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慕尼黑白
内容
编辑推荐

她,进入德国家庭且深探他们的灵魂感知,有关碧娜鲍许与荷索,尼采或徐四金;她,识得剧场大师并为台湾策划德国狂潮系列剧展,引介卡斯登穆勒和欧斯特麦耶导演带来德国剧场创新气息;她,为莒哈丝、毛姆、卡夫卡、卡缪、佛洛依德等文学心象着迷不已;她,身为媒体驻欧特派员,与各个意见领袖遭逢,写下达赖和哈维尔等的探访故事;还有对自己的身体心灵,如何安置慕尼黑史坦柏格湖的寻思追问。

她,是谜样的陈玉慧,也是诚恳为读者找思想找典范找答案的陈玉慧;她的身影行迹遥远飘忽,然她总是将世界带到你眼前,让你真实看见,孤寂沉迷的自己。

如果你曾经读过近年某些文学大赏的散文佳作,却对於那些极端诗化、妆饰繁复的散文难以倾心,那么陈玉慧的《慕尼黑白》绝对能唤醒你对散文的信心。

内容推荐

  《慕尼黑白》是台湾最权威的欧洲新闻特派员陈玉慧,三十多年来深度探访欧陆,求学、问禅、与世界文豪交游、和国际领袖对话、身心灵深度漫游之真实记录。  《慕尼黑白》作者陈玉慧是作者、导演、演员、新闻记者、文化策展人和社会活动家,绝无仅有的真实发现,在极致纯净的优美文字中逐一呈现,明亮清晰的灵魂之光,足以照亮晦涩幽暗、复杂难解的生命荫谷。

目录

序 在父亲的房间

1 记忆遥远

 我为何写作?

 问神

 心湖

 台北从未离我远去

 巴黎日记

 情人杜拉斯

 身识书

 巴伐利亚的蓝光

 你亲爱的姐妹

 我与明夏

2 歌德魂灵

 一个蛇人的故事

 他不需要好莱坞

 你什么时候回来,聚斯金德?

 亲爱的康斯坦丝

 在杜林诺遇见尼采

 给韩斯的一封信

 只有足球才能救德国

 我看足球

3 作家秘密

 海斯密丝的蜗牛

 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

 你够聪明,但抱歉,我更聪明

 爱写情书的卡夫卡

 西蒙娜·波伏娃的爱情

 四分之三的我是同志

 叔本华那只狗

 他简直是太神了

 鼻祖的怪朋友

 弗洛伊德的女学生

 弗洛伊德的沙发

4 真实发现

 发现热那亚

 丹·布朗的高度抄写

 你练习了吗?

 改变捷克的一张唱片

 有人痛恨萨特

 女权主义者,小心

5 剧场风云

 毕希纳,你满意吗?

 那一夜,在台北

 那一夜,在法兰克福

 二十一世纪的德国剧场

 德国狂潮来了,国王来了

 西边来的男子

 为自己点一首歌

 娜拉就在你身边

 再也不要过那漫漫无止境的长夜

 挪威是他们共同的名字

 邂逅罗伯特·威尔逊

 请问,戏这样演不行吗?

 科尔不能看的戏

 鼓掌人的技艺

试读章节

我为何写作?

我一直努力做别的事,尤其是与写作无关的事,但到头来,我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即便是与写作无关的一切,也是都为了写作。

我为何写作?与我的童年有很大的关系。

我一向认为,母亲当年遗弃我,对我一生的感情生活影响重大。也对我的写作生活影响重大。

五岁半那年,我的母亲因三度怀孕,无暇照顾我,决定将我送至台中外婆家,母亲事前未明说,但我似乎有某种预感,不愿前去,坐三轮车到火车站,要下车前,我死命拉着三轮车上的扶杆不愿下车,我可能在抗议父母长期对我的忽视,但他们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这小孩死脑筋,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母亲将我的手从铁杆上用力拉下来。

到了台中外婆家,母亲一直未告诉我,她将就此离去,我一个人坐在角落,不知不觉睡着后,醒来,母亲已走,我才知道她将很久之后才会回来,我像个小疯子似的以穿脑般的尖声哭叫了一整个晚上,外婆没理我。外婆重男轻女,她不喜欢女孩,何况像我这样不讨人喜欢的女孩。

那时我还不会写字,但我心里有许多话要说。

那时外婆家还没有电话,我虽有话想说,但从未说出。我的外婆并不管我,我经常坐在她的理发店里看着窗外,不然便是为她打扫头发。那年夏天,四舅高中毕业刚好没事,他曾以自行车载我出去玩,一次到一家新建的教会,多年后,我还记得教会的彩色玻璃窗,色彩非常诡异,我在许多年之后的梦里还经常梦见。

一次去打芒果,我们和一群人带着竹竿潜入别人的芒果园,把半生不熟的芒果打下来,园主出来追打,我们必须仓皇地逃命,那是我第一次做坏事,但我舅舅更多年后,偷的不只是芒果,是一家农会。

外婆把芒果放在米缸里等着变熟,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芒果的滋味。还有一次,舅舅和同学在河边游泳,我不会游,坐在大石头上看他们游。看鱼,看石头。我外婆后来也搬到河边一栋房子,我也经常坐在河边看着流水,一坐便是好几个钟头。我大学读庄子说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想到的便是童年这个时分。

那次,四舅载我回家,因他想快点跟上他的同学,速度不得不加快,他没顾及坐在后座的我,使我的脚踝不慎卷入车轮,受了重伤,有一阵子走路有一点跛。

更多时候,我躺在外婆家的和式房间,望着天花板发呆,在心里想着所有要告诉母亲的话。那些长串的话我记在心里,一直到上小学都会背,但后来忘了。我从来没对母亲说过。那两年我几乎没说过话。我和外婆雇用的几个理发小姐同睡,她们老叫我说话,要我笑,见到人就要笑。我想我没笑过。

那时我如果学过写字,我想我会写信给我的母亲。或者上帝?那时我的上帝是我从黑人牙膏盒上剪下来的黑人,我把他当神,每天向他膜拜。

在近两年的时光里,母亲并未来探视过我。我好几次计划逃回台北,我那时以为只要沿着一条路一直走,经过小土地庙,经过演戏的野戏台下,且得从那戏台下穿过去,我就会走到台北。我因为这个想法而比较放心,且一直在等着那个戏班子来搭台演出。但他们似乎一直没再来演过,倒是别的戏团到庙口去演。

回台北后,我们住在北市近郊圆通寺附近的一栋平房,我因长久离家而对父母很陌生,第一天,母亲把我送到幼儿园去,我以为从此她又不回来,站在门口,好说歹说都不进去,我没有尖叫般地哭叫,只是不停地流泪。  我非常害怕,我以为我若走进那里,从此便只有自己一个人了。

母亲无可奈何把我带回家,后来,父母让我留在家里等小学开学。

那是圆通寺附近的平房,我开始面临极大的烦恼,动辄与蛇遭遇。我每看见蛇便动弹不得,神经紧绷到最高点。

开学后,父母教我上学去时要说再见,给我东西时要说谢谢,我全闭口不说。父母说,如果我不肯说“爸妈,我上学去了,再见。”这句话就不准上学。我一个星期没上学。我到今天都不喜欢客套,但我可以使用自如了。但我仍然不太说谢谢,说时其实都不挺真心。

我从来不知道撒娇是什么。我不知道这对我的写作是否有什么影响。

上小学那些年,我没什么特别,被老师指定当卫生股长,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卫生股长要做什么,那样当了几年。中学也一样,数学物理化学开始跟不上,去补习也没用,其他科目还可以,历史国文英文常拿最高分,常常读东方出版社的各种侠义小说和福尔摩斯侦探小说,我特别喜欢中国侠义小说。

印象中,有一次我母亲到学校来找老师谈事情,她谈的事以及她穿的旗袍的颜色我都不喜欢,有同学问我,那是你妈妈吗?我冷静地看着她说,不是。

我幻想自己是孤儿,而他们不是我的父母。

那些年,我开始大量集邮,每天看着各国的邮票,想象那些国家和那些国外的人的异乡生活。

另外一个异乡经验是父亲把我送去教会,我在教会背《圣经》唱圣歌,背对了,外国牧师便会送我一张外国圣诞卡,那些圣诞卡都是旧的,上面写了英文的祝福字和短笺,我也这样如此想象寄卡片者的人生。圣诞节时,外国牧师会用小卡车载着小朋友去各处教会唱圣歌,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的巡回演出。

小学三或四年级,父亲订了《国语日报》,有一天,我读到报纸上有征文比赛,题目是肥皂洗手。我没告诉任何人,就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寄去参加,结果我得了第一名,后来得奖通知寄来时,我父亲吓了一跳,以为寄错了,但没寄错,他从此对会写肥皂洗手的我有点刮目相看。

我上中学时,以会说黑色笑话闻名,常常逗同学哈哈大笑。有个国文女老师在教到陈之藩的《失根的兰花》时;中断上课,哭了十几分钟后还停不住眼泪,宣布提早下课。她有个十岁的孙子,那年由美返台,有时便到课堂来和我们上课,我记得他在课堂上画了很多裸体的人。

从小,我喜欢发明游戏,定规则请小孩来玩,初中一年级起我便对导戏有兴趣,曾导了一个戏叫“冷暖人间”,我让同学戴高顶帽及穿写着“资本派走狗”的衣服,让他们在地上爬行并且哀嚎着要求自由,那就是我所谓的人间恐怖。那时我十三四岁吧,同学都已经在交男朋友,并且都已经有月经,我好像跟她们不太一样。

P3-7

序言

在父亲的房间

明夏(Michael Cornelius)

他的眼睛看得很远

因为童年时他去过天堂

所以他的字句才能在蓝天白云里流动

——Else Lasker Schaler

我曾经好几次谈论过陈玉慧的写作风格,我开始觉得,我想很多人应该也注意到了,陈玉慧的文学世界愈来愈成熟完美了。

那文学世界的神奇之处一直在于她独特的文字叙述能力,她经常是文字的魔幻师,只有她才有那种节奏和旋律,只有她才能把内在活动如电影画面般呈现出来,像心的跳动那么自然。

那些句子从深沉的灵魂里灵光乍现,那光线明亮清晰,足以明亮幽暗的荫谷。

我是有偏见的,因为我是她丈夫。而且我的中文完全不行,我只能期待她的翻译,我可以说的是,我了解她的文字是因为我那天生高度古怪的直觉,我天生能明白她在说什么。

不管她以什么形式写作,不管她以英文或德文翻译给我,或者有时我也忍不住将她的文字输入翻译机,我自始至今都觉得,她叙述文字的语调是绝无仅有的,我可以毫不迟疑地指认出来。

我同时发现,中文如此适合她,中文是以单字组成,而那些单字有时像图象,中文可以像一连串的蒙太奇影像连接,不像德文有那么严格的造句文法,读者并不是从白纸黑字里去了解中文,而是从那些字与字之间的留白去了解,陈玉慧的文字因此无法翻译,但她是幸运的,她知道如何巧妙地使用中文,她竟然可以如此写作,怎么不令人羡慕?

对我,陈玉慧的句子经常像诗。她的一篇一篇的散文逐渐成为我的灵魂。读她的文章就像坐在美丽的河岸,然后逐渐进入冥想。在我的精神之眼,中文一直流过,我完全了解,她的文字如此美,如此深奥,她的文字具有音乐性。我为什么能完全明了?即便我不懂中文?因为我是她的灵魂伴侣,因为我便是她文字的化身。

做为作家,你得爱上文字。那些文字人人都在使用,但只有少数人才能独特地使用他们,如果你为他们找到节奏,找到旋律,甚至找到画面,他们便成为你的缪斯。写作是神奇的,充满神性,那些美好的句子拥有他们自己的生命。写小说时,突然之间,你写的故事或人物活了起来,那么,那小说便不再是草稿,故事从此拥有身躯,他会流汗也会流泪,他会忍耐,也会发笑。我热爱这样的时刻,即便你所创造的是恶魔。

玉慧曾经告诉我,写作是她活下去的方式。我很晚才开始写小说,我也只有在开始写小说后才了解她在说什么。我面对我内在的恶魔,只有在写小说时,我才可能远离那些黑暗。玉慧也说,只有写作才能使她的生命完整合一,无论如何孤独和苦痛,写作便是救赎。

亲爱的读者,你可以在陈玉慧的作品中察觉这些,这本散本集更不会例外。我要特别提到的是这本散文集里的《给韩斯的一封信》,因为此文最能代表陈玉慧散文风格,优美及具有诗意,成功地为一位逝去的人立传,同时传达了大时代的讯息和对战争的省思。

韩斯是我父亲,他死前留给了我一本书。那本书他只印了三份,那并非日记或自传,那是一本记录,他把他一生做过的一百件成品印成一本目录。书内附有一百张照片,那些成品都是为我们而做的,桌子,椅子,柜子,木偶,画作或者木刻,他在照片之下作了说明,把过程和历史都说得清清楚楚。

我父亲在他很年轻时便退休了,从此便沉浸在自己的木匠嗜好里。他在地下室有一工作室,他喜欢并且会做各式木制品,包括巴伐利亚式的家具。他的习惯便是在完成作品之后,在作品背后写下自己的心得,那些心得还包括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看法,现在这些心得便是他留给我的全部文字。

而我对他有如此多的记忆。多少次我到地下室去找他,我闻到木头或蜡味,他向我解释如何使用刨木或其他工具,他老是用同一只铅笔记录这些制作过程,现在这些沙发或柜子背面都找得到他的痕迹。

今天我翻开那本记录书。他写着那一年如何雕刻那只如今仍放在我们家门口的皮诺丘(Pinocchio),他在皮诺丘木偶背后写着,当他用斧头砍在树上时,那棵树轻声地告诉他,轻一点,别伤到你的木偶。他又写着:这是一位试着雕刻木偶的人的故事,每当他要砍树时,树木便会与他说话。

如今,我父亲的家具也与我对话。他们仿佛便是我父亲灵魂的再生。

那本书的最后一页,我父亲问:生命有任何意义吗?我的父亲说,有的,那些木制品和他说话。还有,他说,不要只说不做,只有去实践生命,生命才有意义。

我的妻子便是如此理解他,并为他写了一篇纪念文。韩斯一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他是伟大的人,受尽了战争的折磨,发愿要让我们过他没能过的生活。他给我们留下永恒的东西。

我的父亲死于茵梦湖边的一家医院。那一年他九十岁,心脏病发。他是我这一生唯一触摸过的尸体。我进入那间房间时,他的眼睛尚微微张开,他的身体像白蜡一般,就像毛泽东或列宁死后那样,我想对他说什么,但是我突然崩溃了,我俯在他胸前,他的身体硬得像块木头,我对他说许多愚蠢的话,我的父亲沉默着,他躺在那里,他永远对我有那么多耐心。过了一会,我站了起来,我开始照相,我以为镜头可以为我见证,并且为我记下所有我那时无法忍受的悲伤,或者,也只有这样的动作可以取代那时我的无助。就在那样东按一下西按一下时,我看到我父亲正在微笑。我之前并没有看到这微笑。

那时,我确知我的父亲便在那间房间。我确知。我确知他站在窗前,他在微笑。

我为他取下他手上的结婚戒指和桌里的电动刮胡刀,我将之放人那只他用了多年的旅行包,我为他合上他微开的眼睛,然后离开那间父亲的房间。

书评(媒体评论)

  她经常是文字的魔幻师,只有她才有那种节奏和旋律,只有她才能把内在活动如电影画面般呈现出来,像心的跳动那么自然……那些句子从深沉的灵魂里灵光乍现,那光线明亮清晰,足以照亮幽暗的荫谷。  ——明夏(Michael Cornelius)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慕尼黑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玉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2772
开本 32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