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俗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中国民俗文化》由徐潜主编,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编者想通过这本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本书介绍了:

内容推荐

《中国民俗文化》由徐潜主编: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它流传在老人们的口中,存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远古、今朝和明天。

《中国民俗文化》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一、龙凤文化

二、生肖文化

三、信仰文化

四、岁时文化

五、丧葬文化

试读章节

一、何为“龙”

关于龙的话题一直被人提及,但是何为龙?它是真实存在的吗?它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将从龙的形貌和龙的原型上来对其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龙的形貌

龙的形象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的。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

关于龙的形貌特征,古代文献记载主要为:

先秦《韩非子·说难》曰:“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东汉王充《沦衡·龙虚》曰:“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说:“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

北宋画家董羽提出“三停九似说”。三停: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九似: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

明代李时珍对龙形进行了论述。他说:“《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鬼,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声如戛铜盘。口有须髯,颌有明珠,喉有逆鳞。头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这个论述是古代文献中有关龙的论述的集大成者。

总之,龙的形貌综合了飞禽走兽、爬虫游鱼等各类动物的器官,并经过人们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形成。在人们看来,龙的每一个形貌特征都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宽阔隆起的前额象征聪明智慧,鹿角象征长寿,牛耳象征名列魁首,虎眼象征威严,鹰爪象征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富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善良,等等。显然,自然界并不存在具有这些形貌特征的动物,因此,就形貌而言,龙是根据人们的愿望和要求想象出来的,是人们心目中理想事物的化身。

(二)龙的原型

自古以来,龙一直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图腾。但是龙并非真实存在,完全是人们虚构出来的。用科学的眼光分析,龙的形象大概是先民在一种或多种动物的原型上,以神话思维加工改造而成的。关于龙的原型,目前学界尚无一致意见,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龙的原型是蛇,这个观点被大多数人所认同。下面我们就从龙的形貌入手来寻找龙的原型。

东汉王充说:“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王充所说“马首蛇尾”其实就是指马头蛇身。

南宋罗愿你雅翼》所载画龙口诀“三停九似说”也说到“项似蛇”。

北宋画家董羽说:“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

北宋郭若虚说:“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共同的特征:龙与蛇密不可分,身似蛇、项似蛇、腹似蛇,总之与蛇有很大关系。从历代的雕塑和绘画艺术中我们还可以明显看出:龙有一个滚圆的、修长的和带鳞状纹的身躯。显然,这就是蛇身,因此,蛇身是龙的主要形貌特征。据此推断:蛇就是人们所赖以想象出龙的依据,即龙的原型是蛇。

P2-3

序言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俗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15449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3063788
中图分类号 K892-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6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