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师要学孔子/大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天,有数以万计的学校在学习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孔子、马卡连柯等教育大师。那么,向大师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与大师同行”系列读本,正是要把大师的经典理论通俗化,真实地再现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品读大师经典,与大师对话”的学习过程中实践探索。雷玲主编的《大夏书系·教师要学孔子》为其中之一,读本以一个个详实的案例,让我们直接触摸到大师理念的本质,并学以致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个细节问题。

内容推荐

雷玲主编的《大夏书系·教师要学孔子》中充满了一线教师的体悟与践行,以实践者的视角解读孔子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以真实朴素的教育故事展现学习孔子教育思想的过程,读来亲切可感又充满现场感。《大夏书系·教师要学孔子》能让读者看到传承了千年的教育精髓在今天的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被借鉴与运用,值得学校管理者和每位教师细细研读。

目录

吾学篇

学校与管理

1 半部《论语》求解校园管理之道 / 白雪

2 知孔子教育之思想晓学校管理之方向 / 肖志高

3 孔子教育思想蕴涵的素质教育理念 / 张广祥

4 孔子“内省之道”与德育“内省机制” / 韩雪泉

5 孔子与校长施政 / 鸦彬

教书与育人

1 善学与善诲 / 杨德伦

2 “有教”与“教无类” / 向家春

3 穿越千年的经典课堂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 李德亚

4 “爱”人更应“尊重”人 / 张学民

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陈崇财

6 像孔子那样当老师 / 袁占舵

7 我读孔子的11点感悟 / 王喜红

8 孔子怎样做老师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 徐昌才

教与学

1 “学”中有“导”,以“导”促“学” / 左昌伦

2 对“学而时习之”的解读 / 缪建平

3 “生本”滥觞于孔子课堂

——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 / 赵克明

4 思皆源于学 / 王付旺

5 从“有教无类”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刘志远

6 七悟孔子 / 袁占舵

吾行篇

学校与管理

1 “仁爱”的品牌效应 / 李德胜

2 夫子校的“夫子经” / 冯爱东

3 孔子教育思想在“洋思” / 刘金玉

4 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 / 李成泉

5 相邀孔子来校园 / 冯爱东

教书与育人

1 育“温、良、恭、俭、让”之人 / 任华芬

2 透过孩子的“心墙”…… / 赵红婷

3 学做“教育的布道者” / 程立海程彩娟

4 爱,纯净心灵的甘露 / 金明春

5 孔子怎样批评学生 / 张衡

6 教育机会时时有 / 袁光仁

教与学

1 课堂中的生命成长 / 陕声祥

2 “因材施教”话语文 / 李建珍

3 “学而时习之”,养成好习惯 / 朱秀婷

4 变“要我画”为“我要画” / 王明姐

5 不“齐步走”,不“一刀切” / 张兴梅

6 “学会”,“会学”,“乐学” / 张兵

7 “举一反三”学语文 / 赵锁庆

8 我看“因材施教” / 谢明芳

吾思篇

学校与管理

1 孔子教育智慧与学校文化品格 / 成尚荣

2 跟孔子学校园管理 / 高鹏

3 中庸治校 / 薛卫平

4 《论语》中的儒学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 陈帆

5 悟读孔子管理经 / 程立唱贾为峥

教书与育人

1 师者,以谁为师 / 薛茂红

2 跟孔子学班主任之道 / 孙凯

3 嬉皮王的检讨书 / 陈学生

4 温故,知新,为师 / 缪建平

教与学

1 广采百花酿佳蜜

——谈孔子的“由博返约”教育思想 / 王付旺

2 熟稔《论语》三句可为师 / 罗树庚

3 “启”“发”语文 / 周步新

4 大道至简

——孔子思想指导下的教与学 / 许织云蒋美丽

5 换个角度看学生 / 张进

6 孔子教育原则进课堂 / 陆青春

7 质疑,让课堂在互动中生成 / 杨先武

8 牵牛饮水还是顺藤摸瓜 / 周云

9 用夫子观解答“植树问题” / 陈健

试读章节

学校与管理

1.半部《论语》求解校园管理之道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

(摘自《论语·里仁》,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4页)

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孔子的管理思想同样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教育管理服务,其管理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求解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基本观点。我认为,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性有其共性和一般性;二是人性在后天受外力影响或改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使每个人的人性产生差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何种形式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要很好地进行管理活动,就必须对人有必要的了解。孔子认为,要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即应该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和创造能力。这就是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的思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从而共同实现管理目标。

据此,在现今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人性的特点,在把握教育工作人员共性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校里每位教职员工的性格特点,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要依人情、人性而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使管理处于有序状态。

求解2:“.礼治”与“仁政”

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依据“礼”与“仁”而提出的管理原则与管理方法,今人概括为“礼治”与“仁政”。这一概括体现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核心为人本主义、仁爱主义、中庸主义和理性主义,即所谓的“仁、义、礼”。

在具体方法上,孔子在《论语》中提出要重教化,“富而后教”,轻刑罚,并反对过度榨取,要把人当做人,给予人起码的生活条件。他还提出要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树立君主权威。

我认为,在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仁”是它的核心。“仁”实际上是孔子德治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孑L子的管理,离不开“仁”,而今天的教育管理,同样也离不开“仁”。在儒家文化中,“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仁”和“义”排在五常之首,可见它们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仁”是指“仁爱”,也就是指爱人,即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仁者人也”,“仁者爱人”,这是“仁”的最基本的含义。只有每个人都怀有仁爱之心,社会才能团结和谐。而在教育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中,应该把科学管理与仁爱之心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教育管理中贯彻科学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在教育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求解3:“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是指不分贫富贵贱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的“有教无类”满足了平民入学接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合现状,我认为,教育管理要有利于扩大教育对象。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要求适龄儿童人人必须入学接受教育,这就需要缩小城乡差别和东西部差异,力求达到教育公平。

求解4:主张“为政以德”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认为,此处讲的是只要以道德治国,就会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儒家的“为政以德”,就是倡导管理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对被管理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而作为一名管理者,在思想品德上,要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精神。同时,儒家强调通过“为政以德”来树立管理者的道德形象,在现代教育管理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求解5:德育管理思想

孔子非常重视德育管理。德育管理思想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提出“以德育人”、“以德治国”,都体现了德育在孔子教育管理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做法有:树立榜样,正面引导——“见贤思齐”;严格要求,尊重爱护——“既往不咎”;身体力行,及时反馈——“听其言而观其行”;自我反省,自我改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教育管理者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服人,只有自身品德高尚,其管理才能更有成效。

求解6: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孔子主张根据内容和听课对象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小班教学、集体教学和游历教学等形式。他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重要环节:“学—思—习—行”,教学方法可谓灵活多样。

P3-5

序言

向中外大师学习

我经常讲三句话: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因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死守过去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怎么能培养出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方法更是日新月异,教育处在不断改革之中,只有改革,教育才能发展。教育要改革,但不是走老路,而是另辟蹊径,不断创新。当然,创新不是胡思乱想,别出心裁,而是对过去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反思和完善。怎样才能做到教育创新?就在于学习,在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特别要学习教育大师的理论和思想,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领悟教育真谛,增强教育智慧,创造教育风格。

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有过许多教育改革创新的教育大师。他们对教育有精辟的理论见解、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是我们今天在教育改革创新中最需要认真学习和领悟的材料。不是说要改革要创新吗?不是说不走老路吗?可是怎么又去学习前人的东西呢?改革创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前人的思想和经验中悟出来的。而且许多教育大师说出了教育的真谛,他们的教育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在教育实践中更显光辉。

向大师学习,要领悟他的精髓,不能摘用片言只语,要与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联系起来,讲启发,想体会,要和大师作心灵的对话,才能真有所获,才能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有所创新。

《现代教育报》主编雷玲,选择了几位中外教育大师,征集了校长、老师从吾学、吾思、吾行三个方面来谈他们的心得和体会,谈他们是怎样学习的,思考了什么问题,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践行,编纂成集。这给广大教师学习做了一个示范,也给我们以诸多启示。

顾明远

2011年11月4日于求是书屋

书评(媒体评论)

阅读教育家,重要的是阅读他们的热情,阅读他们的创造力,因为教育的成功在于热情,在于创造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 程红兵

若我们想和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等教育家交朋友,就从读他们开始吧。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 储朝晖

陶行知、孔子、叶圣陶等教育家都是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我敬仰他们,他们的伦理道德、为人之道以及教育思想都对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每当我有机会,我就会静下心来再一次走近大师,用心感悟教育的真谛!期待着:《教师要学陶行知》、《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教师要学孔子》、《教师要学马卡连科》快快与大家见面……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吴正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师要学孔子/大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99345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0-092.2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