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想法决定活法--钟南山健康访谈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想法决定活法,生活方式决定健康状态!

健康的“五大基石”,表达健康的科学正见。呼研所院士钟南山教您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想法决定活法——钟南山健康访谈录》是《人民日报》健康时报资深记者、《钟南山传》作者叶依对钟南山院士的近距离健康访谈录。

内容推荐

《想法决定活法——钟南山健康访谈录》是《人民日报》健康时报资深记者、《钟南山传》作者叶依对钟南山院士的近距离健康访谈录。

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早防早治,是健康的“五大基石”,依托于此核心理念,《想法决定活法——钟南山健康访谈录》表达了一位院士关于健康的科学正见。全文透过生动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健康养护点滴,钟院士告诉您“70岁的年纪,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的人生秘诀:想法决定活法!

目录

引子 做一个健康的人

前言

第一部 生活方式决定健康状态

 一、学会生活

 二、好呼吸 好身体

第二部 健康的五大基石: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膳食均衡、早防早治

 一、心理平衡

 二、适量运动

 三、戒烟限酒

 四、膳食均衡

 五、早防早治

第三部 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一、寒潮袭来,如何预防流感

 二、哮喘的规范化防治

第四部 对居家老年人N个健康忠告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现代人,尤其是身处职场,竞争激烈,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压力下工作,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常态。有的时候,一个人可能因为压力太大或者太劳累等原因,会不愿意去上班,不愿意进办公室。我是反过来的,压力越大,我越想进办公室,我好像从来没有过不想去,因为不想去的意识是对这个工作厌烦。工作压力对于我来说,有时候不是从上级来的,而往往是从病人来的,从科研而来,因为疑难问题要如何解决,科研课题要完成,不可能一下做得到,一定要评估,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我们前一段时间申请国家重点学科,后来又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在又要接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验收工作,我还计划申请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这些追求都会产生压力,但也是有压力才会产生新的动力,推动工作不断向前,能够建立更好的平台,给年轻一辈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当压力大的时候,紧张、焦虑、头痛、失眠、颈椎痛等都找到了你,怎么办?我的减压之道就是多用深呼吸调节,就是腹式呼吸,中医叫做丹田,吸气从丹田出来,慢慢的呼吸以后就深的呼吸,这样反复做几次。多数人一般呼吸只是停留在胸部,实际上最好的呼吸是用腹部。不要大口呼吸,就是平静的呼吸,再就是深,它能够调节心律,调整心态。太急了或者事情太多了,暂停一下,安静的深呼吸。采用的办法用腹部挺起来那种,做了几次以后就会对血压,对心律都有好处。方法很简单: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吸气过程中,胸廓上提,腹部会慢慢鼓起,再继续吸气,使整个肺充满空气,这时肋骨部分会上抬,胸腔会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秒,然后屏住呼吸5~10秒,停顿2~3秒钟后,开始新一次的呼吸。

这个简单的动作真给你帮大忙通过深呼吸训练,所有的肺泡都在产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进入血管,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如果可能的话,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0分钟会产生一定的效果。深呼吸助人减压,改善失眠状况。呼吸的深度和频率得到调节之后,绷紧的神经,缓解,因为压力造成的颈部不适也可以得到减轻。

不仅如此,深呼吸更能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病人的肺部都处于无弹性和扩张状态,影响肺活量。进行深呼吸,逐步增大肌肉收缩力,有利于胸、肺的有效扩张,增强肋间肌活力,弹性和肺活量,从而达到治疗和缓解病情的目的。

深呼吸还可防治高血压可以使剩下的肺泡工作起来。一般呼吸,80%~90%充分工作,剩下的肺泡处于浪费状态。采用胸部深呼吸,位于肺上部的肺泡就会开放如果再进一步做腹式深呼吸,肺下部的肺泡也会打开。

但是,已发生动脉硬化,尤其是高血压、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患者,以不进行深呼吸锻炼为宜,以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因为强烈的深呼吸虽使血液含氧量明显增加,却会使组织器官的供氧量显著减少。有心绞痛病史的冠心病患者,若强烈地深呼吸常会诱发剧烈的心绞痛发作。P30-32

序言

几年前,我满含敬意,向他怯生生地申请:可否触摸一下,他臂膀上带有传奇色彩的肌肉,他微微一笑,我得到应允。于是隔着衣物,我有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知到肌肉的力量。那时的钟院士,已年近七十。

我由此完成了对一个事实的印证。他将自己曾身为运动员的体育品格,带进了此后的生活,他一生奔波,但是,哑铃重量的攀升;拉力器强度的加码;鹿一般飞奔的速度;轻盈的俯卧撑……七十之年,一切依然如此生动,他用生活塑造自己。

因此,他的健康生活引百姓关注;他对众人身心,特别心理健康的倡导,闻者无不感佩。

力与美,这是生命永恒的主题。如今,力与美,与更甚一筹的思想,如此完美地集合于一个闪烁的光源——钟南山院士。我在这个时代,随着众人,扪心以示折服。正如在非典期间他的一位女同事这般赞美:“今天医学界,谁能像他?医德、医术、运动——德、胆、智、体、美,如此地全面!”

体育精神乃其人格!从懵懂年少爱上体育至今,算来60余载,体育运动竟无一日被他撂闲,他的生命,无论怎样历经磨难,无论身处隐忍与荣耀,欢欣与苦涩,体育始终形影相伴;体育运动于他,总好比肌肉给养骨骼。

如今,运动的能量,助他完成每天高负荷的运转,助他每天精神饱满,积极乐观。他的风范不仅是当代,也应是世间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杆:运动使人迟暮;活到老,运动到老;必须运动,因为你是一个人;吃饭是必须,是本能,体育运动,更帮助你完成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功能。

如钟院士一般热爱体育运动的人们,以各种运动方式追求着健康的生活,体现着生存的积极态度,展示着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体育运动需要时间,时间是生命,生命依托于什么?岂有美丽无须培育。

当我们羡慕地看见爱运动者容光焕发,并分享他们的风采时,难道还继续委顿于个人的借口?

上天把生命给予我们,郑重地置于我们的躯体,就像将美餐装进容器,这个容器就是我们的躯体。爱护我们的躯体,生命就长一些驻足,容器提前损毁了,装不了美餐了,生命就会回归天庭。

让灯燃得久一些,因为它早晚会熄。你我将再无机会。

当我完成《钟南山传》手稿时,便着手此书。因为敬佩钟院士的人,向往健康生活的人,会需要此书。

送一份科普,您回赠一份健康,我想,钟院士会由衷地为之欣慰。完成此书,于我又是一件幸事,带您走进钟院士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体悟健康真谛,汲取人格的力量。

叶依2011年7月于北京

后记

记忆中永远的18楼

2003年非典期间,他被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志称为:能采访到他,是钓到了一条“大鱼”,是的,钟院士是记者眼中的大鱼,直到现在。

第一次采访钟院士,是在2004年全国两会,当时很多记者将他团团围住。只要他的影子一出现,记者就会一下子围上一群。

真正的“短兵相接”,是在3年之后,同样是在全国两会,同样是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的全国政协医卫组委员驻地,这一次我有缘专访了钟院士。

从此,他再也没有错开我的视线。

如同走在平路上

那是2007年3月6日的下午,医卫组分组会一结束,钟院士就大步走出会议室。我正在会议室门口接药典委员会的老专家周超凡委员到新浪网,去做我们《健康时报》和新浪联合举办的专题节目,周委员出来了,我正要上前迎他,一下看见了钟院士。我于是立即调转方向紧跟着钟院士往外走,几米外的会议室门口,记者们“长枪短炮”早就围了个水泄不通,钟院士一头钻进楼道里。一个委员正好从餐厅路过这个楼道口,她哈哈地看着我直笑:“钟院士躲进楼道,还是被记者抓着了!”

我向钟院士提出了我采访的问题,他手上拿着文件,一副认真思考我问题的样子,我迅速取出相机,他边说,我边拍下了采访的照片。等他说完,我的主意已经有了。我问钟院士:“您在这样的环境接受过采访吗?”他身后的墙上一个大大的红箭头指向餐厅。我的想法是继续采访他,不能这样轻易就放过了他。

他于是用手向上一指:“那要不上去?”

后来钟院士告诉我,其实这时他的本意是想把我吓跑也就算了。

上面:18层。我非常清楚。可是,我说不上去了?那我这个记者是怎么当的呢?再说,那决不是我的性格。所以我当时本能地回答了一句:“好吧。”

开始两层我都是和钟院士能够并排走,到第三层,距离就眼看着拉开了。他竟然一步两个台阶,而且像走平路一样,而我是一路快步往上爬。到第五层,我已经是上气接不了下气,而这时又接了一个手机电话,我第一句就告诉电话里的朋友:“我要断气了。”说了几句就挂了。我向钟院士喊:“你倒是等我一下啊!”他好像根本就没听见。

我咬紧牙关,一口气往上冲!终于到了第15层了。可钟院士的人影根本看不见了,我心想:等我到了18楼,他已经和别人一起从电梯下去了,那我不是白爬了吗?!白爬还不算,多尴尬呀!我心里一急,几步冲到了18层。

“1809”,门开着,我放了心。

钟院士站在房间看着我,他大气不喘:“你没事吧?”

我根本直不了腰,大口地喘息不止。他给我倒了半杯凉水:“喝吧。”我说,好像小时候老师就说肺叶张着不能喝水,他说,我保证你没事。我于是把水喝了,果然好多了。

他让我坐下。他坐在椅子上,微笑着。我赶忙又拿出相机,心还在乱跳,手哆嗦着拍下了这时的他。在发稿时,我为这样照片加了图注:一口气爬上18层楼的钟南山院士,气定神闲。

“好,我现在开始接受你的考试。”他这样对我说。我于是开始采访他为什么可以如此地爬楼。

他的年龄,这一年已过七十。

他给了我半小时的采访时间。我知道,一般来说,他10分钟“打发”一个记者就算是时间长的了,特别是两会期间。大概因为我爬了楼,所以优待。  门外等着见他的人一会儿就排起了10来今,他执意等我采访完半个小时。我请求再约时间采访他,他说,我们还会再见的。

3月8日晚,我终于如愿以偿,等到了钟院士,他同意了我更长时间的采访。

直到今天,一些网站或纸媒体,仍然在“借”用我报道过的长篇采访和图片:钟南山院士的健康生活。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想法决定活法--钟南山健康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2795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2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2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