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英雄故事集(青少版)/红色记忆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回首岁月,无数的中华英雄用生命撑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在历史的长空中回荡的是一声声此起彼伏、激荡心胸的呐喊,或昂扬,或孤愤,或抑郁,或欣喜;守望当下,呈现的是一幅幅前仆后继的壮阔画面,或豪迈,或悲壮,或从容,或赤诚,一曲大江东去传唱至今,弥散在民族奋进的每一个角落,激荡起多少澎湃的心潮。英雄人物如夜空中璀璨的群星,照亮了整个神州大地……聆听英雄故事,见证他们走过的光辉足迹,你将会看到一幅不同寻常的画面……

王希编著的《中华英雄故事集(青少版)/红色记忆书系》重在整理,编写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对当今青少年起到革命理想主义教育作用。

内容推荐

王希编著的《中华英雄故事集(青少版)/红色记忆书系》是“红色记忆书系”之一,收录飞将军李广、投笔从戎的班超、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唐朝名将郭子仪、“无敌”将领杨继业、戴着铜面具的宋朝武将狄青、回族小英雄冯婉贞、甲午军魂邓世昌、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丁汝昌等中华英雄故事。

《中华英雄故事集(青少版)/红色记忆书系》内容通俗易懂,基本史实正确,可读性较强。

目录

上:中华英雄古代篇

 1.飞将军李广

 2.投笔从戎的班超

 3.冼夫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4.唐朝名将郭子仪

 5.“无敌”将领杨继业

 6.狄青:戴着铜面具的宋朝武将

 7.宗泽:北宋抗金名将

 8.北宋抗金英雄李纲

 9.抗金名将岳飞

 10.一代英雄韩世忠

 11.梁红玉:巾帼不让须眉

 1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13.于谦: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

 14.俞大猷:文武双全的抗倭名将

 15.军事奇才戚继光

 16.抗金名将袁崇焕

 17.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

 18.民族英雄郑成功

 19.关天培:身先士卒的民族英雄

 20.一代爱国英雄林则徐

下:中华英雄近现代篇

 21.冯婉贞:回族小英雄

 22.甲午军魂邓世昌

 23.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丁汝昌

 24.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

 25.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

 26.巾帼英雄秋瑾

 27.正义凛然的夏明翰

 28.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

 29.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30.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31.威武不屈杨靖宇

 32.抗日名将张自忠

 33.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

 34.剖腹血谏抗日的爱国将领续范亭

 35.李兆麟:矢志报国,血沃北疆

 36.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37.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38.邱少云:烈火中永生

 39.英雄罗盛教的故事

 40.飞身舍命堵枪眼的黄继光

 41.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

 42.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43.向秀丽:一身正比泰山重

 44.赖宁:勇敢扑救山火牺牲的小英雄

 45.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

 46.抗洪英雄李向群

 47.护士长叶欣长眠在抗击“非典”战场上

试读章节

6.狄青:戴着铜面具的宋朝武将

狄青(1008—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宋朝名将。

狄青出生农家,自幼练得一身好武艺。16岁时,因为哥哥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夏国。宋朝慌忙挑选京师卫士奔赴边疆,狄青入选,担任延州指挥使,成为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勇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缴获许多战利品,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等城堡,“皆扼贼要害”。狄青每次上阵,都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先后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康定元年(1040年),经尹洙的推荐,狄青得到了陕西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对狄青说道:“大将军如果没有学问,只不过能逞匹夫之勇。”他将《左氏春秋》赠与狄青,鼓励他多读史书兵法。狄青听从了他的建议,折节读书,不久便熟知秦汉许多名将的战略、战法。由于狄青勇猛善战,屡建奇功,所以升迁很快,几年之间,狄青历任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升至马军副部指挥等官职,皇韦占四年(1052年)六月,任枢密副使。西夏党项人十分畏惧这个戴着铜面具的宋朝武将,把他称作“狄天使”。

狄青受命于宋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叛军一直打到广东。宋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做了不到三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宋仁宗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并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

当时,宋军连吃败仗,军心动摇,更有个别将领如陈曙等,心怀私利,不以国事为重,竟因害怕狄青抢功而擅自出击,结果大败而归,死伤惨重。狄青受命之后,鉴于历朝借外兵平叛后患无穷的教训,首先向皇帝建议停止借交趾兵马助战的行动。他大刀阔斧整肃军纪,处死了陈曙等不听号令之人,军威大振,接着命令部队按兵不动,从各地调拨、屯集了大批的粮草。侬智高的军队看到后,以为宋军在近期内不会进攻,放松了警惕。而狄青却乘敌不备,突然把军队分为先、中、后三军,自己亲率先军火速出击,一举夺得昆仑关,占取了有利地形,接着命令一部分军队从正面进攻。他执掌战旗率领骑兵,分左右两翼,绕道其后,前后夹攻,一战而胜。  班师还朝以后,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

宋朝吸取唐末五代兵将专政,兵变频繁的历史教训。自开国以来就极力压低武将地位,以杜绝他们的谋叛之心,把扬文抑武作为基本国策。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分割禁军统帅权力,到实行“更戍法”,整个宋朝军士不认识将领,将领也没有自己的直属部队,直至发展到凡将帅出征,都要由朝廷授以阵图、训令,将帅只能按图作战的荒唐地步。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随着狄青官职的升迁,朝廷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逐步加深。

早在皇祐四年(1052年)狄青任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认为,狄青出身行伍,身份卑微却成为执政大臣,实在是本朝开国以来从未有之事,此举恐令别人轻视朝廷。右司谏贾黯也上书皇帝,论奏狄青升官有四不可,御史韩贽等人皆附和左右。因此,在侬智高纵横岭南,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狄青受命于危难,率兵出征之际,朝廷在欣喜之余,也仍然不忘“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要以宦官任守忠监军,监视狄青。后因谏官李兑力言“唐失其政,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是不足法”,朝廷也迫于形势紧急才作罢。

到狄青凯旋还朝作了枢密使时,这种疑忌和不安达到了顶点。

臣僚百官纷纷进言,始终反对狄青做官,王举正竟以罢官威胁,就连原来屡屡称颂狄青战功,誉之为良将的庞籍、欧阳修等人也极力反对任命狄青。难道是狄青居功自傲,怀有异心而招致众议吗?恰恰相反,狄青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在他做了枢密副使之后,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低贱的标记——“制”字。宋仁宗曾劝他用药抹去,狄青回答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狄青首先想到的是鼓舞士气,而不是自己做官的尊严。

狄青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但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在依智高败逃之后,有人曾主张上报朝廷“侬智高已死”,以此邀功,狄青却以为“不敢诬朝廷以贪功”。史书上称他“为人谨慎少言,但凡做事,必先筹划停当,找准机会才行事,明赏罚,与士卒同甘共苦……尤其喜欢推功于周围将士。”狄青的品行和武功在当时朝野广为传颂,百姓对他也敬仰有加,狄青每次出行都有上万百姓围观相望,只为一睹真容,经常人满为患,阻塞交通,不得出行。就连力主罢免他的文彦博也称他“忠谨有素”。

欧阳修在嘉祐元年(1056年)七月上书请罢狄青,洋洋数千言,却举不出一条得力罪证,反而称赞他:“青之事艺,实过于人”,“其心不恶”,“为军士所喜”,任枢密使以来,“未见过失”。那么罪名是什么呢?不得不假托虚妄的阴阳五行说,把当年的水灾归罪于狄青,说:“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今年的大水就是老天爷因为狄青任官而显示的征兆。简直是无中生有,罗织罪名。为什么朝廷如此急于除掉狄青呢?文彦博说得明白,就是因为“朝廷疑耳”。在文彦博请罢狄青时,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立即反驳“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以宋太祖赵匡胤之事提醒宋仁宗。

1056年正月,宋仁宗生了一场病,后来慢慢康复,如制诰刘敞上书说:“天下有大忧者,又有大可疑者,今上体平复,大忧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朝廷竟把狄青树为最大的威胁。在这种猜忌、疑虑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谣言纷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上长角,有人说狄青的住宅夜有光怪,就连京师发水,狄青避家相国寺,也被认为是要夺取王位的行动。当年八月,仅做了四年枢密使的狄青终于被罢官,出任陈州,离开了京师。

狄青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中使名曰抚问,实则监视。这时的狄青已被谣言中伤搞得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来他都要“惊疑终日”,惟恐再生祸乱,不到半年,发病郁郁而死。宋仁宗得知他的死讯,非常悲痛,“赠中书令,谥武襄”,陪葬皇陵,极尽哀荣,后来的宋主思慕狄青这样的将才而不可得,平添无限惆怅。狄青的墓葬,与包文正等人的墓葬一起,永远成为北宋皇陵中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这位年仅49岁,曾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没有在兵刃飞矢之中倒下,血染疆场、马革裹尸,却死在猜忌、排斥的打击迫害之中,腐朽的宋王朝也正因为妒贤嫉能而走向没落。

P28-33

序言

古往今来,英雄主义始终是一面旗帜,印刻着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塑造着高尚的生命和灵魂。英雄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脊梁,支撑着民族的信心和力量,世界各民族都崇尚和歌唱自己的英雄。英雄形象的塑造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闪光点和制高点。一个个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英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时代呼唤英雄,英雄代表着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中最富于生命、最富于朝气的新生力量,衍生着时代的最强音。没有英雄的时代,不传颂赞美英雄的时代,是黯淡和寂寞的时代,是缺少旗帜和号角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需要高举英雄主义的旗帜,撑起民族的脊梁。

回首岁月,无数的中华英雄用生命撑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在历史的长空中回荡的是一声声此起彼伏、激荡心胸的呐喊,或昂扬,或孤愤,或抑郁,或欣喜;守望当下,呈现的是一幅幅前仆后继的壮阔画面,或豪迈,或悲壮,或从容,或赤诚,一曲大江东去传唱至今,弥散在民族奋进的每一个角落,激荡起多少澎湃的心潮。英雄人物如夜空中璀璨的群星,照亮了整个神州大地……聆听英雄故事,见证他们走过的光辉足迹,你将会看到一幅不同寻常的画面……

因为时间仓促以及篇幅所限,本书在中华英雄的人选上尚存在局限,请读者谅解。本书的中华英雄按卒年先后排列顺序,特此说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英雄故事集(青少版)/红色记忆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9217401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2011193109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5
出版地 湖北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