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孩子听话60招(珍藏白金版)/家长必看经典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第10招 尊重孩子人格尊严

孩子阶段是人格尊严的形成时期。这一阶段,孩子慢慢萌发了自尊心,也就是有了自己做人的尊严。如果家长在这一阶段懂得尊重孩子,那么孩子长大后就可以在社会上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一、“全家幸福一起上”

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太高,要求孩子必须“要优秀,要全面发展”,还经常对孩子说些“将来能不能住上好房子,能不能被人瞧得起,全家就全指望你一人啦!”这样的话。这种要求完全是建立在不尊重孩子的尊严上。

现代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都是“四二一综合征”,四个老人和一对父母共有一根独苗,全家幸福全寄托在孩子一个人身上。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家长们也是各种特长班齐上手,打骂责备一起来,完全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尊严。

在某机关工作的妈妈,一天翻看10岁女儿小雪的日记后大吃一惊。日记中几乎篇篇都是小雪对沉重课业负担的哭诉:“妈妈逼我学这学那,真不知道这种日子何时是头?”而让妈妈感到困惑的是,孩子为什么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呢?

自从小雪上了小学,妈妈就发觉孩子与自己越来越疏远了,直到看了小雪的日记后妈妈才恍然大悟,原来小雪讨厌自己的“诲人不倦”。

其实,小雪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上学期期末考试又考了全班第一,可妈妈还是不敢放松,在假期里为小雪报名参加了奥数、作文、英语和钢琴辅导班。小雪在日记里抱怨:“这个假期可真累呀,我每天都在为妈妈学习,连玩的时间也没有。我恨她,我真希望自己不是她的小雪。”

小雪有个小缺点,做事有点磨磨蹭蹭。每次做作业稍微有点慢时,急性子的妈妈总是对着她大发雷霆,常常把小雪骂哭,有时气急了,还动手打。每次被打骂后,小雪总是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半天不出来。

“我是妈妈的出气筒,我现在也特别想有个女儿,我也拿她出出气。”“妈妈发起火来真可怕,她是我的妈妈吗?”日记中的话像针一样刺进母亲的心。

看了小雪的日记,母亲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家长们总是在不断地给孩子增加压力。学校减负了,家长得给孩子加码。都说是为孩子自己的将来铺好路,难道里面真的没有一点自私的成分吗?当家长对孩子宠爱得无以复加的时候,孩子往往也就失去了人的尊严;当孩子不令家长满意,家长恨铁铁不成钢、滥施惩罚的时候,孩子往往也失去了人的尊严……

有的家长会说:“小小的孩子有什么人格呢?”所谓人格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其实小孩子也渴望尊重,例子中的小雪不就很渴望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吗?这怎么可以说孩子会没有人格呢?

所以说,孩子有人格和尊严,只是家长习惯把它们忽略罢了。

家长不能单以一个“望子成龙”来辩解,以一句“无可奈何”来搪塞。家长以自己的“权威”威慑孩子,甚至动之以武,有时稍不随心,就在孩子身体上烙上自己的手印,这就是不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表现。这些都是要坚决予以制止的。

二、尊重不够,惩罚有佘

许多家长对待不太听话的孩子常常是采取打、骂的方法。不论什么原因,也不认真调查和考虑孩子犯错的出发点,动则先打一顿再说。挨了打的孩子,往往一开始害怕,时间一久就被打“皮”了。

对孩子来说,当打骂成了家常便饭,自尊心受到伤害,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更加不听大人的话,更加难管。

小光在下午上课之前,看见一枝画笔掉在自己和大维桌子之间的地上。小光拿起来一看,这不就是大维上午没找到的那枝笔吗?

在小光正准备把画笔放在大维桌上的时候,凑巧大维正走了过来。他望着小光手中的笔,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小光像手中捧了炸弹似的,立刻神情慌张起来,把笔扔在他的桌上就坐下了。

整个教室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停止了两三秒钟。大维生气地问:“你为什么拿我的笔?”小光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好,呆呆地站在原地,脸也涨红了。大维又说:“怎么不说话,哼!”狠狠地瞪了小光一眼。

小光就这样被误会了。当他想张开嘴向大维解释清楚的时候,这件事又被老师知道了。老师认为被拿的画笔虽然是件不起眼的小东西,却是很严重的问题,便通知了小光的爸爸。

爸爸急匆匆地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看到自己的儿子正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生气极了,对小光说道:“你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情,真为你丢脸!”

小光想为自己辩解:“我没有……”话没说完就被爸爸打断了:“老师会错骂你吗?还敢狡辩!一定是你不对,你必须认错。”

小光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边哭边将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大维、老师和爸爸才知道错怪了小光。可是,小光的心灵已经深深地受到了伤害。

孩子犯了错误,一些家长就把惩罚当作教育,一定要训到让孩子记住为止。如果孩子有些反对意见或不服的表现,就更是变本加利、滔滔不绝地训斥,完全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孩子的人格尊严没有受到相应地尊重。

有的父母不只口头上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还滥用棍棒教育。调查发现,从城市到农村,有8%~12%的父母对孩子常常采取棍棒教育。挨打的孩子,往往开始害怕,然后造成怨恨心理,孩子的人格就会扭曲。

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一定要注重给孩子一种与大人平等的待遇,也就是给孩子一种做人的尊严。这样才能保持孩子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以促使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从尊重孩子人格尊严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从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开始进行教育,让“尊重”来沐浴孩子的心灵。

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高尔基工学团创办不久,马卡连柯到监狱去领学员卡拉巴林。

当马卡连柯和监狱长一起替卡拉巴林办理出狱手续时,马卡连柯要卡拉巴林暂时离开办公室。当时,卡拉巴林对此并不理解。

十年后,当卡拉巴林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时,马卡连柯才告诉他说:“我当时之所以叫你走出监狱长的办公室,是为了使你看不见担保你出去的条子。因为这个手续,可能会侮辱你的人格。”

卡拉巴林说:“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人道的接触。”

从监狱回来的路上,马卡连柯和卡拉巴林并肩而行,两个人边走边谈。但是,马卡连柯与他所谈的话题都是关于工学团的事,只字不提监狱的情况和有关他过去的事。

有一次,卡拉巴林询问马卡连柯:“请你直爽地告诉我,你相信我吗?”

马卡连柯诚恳地回答说:“过去的事不必提了……我知道你这个人跟我一样的诚实。”  马卡连柯还接连两次把带枪取巨款的重任委托给卡拉巴林去办理,这使得这位学员深受感动。最终,在马卡连柯的尊重下,卡拉巴林变成了马卡连柯的得力助手和继承者。

孩子也是一样,只要家长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每个孩子都会变成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首先,家长需要清除头脑中“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错误观念。孩子需要管教,但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在施教中,家长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

其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面对犯错误的孩子,父母应有一种自控意识,保持理智,要拥有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将教育推向极端。

再次,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这是没有错的。但是每个孩子的性格和智商都不一样,家长不要盲目攀比,认为别人的孩子能这样,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做到。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势必会让家长说出不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话和做出不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事情来。

总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不论孩子的大小,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只有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才会教育出听话的好孩子。

P39-43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向我们传授了让孩子听话的智慧和方法。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父母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这本书值得每一位父母认真阅读。

——成墨初,著名教育专家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教育没有公式可循,但作者提出的几个要点真的很精辟,这60招也简单易学,值得学习。

——李丹,《跟家教大师学家教》作者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方法和技巧的父母。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天才是夸出来的,一句粗暴的呵斥,会让孩子的自尊受到极大伤害。家长会说话,孩子才听话。如果您家里也有一个不怎么听话的“捣乱鬼”,如果您也为孩子不听话而苦恼,建议您学学这60招。

——张巍,《快乐在线》杂志社主编

如果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他任何要求都能满足,他的任性没有什么不愉快的后果,那么,他就会渐渐习惯于捣乱、不听话,最终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而一形成反叛社会的不良性格。

——吴颖岚,儿童心理学硕士,《中国少年儿童》杂志社编辑

目录

第一篇 懂得怎么和孩子沟通

 第1招 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2

 第2招 多创造和孩子沟通的机会/6

 第3招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9

 第4招 平等地对待孩子的言语/13

 第5招 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18

 第6招 不对孩子唠叨/22

 第7招 对孩子敞开心扉/26

 第8招 对孩子多一些信任/30

 第9招 学会向孩子道歉/34

第二篇 懂得尊重孩子

 第10招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39

 第11招 尊重孩子的语言/43

 第12招 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47

 第13招 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51

 第14招 善待孩子的朋友/55

 第15招 呵护孩子的梦想/59

第三篇 培养孩子快乐的心态

 第16招 健康的孩子才快乐/65

 第17招 教孩子学会调节情绪/68

 第18招 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72

 第19招 不强迫孩子做事情/76

 第20招 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80

第四篇 让孩子变得独立坚强

 第21招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85

 第22招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88

 第23招 赞赏孩子的奇思妙想/91

 第24招 鼓励孩子大胆地探索/96

 第25招 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99

 第26招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102

 第27招 家里的事多征求孩子的意见/105

 第28招 从小教孩子怎样理财/108

第五篇 正确地引导孩子学习

 第29招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12

 第30招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116

 第31招 不做孩子的“监工”/120

 第32招 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124

 第33招 正确地看待孩子的分数/128

 第34招 多和孩子的老师交流/132

 第35招 允许并引导孩子多读课外书/137

 第36招 教孩子正确利用网络/142

 第37招 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147

第六篇 从各方面教孩子做“人”

 第38招 用心培养孩子的爱心/153

 第39招 教孩子诚信,父母要以身作则/157

 第40招 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162

 第41招 帮孩子减弱嫉妒心/166

 第42招 好习惯,父母要在平常培养/170

 第43招 不回避对孩子的性教育/175

第七篇 受到赞赏的孩子更听话

 第44招 善于发现并赞赏孩子的闪光点/180

 第45招 及时夸奖孩子/184

 第46招 在他人面前夸奖孩子/188

 第47招 给孩子制定小目标/192

 第48招 在夸奖中指出孩子的不足/196

第八篇 面对孩子的错误要有“方”

 第49招 理解孩子的任性/201

 第50招 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205

 第51招 不要过分挑剔孩子的言行/209

 第52招 允许孩子犯错误/213

 第53招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217

 第54招 给孩子说理而不是“说教”/220

 第55招 让孩子学会自己反思/224

 第56招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227

 第57招 批评孩子不能小题大做/231

 第58招 不打击孩子的信心/235

 第59招 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239

 第60招 不给孩子贴上“坏”标签/243

序言

家长经常对孩子说:“要听话,听话才是好孩子。”可见,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听话的好孩子,这是家长们的愿望。

好孩子是听话的孩子,但听话的孩子却不一定是好孩子。这是家长要十分注意的问题。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教育子女的中心是让孩子服从父母,一切事情由父母做主。只要孩子乖乖听家长的话,服从父母的安排,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

这种教育方法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在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孩子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非是一个对家长言听计从的孩子。家长之前对好孩子的定义是有失偏颇的,需要与时俱进。

在生活中,家长稍加观察即可发现,受大人夸奖的“听话”的孩子,在学校是个特别听话、特别守纪律的好孩子,在家里也很少反抗父母,听惯了周围人的表扬和夸奖。

同时他们也往往最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心理脆弱。常见的特点是外表胆小、怯懦,很少有自己的意见。这样的孩子太过于压抑自己,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实际上,家长只片面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孩子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遇到问题时也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更是无力抗争,甚至会因长期压抑而引起性格扭曲。

因此,家长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认真思考一下好孩子的定义真的就只是这样的“听话”吗?我想,每位家长的回答应该都是否定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他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陶先生的主张十分精辟,也值得家长深思。

专家研究证实,两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开始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产生了独立做事情的愿望。家长这时就不能再对孩子说:“好好听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勤奋学习、讲道理、懂礼貌,有爱心、会创造……好孩子不再是一个只会学习的人,而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家长衡量好孩子的标准也不能再是简单的服从,而是应该具有独立意识又不盲从才是好孩子的标准。

家长的教育方式应随着孩子的成长改变。不再是对孩子进行约束,而是要多引导,多启发。听话,要听谁的话,让好孩子慢慢学会判断才是正确的选择。

家长要把孩子从两点一线中解脱出来,让孩子“野一点”。让他们在活泼愉快,静中有动,稳中加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也许这才是好孩子听话的最佳答案。

成墨初

2011年6月

内容推荐

句句有理,招招有据。谨以《教孩子听话60招》献给家有儿女的父母,愿天下父母都能有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经常说:“你能行,我相信你的能力。”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但在尝试的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孩子会很重视你的建议,合作关系自然形成。

胡丽英编著的《教孩子听话60招》讲述了:

好孩子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非是一个对家长言听计从的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首先明白。好孩子要听有理有据的话,而不是全盘接受。完全服从父母的话。

父母的话应该有理有据,让孩子心服口服并能有利于孩子心智的成长。父母不能一味让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而是要多引导,多启发。让孩子明白.听话,要听谁的话,听什么样的话,怎样听话。

编辑推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这个水平和智慧。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看书,学习教子育儿的知识和方法。

胡丽英编著的《教孩子听话60招》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向我们传授了让孩子听话的智慧和方法。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父母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这本书值得每一位父母认真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孩子听话60招(珍藏白金版)/家长必看经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丽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58458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