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园林胜迹
悍如金石的枯柏
白居易宵眠竹阁
乱世年代的“护身符”
以石交友见性情
论道山川雨露图书室
仰贤亭话丁敬身
宝印山房藏宝多
扶桑名士题印泉
鸿雪小径访东坡
弘一法师出家赠印
张钧衡复掘闲泉
萧照一夜画四壁
鲁迅品茗四照阁
剔藓亭里辨古碑
高朋满座题襟馆
莼鲈下酒在鹤庐
创社之地数峰阁
小龙泓洞见观音
吴昌硕笑侃缶亭
围棋高手金鉴的石棋盘
华严经塔风铃响
皖派篆刻鼻祖邓石如像
观乐楼里兰花香
观乐楼中“一耕夫”
延展史脉的文泉
最小的桥——“锦带桥”
“金砖”做的茶桌
一尊胸像载友情
结友百年纪念碑
镇社之宝汉三老碑
浙派篆刻鼻祖丁敬坐像
小盘谷的布政使
十年宰相半芋头
还朴精庐连遁庵
潜泉水清现水母
直把西湖作鉴湖
几度变迁的杜庄
康有为手书“湖山最胜”
后山石坊的来历
下编 艺苑撷闻
(一)谁释春风满园中
朱德:西泠印社应当重放光彩
郭沫若与“杭州书画社”
彭冲:“秋气春风”赠印人
李瑞环:篆刻艺术是民族艺术的珍宝
李岚清:篆刻艺术也可以成为对外交往的桥
乔石:发展金石书画艺术
江泽民:我是个金石爱好者
李铁映:到这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
刘云山:百年名社文化精深
(二)撷翠揉红此处境
南社雅集留诗篇
两社一家亲
湖畔诗社举旗四照阁
马尔智新婚蜜月流连孤山景
西子湖畔神仙侣
文人才子聚孤山
曹聚仁的外书房
“印冢”今日何处寻
向“中国的古文化行敬礼”的泰戈尔
常客经亨颐
大干居士旧地重游
吴昌硕王个移师生情浓
盛宣怀让地
底奇峰护社
丁辅之的嘱托
失而复得的印谱
十二方田黄印的坎坷路
“吝啬”富商的西泠情
一份沉甸甸的遗嘱
出嫁印社的“小女儿”
“西泠印社中人”印归来
鲐背老人与捐献证书
劫后余生聚西泠
一幅书法两段情深
提携后辈的王福庵
西泠花簇一点红
饶宗颐拨墨写西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