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李守常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师名家之作数量激增,质量上乘,对此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这本《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李守常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作者傅斯年、李守常、朱希祖)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这本《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李守常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作者傅斯年、李守常、朱希祖)是其中一册。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李守常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收录了《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李守常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三册内容。

目录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

李守常史学要论

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

试读章节

在中国详述比较史料的最早一部书,是《通鉴考异》。这是司马君实领导着刘敛、刘恕、范祖禹诸人做的。这里边可以看出史学方法的成熟和整理史料的标准。在西洋则这方法的成熟后了好几百年;到十七八世纪,这方法才算有自觉的完成了。

史学便是史料学:这话是我们讲这一课的中央题目。史料学便是比较方法之应用:这话是我们讨论这一篇的主旨。但史料是不同的,有来源的不同,有先后的不同,有价值的不同,有一切花样的不同。比较方法之使用,每每是“因时制宜”的。处理每一历史的事件,每每取用一种特别的手段,这手段在宗旨上诚然不过是比较,在迎合事体上却是甲不能转到乙,乙不能转到丙,丙不能转到丁……徒然高揭“史学的方法是以科学的比较为手段,去处理不同的记载”一个口号,仍不过是“托诸空言”;何如“见诸实事之深切著明”呢?所以我们把这一篇讨论分做几节,为每节举一个或若干个的实例,以见整理史料在实施上的意义。

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以分做两类:一、直接的史料;二、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周书》是间接的材料,毛公鼎则是直接的;《世本》是间接的材料(今已佚),卜辞则是直接的;《明史》是间接的材料,明档案则是直接的。以此类推。有些间接的材料和直接的差不多,例如《史记》所记秦刻石;有些便和直接的材料成极端的相反,例如《左传》、《国语》中所载的那些语来语去。自然,直接的材料是比较最可信的,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种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间接的材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论断,要随时随地的分别着看。

直接史料的出处大致有二:一、地下;二、古公廨、古庙宇及世家之所藏。不是一切东西都可在地下保存的,而文字所凭的材料,在后来的,几乎全不能在地下保存。如纸如帛。在早年的幸而所凭藉者是骨,是金,是石,是陶,是泥;其是竹木的,只听见说在干燥的西域保存着,在中国北方的天气,已经很不适于保存这些东西于地下。至于世家,中国因为久不是封建的国家,所以是很少的,公廨庙宇是历经兵火匪劫的。所以敦煌的巨藏有一不有二,汲冢的故事一见不再见。竹书一类的东西,我也曾对之“寤寐思服”,梦想洛阳周冢,临淄齐冢,安知不如魏安僖王冢?不过洛阳陵墓已为官匪合作所盗尽,临淄滨海,气候较湿,这些梦想未必能实现于百一罢?直接材料的来源有些限制,所以每有偏重的现象。如殷卜辞所纪“在祀与戎”,而无政事。周金文偏记光宠,少记事迹。敦煌卷子少有全书。(其实敦煌卷子只可说是早年的间接材料,不得谓为直接材料。)明清内阁大库档案,都是些“断烂朝报”。若是我们不先对于间接材料有一番细工夫,这些直接材料之意义和位置,是不知道的;不知道则无从使用。所以玩古董的那么多,发明古史的何以那么少呢?写钟鼎的那么多,能借殷周文字以补证经传的何以只有许瀚、吴大潋、孙诒让、王国维几个人呢?何以翁方纲、罗振玉一般人都不能呢?(《殷虚书契考释》一书,原是王国维作的,不是罗振玉的)珍藏唐写本的那么多,能知各种写本的互相位置者何以那么少呢?直接材料每每残缺,每每偏于小事,不靠较为普遍、略具系统的间接材料先作说明,何从了解这一件直接材料?所以持区区的金文,而不熟读经传的人,只能去做刻图章的匠人;明知《说文》有无穷的毛病,无限的错误,然而丢了他,金文更讲不通。

以上说直接材料的了解,靠间接材料做个预备,做个轮廓,做个界落。然而直接材料虽然不比间接材料全得多,却比间接材料正确得多。一件事经过三个人的口传便成谣言,我们现在看报纸的记载,竞那么靠不住。则时经百千年,辗转经若干人手的记载,假定中间人并无成见,并无恶意,已可使这材料全变一翻面目;何况人人免不了他自己时代的精神:即免不了他不自觉而实在深远的改动。一旦得到一个可信的材料,自然应该拿他去校正间接史料。间接史料的错误,靠他更正:间接史料的不足,靠他弥补;间接史料的错乱,靠他整齐;间接史料因经中间人手而成之灰沉沉样,靠他改给一个活泼泼的生气象。我们要能得到前人所得不到的史料,然后可以超越前人;我们要能使用新得材料于遗传材料上,然后可以超越同见这材料的同时人。那么以下两条路是不好走的:

一、只去玩弄直接材料,而不能把他应用到流传的材料中。例如玩古董的,刻图章的。

二、对新发见之直接材料深固闭拒的,例如根据秦人小篆,兼以汉儒所新造字,而高谈文始,同时说殷虚文字是刘铁云假造的章太炎。

标举三例,以见直接间接史料之互相为用。

例一 王国维君《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王静安君所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两篇(《观堂集林》卷九),实在是近年汉学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原文太长,现在只节录前篇的“王亥”、“王恒”、“上甲”三节,下篇的“商先王世数”一节,以见其方法。其实这个著作是不能割裂的,读者仍当取原书全看。P6-8

序言

一、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师名家之作数量激增,质量上乘,对此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本丛书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三、丛书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

四、为丛书系列之计,故以史学、国学、文学、一般学术著作之顺序编排。

1.单种书文字量过少的著作,寻二三种内容相近,或作者为同一名家者,则合成一册,字数以30万字为限;

2.单种书文字量超过5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下两册;

3.单种书文字量超过10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中、下三册。

五、所收著作,版本不一;流布之中,文字错讹;择其善本,一一折校。现虽为通行横排简体,然尽量保持二三十年代原貌。

1.人名、地名、异体、通假,仍从原书繁体;

2.标点符号,从作者习惯,非排版差误者不予改动;

3.“的”,“底”一类文字之分,均从原书;

4.遇原书字句有疑问者,非有根据不予更改,力求保持原貌。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丛书,工程浩大、环节繁多,编辑、校对、照排、印制人员虽勉力为之然错漏不免,还望方家谅解之余不吝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李守常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斯年//李守常//朱希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083259
开本 16开
页数 3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7-53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