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失落园
内容
编辑推荐

《失落园》由潘国灵著。国灵的文字鬼魅却又如萝游吉才可能之视觉,似乎以“病”这个古老的威胁,为一现代性边境或关防的穿越、偷渡,或被遣返。

他的小说,不是大陆小说有其原乡、大历史,也非台湾小说肓其城市异化的风格文体。他的故事永远在惘惘的威胁里蒸发,永远在异乡窖的回忆中成为例影。他的小说,就是香港这座镜像之城,无数大楼脚底的癣或层层阴影的身世哆嗦。

内容推荐

《失落园》收录潘国灵在港著名小说《失落园》及若干从未结集的新篇,极尽诡异、残酷成长特色,以失落的碎片编织花冠,有时轻盈迷醉如附毒的马鞭草和迷迭香,有时狂暴压抑如乌鸦盘旋的金黄麦田。小说的寓言笔触多有意境,小至一只蚊子、一只乌鸦、一只蝴蝶(《鸦咒》、《小蚊子》、《我到底失去了甚么》可合称为“动物小说篇”)都可以对寻常世界做成骚动,本该温煦的儿时游戏(《游戏场》、《游戏》)竟也渗出浓浓的哀愁与寒光。其中,《我到底失去了甚么》和《失落园》都曾被翻译成英语,后者更在美国出版成艺术图书。“失落园”是点题之作,其实也是整本小说的想你模型。多篇小说都可归入“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文类,如《游乐场》、《一把童声消失了》、《动机与纯粹》、写一个少女编剧画像的《悲喜剧场》等,但作者写来自有其“自我书写”与穿越性别虚实界线的虚构转化。其中,《我到底失去了什么》和《失落园》都曾被翻译成英语,后者更在美国出版成艺术设计图书。

目录

序言:一座诡异成长的青春废墟

失落园

游乐场

游戏

鸦咒

小蚊子

我到底失去了什么

血色咖啡

被背叛的小说

动机与纯粹

一把童声消失了

文具自语——涂抹的消失与进化

悲喜剧场

附录:小说资料

试读章节

我的名字叫宁默心,我不是神,我是巫,记忆之巫。到我这里来的人,都希望寻找一片失落的记忆方块。大部分人,我都把他们打发回头——如果可以,忘却更好。这个年头,记忆那么廉价,诚心来找我的人,其实也不多。

“宁默心,我的心灵一点一点枯萎,如花瓣逐片剥落。我已经无法记起初吻的感觉。”一男子道。他眼望前方,眼神却是倒退的,如果眼睛是灵魂之窗,它显然被严密地封锁于过去。

“你记得与你初吻的女子吗?”

“我记得她貌美如花,我记得她叫伊林。”

“你记得初吻的情景吗?”

“我记得是在一个观星营之中,那天云雾缭绕,除了最明亮的天狼星外,其余的星都黯淡无光。其实,那夜最明亮的星,只有眼前一颗。但我已经忘记了年月日。”

“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其实,你比很多人记得的都要多。”

“我记得望远镜的形状、营舍的样子、草地的湿润,但就是无法唤起感觉。”

“具物是可触的,感觉是虚渺的。”

“我怎样才能返回原初?”

“噢,昔日的吻男子,原初是生之始,灭之初。拥有,就是消失的开端。初吻的感觉,在你初吻那一刻就开始消失了。”

“宁默心,我已经无法记起,我曾经美丽的面容。”

“你没有拍下照片留念吗?”

“有,但每次看回照片,就更加提醒我,照片中的面孔,是彻彻实实地属于过去。到后来,我甚至觉得照片中人,跟我完全不相干了。”

“那好,你终于洞悉照片的真谛,照片,就是记录一瞬间的死亡。昨日的你已死,连随你昨天的如花美眷。美丽曾经给你骄傲,你也曾经自恃,失落的时候,就加倍地叫人婉惜。得的多,失的多,世事本也公平。”

“那么说,宁默心,即使你是巫,美丽也不可能留住吗?”

“有谁能堵塞指缝,不让细沙流过呢?”

“我最少可以把指头尽量靠拢。”

“噢,昔日的美女子,小如针孔,穿得过最大的骆驼。有谁可以停止光阴流逝?”

如果可以,我宁默心面上就不会爬满蚯蚓般的皱纹,如藤蔓滋生,由表皮钻进眼耳口鼻各个洞穴。我愈发觉得,对于人世问的许多事,我这个女巫也是无能为力的。很多人找我,其实是想找回青春。我其实也可以施行巫术,给求索者虚拟一刻的青春感觉,但虚拟过后,求索者还不是要返回现实?虚幻短暂的失而复得,赔上的是真实长久的得而复失,那其实是双倍的残忍。来找我的人,很多都没经过深思熟虑,只是抵受不住一刻的失落惆怅。这些人需要的,不是巫术,而是慰藉。我也愈发觉得,自己像一个心灵医师,多于一个巫师了。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对于这些问题,女巫也是一无所知的。这些问题要问上帝。我并非真的与上帝势不两立。只是无法亲近光明。

荒地是我的居所。我的居所是一片失落园,城内的一个地下废墟。在倾垣之前,它曾经是城中一个畸零游乐场,盛载过不少残缺的欢笑,它何以沉降下来,还是海水淹涨,我不知道。现在这里还残留着被荒弃多年的秋千架、氹氹转、摇摇板、滑梯、旋转木马。秋千架的铁链蚀满铁锈,蚀得那么深,有谁趾过,锈味终身不除。氹氹转在刮大风的日子还会自动转动,转动时发起嘎嘎的机械声,像哭泣。摇摇板裂纹绽开,真的是摇摇欲坠,有黑猫在上面栖息,摇呀摇摇呀摇终归摇到奈何桥。旋转木马有的没了头,有的没了脚,经过岁月淘洗,也许已经成精。滑梯面不再滑溜,粗糙得如磨砂,我时常在上面睡午觉,与毒蛇共眠。

世间的纷扰与我无干。地下世界大部分时间照不进太阳。除了每天的日落时分,夕阳晚照,阳光稀稀薄薄的从西边岩洞照射进来,打落在洞穴内一面由天然水晶结成的帷幕,透过火篱笆点燃的火焰,外间世界可以显映其上。我以为自己可以漠不关心,原来不,偶尔我也会看看水晶帷幕。洞穴内阳光稀少,温度奇低,钟乳石一柱一柱的生长。多年来我不断游徙迁居,企图把自己从浊世的括号中圈出来。但城内不断开发,已经很难找到一处不经勘察的荒地。为求隔绝于世,无人知悉我的存在,我给这片失落园施行诅咒,但愿它永不复生,土枯石裂,正常人不得而居,直到永永远远。为求安宁,我唯有诅咒。

但我的行踪毕竟还是泄露了。在这个连地底最深藏的油田、史前最隐匿的骸骨都可以被发掘出来的年代,已经没有绝对秘密这回事。我很快成为城中传说,幸好更多人把我当成疯妇,只有很少人愿意相信。相信一个疯妇的人,本身必然也有几分疯狂。偶尔有失落的灵魂到访,然而失落园只收留疯子,正常人与我无亲。

P001-004

序言

序言:一座诡异成长的青春废墟

华文写作的特别之一,是明明都是中文,却有繁简二体,由繁转简,期间的是时差,作品因而却有了复本,或者新生。重新整理一本小说集,并不是一件如想象般简单的事,重读每一篇作品,就如同走入时光隧道与昔日的自己与作品打照面,有些熟悉,有些陌生,有些尚觉满意,有些令自己面红;不免跟自己清算、折腾一番,但也不是没有欣慰的时候。原来昔日的自己曾经这样想,原来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同了,但总有一种原初一直延续下去,至有生的永恒。漩涡式的圆舞、直线式的进步,创作的路就这样走了不浅的一段,有了年纪也有了点历练,回头无以认辨,但小说中的人事,分明又是常在而不曾消散,于我。

原来的脉络无法一一说清了。现在这本重新编订的《失落园》,所收作品主要是从我第一本小说集《伤城记》(1998)和第三本小说集《失落园》(2005)挑选出来的,主要的考虑是从过去作品中挑选出一些富有诡异、成长、残酷青春特色的,使之在独立篇章之上有着一个整体格局,这其实亦是自己历时地、并时地建构的其中一个小说世界,我且以其中一篇小说的名字来指称这个诡异天地:失落园,英文译作The Lost Land。在这座以写“消失”来抗衡消失的“失落园”中,有一只黄蝶(香港的象征物之一)给一个少年封在透明胶内成为标本,如果“标本”本是生命的“第一次消亡”,那黄蝶标本日后一夜无故失踪,就可说是“双重消失”了。说的是《我到底失去了什么》,一个在童年/青年、回忆/现在、鬼魂/肉身、爱情/社会交叉并行、昆虫尸骸密布的诡异世界,竟是我第一篇发表的小说,却摆荡至今。如今回看,一切又并非偶然,幽灵之为“幽灵”,在于其消失却不断复现,如小说中重复变奏出现的存在母题。

如“死亡”。写的时候也不是无所觉察,但回头重看时,更觉自己小说中死亡阴影之重,死亡不一定指肉身之死而可以是一种存在的濒危状态,《我到底失去了什么》、《鸦咒》、《血色咖啡》、《被背叛的小说》、《动机与纯粹》都有这方面的气味,也许所有对存在的叩问都必然触及死亡,而冥府不一定就是黑色的,编织死亡的花冠可以色彩斑斓,尤其是血红,里头应该也是有点嗜美的。

如“写作”。作为一个“书写的人”,我说不出文字于我的魅惑有多大,我多么沉浸于文字的世界,甚至有时觉得它比自己的生命还大,但若说文字或文学为一种“替代性宗教”,却不敢轻言,因为“书写的人”在长期实践中必也尝透写作的虚妄,失语的状态,再坚实的书写终究也难免成泡影,如生命本身。写作是一种文字升华吗?还是文字沉溺?是一种“字疗”、“净化”,还是一种“自招病染”?还是吊诡主义已深入血液,“自残”也是一种“自救”?《鸦咒》、《被背叛的小说》、《文具自语》、《悲喜剧场》都有探及写作的本然,其中一些小说中的写作者恍若给附魔了,也许里头也不无一点“自我书写”的转化。写作见诸文字,其实更多时候,我在思考着“写作的行为与艺术”(the act/an of writing)本身,里头想必有着更庄严也徒劳的存在本相有待揭开的。

如“成长”。若干篇小说或可称为“成长小说”;成长的开初也许在游戏,如卡缪所曾说:“These ale games; one must first answer.”《游乐场》这篇小说我自己是有情结的,《我到底失去了什么》中儿时肆虐昆虫,何尝不是一种游戏?《游戏》这篇是唯一一篇从较近的小说集《亲密距离》(2010)中选出来的,使之归入“游戏”这一母题,此小说全篇却是一对恋人若即若离的对话,对话中穿插着“捉迷藏”、“点虫虫”、“吹气球”等本该快乐却深藏忧郁的儿时游戏,游戏原来不曾终结,长大了人生继续以不同形式玩着“归去来兮”、消失与复现的游戏,只是复杂多了。说到“成长”,校园这场景可说是一个必然的过渡,其中几篇都有“校园小说”色彩,如《动机与纯粹》、《一把童声消失了》等。

小说的次序依整体格局、以《失落园》作为一个“整体”来排列,若考虑原各篇小说的创作及发表时序,可参考书末的“小说资料”。整体来说,早期的小说较重诡异(以至灵异)、血腥,稍后的则多了对文学寓言、文字诗意的倾注。这本《失落园》一方面是原作的“重生”,但它其实又是“全新”的,可视为一部自成一体的个人小说选集,以“失落园”为模型,构建一座撒满青春碎片、诡异成长的文字废墟。其中或留下了一些稚嫩的痕迹,但掉不走的,保留下来,因为它们也是这座废墟的构成砖块。

以上或者我已说得太多了。我一直不懂为自己的小说集写序(为他人作序的则曾有过)。作品完成了,我如何回过头来,以一篇序文,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可以,那必然是有所概括,以上种种,只能说是一点按语、楔子;作品一旦成书自有其命运,有心的读者自可开放诠释。请勿将序言当作定见。

潘国灵

2012年7月7日写于香港清水湾

书评(媒体评论)

潘国灵小说中的寓言色彩,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寓言”技巧其实就是一种反思:不仅是对于个人经验的反省,也是对于我们所存在的这个现代情境(有人说是“困境”,所谓Modern Predicament)的一种“后设评论”。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继续其自省哲思式的文学书写,或沉郁或诗化或抽离或诡异或明或暗或亮或晦,小说手法多变,以细腻哀愁书写伤痛与失却,写实象征,各有所寓,复以“失落”之书写状态深化沉淀。

——罗展凤(香港公开大学创意写作与电影艺术课程讲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失落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国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36867
开本 32开
页数 1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