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族(11)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孙运来主编的《中国民族(11)》介绍了56个民族中的彝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汉族五个民族,让读者深入了解这五个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内容。

内容推荐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均继承和普及。这本孙运来主编的《中国民族(11)》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

这本《中国民族(11)》是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本书包括了: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汉族五个民族。

目录

一、赫哲族

二、门巴族

三、珞巴族

四、基诺族

五、汉族

试读章节

二、精致的鱼皮服饰

赫哲族在历史上被称为“鱼皮部”,鱼皮服饰是赫哲族独有的民族服装,赫哲族的鱼皮文化艺术也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赫哲人代代相授并传承下来。赫哲人的先祖逐水而居,不擅长耕织,以渔猎为生,而且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条件恶劣、艰辛,只能依靠自然资源才得以生存。所以,生存的需要迫使他们使用鱼皮来代替棉、麻等纺织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鱼皮文化。而鱼皮文化与鱼皮制衣的技术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承载着赫哲族的一段文明和历史。勤劳勇敢的赫哲族人用他们的双手与智慧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段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独特的鱼皮制衣技术更充分说明了赫哲人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顽强意志与高度智慧。

鱼皮衣在赫哲语中称“乌提口”、“乌提廷”,赫哲族的鱼皮衣深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像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袖管宽而短,没有衣领,只有领窝。衣襟肥大,边沿均有花布镶边,或刺绣图案,或缀铜铃,显得光亮美观。鱼皮衣上的图案,制作精细雅致,古朴美观大方。裁剪做衣服的鱼皮,一般染上红、蓝、黑等颜色。扣子是用鱼骨磨制而成,兼作装饰用。

鱼皮套裤,赫哲语叫“敖约克”,是以怀头鱼、哲罗鱼、狗鱼之皮晾干为材料缝制而成的。套裤分为男女两种。男人穿的裤子在赫哲语种称为“又克衣”,上端齐口,裤脚下沿镶黑边。冬天穿上狩猎可以抗寒耐磨,春秋季节穿上捕鱼可防水护膝。鱼皮女裤,赫哲语叫“嘎荣”,是传统的女服。上边为齐口,裤角绣花纹或镶花边,以棉布制成的短衬裤穿于内,将鱼皮套裤穿于外。

鱼皮能制衣的文化是赫哲族渔猎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核心,鱼皮衣是赫哲族独有的民族服装,充分说明了赫哲人及其先民在征服大自然的实践中的勤劳和智慧。赫哲族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在密开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缝制鱼皮的骨针说明了赫哲族鱼皮制衣文化的悠久历史。赫哲族人的先祖逐水草而居,以渔猎为生,而且生产力水平极低,生活条件恶劣,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迫使他们使用鱼皮代替棉、麻等纺织品来制作衣服。

赫哲族鱼皮制衣的传统工艺主要有鱼皮熟制工艺和鱼皮缝制工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鱼皮都可以用来制作鱼皮服饰,赫哲人根据多年来的生活经验,挑选出了可以制作服饰的鱼皮。这些鱼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没有鳞的,如鳇鱼、鲇鱼等;有小鳞的,像狗鱼、干条鱼、白鱼等;最后一类是大鳞的鱼,草根鱼、鲤鱼等。

想要最后制成一件完整的鱼皮衣,这其中要经过很多个步骤,仅在缝制前就需要很多道复杂的工序。首先就是选料的问题,用来做鱼皮制品的鱼一定要是十几斤以上的大鱼,不同的鱼皮用途也都各不相同。一般来说,用来做衣裤的常选用草根鱼、狗鱼、干条鱼的皮,因为它们皮质柔软。狗鱼皮还可以染上颜色,剪成花边做衣服的贴边及装饰用;干条鱼皮还可以做乌拉。要想做出的鱼皮衣美观大方,那就应该选用大马哈鱼皮和鲤鱼皮,大马哈鱼皮的纹理细致美观,鲤鱼皮的鳞片较大,花纹自然、清晰。

在确定了所要选择的鱼皮后,要先将要剥皮的鱼进行简单的晾晒,在其表皮略显干燥时切去鱼鳍。在剥鱼皮时,先不去鱼鳞,先用利器在鱼的头身的相接处划开,然后沿着鱼腹部纵向切开,只穿透鱼皮即可,再用木刀将鱼皮与鱼肉分开。这样,一张完整的鱼皮就被剥了下来,然后再将鱼皮平铺在木板上使其阴干。当然,这样晾晒过的鱼皮还不可以直接用来缝制鱼皮衣,需要一个熟制鱼皮的过程。先将晾干的鱼皮卷紧放在木槽中,用木槌捶打,使皮质变得柔软,在捶打的过程中,鱼鳞会自然脱落。然后将玉米面洒在鱼皮上进行揉搓,直到鱼皮像布一样柔软。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用带有天然色泽的植物煮水将鱼皮染色,染好色泽后就该进行鱼皮衣的缝制了。缝制鱼皮的线是用胖头鱼皮制成,经过几道特殊工序后,鱼皮就变成了可以穿针的细线了。完成了以上的步骤,就可以开始缝制鱼皮衣了。

赫哲人传统生活鱼皮服饰主要有鱼皮衣、鱼皮乌拉、鱼皮手套、鱼皮帽、鱼皮绑腿、鱼皮口袋等,赫哲人拥有高超的缝制技艺,他们的图饰艺术可以说相当发达,他们的鱼皮衣饰品都十分的精美。他们会在鱼皮衣物上缝制一些象征着吉祥、祈福的图纹,比如说云卷纹、卷草纹、羊纹、蛇纹等等。

除了鱼皮服饰,赫哲人常常会制作一些鱼皮图腾和鱼皮剪纸。赫哲族信奉萨满教,主要表现为对祖先的崇拜、对神灵的崇拜以及对自然的崇拜。所以,萨满教所崇尚的图腾,是萨满的辅助神,能帮助萨满除魔、祛病,是赫哲族人镂刻、进行鱼皮剪纸时刻画的主要对象。赫哲族人的图腾大概可以分为自然类图腾与动物类图腾,其中自然图腾有日图腾、月图腾、星图腾、雨图腾、风图腾、火图腾、山图腾、水图腾等;动物图腾有虎图腾、豹图腾、鹿图腾、鹰图腾、熊图腾等。

在鱼皮剪纸中,鹿是最常见的,那是因为鹿是东北森林中比较常见的动物,而且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赫哲人民的心中,他们把鹿看做是长春、长青和长寿的象征,而且在萨满教中又尊鹿为神,所以,在赫哲族的鱼皮剪纸中,鹿的图案可谓丰富多样,千姿百态。赫哲族独具特色的鱼皮剪纸常常由赫哲族的妇女们来制作完成,而且赫哲妇女在剪刻的过程中,随心所欲,随意性强,不受任何艺术法则的约束,所以同样是表现鹿,但鹿的形象却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剪纸中出现的鹿的种类也不都是于篇一律的,在剪纸图案中出现的就有野鹿、马鹿、驼鹿、麝、狍等多种。而且,造型夸张也是赫哲人鱼皮剪纸中的突出特点,他们强调装饰的趣味性,常给所剪刻的动物形象增添许多新的部分。比如说可将鹿角变化为螺旋纹,或者将鹿的尾巴夸张成一长绺一长绺的马尾状,也可以将鹿腿演变为曲线形枝桠状。这些剪刻图案,正是赫哲人民艺术天分的展现。

在赫哲族人的剪纸中也常常有龙的形象出现。在这一点上赫哲人同满族人、汉族人一样,认为龙是对人友善并具有驱逐敌对恶魔能力的有生命的动物。所以,赫哲人也同样认为龙是人的庇护神。赫哲人会在感觉到背部疼痛时,用鱼皮或皮革剪出头对头的两条龙缝在长袍的背面,左右对称。还有,女人结婚的长袍上也会有类似的图案,这些小的生活细节都是希望得到龙的保佑。在赫哲人剪刻的龙形象中,因为手法不同,所以造型各异。有的在龙的身体上剪出很多大的鳞片,有的不剪出鳞片的就需要要借助于涂色来表现;龙体形状多为波浪状,有的则卷曲成螺旋形;龙头或是正面,有两只眼睛,或是侧面,有一只眼睛;既有带角的,也有不带角的;既有有腿的龙,也有无腿的龙。对于这种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幻想中的动物,赫哲妇女们随心所欲,信手剪来,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丰富的龙的形象。P9-12

序言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均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止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电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族(1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运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15746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2013071244
中图分类号 K28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6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