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地与我默契(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
内容
编辑推荐

《天地与我默契(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编著者吴志翔。

本书试图探讨的就是朱熹理学思想的美学意蕴。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等,别称紫阳,卒谥为文,爵封为公,世称朱文公。徽州(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18岁举乡贡,19岁登第。青年时曾师事李侗,为二程四传弟子。曾任主簿、秘阁修撰等职,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朱熹理学体大思精,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影响深远,甚至辐射至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他的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伊洛渊源录》《近思录》《周易本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诗集传》等。其遗文遗著及讲学问答分别被后人汇编成《朱文公文集》《朱子遗书》和《朱子语类》。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天人论:至诚无间与审美空间

第一节 天:“粹然者”与“苍苍者”

(一)理:天的理想性

(二)气:天的生命力

第二节 诚:天人合一的根本依据

(一)“有一条脉络相贯”

(二)“诚者合内外之道”

第三节 思诚:“妙契一俯仰”之乐

(一)以“默”为特征的幽玄之境

(二)以“尽”为途径的思诚之道

(三)以“通”为表徵的经验融合

第二章 在世论:人生中的醒觉和忧乐

第一节 人生的觉解:“唤醒此心”

(一)“天何尝大,人何尝小”

(二)“诚而明,明而诚”

(三)“人心常炯炯在此”

第二节 “畏天”和“乐天”

(一)“至亲至切”的敬畏情感

(二)“不忧不惧”的乐天情怀

(三)浩浩大化中“自有一个安宅”

第三章 心性论:理欲圆通的中和之美

第一节 天理人欲并不对峙

(一)“心”的位置在哪里?

(二)“情”的空间有多大?

(三)“欲”的指向是什么?

第二节 理欲圆融如何可能

(一)私欲的澄汰

(二)情理的中和

第三节 从自然之道到自由之境

(一)自然主义人性的偏颇

(二)“克己”的内在体验之路

第四章 礼乐论:通往渣滓消融的和乐

第一节 超验与经验的统一

(一)“礼者天理之节文”

(二)“画出一个天理与人看”

第二节 天理与形式的契合

(一)礼乐形式的内在精神

(二)情理和欲望的精致化

第三节 渣滓消融的自由与和乐

(一)礼:从“守”到“化”

(二)乐:从“悦”到“乐”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地与我默契(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志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18523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4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2013185696
中图分类号 B244.7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