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峰编写的这本《我们走了有多远——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实践》饱含着人文关怀,倾注着学生为本,借鉴过程性评价的思想,通过反映学生经过体育学习的发展与变化的教学案例,从实践层面解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改革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对接上,提供了大量丰富、真实、鲜活的草根素材。希望本书能够为课程理论的研究者和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上有所启示;为深化课程改革、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造优质的体育课堂,提供有益的帮助。
图书 | 我们走了有多远--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实践/难忘教育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潘雪峰编写的这本《我们走了有多远——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实践》饱含着人文关怀,倾注着学生为本,借鉴过程性评价的思想,通过反映学生经过体育学习的发展与变化的教学案例,从实践层面解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改革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对接上,提供了大量丰富、真实、鲜活的草根素材。希望本书能够为课程理论的研究者和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上有所启示;为深化课程改革、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造优质的体育课堂,提供有益的帮助。 目录 第一篇 教育理念更新 “树人”还是“造器”的选择 让每个孩子做精彩的自己 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 让每个学生享受体育的阳光 关注儿童:体育教学的应然取向 兴趣: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平等: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 鼓励: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信心 选项:为终身体育奠基 换个视角审视学生的“违纪” 理念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 第二篇 课堂教学变化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 自主学习与和谐指导 自主学练教学模式推介 共赢:没有败者的学习 合作:团队的力量铸就成功 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体育课堂的主流 小组互助:合作的一种具体形式 教学不仅仅是告诉 探究:改变知识传递的方式 情境教学:让身与心完美结合 教学设计:让学习方式多样化 兴趣: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时间高于内容”:发展体能的重要原则 创新就在身边 第三篇 教学评价改革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评价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数真的那么重要吗? 为学生铺就进步的阶梯 评价也是学生的权利 表扬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体育课堂即时评价的变化 体育学习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的宝典 第四篇 课程资源与管理 三门球:球类家族新成员 区域性的课程资源开发 体育课程资源就在身边 课程资源开发基于生活,服务生活 拓展常见器材的功能 “活用教材”教,用“活教材”学 他山之石:SPARK带来的启发 “走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 第五篇 我们还在路上 依然热议“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 课堂教学还存在“目中无人” 目标与内容:谁先谁后 目标多元变成面面俱到 教学分组还需进一步完善 新课程下存在“科学的放羊”吗? 情境本该为体育学习服务 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我们走了有多远--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实践/难忘教育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雪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14106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6 |
出版时间 | 2013-02-01 |
首版时间 | 2013-02-01 |
印刷时间 | 2013-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807.01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