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晴好(精)/开卷书坊》编著者范笑我。
本书充满"现场感",以细腻的笔触结合日记体的写法,记人叙事。共分为"秀州书局""人物编年""我来晴好"。首辑写作者与文坛前辈的交往;次辑以编年日记体方式讲述人物,颇有特色;末辑讲述作者探访各地文化故地遗址的经历,有为历史存真的特殊意味。
图书 | 我来晴好(精)/开卷书坊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我来晴好(精)/开卷书坊》编著者范笑我。 本书充满"现场感",以细腻的笔触结合日记体的写法,记人叙事。共分为"秀州书局""人物编年""我来晴好"。首辑写作者与文坛前辈的交往;次辑以编年日记体方式讲述人物,颇有特色;末辑讲述作者探访各地文化故地遗址的经历,有为历史存真的特殊意味。 内容推荐 《我来晴好(精)/开卷书坊》编著者范笑我。 《开卷书坊》第一辑于二0一一年八在上海书展推出后,得到了读者和媒体的广泛认可,达到了预期的成效。为此,本丛书第二辑计划再做十二册,每册十二到十五万字左右,分别配有二三十幅相关的珍贵手迹、照片、书影等,是一套图文并茂的读书随笔,可以现代人文读物爱好者、藏书读书人、素质教育接受者为主体读者群。 《我来晴好(精)/开卷书坊》充满"现场感",以细腻的笔触结合日记体的写法,记人叙事。共分为"秀州书局""人物编年""我来晴好"。首辑写作者与文坛前辈的交往;次辑以编年日记体方式讲述人物,颇有特色;末辑讲述作者探访各地文化故地遗址的经历,有为历史存真的特殊意味。 目录 序 一、秀州书局 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采访宋清如先生札记 售书琐记 《煮药漫抄》后记 《笑我贩书》后记 鸳鸯湖上寻诗约 陪黄裳游嘉兴勺园遗址 忆施蛰存先生 《秀州风怀》后记 嘉兴人的烟雨楼 附:烟雨楼小事记 我所知道的吴藕汀先生 我的朋友张中行 我所接触的金性尧先生 《吴藕汀手书药窗词册页》序 《陆乐画展》前言 二、人物编年 章克标的最后岁月 著书人王天松 三、我来睛好 二○○六年·北京八道湾 二○○七年·安徽 二○○七年·嘉兴新塍 二○○七年·嘉兴新篁 二○○七年·平湖新埭 二○—○年·湖州菱湖 二○—○年·沈曾植墓、曝书亭 二○一一年·嘉善 二○一一年·绍兴、杭州 二○一一年·上海嘉定 二○一一年·江苏盛泽 二○一二年·嘉兴百花庄 二○一二年·海盐沈荡 二○一二年·平湖黄姑 试读章节 石先生一月十五日在秀州书局买《初刻拍案惊奇》(凌漾初)时说:“上海报纸大版面刊登章克标百岁征婚广告,还登了他的简历,只是没有说他在汪精卫那里任过职。”石先生还买了《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中国文学家辞典》有章克标自撰简历,其中写道: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逃避上海。一九三九年冬人《中华日报》社,翻译日文资料。第二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曾任宣传部科长,担任《南京新报》(后改为《民国日报》)主笔。后赴杭州任《浙江日报》总编辑,旋兼任代理社长至一九四四年底。 黄先生一月十六日来秀州书局买《毕竟是书生》(周一良)、《宽容》(房龙)时说:“现在有的报纸,犹如解放前的地摊小报,章克标征婚的事被炒得如此沸腾,鲁迅先生如果在世,非骂得狗血喷头不可。” 章克标先生一月二十一日从海宁来信说:“现在我自己也只无事之忙,太自己打扰自己了,真叫做搬砖头打自己的脚也。” 一月十七日高先生来秀州书局买《射天狼:1937~1997抗日檄文集》(冯英子)、《刘少奇在“文革”中的抗争》(徐彬)、《潘汉年传》(尹骐)、《中国政治:面向新世纪选择的时代》(董郁玉、施滨海)时说:“前天的《南方周末》有这样一句:正视过去,勿忘历史这句话,绝不仅仅是对日本人说!” 某校领导一月十八日来秀州书局选购书:《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丰一吟)、《大雪压青松:“文革”中的陈毅》(杜易)、《长征三步曲》(石永言)、《新来的班主任》(龙秀梅)、《前沿故事》(水均益)、《红色之路:朱德气百年中国》(桂青山)。被剔出的书有《数字化犯罪》([英]安东尼·巴雷特)、《青春的迷惘:心理热线咨询手记》(陈仲舜)、《性爱的困惑:心理热线咨询手记》(陈仲舜)、《艺境》(宗白华)。领导说:“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太窄了。” 王家葵先生一月二十三日从成都来信说:“偶自旧书肆以廉值购得《梁漱溟思想批判论文汇编》(第一辑,一九五五年,三联第一版,,撮其中论文标题及作者:冯友兰:‘批判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观和村治理论’;吴景超:‘批判梁漱溟的乡村建议理论’;千家驹:‘批判梁漱溟的直觉主义’;任继愈:‘揭穿粱漱溟的文化观的买办性’等。” 朱尚刚先生一月二十五日来秀州书局说:“《诗侣莎魂:我的父亲朱生豪与宋清如》已写完,共十一章。二十二万八千字。……接下去把父亲的诗词集拢来.设法出版,已有一百首左右。还想将我父亲所有的遗札整理一遍。” 苏茂伦先生一月二十五日从无锡寄来《无锡史话》(冯炬)。他在信中说:“无锡的蓝色书店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该店初名企鹅,后为蓝天,今又改此名,实因亏损而盘来盘去几易其主矣。蓝天生意并不怎么好,因为相距不远处有一家金三元书店,图书六五折。” 滚石书屋一月三十一日从四川成都寄来《滚石书屋简讯》(第一期):“流沙河恩师转来秀州书局简讯,我们取之经验,也出简讯一份。”《简讯》中说:“流沙河先生无偿给‘滚石书屋’题写招牌。” 章克标先生一月三十一日从海宁来信说:“关于征伴一事乃是阴差阳错造成,我没有心理准备,所以有点措手不及的样子,但现在已安定,还是我的老办法,听其自然。……《贩书偶记》是专门讲旧书古籍的,版本及书的来往等(我没看过该书,估计大约如此),你们的《简讯》完全不同,我看不必蹈袭模仿它(叫它《新贩书偶记》),事情完全不同,《简讯》主要是文化界的动态及信息,可以窥见中国此时文化一角的形态,有史料价值也。” 一月三十一日上午薛家其先生冒雨来秀州书局将一盆含苞欲放的水仙花放在柜台上:“送给你们!”上一天,金庸图书馆陆加敏小姐送来一株“仙客来”。 二月一日晚上八点半左右,甲在秀州书局选了一本烹饪方面的书。门外的乙(穿皮茄克)说:“这书不行。”甲选了《大作家小作文》(郑桂华等)。付款,一百元值。验,紫外线灯光下:白光泛蓝。此币编号是EP87033018:“你不要来害人!”甲乙书不买,走了,天很黑。 P17-P19 序言 笑我在嘉兴市图书馆工作,曾经管过一家叫秀州书局的书店,出过《笑我贩书》两种,自印《笑我贩书》另外两种,还剩一种。经过“十二个春秋”,笑我调离岗位.专门收集地方文献。 一晃六年有余,笑我积累文字资料数百万.选出存稿十三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都与秀州书局有关,称之“秀州书局”;第二部分,为两个朋友的编年,时间跨度为最近八年,他们分别是作家章克标、学者王天松,称之“人物编年”;第三部分,为田野观察的记录,称之“我来晴好”。 “我来晴好”原是烟雨楼的一块匾额,清代人题写,未知名姓。自从明朝张岱“嘉兴人开口烟雨楼”一句.烟雨楼名震四方,来此登楼者,数不胜数。其中一位来此倚楼,观赏“烟雨”,恰逢天气“晴好”,写下“我来晴好”四字。 是为序。壬辰腊月。多晴楼主范笑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我来晴好(精)/开卷书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范笑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63880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44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177 |
宽 | 115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