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里,作者马克·吐温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小说的主人公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他对家庭、学校和教堂都抱着反感的情绪,他不但随时和他的姨母开玩笑,还时常在学校和教堂里拿教师和牧师寻开心。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哈克贝利·费恩是小镇上公认的一个“野孩子”,但汤姆却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跟他和另一个玩伴一同偷跑到河里的一个岛屿上过起“海盗”的生活,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一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和爱。

内容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目录

开场白

第一章 贪玩好斗、东躲西藏

第二章 光荣的刷墙手

第三章 忙于打仗和恋爱

第四章 在主目学校大出风头

第五章 礼拜添花样

第六章 初识贝基

第七章 扁虱之争和贝基的伤心事

第八章 勇当海盗

第九章 坟池里的惨剧

第十章 狗吠的不祥之兆

第十一章 受到良心的谴责

第十二章 猫和除烦解痛药

第十三章 “海盗”帮扬帆远航

第十四章 快活的海盗露营池

第十五章 悄悄回家棵望

第十六章 初学抽烟

第十七章 葬礼

第十八章 托梦骗姨妈

第十九章 谎言被揭穿

第二十章 替贝基受过

第二十一章 校长的镀金脑袋

第二十二章 迷迩的羔羊

第二十三章 莫夫·波特获救

第二十四章 白天夜里利若两人

第二十五章 寻找宝藏

第二十六章 找到一箱佥子

第二十七章 战战兢兢的跟踪

第二十八章 印第安·乔的巢

第二十九章 哈克救了寡妇

第三十章 被困山洞

第三十一章 得而复失

第三十二章 “大家快出来,孩子找到了!”

第三十三章 印第安·乔的命运

第三十四章 成堆的黄金

第三十五章 哈克加入了“强盗”帮

结尾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贪玩好斗、东躲西藏

“汤姆!汤姆!”

没人答应。

“这孩子怎么搞的!”

老太太拉低眼镜从镜片上方朝房间看了看,然后她又抬高眼镜从镜片底下往外看。她一时显得有点不知所措,随后,她用虽然不是凶神恶煞般,但高得让每个角落都能听到的嗓门说:

“好,我发誓如果我抓住你,我就……”

她那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弯下腰,用扫把在床下猛捣。结果,只捣出来一只猫儿来。

“我从来没见过比这孩子更淘气的!”

她走到敞开的门口,站在那里朝满园子的西红柿藤和吉普逊草丛中看,想找到汤姆,可还是没有。于是她亮开嗓子朝远处,高声喊道.

“汤姆呀——汤姆!”

这时在她身后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声,她一转身,恰好一把抓住了一个小男孩的衣角,叫他想逃也逃不掉了。

“嘿!我早该想到那个壁橱,你躲在那里干什么?”

“没干什么。”

“没千什么?!瞧你那双手,再看你那张嘴,还有那浑身是什么?”

“我不知道,姨妈。”

哎,我知道,那是果酱——对,就是。我已跟你说过几十回了,不要动我的果酱,否则我就剥你的皮。快把鞭子拿过来。”

鞭子在空中晃悠—情况万分紧急——

“不得了!瞧你身后是什么,姨妈!”

老太太以为真的有危险,急忙转过身去。汤姆拔腿就逃,顷刻他爬过高高的木栅栏,一溜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波莉姨妈站在那儿先是一愣,随后突然轻声笑了起来。,

“这个该死的,我怎么老是弄不清他这套把戏?和我开这样的玩笑,也不知开过多少次了。难道我不该有所提防吗?老糊涂才是最大的糊涂蛋。俗话说得好,老狗学不会新把戏。可是天哪,他耍的鬼把戏从来没有两天是一样的,谁猜得到他的鬼主意?这可怜的孩子,他是我亲姐姐的孩子,不知怎的,我就是不忍心揍他。每次饶了他,我良心都受谴责;可是每回打他,又觉得有点儿心疼。今天下午他要是逃学,明天我非得让他干点活,惩罚惩罚他,否则我会把这个孩子给毁了。”

汤姆果然逃了学,而且玩得很痛快。他回家时正好赶上帮那小黑孩吉姆的忙,帮他在晚饭前劈第二天引火用的柴——至少他及时赶到那儿,把他所干的事讲给吉姆听,而活却是吉姆干了四分之三。汤姆的弟弟(确切地说是同母异父的弟弟)席德已干完了他那份活(捡碎木块),因为他是个很乖的孩子,一点也没有荒唐和捣蛋的习惯。

汤姆吃晚饭的时候,总是瞅机会偷糖吃,波莉姨妈这时开始问他,话里充满了诡计,而且非常巧妙——因为她要设点圈套,套他说出实话来。跟其他许多头脑简单的人一样,她很自负,并且相信自己很有点子,会耍弄诡秘狡猾的手腕,把自己极易被人识破的诡计当作最高明的计策,她说:

“汤姆,学校里挺热的,对吧?”

“是的,姨妈。”

“热得厉害,对不对?”

“对,姨妈。”

“你是不是想去游泳来着,汤姆。”

汤姆忽然感到有点慌张——一丝不安和疑惑掠过心头。他偷眼察看波莉姨妈的脸色,可什么也没有看出来。于是他说:

“没有啊,姨妈——呃,没怎么想去。”

老太太伸出手摸摸汤姆的衬衣,说道:

“可是你现在却并不怎么热,是吧!”她已发现衬衣是干的,却没有人知道她内心的真正用意,为此她感到很得意。而汤姆猜透了她的心思,所以他为防老太太的下一招来了个先发制人。

“有的人往大家头上打水——你瞧,我的头发还是湿的呢!”

波莉姨妈很懊恼,她居然没注意到这个明摆着的事实,以致错过了一次机会。可接着她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汤姆,你往头上打水的时候,用不着拆掉我在你衬衫领子上缝的线吧?把上衣的纽扣解开!”  汤姆脸上的不安马上就消失了。他解开上衣,衬衣的领子还是缝的好好的。

“怪事!我还以为你准是逃了学去游泳了。我原谅你,汤姆。我看你并不像外表那么坏,可也就这一次,下不为例。”

她一面为自己的计谋落空而难过,一面又为汤姆这一次竞能如此温顺听话而高兴。

可是席德却说:

“哼,我记得你好像给他缝领子用的是白线,可现在却是黑线。”

“嘿,我的确用白线缝的!汤姆!”

P2-4

序言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著述颇丰。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时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名著之一。自从1876出版以来,曾受许多读者的欢迎。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儿童惊险小说,故事十分有趣,情节也很紧凑,读起来往往使人惊心动魄。但它同时又是一部写得极其完整和谐的具有严肃内容的作品,有着其深刻的内涵,但全书的复杂和深刻性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让人全部看透的。我们每一次读它都可以体会到比前一次更多的东西。

作者在构思这个故事时,已经感受到美国现实的悲惨。他为了寻找在充满痛苦的当时的美国生活中所找不到的愉悦,便转向南北战争以前的岁月,描写童年时代的生活。根据他在自传中的叙述,这部书中的圣彼得堡镇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故乡汉尼拔镇描写的,书中有几个主要人物的原型就是他的亲戚和儿时的玩伴,书中的情节处理汤姆寻获宝藏和印第安·乔之死以外,主要也都是取材于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到,正是作者怀着一种看待愉快生活的心情看待他的童年生活,所以这本书在他的作品中最富于诗意和浪漫气息,并且是最令人愉快的。不过,又因为作者童年生活的汉尼拔镇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诗意的王国,其中市侩、骗子和奴隶贩子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作者也批判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深刻地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的风尚和贪财心理,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里,作者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小说的主人公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他对家庭、学校和教堂都抱着反感的情绪,他不但随时和他的姨母开玩笑,还时常在学校和教堂里拿教师和牧师寻开心。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哈克贝利·费恩是小镇上公认的一个“野孩子”,但汤姆却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跟他和另一个玩伴一同偷跑到河里的一个岛屿上过起“海盗”的生活,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一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和爱。

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在主日学校里,他拿出卖刷墙特权时得到的财宝换来的条子去领取新本《圣经》,结果当有位太太考问他《圣经》内容时,他却答得牛头不对马嘴,引得大家瞠目结舌。当他和贝基的关系出现“危机”时,他便“大步流星走出教室,翻过小山,走到很远的地方,那一天他是不打算再回学校了”。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贝恩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在第二十三章,汤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勇敢地站出来作证,解救了莫夫·波特,它再次体现出汤姆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优秀品格。

汤姆和哈克这两个孩子,都是人们眼中的“不守规矩”的“顽童”。可是,在作者的笔下,他们却显得生气勃勃,十分可爱。而那个完全不顾儿童兴趣、一味强求他们循规蹈矩的姨母,那个以责罚学生为消遣的醉鬼老师,那个无聊的、催眠的牧师,却使人觉得讨厌。至于像席德那样的“模范儿童”,更是令人感到厌恶和鄙视。

小说中的圣彼得堡镇的小市民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缩影。在汤姆和哈克在两个孩子的衬托之下,当地的“有教养的”社会显得毫无光彩。正如汤姆在学校里的调皮捣蛋反映了资产阶级腐败的教育体制的失败一样,他在教堂里的恶作剧也说明了宗教仪式和牧师的布道是怎样的虚假无聊。汤姆所引起的狮子狗和甲虫的那场趣剧与庄严的宗教仪式形成了一个绝妙的对照。在这一喜剧性的场面中,汤姆固然是全神贯注的,但那些“虔诚的”成年人对这个插曲也同样感到浓厚的兴趣,都把布道和祈祷这些“神圣的”事情置之度外,这等于对宗教的虚伪做了一针见血的讽刺。

马克·吐温在描写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儿童时并没有仅停留在人物的一般刻画上,而是按照儿童的天性发展,对儿童的心理方面也作了较深层次的描述。在第三十五章中,当哈克请求汤姆让他“入伙”一起当强盗时,汤姆说:“总的说来,强盗比海盗格调要高,在许多国家,强盗算是上流人当中的上流人,都是些公爵之类的人。”尽管这些见解出自儿童之口,但它却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印象。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儿童所能思考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它又是本写给一切人看的高级儿童读物。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他们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所以,别林斯基谈到它的时候,也说这种书是“写给一切人看的”高级儿童读物。

一个多世纪以来,汤姆·索亚成了美国小说中少年主人公的开创性人物。后来的作家也写了不少这一类型的人物。但是,“汤姆·索亚比他们所有人都活得久长”——吸引的读者越来越多,吸引力也越来越强。的确,我们也知道,为作者本人特别“偏爱”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素有“男孩们的田园牧歌”之称,而他的这种地位还从来未曾被超越过。

书评(媒体评论)

“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契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把握当下语文教学的脉搏,译文精到,导读精准,设计精美,是中小学生应用课堂教学、运用课外知识的最佳读本。

——孙绍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新课标必读彩绘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马克·吐温
译者 钟文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1067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2013171558
中图分类号 I712.84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5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