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误区和危机的全面爆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苏共的消亡。从而引发的改革的历史透视与思考。景勿吾等编写的这本《战后苏联改革的历史透视与思考》是“苏联东欧形势研究组”历时两年多就战后苏联和东欧形势进行的详细而客观的分析与解读,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了苏联的内外方针与政策的调整与失误。
图书 | 战后苏联改革的历史透视与思考 |
内容 | 编辑推荐 改革的误区和危机的全面爆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苏共的消亡。从而引发的改革的历史透视与思考。景勿吾等编写的这本《战后苏联改革的历史透视与思考》是“苏联东欧形势研究组”历时两年多就战后苏联和东欧形势进行的详细而客观的分析与解读,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了苏联的内外方针与政策的调整与失误。 目录 前言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1953~1984年):错过机遇的年代 第一章 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世界在变化 第二节 时代呼唤变革 第二章 内外方针政策的调整与失误 第一节 非不欲也:经济战略方针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从“和平共处总路线”到“全球进攻”战略 第三节 军事实力争夺压倒“和平经济竞赛” 第四节 万般筹谋半付东流 第三章 不堪回首话改革 第一节 理想·理论·现实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半是完善半是形式 第三节 跨不出去的理论误区 第四节 半截子经济体制改革 第五节 失败:难于避免的结局 第四章 社会主义大厦上出现裂缝 第一节 辉煌渐成过去,经济走向滑坡 第二节 多民族联盟中民族磨擦上升 第三节 党的凝聚力减弱,声誉下降 第四节 安德罗波夫壮志未酬 戈尔巴乔夫时期(1985~1991年):“改革的悲剧” 第五章 悲剧从这里开始 第一节 “新思维”——悲剧的脚本 第二节 国内改革的“迂回战术” 第三节 “新思维”外交——“按美国的条件结束冷战” 第六章 已是山雨欲来时 第一节 社会大裂变 第二节 苏共党内矛盾日益公开化 第三节 关于苏联政治体制的一些思考 第四节 政治上休克疗法——政治体制改革 第七章 危机全面爆发 第一节 政局失控,权力瘫痪 第二节 苏共的败落 第三节 罕见的经济灾难 第八章 结局:联盟解体,苏共消亡 第一节 联盟命运上升为斗争的焦点 第二节 联盟条约瓦解联盟 第三节 “8·19政变” 第四节 埋葬联盟 结束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战后苏联改革的历史透视与思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景勿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9026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8 |
出版时间 | 2013-03-01 |
首版时间 | 2013-03-01 |
印刷时间 | 201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751.221 |
丛书名 | |
印张 | 28.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7 |
宽 | 185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