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84(精)/中外文学名著典藏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乔治·奥威尔编著的《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讽刺小说,与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英国小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合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该书自1949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65种语言,全球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该书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英国《卫报》“人生必读的100《1984》”、兰登书屋“100本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并被多个国家列为中学生必读书目。书中创造的一些新词,例如:“新语”、“双重思想”、“老大哥”、“停止犯罪”等已被收进权威英文词典,由作者的姓氏也衍生出“奥威尔式”、“奥威尔主义”这样的通用词汇,并且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此外,该书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音乐剧和网络版连环漫画。

内容推荐

在《1984》里,乔治·奥威尔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泯灭亲情、爱情、人性的恐怖世界。书中描写了一个叫做“大洋国”的极权统治社会,在那里,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历史每天都在被伪造,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历史记录都将被毁掉,记忆不再可靠,人们每天在仇恨中生活。人性也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虽然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但是却让每一个经历或熟知该类历史事件的人看过《1984》后都会产生一种触目惊心的契合感。书中刻画的人类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试读章节

温斯顿看着眼前那由木材撑着的墙头、钉着硬纸板的窗户、盖着波纹铁皮的屋顶、东倒西歪的花园围墙组成的十九世纪的破败老房,以及被空袭得只剩下破砖残瓦的地上长出的野草丛,还有许多鸡笼似的、像是忽然从炸弹清出的大块空地上冒出来的肮脏木房子,他努力回想着童年时代的情景,以证实伦敦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幅景象。可是,他根本就回想不起来。他的童年记忆一片空白,仿佛发生过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按照新潮语的叫法,真理部应该叫真部,真部的大厦与周边视野中的其他任何建筑都截然不同。它有着金字塔式的庞大外形,外部是发亮的白色混凝土,总共有三百米高。白色的墙面上,用极其漂亮的字体写着党的三句口号: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

据说,真理部在地上和地下各有三千个房间。外表和大小与其相同的建筑,在伦敦其他地区还有三所。它们周围的建筑都只是陪衬而已。这四所高大建筑,可以从胜利大厦的屋顶上一览无余,它们组成了整个政府机构。真理部掌管新闻、娱乐、教育和艺术领域,和谐部处理战争问题,仁爱部维持法律和社会秩序,富民部管理经济事务。按照新潮语的说法,应该叫它们真部、和部、爱部和富部。

仁爱部最让人感到害怕,连一扇窗户也没有。温斯顿从未去过仁爱部,就连靠近仁爱部大厦半公里的范围内他都没有涉足过。因为,这个地方只有处理公事才能进入,里面除了到处都布满铁丝网和铁门以外,还有许多隐蔽的机枪;甚至在大厦周边的大街上,也有警卫在巡逻。这些警卫都穿着黑色的制服,携带双节警棍,看上去一脸凶相。

突然,温斯顿转过身来,表情祥和而乐观。他是迫使自己这么做的,他认为这是面对电子屏幕时的最好表情。他走出起居室,走进了狭小的厨房。他离开真理部时正是吃午饭时间,但他没有在食堂吃。厨房里除了一块发黑的面包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可吃的东西。就连那块发黑的面包,也是他原本打算明天早上吃的。架子上有一瓶无色的液体,瓶身上贴着一张白色的标签,上面简单地写着“胜利杜松子酒”几个字。这种酒就像中国的米酒一样,散发着一种令人难受的油味儿。温斯顿拿下这瓶酒,倒了将近一茶杯,硬着头皮一口吞下,那样子就像在吃药似的。

 喝完酒,他立刻面色通红,眼角还流出泪来。这玩意儿跟硝酸似的,喝下去时,只感觉后脑勺上像是被人打了一记警棍,肚子里像有一把火在烧。不过,这种火烧感接着就消退了,他的感觉也跟着就好多了。他拿出一盒胜利牌香烟,从挤瘪了的烟匣中抽出一支烟来,却一不小心把烟竖了起来,结果烟丝全都掉到了地上。他成功地抽出了第二支烟,然后回到起居室,在电子屏幕左边的一张小桌子跟前坐了下来。他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支笔、一瓶墨水和一本厚厚的空白笔记本。那个笔记本是四开的,装订讲究,底面是红色的,封面上印着大理石花纹。

他这间起居室里的电子屏幕,安装的位置不同寻常。通常情况下,它应该被安装在进门正对的墙上,以方便看到整个房间;可是,现在它却被安装在对窗户的墙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温斯顿走到电子屏幕旁边一个浅浅的壁龛边上,坐了下来。当初修建这个壁龛时,大概是打算在里面放书架吧。温斯顿坐在壁龛里,尽量远离电子屏幕的控制范围。当然了,这只能让他的行动躲开电子屏幕的视野,他的声音还是能被听到的。这间屋子奇特的布局让他所处的位置可以避开电子屏幕的监视,他想到了该做他现在要做的事。

不过,他的这个念头也是刚刚才有的。就在他刚才从抽屉中拿出那个本子的一刹那,他想到了要这么做。这个记事本特别精美,纸张虽然有些发黄,却十分光滑。这种纸张,至少是四十年前生产的,因为近四十年来一直没有再生产过。他猜想这个本子的寿命远不止四十年。他第一次看见这个本子时,它还在本市一家发霉的旧货铺里。这个小旧货铺位于伦敦某区一个破破烂烂的贫民区里。当时,这个本子就躺在旧货铺的橱窗里,他一眼就看中了它,一心想着怎样才能得到它。照理来说,党员是不允许去普通店铺里购买东西的,那就等于是“在自由市场上交易”。不过,不去“自由市场”怎么买鞋带、刀片这类东西呢?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渠道能获得,所以这条规矩执行得并不严格。这么一想,他朝四周张望一下发现没人,就溜进小铺子,用二元五角钱买下了这个笔记本。当时他并没有想到用它来做什么。他把它放进皮包,忐忑不安地回了家,就像自己犯了罪似的。这样一个本子,即使里面是空白的,也很容易被人怀疑。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开始写日记。由于早已没有法律了,那也就无法可犯,所以说做任何事情都是合法的,当然包括写日记。不过,如果被人发现了,即使不会判死刑,也至少要服二十五年苦役。温斯顿把一个笔尖插在笔杆上,又吸掉了上面的油。这种老古董式的鹅毛蘸水笔,就连签名时也没有人再用了。不过,这支笔可真来之不易,是他花了不少力气才偷偷弄来的。因为,他认为只有真正的笔尖,才配在这个精美的乳白色本子上书写。事实上,他已经很久没有手书了,所以有些不习惯。平时他一般都用录音器口授,用笔写的不过是一些简短的便条。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当然是不可能用录音器口授的。他用笔尖蘸了墨水,停顿了一下,觉得肠子里一阵翻动。随后一个标题从笔下流到笔记本上,1984年4月4日,字体纤小而笨拙,他用后背倚着椅子,感到一阵束手无策。首先,今年是不是1984年,他一点儿把握也没有。不过,这个日期大致应该是对的,因为他肯定自己今年三十九岁,而他生于1944或1945年。但是,要想知道自己生日的确切日期,在当今的世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P3-5

序言

乔治·奥威尔(O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作家。在世界小说界,有所谓“反乌托邦三部曲”,即苏联扎米亚京的《我们》、英国小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奥威尔的这部《1984》。

简单地说,本书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情节离奇、怪诞,却似乎符合社会发展的某些规律。小说描述了极权主义的恶性发展,展望了一个可怕的结局一人性被扼杀,自由遭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单调。

同本书一样,奥威尔的成名作《动物庄园》也是一本很有洞见一虽然同样偏颇一的小说。书中主人公全是动物,故事情节荒诞不经,颇有喜剧色彩,这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恐怖的感觉。但是《1984))则完全脱去了喜剧气息,恐怖入骨的感觉弥漫着整个作品。

这里所说的恐怖,不是血淋淋的具体场面,而是一种人性泯灭的无望之感。比如,小说描述了一种官方语言,叫做“新潮语”,它被强制使用,其目的在于把单词量减至最小,这样一来,除了国家颁布的概念,人们将无法思考其他任何东西。又如,每个党员都无权拒绝官方的监视,每个房间都装有无法关掉的电子屏幕,而屏幕会把每一种声音准确地传递给“思想警察”……

《1984》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不但受到普通读者推崇,更是深得学者的青睐。小说中独创的几个词语,比如“老大哥”、“双重思想”、“新潮语”、“思想警察”等等,已经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大家公认,《1984》是对集权主义的最形象描述,也是最尖锐的反抗。《纽约时报》赞誉此书:“这一代人中,没有其他任何一部作品能像本书一样,唤起我们对自由的深切渴望,以及对专制的切齿痛恨。”很多人坚信:“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会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事实上,《1984》并不是单纯的政治小说,而是试图追问人性的善恶、美丑以及实现的途径。对于人性的关怀,使小说没有沦落为干瘪的教科书和宣言。否则,它不可能吸引全世界范围内的广大读者。小说中,即使谈论的是政治,其背后所关注的仍然是人性。使政治与人性水乳交融,这也许是奥威尔创作的最成功之处。

总之,这是一本略显深奥的书,可以反复阅读,每次都有更深的理解。对于读者来说,本书既是智力的挑战,也是获得智慧的一个难得的机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84(精)/中外文学名著典藏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译者 富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13713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5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