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一个感动全球千万人的重生奇迹)
内容
编辑推荐

2006年,作者安妮塔·穆贾尼亲历死亡,并治愈了折磨其四年之久的癌症。《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一个感动全球千万人的重生奇迹)》讲述如何战胜癌症重获新生,找寻自己真正的人生定位,获得生命的健康、圆满和喜悦。艾妮塔深深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与助人疗愈的能力。当我们触碰到内在浩瀚无垠的整体时,疾病就会离开身体。

内容推荐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一个感动全球千万人的重生奇迹)》作者安妮塔·穆贾尼于2006年亲历死亡,经历濒死体验,其后,折磨她四年之久的癌症奇迹般地不治而愈。

四年前,安妮塔·穆贾尼经医生诊断患了淋巴癌,自此她辞去工作,专心抗癌。四年间,她研读各种讨论癌症的书籍;远赴印度和中国,向佛教僧侣、印度瑜伽老师寻求疗愈之道;试遍了信心疗法、印度阿育吠陀疗法、中医草药、西方自然疗法等种种医疗方式,但是病情却持续恶化。2006年,她因器官衰竭而陷入昏迷,医生宣布不治。

就在昏迷过程中,安妮塔进入一个超越时空的世界,感受到自己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在无条件的大爱拥围中,深深懂得了自我的美好。在她的自由意志下,她选择重返人世,当她的灵魂再度回到身体,癌症竟在短短一周内不治而愈……新生的安妮塔在《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一个感动全球千万人的重生奇迹)》中一一讲述她所亲历的生死奇境,以及重生的她想要告诉我们的生命感悟。

目录

推荐序 揭穿生死,一念花开 / 韦恩戴尔

引子 那一天,我亲历死亡

第1部 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

1 童年,照见长大后的自己

2 曾经路过心上的事,很久以后再碰,才知道一直有伤痛

3 逃婚:这一次,听从了内心的声音

4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5 绝症,为什么偏偏落到我身上

6 寻找身心灵的救赎

第2部 假如人生再来一次

1 “死”去,我见到了天堂!

2 回去吧,无所畏惧地活下去

3 回到人间

4 不治而愈的奇迹,这是相信的力量

5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你应该早就不在人世了。”

6 站在宇宙的中心,放下,刹那花开

7 癌症自愈六年来的喜悦生活

8 再活一次,遇见完美的自己

第3部 和这个世界温暖相拥

1 我因何而病?又因何而愈?

2 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量

3 不强求,做自己,人生可以了无忧惧

濒死体验访谈录

后记

试读章节

1 童年,照见长大后的自己

我生长在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环境中,每种文化都有其个性鲜明且时常彼此迥异的信仰。死而复生之后,回首往昔,我才深深认识到这种成长环境如何塑造了我,彻底影响了我的前半生。

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但并不是我的出生地。虽然我的父母都是印度人,都来自印度的海德拉巴信德省,我本人却出生在美丽的岛国新加坡。

我的祖父是一位纺织品商人,在斯里兰卡经营着自己的家族企业,在全球各地从事欧洲、印度和中国的纺织品进出口业务。由于公司的业务性质,我的父亲必须全世界到处跑,直到我刚满两岁时才在曾经的英属殖民地香港安居下来。

我的家庭出身使得我同时浸润于三种不同文化和语言。作为一个生机勃勃、喧嚣繁忙的国际大都市,香港的主要人口是中国人,在与本地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说粤语。而我的父母把我和哥哥阿努普都送到英式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全英语教学,而且绝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英国侨民。但是在家里,全家人都说我们的母语信德语,按照印度人的方式过日子。

我的父亲长得又高又帅,是全家人敬重的对象。尽管他内心深爱我们,但外表却非常严厉、不苟言笑,要求我们严格遵从他的规则。因此我很惧怕父亲,孩提时代我总是刻意避开与他碰面。与之相反,我的母亲对我和哥哥总是那么温柔可亲,所以我从不害怕告诉她我的真情实感。

对于哥哥,我充满了崇拜,尽管他比我大了足足五岁,我们兄妹的关系一直都非常亲密。对于孩子而言,五岁可是不小的年龄差距,所以我们很少玩在一块,甚至很少有争吵。事实上,他是我的保护天使,而我是他的小崇拜者。只要他在身边,我就觉得很安全,知道我可以敞开心扉和他谈任何事情。在我的生命中,从小到大哥哥都是比父亲更具影响力的男性形象。  作为传统的印度人,我父母的婚姻是家族包办式的,因此他们也希望有朝一日阿努普和我长大成人了,能给我们定下门当户对的亲事。按照印度传统,女人应当服从她的丈夫和家庭中的其他男性。

我的母语文化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性别不平等。幼年时的我对此从不置疑,而且深信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第一次对男女性别差距感到不舒服是六岁时,当我无意间听到一个女人和妈妈的谈话。

“你女儿出生时,你有没有因为第二个孩子是丫头而失望呢?”那女人用印度语问道。

某种焦灼与不安在我内心油然而生。我静静等待妈妈的回答。

“没有,当然没有。我爱我的女儿!”妈妈的回答让我长舒了一口气。

“可丫头就是麻烦多,尤其当她们长大时。”那女人接着说,“生了丫头你就得时刻当心别把她们惯坏了,要不然她们就找不着好老公。更别提嫁女儿得置办的嫁妆年年水涨船高啦!”

“人是无法预知未来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来到这个世上都有自己的命。”我记得妈妈很智慧地如是应答。

“反正我很高兴生了两个儿子!”那女人骄傲地说。即使是我幼稚的小脑袋瓜也能觉察出她说这话时满心满怀的成就感。

后来当我和妈妈单独在一起时,我忍不住问她:“妈妈,女孩真的就是麻烦吗?”

“怎么会?!当然不是,‘拜塔’①小心肝!”妈妈赶紧答道。

她把我揽进怀里紧紧地抱着,我至今还清晰记得,那一刻我心中暗想:我决不要因为是女孩子而成为爸爸妈妈的麻烦。我决不要让爸爸妈妈有一点点后悔没把我生成男孩的想法。

那时候,年幼的我不可能知道,这最初的倔强念头会怎样贯穿我的前半生,我的生活环境、文化信仰会和我不甘的内心发生怎样的冲突,最终在我的人生里造成怎样激烈的旋涡。  P12-14

序言

那一天,我亲历死亡

2006年2月2日,这个日期将永远烙印在我脑海,因为这一天,我“死”了……

哦,天哪,这感觉妙不可言!如此轻盈,如此自由!竟然丝毫感觉不到身体上的任何疼痛!那些蚀骨锥心的疼痛怎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慢着,为什么周遭的一切都像飞一般离我远去?而我竟然毫无恐惧!我怎能如此从容淡定?我的畏怖之心都去了哪里?天哪,我居然感受不到一丁点儿害怕!

这些想法在我脑海中一一闪掠,就在大家火速把我送往医院急救的途中。身边的世界渐渐变得迷离,如梦境般超越现实,我感到自己正一步步丧失意识陷入昏迷。身体内的器官也在迅速衰竭,在摧残哦,不,应该是啮噬我肉体四年之久的癌症面前,我终于屈服。

那时的我,虽然深陷昏迷,但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心里却跟明镜似的,甚至能感受到家人送我入院的十万火急与惊慌失措。我们赶到医院,肿瘤大夫一见到我,脸上立刻露出震惊的神色。

只听见她告诉我丈夫丹尼:“您太太的心脏有可能还在跳动,但人已经不行了。一切都为时已晚。”

她在说谁?我心里十分诧异。我一辈子还从未像现在这样感觉良好!为什么妈妈和丹尼一脸的恐惧和悲痛?好妈妈,请别哭。究竟是怎么啦?您是在为我哭吗?别哭、别哭!我感觉好极了,千真万确,亲爱的妈妈!

我以为自己是在大声说出这些话,但事实上我一个音也发不出。我已完全无法出声。

我想拥抱妈妈,安慰她,跟她解释我的感觉有多棒。可令我不解的是我动不了也说不出。为什么我的身体不听使唤了?为什么我只能躺在那里,软弱如泥、生气全无,而我想做的只是抱紧我深爱的丈夫与母亲,让他们相信我此刻的感觉是多么美好,再也感受不到肉体的痛苦?

你瞧,丹尼不用轮椅我也能四下走动了。这感觉真是太妙啦!我也不再需要氧气瓶啦!哇,我的呼吸不再沉重急促,我的皮肤溃烂也消失无踪!从此告别癌痛与悲泣!经过这痛不欲生的四年,我最终得以解脱!

我整个人都沉浸在纯粹的喜悦中,欢庆这解脱的一刻。终于,我备受癌痛蹂躏的肉体得以自由。亲人们应该为我高兴,不是吗?我与癌症的抗争终告结束,他们与癌症争夺亲人的抗争也随之终了,可为什么他们会一腔悲恸?为什么他们不能和我一样欣喜若狂?难道他们感觉不到我的喜不自禁?

“求求您,一定还有什么办法救救她。”我听见丹尼和妈妈苦苦哀求大夫。

“对她来说就是几小时的事了,”大夫辩说道,“你们原来的大夫为什么不早点把她转到我们这里来?她的器官已经衰竭,所以她才陷入深度昏迷。她熬不过今晚的。你们的要求太不现实了。病情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无论实施什么救治方案,对她的身体而言都是有毒副作用的,都会致命。因为她的全身器官都丧失功能了。”

“这……您或许是对的,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她!”丹尼还是坚持。

我躺在那里,我的丈夫紧紧攥着我无力的手,声音里饱含痛苦与无助,这一切我都感觉得到。我是多么希望他不再受此折磨啊。我想要他知道我此刻的感觉是何等美妙,却苦于无法言说无法表达。

别听大夫的,丹尼。千万别听她的!她干什么要说那些话?我还在这里,而且感觉很好。好得不能再好简直就是美妙至极!

尽管弄不清为什么,但当时的我确能体会到周围每个人的感受,无论是至爱亲人还是医生护士。我能真真切切体会到他们的恐惧、焦虑、无助与绝望,就像是感同身受一般,就像是我已与他们融为一体。

亲爱的,我感受得到你的痛苦,我能感受到你的一切感受。请别为我哭泣,也告诉妈妈别为我哭泣。请一定要告诉她!

然而,就在我对这生离死别的一幕投注情感的同时,又感到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向外拉扯着我,似乎前方有一幅更为宏阔的画卷在徐徐展开,那是生命更为伟大的蓝图。当我意识到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按照这一宏大的蓝图在完美进行时,我发现自己对现实的留恋与牵挂渐渐淡去。

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正走向死亡。

天哪……我要死了!濒死的感觉就是这样吗?它超乎我的所有想象。宁静、安详,如此美好!而且,所有的病痛不治而愈!

随后我开始明白,即使我的肉体已经死亡,生活的宏图一切仍完美如常,因为我们从来不曾真正死去。

我注视着医护人员把我几乎了无生气的身体推进重症监护室,清清楚楚地感知到身边发生的每一细节。他们围在我周围,心急如焚,把我的身体“挂”到各种各样的仪器上,同时用形形色色的针头和管子刺我戳我。

我感觉自己与躺在病床上的那个生息全无的肉体毫无关系。就好像那不是自己的身体。它太渺小、太孱弱,根本无法承载我所经历的一切。现在的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幸福无比!所有的病痛、愁苦、悲伤都离我远去。我已经彻底无所羁绊,我此生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从来没有!

我感觉自己被某种神奇的东西紧紧环绕,这种东西似乎只能用纯粹的、至高无上的爱来描述,然而即便“爱”这个字眼也无法涵盖其全部。这是一种最深挚的情感关怀,我此前从未体验过。它超越我们所能想象的一切具体情感,因而是至高无上的大爱而且它完全属于我自己,无论我此生做过什么它都是我的,不需要我有什么特别作为,也不需要我按照某种特定模式生活。这种大爱因我而生,无需任何条件!

沐浴在这种能量中,我如获新生,它让我产生一种终极的归属感,经过这么些年的苦苦求生,忍受了那么多的痛苦、焦虑与恐惧,我最终到达了目的地。

我,终于回家了。

后记

停笔掩卷前,我还有最后几句话想对读者说。任何时候都别忘了你的生命你做主——所以,请永远记住你自己的伟大。人生的道路怎么走才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我肯定是普天下都适用的,那就是无条件地爱自己,勇敢地活出最真实的自己!这是我从濒死经历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启示,而且我切切实实地感到假如早前的我能领悟到这一切,癌症就根本不可能发生到我身上。

当我们忠实于自我时,我们就成为真理在这个星球上显身的工具。由于一切生命都彼此相连,我们就能与周围的人息息相通,他们又与他们周围的人发生关联,如层层涟漪不断扩散出去。我们在世间的唯一使命就是成为爱,成就爱,让人生的答案依照最适合于我们自身的方式由内而外地显露出来。

最后,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为过的是享受人生的重要性,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人生都不要太过严肃。许多传统精神信仰体系的重大缺陷之一就是常常让我们把人生看得太严肃。虽然我对任何强加于人的教条教义深恶痛绝,但假如我不得不为精神治愈系疗法列举数条纲领的话,放在首要位置的一定是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要尽情欢笑——能对着自己开心大笑就更好!这比任何形式的祷告、冥想、诵经或改变饮食习惯都来得容易、来得奏效。如能常怀爱意、幽默处世,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就不会显得那么严重和棘手了。

在信息技术时代,每时每刻都有铺天盖地的新闻讯息向我们席卷而来,速度惊人、近乎光速。我们生活在压力山大、人人自危的时代,在提心吊胆时刻防范着“不期然”的灾祸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我们会忘了享受人生,忘了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生命就是一曲赞歌,是我们奉献给浩瀚宇宙的礼物。如果有一天我们要挥别这个世界,我们留在身后的记忆将是对我们所爱之人的宝贵馈赠。为自己,也为他人,我们都要活得乐乐呵呵,把快乐撒遍四周。

假如我们能以幽默的情怀笑对人生,能意识到自己就是天地大爱,那么我们就已经在这场游戏中占得先机。往搅拌器里再加上一盒上好的巧克力,成品的滋味就甜甜蜜蜜令人无法抗拒!

发现您生命的伟大与精彩吧,勇敢地向世界展示最真实的自己,我衷心祝您一生快乐。

——谨致合十礼!

安妮塔·穆贾尼

书评(媒体评论)

安妮塔的故事让我深信,每个人的心灵都能疗愈自己的身体。这会是一部改变千万人的书。

——奥普拉

这本讲述奇迹的书治愈了我的身体,改变了我的人生。推荐这本书并把它传播到全世界,我相信这是上天赋予我的使命。

——畅销书作家韦恩·戴尔博士

这本书提醒我,要过一种满怀激情的生活,而不是常常心存忧惧。无论生活给我们什么样的挑战,重要的是从中找到生活的恩赐。这本书真是太神奇了。

——畅销书《生命的重建》作者路易斯·海

安妮塔亲历死亡,在短时间内,她的身体神奇地不治而愈,这超出了医学上的一切理解范畴。安妮塔向我们证实,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

——《出版商周刊》

我们能否从别人的濒死体验中获得经验,改变自己?读了这本书,我自己也能生发出同样深刻的信念和觉悟吗?老实说,我想我做不到。但我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心灵更加敞开,带着安妮塔的经验走好我自己的路。推荐大家都来这样做。

——《纽约时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一个感动全球千万人的重生奇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安妮塔·穆贾尼
译者 何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8789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3224786
中图分类号 I712.5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1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Anita Moorjani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