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徽因全集(3建筑)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套《林徽因全集》!在温暖的午后,夜幕的青灯下,品读林徽因的文字,体会那份恬淡和雅致!

午后两点钟,一个生水痘的六岁小女孩,扶着门框好奇地向外探望。厅口处射进来的一束阳光让她心中顿时涌起一片不可捉摸,不可思议流动而又恬静的瑰宝。

多年以后,长大的林徽因才明白,这莫可名状的情绪就是诗意。这诗意的阳光映照了她短暂的一生,这诗意的阳光也成就了她美丽的一生。

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虽然有梁思成用生命爱他,有徐志摩对他苦追不舍,有金岳霖为他守候,但她的魅力绝不仅在于此,更在于她卓越的才情和本真的生命。

《林徽因全集(3建筑)》中关于建筑的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她是清高的,她是世俗的,她是感性的,她是理智的,她却也是浪漫的。这都是她。不是很纯粹,但是值得细细品味。

林徽因,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青年时代求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遍访欧美,学贯中西。晚年虽遭战乱和病痛折磨,但其一生,无论在文学还是建筑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

她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设计工作,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及研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文学著作甚多,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译文等无所不包。

本全集收录林徽因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戏剧、翻译以及建筑方面作品,共分四部,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林徽因全集》。

读最全的林徽因文集——《林徽因全集(3建筑)》,了解最真实的林徽因!

《林徽因全集(3建筑)》收录了林徽因建筑方面的作品。

目录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和平礼物

达·芬奇——具有伟大远见的建筑工程师

试读章节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人民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极年老的旧城,却又是一个极年轻的新城。北京曾经是封建帝王威风的中心、军阀和反动势力的堡垒,今天它却是初落成的,照耀全世界的民主灯塔。它曾经是没落到只能引起无限“思古幽情”的旧京,也曾经是忍受侵略者铁蹄践踏的沦陷城,现在它却是生气蓬勃地在迎接社会主义曙光中的新首都。它有丰富的政治历史意义,更要发展无限文化上的光辉。

构成整个北京的表面现象的是它的许多不同的建筑物,那显著而美丽的历史文物,艺术的表现:如北京雄劲的周围城墙,城门上嶙岣高大的城楼,围绕紫禁城的黄瓦红墙,御河的栏杆石桥,宫城上窈窕的角楼,宫廷内宏丽的宫殿,或是园苑中妖媚的廊庑亭子榭,热闹的市心里牌楼店面,和那许多坛、庙、塔寺、第宅、民居。

它们是个别的建筑类型,也是个别的艺术杰作。每一类、每一座,都是过去劳动人民血汗创造的优美果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今天这些都回到人民自己手里,我们对它们宝贵万分是理之当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这各种类型、各个或各组的建筑物的全部配合:它们与北京的全盘计划整个布局的关系;它们的位置和街道系统如何相辅相成;如何集中与分布:引直与对称:前后左右,高下起落,所组织起来的北京的全部部署的庄严秩序,怎样成为宏壮而又美丽的环境。

北京是在全盘的处理上才完整的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和在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与气魄。这整个的体形环境增强了我们对于伟大的祖先的景仰,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对于祖国的热爱。北京对我们证明了我们的民族在适应自然,控制自然,改变自然的实践中有着多么光辉的成就。这样一个城市是一个举世无匹的杰作。

我们承继了这份宝贵的遗产,的确要仔细的了解它——它的发展的历史,过去的任务,同今天的价值。不但对于北京个别的文物,我们要加深认识,且要对这个部署的体系提高理解,在将来的建设发展中,我们才能保护固有的精华,才不至于使北京受到不可补偿的损失。并且也只有深入的认识和热爱北京独立的和谐的整体格调,才能掌握它原有的精神来作更辉煌的发展,为今天和明天服务。北京城的特点是热爱北京的人们都大略知道的。我们就接着这些特点分述如下。

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这个地址

北京在位置上是一个杰出的选择。它在华北平原的最北头:处于两条约略平行的河流的中间,它的西面和北面是一弧线的山脉围抱着,东面南面则展开向着大平原。它为什么坐落在这个地点是有充足的地理条件的。选择达地址的本身就是我们祖先同自然斗争的生活所得到的智慧。

北京的高度约为海拔五十米,地学家所研究的资料告诉我们,在它的东南面比它低下的地区,四五千年前还都是低洼的湖沼地带。所以历史家可以推测,由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的“中原”向北发展,势必沿着太行山麓这条五十米等高线的地带走。因为这一条路要跨渡许多河流,每次便必须在每条河流的适当的渡口上来往。当我们的祖先到达永定河的右岸时,经验使他们找到那一带最好的渡口。这地点正是我们现在的卢沟桥所在。

渡过了这个渡口之后,正北有一支西山山脉向东伸出,挡住去路,往东走了十余公里这支山脉才消失到一片平原里,所以就在这里,西倚山麓,东向平原,一个农业的民族建立了一个最有利于发展的聚落,当然是适当而合理的。北京的位置就这样的产生了。并且也就在这里,他们有了更重要的发展。  同北面的游牧民族开始接触,是可以由这北京的位置开始,分三条主要道路逼到北面的山岳高原和东北面的辽东平原的。那三个口子就是南口,古北口和山海关。北京可以说是向着这三条路出发的分岔点,这也成了今天北京城主要构成原因之一。北京是河北平原旱路北行的终点,又是通向“塞外”高原的起点。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这地方,不但建立一个聚落,并又发展成中国古代边区的重点,完全是适应地理条件的活动。

这地方经过世代的发展,在周朝为燕国的都邑,称做蓟;到了唐是幽州城,节度使的府衙所在。在五代和北宋是辽的南京,亦称做燕京;在南宋是金的中部。到了元朝,城的位置东移,建设一新,成为全国政治的中心,就成了今天北京的基础。最难得的是明清两代易朝换代的时候都未经太大的破坏就又在旧基础上修建展拓,随着条件发展。到了今天,城中每段街、每一个区域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劳动人民血汗的成绩。有纪念价值的文物实在是太多了。

P101-10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徽因全集(3建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徽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32507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5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6.2
丛书名
印张 7.8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