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编著的《康德》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本人多年研究的理解,以求对康德思想进行更精确的表迭。第二,根据西方文化的背景和中国哲学的特点,力图用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进行清晰的陈述而让大多数人可以看得懂。
图书 | 康德/重读先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海峰编著的《康德》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本人多年研究的理解,以求对康德思想进行更精确的表迭。第二,根据西方文化的背景和中国哲学的特点,力图用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进行清晰的陈述而让大多数人可以看得懂。 目录 第一章 康德的童年与少年 宗教世界里的童年 父母的良好影响 学童时代:在宗教学校管教下 哥尼斯堡是个中心大城市 生活在两代国王之间:从专制到开明 第二章 康德的大学时代 阿尔贝蒂娜大学:“一所振兴科学的大学” 从亚里士多德主义到沃尔夫主义 大学牛活 家庭教师 第三章 由硕士到讲师 硕士毕业论文 《自然通史》 讲师生活 俄国占领期:爱真理也爱社交 康德的宗教见解 回到普鲁士国王的统治 学生眼中的康德:“第一次接触卢梭与休谟” 第四章 道德的重生 40岁:人生的转折点 康德的哲学发展:《论优美感与崇高感》 第五章 思考的岁月 教授就职论文:纯粹理性哲学 康德的教学 声望渐升 社交生活 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 第六章 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的内涵 《纯粹理性批判》的最初反响 第七章 实践理性批判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康德从其哲学引申出的相关观点 《实践理性批判》 第八章 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 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第九章 康德校长 吾爱友谊,更爱真理 贵族聚会已显得滑稽 大革命的到来 道德实践与人权法律 《仅论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永久和平论》:“学院派的理论政治家” 第十章 康德的老年 孤独的教授 准备终局:“捆好行囊” 衰老和死亡:“您必须把我看作小孩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康德/重读先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海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5266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16.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