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为什么旅行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为什么旅行》为2012旅行书年度收官之作,小鹏“梦想三部曲”系列之二,《背包十年》畅销50万之后,小鹏与你重走青春。这是小鹏背包上路12年的心血总结,这是让千万行者怦然心动的旅行心得,这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盛宴,这是我们一代人的终极信仰。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内容推荐

“来来来,握紧我的手,带你去看这世界”。《背包十年》畅销50万之后,小鹏继续走在路上,又去了许多地方,旅行经验更丰富,对世界的体验更深刻。经过两年的沉淀与蛰伏,他写出了《我们为什么旅行》,从8个角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旅行”这个稍显宏大的问题,分别是:要有光,在路上,奢与简,体验式,巴别塔,陌生人,无尽欢,因有梦。小鹏通过真诚的文字和惊艳的图片,与我们分享他12年来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他的感动,泪水,欢笑,悲伤,心灵受到的冲击,震撼,他对梦想的独到理解。他说,只有旅行,让我们重新变成孩子,重走自己的青春。在此之前,小鹏在微博上做了“我们为什么旅行”的问题征集,千名网友踊跃参与,小鹏也从中挑选出最感人的十条,发布在书中。旅行的梦,仍在持续,征集活动,仍在持续。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吧。

《我们为什么旅行》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序一 忘记

序二 生命是一份礼物

第一章 要有光

 日出撒哈拉

 羊角村的晨光

 丽江的阳光

 黄昏像场老电影

 魁北克童话

 追极光的人

 特别加映:微光

第二章 在路上

 赤足行路

 西贡摩托车上的爱

 一路绿灯曼哈顿

 米兰的长途夜车

 火车穿越西伯利亚

 八分钟的直升机之旅

 听风而行

 特别加映:在路上

第三章 奢与简

 吃之一:印度的路边摊

 吃之二:大象之路

 吃之三:普罗旺斯式午餐

 住之一:看得见风景的客栈

 住之二:第一次入住青年旅馆

 住之三:三醉丽江花间堂

 特别加映:回归

第四章 体验式

 学做泰国菜

 海边瑜伽

 学飞钓

 被偷被骗和被抢

 我被关在中俄边境

 我要跳海了

 特别加映:体验者

第五章 巴别塔

 印度的六亿穷人

 日本的富人

 喇嘛的终极向往

 果阿的一天也是一年

 无人打扰的三毛旧居

 柬埔寨小孩的笑与泪

 旅行者的笔记本

 特别加映:打通巴别塔

第六章 面孔集

 黄斗篷

 会抓鱼的艾

 拜访巫医

 群像1:忙与闲

 群像2:香港精神

 朋友

 爱流转

 特别加映:表情集

第七章 无尽欢

 人人都爱靠山路

 到了南方,才算到了西班牙

 乡路带我回家

 谁也不能阻止我们彻夜狂欢

 特别加映:不亦乐乎

第八章 因有梦

 我想看大海

 送鞋送梦想

 他们的梦想

 我要去南美

 特别加映:因有梦

尾声

试读章节

赤足行路

我一个人朝着版纳村的方向走去。山路不宽,要是迎面走来另一个人,我们俩都得侧身才能通过。好在老挝人又黑又瘦的,一路碰见的还都是去山里砍竹子的精壮劳力,远远望去,他们的身形比扛在肩头的竹竿宽不了多少。

路的一侧是高不见顶的山壁,我边走边朝上看,总怕会有根基不牢的大石随时滚落。另一侧有条与山路平行的小河,河水被密实的林木遮隐,让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那水声时而嘹亮,时而脆甜,应该是对应着河道的宽宽窄窄。水声特别响时,我猜那儿一定有了高低落差,上游的水一失足,“啪”的一声拍在石头上。

山路没有太多高低起伏的变化,也就不用费尽力气地上坡和提心吊胆地下坡。可这条路走起来仍不轻松。刚下过一场大雨,这东南亚雨季的大雨可从来不会上演什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戏码,要下就下得天昏地暗,痛痛快快。不一会儿,地上的黄土就被雨水拌成了黄泥。每次落脚都能把地面踩凹进去几厘米,而每次抬腿就像是从土里拔葱,得花比平常多一倍的力气。

无法渗入大地的雨水变成千头万绪的地表径流,经过路面时就成了一条条拦路的溪涧。遇到窄的浅的我跨步一迈也就过去了;遇到宽的深的,就得先在河边把不防水的徒步鞋脱掉,过河之后再穿好(这时要是有双拖鞋多好)。反复几次之后,索性拎着鞋光脚走路。可脚底的摩擦系数比鞋底低多了,连着打了两个趔趄,我原本前后甩着的双手竟然下意识地往身体两侧平伸,就像走钢丝的人手中托着的竿子,用来时刻保持身体平衡。

走在山路上时,双脚被一层黄泥包裹,肮脏却很温暖。走在溪涧中时,脚上的泥被冲刷得干干净净,但河水冰凉,像无数根细针扎着脚面。看来万事皆无俱美,又温暖又干净的,那就只有洗澡水了。

路程过半时,我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口已完全被荒草湮没。走进洞中,立刻感到从黑暗深处传来的阵阵凉意,这种扑面而来的凉不像拒绝,而更像一种吸引,要把人身上全部的热都吸进洞穴深处似的。

其实我知道一些关于这个山洞的背景。山洞名叫Tham Pha Kaew,在秘密战争(美国在越战时曾空袭过老挝北部,但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愿承认)期间美军曾在此地投下无数集束炸弹,手无寸铁的村民只能逃到山洞避难。我想象着当年村民看到满天战机呼啸而过时的情景,信佛而又隔世的他们不会以为那是飞机或者什么外星人的飞船,他们可能会惊呼,“看,飞在天上的魔鬼!”

洞里还有一条暗河,河水从地面碎石上流过,依稀有微光闪烁。由于山洞地势较高,暗河向外流出时形成瀑布,瀑布下方还有一潭碧水。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正在水中乱蹦乱跳,她全身赤裸,就像一尾光滑灵动的小鱼,扑腾出快乐的涟漪。又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放牛郎,手中的细绳牵着一白一黑两头水牛。他把牛赶到水潭中间,敷衍地往牛背上撩了两捧水,就一个人躺到树权上打盹去了。

离开山洞继续前行。重新热辣起来的阳光已经把许多条拦路小河晒断流,路面上只剩下一个个浅浅的水洼,各自为营地管辖着每一分钟都在缩小的地盘。这时眼前的画面突然生动起来,像是一阵大风吹起满地纸屑在空中飘飘洒洒,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十只蝴蝶聚在水洼边起起落落,不知是在喝水还是在交谈?它们有大有小,有黄有白,不像来自同一个家庭。有的翅膀分明就是一件艺术品,花纹好看得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才能想象出来。其实我已不只一次见识过更多更大更美的蝴蝶兵团,但都不如眼前这个杂牌军让人惊艳。因为之前不是在自然博物馆就是在所谓的蝴蝶泉边,那里的蝴蝶都被人伺候着,又被人控制着,无论你见与不见,它们都在那里。而美好的成因可能就是源于它的稍纵即逝吧。一阵风吹来,眼前一下子变得繁花似锦,再一阵风吹过,蝴蝶就飞得一只不剩了,缥缈得就像起床后一个无法抓住的梦。

 徒步旅行很慢,光脚走路更慢,而光着脚走在泥泞山路还要靠平伸双臂保持平衡的行走方式,则更是慢上加慢。但也因为这慢,路上的风景才不会被眼睛胡乱吞咽。又想如果能像水潭中的小孩一样,把遮羞布扔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地走在自然而然之中,那才是最接地气的行走方式吧。当然,我得先找个没人的地方才行。

P23-25

序言

忘记

我一直觉得,一个快乐的旅行者一定是个能在旅途中忘记时间、忘记地点、忘记身份、忘记年龄,甚至忘记性别的人。

旅途一旦开始,我最先忘记的是时间。如果你问我旅途中的某天是几月几号,我肯定得先琢磨一下,然后答非所问地告诉你,这是我出门旅行的第几天。是的,旅行时你会自然忘记今天是工作日还是礼拜天,进而忘了几点起床几点上班几点买菜几点做饭等等习以为常的作息规律。此时无论你在旅途中奔波,还是正晒着太阳喝着小酒,都跟何世何时无关。

忘记地点的事也经常会在我的旅途中发生,比如一次在香港,因为之前转了两次飞机,我在酒店醒来后至少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才通过窗外的摩天大楼和繁体字的招牌判断出自己究竟在哪儿。

关于忘记身份我想举一个反例。一次在老我挝山区旅行,和十几个当地人、三四个旅行者还有关在笼子里的鸡鸭一起挤在颠簸的卡车后座。一个来自荷兰的游客从一上车就开始不停抱怨——早晨买的袋装饼干已经过期十天,自己从没坐过这么不舒服的车子。见没人理他,又自言自语地比较起老挝和欧洲居民的平均寿命。我想他的一路旅行都会很辛苦,因为他忘不掉自己来自富裕国家的身份。

在旅途中我还交过许多忘年的朋友。旅行时人与人建立联系的基础是看彼此脾气秉性是否投缘,而在日常生活中,年龄相差悬殊的人基本没有成为朋友的可能,因为功利而紧张的都市节奏在每个人心中都预设了一架以阶级、地位为砝码的天平。

忘记性别基本属于小概率事件。一次我和一男一女两个驴友到西藏南部去看雪山天湖,其中有两天没地方洗澡,同行的女孩就跟我们一样蓬头垢面,而她戴在头上的渔夫帽、缠在脖子上的户外围巾和裹在身上的绿色冲锋衣更是进一步虚化了她的性别特征。

写了这么多,似乎旅行就是为了遗忘。这当然不是!

我觉得旅行时大脑的选择性遗忘正是为了预留出大量空间去更好地记得,我们要记得每一道菜肴的滋味,记得每一种风景的颜色,记得每一个瞬间的感动。

我记得在意大利露宿街头的那个夜晚,我去一间营业到两点的咖啡馆买水,那个看起来长得横眉立目不太好惹的老板娘在我出门时送给我一块面包,她的笑容我始终记得。

我记得一个人在撒哈拉过夜,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的星星。

我还记得新疆的手抓饭吃得我满手满口流油;贝加尔湖的日出把我从摇摇晃晃的火车上唤醒;在印度海边禅修后睁开眼睛,我的视线似乎能穿透蓝天抵达宇宙深处。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记忆片段串起我的人生旅途。我把它们归纳为二十四个字,也就是这本书的八章目录:

要有光,在路上。奢与简,体验式。巴别塔,面孔集。无尽欢,因有梦。

然后用整整一本书的厚度与温度跟你聊聊我为什么旅行以及我们为什么旅行。

后记

2012年8月,我重返拉萨。这里的天空蓝得充满激情,就像我们透过一块画布就能看到画家创作时的激情一样。

随着年岁渐长,我也渐渐看懂了天空的各种表情。当它沮丧时,会愁云密布;当它开心时,会阳光灿烂;当它难过时,会泪如雨下;当它害羞时,又会拉过一片绯红的晚霞遮遮掩掩。

仰望蓝天其实也是一种接近冥想的状态,看着看着,本来空空如也的脑海深处渐渐起了波澜,那波澜就是一些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又让我想去干点什么了。

那就放胆去做吧,我对自己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为什么旅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5040
开本 32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