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戒千字文(下古史中的劣行录)
内容
编辑推荐

邓国屏编著的《史戒千字文下:故事中的劣行录》以正史(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为依据,编写出了包含从春秋战国至明代数百名灭绝人性、草菅人命、残杀无辜的封建最高统治者及一些大大小小的文臣武将的近一百篇故事,每篇一千字左右,以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写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内容推荐

《史戒千字文》以正史(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等)为依据,编写出了包含从春秋战国至明代的数百名历史人物的种种劣迹的近三百篇动人故事,每篇不超过一千字,是不含任何虚构的真人真事的《官场现形记》(中国古代四大讽刺小说之一),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腐败、灭绝人性的状况。正像《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以小说之体裁,写官场之鬼域”一样,《史戒千字文》则是“以纪实之体裁,写官场之鬼域”,对于普及历史知识,进一步认清鲁迅曾深刻揭露过的封建社会食人的内幕,增强生活在新社会的幸福感;对于鉴古观今、以史为戒,擦亮眼睛,洞察当前官场中少数败类及违法乱纪者谋取私利时采取的种种狡猾手段和所犯错误、罪行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对于进一步认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对于确信“邪不胜正”,“一切搞腐败的人、见利忘义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这些必然的、辩证的规律,促进入们信心百倍地投入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及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均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史戒千字文》共分上中下三卷,本书为其中的下卷《故事中的劣行录》。

目录

1.春秋、秦、西汉及东汉时期

用弹弓射人取乐的晋灵公/3

冒顿夺权记/4

不许报忧自食恶果/5

反对治理黄河的宰相/6

霸占一人妻丧了四条命/8

跋扈将军/9

心狠手辣的梁皇后/11

2.三国、西晋、东晋及南北朝时期

司马昭的眼泪/15

孙皓为何杀张尚/16

施毒计获兵权/18

刘粲施毒计获取太子位/19

暴君石虎的心态/20

杀人灭口自取灭亡/22

坚固的城墙短命的夏国/23

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5

刘子业是怎样残害宗室的/26

高洋是怎样折磨直臣的/27

3.隋、唐时期

权臣玩弄阴谋功臣惨遭冤杀/31

靠骗局上台以受骗告终/32

打人当儿戏的燕荣/33

杀气腾腾的拒谏宣言/35

李崇德之死/36

万国俊制造惨案得高官/37

从无赖到酷吏/39

栽赃陷害冤杀忠臣/40

王元振施毒计李国贞被冤杀/42

刺史沦为杀人犯/43

卢杞造谣言崔宁被冤杀/44

贪赃枉法的李锜的下场/46

刘聪是怎样夺取兵权的/47

皇甫镈是怎样陷害崔群的/48

王沐走后门岂料遭腰斩/50

如此凶残的唐懿宗/51

成都的一次大惨案/52

陈敬喧滥杀无辜村民/54

如此“土山”/55

武夫为立威竟杀请战者/56

负国贼柳璨/57

朱全忠的假哭/59

4.五代十国时期

寇彦卿草菅人命/63

燕王要称帝孙鹤遭惨杀/64

夺人之妻的皇帝——王衍/65

投敌求官死有余辜/66

幼童做游戏岂料遭冤杀/68

杜重威杀人冒功/69

张晖施骗术士兵大遭殃/70

闽主愚昧吴昂昏奸臣诡计得施行/71

宴会上的杀手/72

王延政的滔天罪行/73

滥捕滥杀的宰相/74

百姓仰视天空竟被武夫腰斩/76

5.北宋、南宋时期

老大娘心目中的卢多逊/81

死有余辜的吃人魔王/82

马翰借口捕“贼”行三害/83

考试舞弊嫁祸于人/84

推卸战败责冤杀替罪羊/86

嫁祸于人陷害忠良/88

屠刀做后盾的假民主/89

朱動和花石纲/91

宫人误蹴鼎高宗动杀机/92

张钧的惨死/93

残暴的李皇后/95

到位的“口诛”/96

对朋友落井下石的程松/96

6.金朝及明朝时期

又一个“禽兽不如”者/101

接受贿赂挑起内战/102

大将仗势横行臣民惨遭冤杀/103

明成祖的鹰犬——纪纲/105

明成祖囚禁幼童/106

卑鄙的用心凶残的报复/107

夺人妻妾的吏部尚书/108

韩福充当凶神刘瑾假装好人/109

杀人媚奸的杨顺/111

愚昧而又残暴的嘉靖皇帝/112

太监施毒计御史被充军/114

冯铨是怎样陷害吴裕中的/115

试读章节

幼童做游戏 岂料遭冤杀

五代时期,统治者视人命如草芥,杀人不眨眼,连无辜儿童,也难免遭到任意屠杀。请看下面一例:

天成三年(唐明宗年号,即公元928年)的一天,京师巡检军使(掌京城治安的武官)浑公儿向唐明宗报告:有百姓二人。拿着竹竿练习战斗之事。

此事非同小可!陈胜“揭竿而起”,导致了秦王朝的覆亡,好不容易登上了帝位的唐明宗,岂能容陈胜造反之事重演。于是,明宗当即命令他的女婿、执掌禁军的石敬瑭处置。石敬瑭不作调查研究,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练习战斗”的人杀了。

第二天,经枢密使(与中书省同掌军政的枢密院的长官)安重诲详细奏明情况,唐明宗才知道,不是什么“揭竿而起”,而是幼童做游戏,随即采取了一些善后措施:下诏自咎;罚石敬瑭一月俸;将浑公儿流放登州(属今山东省);同时还给了儿童的父母一些抚恤等等,但这些措施又怎能抵偿统治者任意杀人的滔天罪行于万一呢!

直接冤杀幼童的刽子手则是石敬瑭。石敬瑭乃历史上有名的认贼作父的“儿皇帝”。这种人,是什么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坏事都干得出来的。唐明宗派他去处理所谓“练习战斗之事”,实在是昏了头,瞎了眼,完全可以定他为这一冤案的罪魁祸首。所以,他活该有如此结局:晚年,他杀诸重臣,上下离心,终于在兵乱中受惊死去。石敬瑭也是忧郁而死的。

杜重威杀人冒功

后晋时期,臭名昭著的儿皇帝石敬瑭的妹夫杜重威,是被《新五代史》称之为“不知将略”的人,然而,在一次决定后晋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他竞因有克敌制胜的战功,而被提升了,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奥妙的故事呢?

故事该从天福六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即公元941年)讲起。这一年,手握重兵的成德军节度使(今河北一带地区的军政长官)安重荣起兵反晋,浩浩荡荡的数万兵马直向邺城(今河北磁县南)开进。石敬瑭连忙派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皇帝的卫队——禁军的长官)杜重威仓促应战。两军相遇于宗城(古县名,在魏县西北)。杜重威初战失利,再战时,由于安重荣手下的将领来降,安重荣才打了败仗,不得已而退守镇州(今河北正定)。镇州牙将(低级军官)从西部水碾门引导官军入城,抓获了安重荣,并立即砍了他的头。论功行赏,理应首推这位牙将,然而杜重威却杀了牙将,将战功据为己有。不知底细的石敬瑭真以为杜重威有保定乾坤的赫赫战功,而将其提升为成德军节度使(河北一带地区军政首脑)了。

靠杀人冒功而升上去的高官——杜重威,当然只会变本加厉地作恶多端,事实也正是如此:杜重威仗着节度使的权势,实行残酷的压迫剥削。他重敛百姓,税外加赋,人情怨怒,不得已而向契丹投降,之后,又降了后汉皇帝刘知远。刘知远刚死,后汉大臣就将他杀了。痛恨他的老百姓,将他的尸体踩成了肉酱。

张晖施骗术 士兵大遭殃

将领仓皇逃命,士兵受骗遭殃。后汉隐帝在位年间,在马希广、马希萼两兄弟争权夺利的相互战争中,就发生过这种可恨、可悲的事情。

开运四年(后晋出帝年号。即公元947年),湖南一带的武装割据者——楚王希范死,他的弟弟希广接替了王位。有人曾劝希广,将王位让与其兄——朗州节度使(属今湖南省的朗州的军政首脑)希萼。希广没有听从。于是,一场王位争夺战。就在这两兄弟之间展开了。

乾祜三年(后汉隐帝年号,即公元950年)十月,楚王希广之将刘彦瑫跟希萼在朗州境内打了一次大败仗,士兵战死及溺死者数千人。这时,从他道进攻朗州的马军指挥使(禁卫兵将领)张晖,已经到了龙阳(在朗州东南82里),听说刘彦瑫败,便退守益阳。希萼兵乘胜急攻益阳,胆小怕死的张晖欺骗广大士兵说:“我带领部下插入敌后。你们留在城中待我,来一个内外夹击!”

这样,张晖就甩手离开了益阳,仓皇逃至长沙。希萼兵发现城中的指挥已走,群龙无首,正是出击的好时机。于是城中九千士兵,就都惨死在攻进益阳的希萼的刀剑之下了。

不久,马希萼攻陷长沙,杀弟希广自立。不过,希萼在位的时间也极短。广顺元年(后周太祖年号,即公元951年),在湖南一带盘踞56年的楚王朝,就以归顺南唐而告终了。

P68-70

序言

主编《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说:《资治通鉴》这部书,记录了这样一些“君臣事迹”:即“关国家盛衰,善可以为法,恶可以为戒者。”正是从“可以为戒”这一角度,本书以正史(《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等)为依据,编写出了包含从春秋战国至明代的数百名历史人物的种种劣迹的近三百篇动人的故事,每篇不超过一千字,是不含任何虚构的真人真事的《官场现形记》(中国古代四大讽刺小说之一),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的、腐败的、灭绝人性的状况。正像《官场现形记》是“以小说之体裁,写官场之鬼域”一样,本书则是“以纪实之体裁,写官场之鬼域”。

全套丛书共分三册。

第一册:《百人升沉记》。讲的是一百个身败名裂的历史人物是采取什么样的卑劣手段升官、保官的:有人大量行贿;有人溜须拍马;有人出卖朋友、出卖自己的人格、国格;有人施展阴谋诡计;有人栽赃陷害,甚至不惜以许多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等等。南北朝时期的刘德愿,只是假惺惺地为宋孝武帝的亡妾洒了几滴泪水,便当即被宋孝武帝委以刺史(一个大地区之长)相当于封疆大吏的重任;明朝的王祐在割掉了自己的胡子以后,面带媚笑地向当时把持朝政的太监王振作了这样一番令人肉麻的表白:“老爷没有胡子,儿我怎么敢有!”王振便立即将原是郎中(一个司的长官)的王祐提升为侍郎(一个部的副长官);当明成祖刚篡位不久,正在为巩固自己的帝位而实行恐怖政策的时候,一个名叫丁珏的穷书生,见家乡人正虔诚地祭祀神仙,便立即向朝廷诬告当地“聚众谋不轨”,以致被定为谋反罪而被处死的就有数十人之多,而丁珏则因此当上了刑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的官员);至于因搞钱权交易,而获得高官厚禄的例子,则更是举不胜举了。

第二册:《引人笑怒的故事》。不是靠正道捞得了官职,当然也绝不会利用这点官职来干半点正事。所以,此书的第二册,就专门揭露了一些寡廉鲜耻的历史人物在为官、为帝的过程中唯知腐化享乐、损人利己、祸国殃民而曝出来的许多引入耻笑、促人愤怒的丑闻、趣事:例如在黄河旧河道以北占有大量封地的汉代宰相田蚧,听说黄河决口往南流,心里便幸灾乐祸地想:这样,他的封邑就可以免受洪水之灾了。于是,他居然借口天意,反对堵塞南岸决口,导致黄河肆虐多年之久,使决口处的人民深受其害;前蜀皇帝王建自知自己的统治不得人心,深恐有人借机搞突然事变,摘掉他的皇冠,因而当皇宫起火的时候,他竟紧闭宫门,不让卫兵进宫救火,致使宫中价值连城的珍宝,统统化为灰烬;北齐主高纬是个极端腐败的皇帝,他无心也无才治国安邦,只知成天陪着他所宠爱的冯淑妃吃喝玩乐,在和北周的一次战斗中,北齐兵好不容易打通了一条地道,正准备迅速由地道攻入周兵阵地时,高纬竟要士兵暂停进攻,以便讨好冯淑妃:让她来观赏一下地道。当磨磨蹭蹭的冯淑妃到来时,固守阵地的周兵,已经用木头把好不容易打通的地道,塞得无隙可出,差一点到手的周兵阵地,就因高纬、冯淑妃这样地贻误了战机,而无法攻克了;唐朝的吏部侍郎(吏部的副长官)宋遥、苗晋卿,为了巴结正受玄宗宠信的御史中丞(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的长官)张倚,竟让不学无术的前来参加进士考试的他的儿子张爽名列榜首,而当玄宗发现考试有弊,亲自主持复试时,张夷则不免出尽了洋相:战战兢兢地接过了试卷,愁眉苦脸地在考场枯坐了一整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人们称之为“曳白”,翻译成现代语,就是考试交白卷的意思,一时传为趣谈……这些丑闻趣事,读了之后,是会使人感到可恨、可鄙、可耻,也非常可笑的。

第三册:《古史中的劣行录》。这是最能体现封建官场黑暗的一部分。讲的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及一些大大小小的文臣武将是怎样地灭绝人性、草菅人命、残杀无辜的。正如鲁迅所说:“偶阅《资治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 “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读着第三册中印证着鲁迅的这两句名言的充满血腥味的故事,真会令人发指,促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由此就更加反衬出了生活在新社会中的人们的平安、自由、幸福。“身在福中要知福”啊!

所以,切不可把上述故事,简单地看成是一堆反面材料,起不到正面宣传的作用。要知道:“分析好,大有益。”如果我们能认真分析一下此书中那些坏人坏事的历史背景、社会根源及其可耻下场,并联系现实状况加以思索,便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四点正面的启示:

第一,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般生产,已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了,然而,在封建年代的社会关系方面,特别是在封建官场中,“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通过名叫“九死一生”的主人公之口说道:二十年中,他“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看一看本书中特别是第三册中那些血债累累的各级官员的所作所为,便会意识到,那位主人公所说的话,一点也不过分,是的,那些“人”,也确实太缺乏点人味了。而要改变那种缺乏人味的状况,就非进行社会变革,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有这种制度,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

第二,加强民主和法治的建设,至关重要。在封建时代,特别是许多暴君、昏君在位的时期,那些独夫民贼,拥有至高无上的毫无监督、约束的权力,“朕即法令”是他们的一切言论、行动的唯一准则,凭这一准则,他们便可以丧心病狂地为所欲为,肆意行凶作恶,犯下擢发难数的种种滔天罪行,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多骇人听闻的悲剧、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在。这就从反面证明了:只有高度发扬民主、建立健全法治,才会有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和谐,人权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人民才能保平安、获幸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盛世的到来,才不致流为空想。

第三,鲁迅指出:“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将不断地袭用。”当前反腐败斗争中,所揭露出来的一些贪污分子、腐败分子以及其他一些犯罪分子,他们捞取官职、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种种手段,无一不是此书中所涉及的那些“老谱”的运用,而产生那些“老谱”的土壤正是封建制度和架基于此之上的至今仍未彻底铲除的封建意识的流毒,只要这种流毒还存在一天,再加上资产阶级腐朽意识的影响,官场中就还会有人继续袭用这种“老谱”来危害人民、危害社会。而封建意识及资产阶级腐朽观念的消除,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的,所以反腐败斗争必须长期地、持久地结合思想作风上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来进行,而不可稍有松懈。

第四,“邪不胜正”。此书中所涉及的许多天良丧尽、腐化透顶、罪行累累的历史人物,尽管他们曾经盛极一时,不可一世,然而,在正义力量的抗击下,终归免不了身败名裂,得到了作恶者应得到的恶报。东汉末年的权臣董卓,是个极端腐败凶残的家伙,他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而最后的结果是:他自己也被一把火点了“天灯”;隋朝的投机钻营者——亲卫校尉(警卫京城的武官)高德儒,一味向暴君隋炀帝逢迎献媚,他靠弄虚作假,谎报吉祥,而被隋炀帝提升为朝散大夫(隋代设置的颇有地位的散官),随后又当上了西河郡丞(今属河南省的西河郡的副长官),然而,正当高德儒飞黄腾达、助纣为虐、洋洋得意之时,唐太宗推翻了隋朝,抓住了高德儒,并严厉训斥说:“你指野乌为凤凰,欺骗皇帝,窃取高官,我起义兵,为的就是诛灭你这样的佞入。”说完,就把高德儒斩了。唐代武则天的内宠张易之的哥哥——司府少卿(掌管藏财物的官署——司府的副长官)张昌仪,用贪污受贿得来的巨款,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其富丽堂皇远赛过王侯、公主的豪华住宅,为此而被激怒的老百姓,在他住宅的墙壁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一日丝能作几日络。”“络”是“乐”的谐音,隐喻张的骄奢淫逸、作威作乐不会太长久。果然如此:神龙元年(唐中宗年号,即公然705年),随着武则天的退位,张易之的被杀,张昌仪也被斩首示众了……正义必然战胜邪恶,证之于此类史实而益信。

本书中的故事,虽然取材于正史,但又不是对正史中那些人物传记全部的直接的翻译,而是摘取了传记中最能体现人物本质的最生动的一两段故事,再增加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增加一些思想活动、性格刻画,并对人物的全貌作一点概括的介绍,然后适当地作一点画龙点睛的分析、批判,用现代语言及写作形式,编成了一个个文字不长,而又内涵甚多,主题甚鲜明、生动有趣的故事。其好处是:读来颇费时的、往往多达数千字甚至万余字的正史中的一篇传记,此书只用数百字就将其整体精神及精华之处,介绍给读者了。这也是写历史人物的新的体例、新的尝试吧!

此书中的各个故事,文字通俗,凡涉及到古代官名、地名及非用不可的文言词语,均在括弧内作了白话注释,因而可以收到易懂、一目了然之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戒千字文(下古史中的劣行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国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97848
开本 32开
页数 1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5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2-49
丛书名
印张 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1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