碌着,虽然没有张灯结彩,但每家都贴上了大红的门联,以求来年平安喜乐;虽然没有杀猪宰牛,但很多人家都买上了一两斤猪肉,以慰劳辛苦一年的身心。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无论在战乱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作为一个中国人,春节在他们心目中永远都是最重大的节日。过年不仅仅是过节,而是文化的传承,是根的回归。其实,老百姓想要过的日子很平淡,有间房遮风避雨,一家人能早晚团聚。但是,在那个特殊年代,这样的平淡生活是普通人家的奢求。

就在此时,江苏宜兴小伙子刘大福气喘嘘嘘、一路奔跑来到了槐坎乡仰峰齐,他到这里来的目的是要接前天回娘家看望父母的新媳妇回家过年。从宜兴的丁山到仰峰齐的路程并不远,只要穿过白岘,再翻过两座不是太高的山就到了,但小刘足足走了3天。3天时间小刘本可以在家里和仰峰岕之间走两个来回,可这次却用了足足3天,并不是因为他的腿脚不够利索、不够有劲,当年的刘大福可是一位手脚十分灵活、肌肉也十分壮实的小伙子。再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件事能够比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要去见新媳妇这档事更加重要、更加令人着急的呢?

小刘耽误了3天,主要是因为在路上碰到了麻烦。他快要出丁山界的时候,遇上一队日伪军正在拦路设卡检查过往行人。尽管小刘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他脸上可没有写着字,所以他一样要接受伪军的盘问和检查。不幸的是,一名伪军对小刘左看右看后说他长得不像农民,然后就不管小刘如何辩解,硬是将他带进军营关了起来。当晚,要不是那几名看守的日伪军喝多了酒,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小刘就不可能有机会在后半夜3点多钟逃脱,也不可能在1944年大年三十天黑之前赶到槐坎仰峰岕的新媳妇娘家。

“狗日的日本鬼子,害得老子好苦。”小刘一进屋就拍打着头发和衣服上的积雪。他很生气,本来他可以把新媳妇接回家一起过年,现在,他只能待在丈人家过年了。小刘不是不喜欢在丈人家过除夕,而是他知道自从1938年长兴民兵在大云寺向日本鬼子打响“长兴抗日第一枪”后,长兴人的日子就没有安宁过,过年自然也不会太平。相对于丈人家来说,小刘的家乡宜兴要太平一些。

如今,我们的年夜饭可以在家里吃,也可以在饭店或酒店里吃。在酒店里吃年夜饭虽然要多花一点钱,但可以免除劳作的辛苦,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与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叙旧;饭店里的菜品也可能比家里做的更丰富、更美味;吃完后还不用洗碗抹桌,回到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和放烟花爆竹就成了接下来最主要的节目了。可能是因为太平日子过久了,需要寻找一些刺激,所以,现在很多中国人热衷放烟花,加剧了空气污染程度。据环保部2014年1月31日通报,1月30日对全国161个城市监测,有68个城市发生重度污染,其中16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

20世纪40年代初,长兴槐坎乡和白岘乡的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想要睡一个安稳觉也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1937年以来,日本鬼子在江浙一带不断骚扰。如果是白天,老百姓听到动静以后可以马上躲到山上去。但俗话说,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晚上你总不能睡在山上,总得回家睡觉吧?日伪军摸到了这一点后,经常会趁着夜色闯进村子里来烧杀抢掠,晚上也就成了百姓们最难熬的时光。所以,这里的老百姓连睡觉时都会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一有动静,马上就会翻身下床,拎起白天准备好的包裹,叫醒家人,抱起孩子就摸黑往山上躲,年三十晚上也不例外。

那时候的老百姓就像是冬日里的鸦雀,刺骨的寒风在林间往来驰突,肆虐逞威,把它们可怜的巢窝刮得左摇右晃。困倦的双眼刚刚合上,一阵阵冷风又把他们冻醒。它们只得瑟瑟地缩着身子,打着寒噤,忧郁地注视着白雪皑皑的原野,期待那漫漫的长夜早点过去,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黎明。

但是,从1945年1月6日开始,当新四军的大部队到达槐坎后,长兴老百姓的生活从此有了重大改变。这天傍晚,新四军一师的主力部队翻山越岭,浩浩荡荡进驻了槐坎乡和白岘乡,从此开启了新四军在长兴战斗的全新一页。P2-4

序言

与“江南小延安”相遇是在两年前一个深秋时节的下午,阳光穿过已经开始凋零的银杏树叶,闪闪烁烁的黄光跳跃着扑向大地。

脚下,飘落的银杏树叶软软的,一堆堆,一撮撮簌簌作响,阳光和它们相拥的瞬间,仿佛给它们蒙上了一层均匀的老腊,发出苍茫却依旧明媚的光辉。

“江南小延安”就是在那一刻,带着岁月的沧桑和历久弥新的光亮,从容而坚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

四周青山环抱,一带绿水缠腰,木质的将军桥上似乎还能听到抗战勇士们铿锵的脚步声,蓝天白云下的空气里似乎还能闻到战火弥漫的硝烟味。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的老屋平平淡淡地伫立在那儿,内敛、不张扬,但那些烽烟故事依旧能让我热血沸腾。

当年,新四军苏浙军区在长兴成立后,新四军积极向浙西日伪据点发起进攻,建立了浙西抗日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19个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为抗战胜利及“双十协定”签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期间,新四军先后在根据地建立了苏浙公学、银行兑换所、兵工厂、修枪所、被服厂、鞋子厂、后方医院、报社,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体,“江南小延安”的称谓由此诞生。2001年6月,作为重要历史见证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少年过去了,历史虽然已经走远,但中国共产党孕育的延安精神却不应该被遗忘。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作为一个新四军老战士的后代,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江南小延安”这样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近在咫尺,我们却忽略了它苍茫而明媚的光辉,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与最好最深刻的延安精神革命传统教育活教材失之交臂。

2011年岁末,《江南》杂志社将“全国少年追梦文学援助行动暨三行诗征文大赛”的启动仪式在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内举行,数百名身穿新四军军服的孩子们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在启动仪式上唱响了豪迈的《新四军军歌》和《延安颂》。

仪式结束后,有许多孩子不肯散去,他们叽叽喳喳地表达了心中的感慨,有的说,今天才知道,除了“快男超女”之外,还有这么激动人心的歌曲;有的说,以前我们心中只有读书考试和娱乐物质,现在我们了解了还有一种“延安精神”……面对孩子们纯真而幼稚的面容,我在欣慰的同时也有一种遗憾,今天的活动让孩子们初次认识了近在身旁的“江南小延安”,但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还能久久记住“江南小延安”吗?“江南小延安”是我们浙江大地上的一块红色瑰宝,然而有多少浙江人知道它、了解它?更不用说在全国有多少人知道它、了解它了!

假如有人提笔来书写这块藏在深山人不识的红色瑰宝,让它被岁月尘埃遮蔽的光芒重新大放异彩,这无疑将是一桩功德无量,惠及后人的大好事。

当我将心中的遗憾和想法告诉长兴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和具体负责这次启动仪式的长兴文联秘书长田家村时,没想到他们也有这样的想法,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很快就将这个想法付诸了行动。尤其让我感动和欣慰的是,在许多作家都不太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与名利甚远,需要耗时耗力,还未必能给自己的创作生涯提分的命题作文的情况下,作家田家村却不顾自身工作繁忙,毅然受命,领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田家村怀着巨大的热情和虔敬之心,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努力,深入寻找历史轨迹和人文故事;拜谒一处处革命圣地;叩问先辈的崇高革命理想;艰难探访历史的见证人与革命后代;认真查阅考证史料和重大历史事件;细心剥离芜杂和辨识真伪互存的情节、细节……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几易其稿,终于写成了这部《江南小延安》。

当我读到《江南小延安》书稿时,又是一个深秋。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将我带回了那一片红色沃土,再现了战火纷飞、艰苦卓越的铁军英勇抗战历史,颂扬了一批铁军将士和革命先烈追求真理、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情怀。

掩卷远眺,我想象着“江南小延安”的四周,银杏树正绽放着茂盛浓烈的金黄,初次见到“江南小延安”周围呈现凋零的银杏树,如今一定重新变得生机勃勃,灿烂绚丽。虽然金黄的绚烂终将飘落,但万叶坠地,不是走向死亡,而是为了来年的新生。那满地金黄的落叶虽然必将腐烂入泥,但化作泥土,是为了积攒更饱满的营养!自然界的生死轮回从来都不可能抵御一树一叶内在的旺盛生命力。有凋零,就会有吐翠;有遗忘,就会有记忆。

我相信这部《江南小延安》会让更多的人认识江南小延安,也会让今天的人们意识到,重温延安精神并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真正的延安精神,既有革命的理想、情怀、节操;又有人性的温情、仁爱、厚德。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下,走进“江南小延安”的意义,不仅仅是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更能聆听到那满地金黄的银杏叶向你娓娓讲述生命的真谛。

后记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2013年春天,当长兴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打算把创作《江南小延安》这个任务交给我时,我曾有些犹豫。作为一名作家,我深知长篇纪实文学的创作难度。小说创作,你可以把自己关在家里天花乱坠写上几百万字,只要有时间,有一杯茶,有一个无人打扰的空间,有足够的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就行。而纪实文学是一种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和人物的文学样式,它比新闻更文学,又比文学更真实、更客观。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再进行必要的文学加工,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所以,写纪实文学的前提是必须要在写作之外做大量的“功课”——花大量的时间采访、学习。而且,只有在作者本人能够被事件和人物真正打动的情况下,才可能写出激情洋溢、生动感人的纪实文学作品。当然,本人更深知长兴县委宣传部、县文联领导一直以来对文学的重视,对精品创作的重视,一直期待长兴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正能量作品”诞生。我考虑再三,决定接下这个任务。

在接受任务之前,我就曾担心会遇到资料不足的问题。因为此次写作的对象既不是昨天的英雄,更不是今天的楷模,这一切都发生在大约70年前,他们离我的生活已经非常遥远。原以为可以通过采访弥补这一切,深入老区后才得知,那些当年的亲历者已基本离我们远去。譬如我要采访的一个重点对象——住在茅山上的施文雅老人,他也已经在我踏进他家的十天前作古,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2013年夏天的阳光格外粗暴,空调始终没有机会休息。原本江南娇柔的垂柳,也被晒得像刚出锅的“紫笋茶”。白天出门,走在路上就像是“穿越火线”,对男人来说也是一种痛苦的煎熬。但为了寻访到第一手真实的资料,我冒着被晒脱皮的危险数次前往槐坎乡、白岘乡,把18处革命旧址走了两遍。我不曾料到,当我挥汗如雨行走于革命旧址之间的时候,2013年7月11日那个热辣的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也汗流浃背地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一个普通山村,194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西柏坡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习近平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西柏坡参观。但这一次,他有着新的思考、新的打算。参观后,总书记满怀深情地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已经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说得多么深刻!就拿西柏坡来说,这份营养剂里不只有“两个务必”重要精神,它还包括了极其简陋的九月会议旧址、“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等七届二中全会的六条规定、毛泽东使用多年的一条旧毛巾,以及革命前辈们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血肉情怀……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由一个不足50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8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并且能够带领民众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国梦?我们不难透过惊心动魄的中国革命历史,看到并感受那些极其珍贵的“历史营养”:始终把为人民服务视为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始终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中共一大到十八大,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历史脉络,“人民”二字千钧重,这永远是共产党所关心的主题、追求的目标、行动的准则。

知道了“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才会最终明白,“三任总书记专程拜谒西柏坡”的深刻含义。每一代党的领导人都把中国革命历史当成了最好的营养剂,从中不断汲取宝贵营养,为的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2013年9月底,浙江省作家协会领导关心基层作家的创作生活,使我有机会随浙江省作家代表团远赴陕西省延安市,到革命圣地枣园、王家坪、杨家岭、南泥湾进行了采访学习。在走访和学习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和众多的革命旧址就是一个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这些革命旧址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是能够打动人心、引人向善、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让我更加明确了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从那一刻开始,我更加感到自己的创作有了一种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接下去的采访和写作中尽管也遇到过种种困难,但当我认识到自己在做一件连总书记和全党都在关心、认可的工作,一种自豪感、光荣感和使命感就油然而生。炎热不成问题,颈椎疼痛也不成问题,连续7个月的晚上不出家门、埋头写作更不成问题。

应该说,这次写作给了我一次前所未有的经历和体会,给了我一次能够静下心来向革命先辈学习群众路线的机会。有道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它照亮现实,更照亮了我写作的方向。粟裕、王必成、江渭清带领的新四军来到长兴后,他们亲民爱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走群众路线,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留下的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我。毫无疑问,这一切就是新四军能够扎根长兴、取得胜利的根本。这一切,也正是总书记要求我党继承和发扬的光荣革命传统。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实践,是党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过程,蕴含着创造历史的无穷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这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深植根于党的思想之中,时刻体现在党的行动之中。新四军苏浙军区在长兴的日日夜夜里,以粟裕为核心的领导者牢牢抓住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与长兴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赢得了长兴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广泛支持。长兴大婶送布鞋的真挚感情、普通群众三天三夜保护新四军后代的炽热情怀、长兴人民连夜做大饼、做担架和几百人同时支前的感人故事,无不体现着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和长兴群众的骨肉深情,无不彰显着长兴人民群众支持抗战、创造历史的热血情怀和伟大力量。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是一种责任自觉、行动自觉。时下,有部分党员干部拒绝去红色圣地参观学习,却大兴出国旅游之风。因为他们没有到过韶山、延安、井冈山、江南小延安,所以,他们没有感受到革命传统的力量和魅力。革命传统是一种信念,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革命传统在全社会不断发扬光大,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共产党人的信念不应该动摇。69年前,熊司令带领的新四军留守部队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生命垂危的地步,但是,他们对革命的忠诚没有动摇,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宗旨没有动摇。为了救新四军留守战士的命而吃了老百姓的一头牛,熊司令愧疚了几十年。今天,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尤其需要这种敬畏群众利益的精神与作风。

革命传统需要代代相传。革命传统对于引导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代代相传的革命传统,能聚气鼓劲、助推发展,能让高扬的旗帜更加鲜艳,能让我们的国歌更加嘹亮,能引导我们整个社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主题,进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我想,只要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坚信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坚信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并坚持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本书的结尾之处,我需要特别感谢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社主编袁敏女士,长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庆忠先生,浙江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海飞先生,长兴县政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加强先生,长兴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乔旭峰先生,长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长兴县文联主席刘月琴女士,长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局长曾善赐先生等为该书的创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粟裕将军的儿子粟戎生、儿媳李曼俊,王必成将军的妻子陈瑛、女儿王苏炎,刘别生团长的儿子刘新、长兴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吴连意、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原馆长梁奕建、原副馆长章志敏等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素材和图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还有卞达、丁天、曹秋华、龚荣庭、黄庆时、李全、黄祥英、陈美霞、万晔、吴文娟等同志参与了本书的核校;长兴县党史研究室、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长兴县民政局、长兴县新四军研究会、长兴县政协文史办、长兴县槐坎乡人民政府、白岘乡人民政府、长兴县档案馆等单位为我在采访和资料查阅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和支持,在此向以上同志和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它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与人民群众合力同日伪顽军斗智斗勇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展示了粟裕、王必成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我军指战员英勇善战、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老区人民和人民军队的深厚感情和价值观的认同,传递了正能量。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在这个浮躁而物欲的环境里,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令人感动的力量。《江南小延安》以生动翔实的内容、充满情感的笔触向我们呈现了七十年前长兴大地上那些生动感人的铁军故事。它必将激发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焕发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李炳银,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作家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和深入挖掘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长兴“江南小延安”这样一个新颖而有价值的文学题材,对这段重大革命历史进行形象化的再现。作品焕发出的进取精神、浩然正气与理性光芒,在当前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即将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背景下,更具特殊的现实意义。

——李朝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理论处处长

全书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对老区人民和人民军队的深厚感情和价值观的认同。读了这本书,让我又一次受到了传统教育,同时为革命传统在长兴乃至江南开花结果惠及后代由衷地感到高兴。

——粟戎生,中将,粟裕将军长子,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长兴,那些可敬可亲的父老乡亲,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些军民相依、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通过作者鲜活的文字一一再现,更在我的心中激荡,难以平静。

——陈瑛,新四军老战士,王必成将军夫人,原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

《江南小延安》是一座革命传统教育的金山,是取之不尽的革命力量的源泉!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反腐倡廉,均可从书中得到借鉴。

——刘新,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团长刘别生烈士长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南小延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家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130258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2014062038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