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是光着脚的哲学(古代智慧与现代爱情)/新民说
内容
试读章节

神的孩子曾完美如初

这些原初的人类,是依照诸神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他们直立行走,就像我们现在一样,但是,如果他们想要快跑的时候,就会伸出所有的手脚,绕成圈,像风滚草一样向前翻滚。

“从前,人类并非是现在的样子。”阿里斯托芬开始了他的故事。事实上,最初的人是圆的,像一个球。在原初状态,我们比现在更加强大,也更加具有自足性。我们最初有一个脖子,圆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圆圆的头,两张脸分别朝着前后不同的方向。我们球形的身体有着圆圆的背和两侧,有四条胳膊和四条腿。

这些原始的人类同时有一对生殖器,分别置于球形身体外部的两边。这就是我们原初的样子;现在的我们,只不过是人类原初完美的形态被劈开后,破裂的一半而已。正如阿里斯托芬在神话开头所说,这些完整人类的球状,正是从圆圆的神圣天体那里继承过来的。他们或是由太阳生的,或是由大地生的,又或是由月亮神塞琳娜所生。虽然在希腊人眼里,月亮是女性神祇,但这里则认为月亮兼具大地和太阳的特征,因此同时具有女性和男性两种性别特征。这些原初的人类,是依照诸神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他们圆形的形状以及他们运动的方式,都和那些神圣天体的意象一样。他们直立行走,就像我们现在一样,但是,如果他们想要快跑的时候,就会伸出所有的手脚,绕成圈,像风滚草一样向前翻滚。这种强大的运动方式,也是对神圣天体依圆形轨道永恒运转的模仿。

同时,原初的人类也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有两种性别,即男性和女性。事实上,原初人类分三种性别,虽然在我们看来,可能每种都称不上是性别。两张脸孔和一对生殖器都是男性特征的,是太阳类型的完全男性。大地类型的则是完全的女性,脸孔和生殖器也相应都是女性特征的。而月亮类型的则是双性同体,一边是男性的脸孔和生殖器,另一边则是女性的脸孔和生殖器。阿里斯托芬提到,现在第三种性别的人已经绝迹,但他们的名称仍保留至今,那就是双性同体的“阴阳人”,这个词现在只用来表示轻蔑和侮辱之意。由于现在我们将性别区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种,所以在描述这些人类的原初状态时,我们会倾向于认为他们是由两半组成的,这两半要么都是同一种性别,要么是两种不同的性别。但是,神话却试图打破我们的这种性别识别方式。要知道,原初人类并非是由两个生物体黏合在一起的。他们是一个综合的完整体。那么,原本属于人类本性的力量、神性和自给自足,怎么就会贬低削弱成现在的样子呢?通过对原初人类这种滑稽形象的描述,阿里斯托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发人深思的要点:作为综合完整体的人类,是某种神圣之物的形象。然而,作为原初形象的破裂体,我们也应该就是某种神圣之物被削弱的、不完整的形象。  P130-132

目录

Ⅰ 弱小的人与强大的神

 有爱的语言最美丽

 以神之名谈爱

 在丢失的路上寻找

 苏格拉底的两个粉丝

 诸神被邀至阿伽松家了吗

 狄俄尼索斯和阿佛洛狄忒在美国

 溜走的神袛总会自己回来

Ⅱ 躲避爱情

 年轻美男们的抱怨与幻想

 爱吧,管他男女长幼

 不听话的神话故事

 天上的爱与地下的欲

 爱情如歌亦如药

 哪怕雨也没有如此小巧的手

 爱上一颗走钢丝的心

Ⅲ 毁灭爱情

 浪漫的不安

 奥赛罗,你的名字是地狱

 路过爱情,视而不见

 性,谎言和照相机

 你的欺骗,足以毁灭世界

 怜悯与杀戮

 大师是怎样调情的

 爱情比真相更好吗

Ⅳ 爱让我们免于分裂

 最初的我们是圆的

 神的孩子曾完美如初

 人类被神劈成两半

 爱让我们免于分裂

 爱我所爱,至死不渝

 生活终有尽头

Ⅴ 生生不息的爱情

 爱情的动力

 生有涯而爱无穷

 阿里斯托芬VS亚当夏娃

 伊甸园在美国:《世间所有世间》

Ⅵ 爱情涅槃

 爱是永不停息的努力

 爱,不朽吧:涅槃的苏格拉底

 爱是光着脚的

 爱的阶梯论

 狄俄尼索斯的评判

 酒神的最终篇

 谁在爱中不负卿

Ⅶ 威尼斯的爱与死

 爱是抵达不朽的阶梯

 灵魂是飞翔的马车

 美是自恋者的特权

 狄俄尼索斯和阿佛洛狄忒在德国

 在美前轰然倒塌

 舍弃灵魂,向身体投降

 柏拉图式的口是心非

Ⅷ 愿景或幻境

 乐观拜访得太早

 浪漫总是在彼岸

 可否合二为一

 爱的上空总有他乡乌云

 真爱无坦途

 爱欲皆幻影

 爱的愿景

 爱的钥匙千千万

序言

哲学是一剂爱情魔药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无论坠入爱河或渴望爱情,希望你们能和伟大的人物一起,特别是柏拉图和莎士比亚,跟随他们了不起的思路,去享受思考的乐趣。或悲,或喜,柏拉图和莎士比亚笔下的思想和故事,仍在不断塑造着我们理解爱情的方式。他们赠予我们非常美好的礼物:纯粹的欢愉和喜悦——那是以更丰富、更深入的方式去理解生活而获得的。同时,他们也给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奏效的东西。在面对现代爱情的种种挑战中,伟大作家们所留下的古代智慧,扮演着顾问的角色,且有着强大的支撑力。

跟随已故大师的脚步去思考爱情,能令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价值。我也相信,当我们不仅汲取经典作品的营养,而且将其中的道理用到现代生活中时,我们会更加钦佩经典大师们的古老智慧。我们常常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日常生活中的类似情形,但我发现,只有面对虚拟事物时,我们才会更好地思考,而对真实的生活,却往往随波逐流。似乎在虚拟与“我”之间,留有一段自由徜徉的空地;而面对真实,却有太多束缚。我们自身的痛苦与欢乐、我们心上人的痛苦与欢乐,有时因为离得太近,反而不能看得仔细清楚,正如书本太靠近眼睛,字无法被看清一样。在我们这个时代,书本、电影、电视、歌剧讲述了太多的故事,它们如同老师,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每一个故事就是一面镜子,这比急切、枯燥的自我反省要好得多。

我十分希望,这本书能是你们和我之间的一种交谈。我的文字邀请你们赞同我、反驳我,可以延展或变换我的所言所感:好的交谈就应当如此。哲学,其实就是在放松和美妙的交谈中,恰巧将我们所做的事一并做好了。

为什么会有人愿意通过研究哲学来学习如何经营爱情?看起来有些奇怪。现代世界,关乎爱情的贴士数不胜数,但从哲学中汲取的营养却凤毛麟角。但在我所任教的圣母大学,每个学生都被要求学习哲学,我们之所以将哲学放在如此高度,部分原因是因为圣母大学从历史上就是一所罗马天主教大学。回首五十多年前,几乎美国所有的天主教大学都要求学习哲学,事实上,那时的每个学生都将哲学作为主要的专业领域——真是哲学如日中天的时代!时至今日,对哲学如此推崇的时代已然久远,我们仍会要求每个学生学些哲学。

但是,如今我们对哲学的要求,是根源于一种信心和理念:培养人性的自由和思维,而不仅仅是技能。老话说得好,哲学是“自由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自由”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这种教育,能让我们准备好过一个有担当的“人”该过的生活,能启发我们去选择充满思索、丰富严谨、“生而为人”的生活。换句话说,自由教育让我们做好了“自由”的准备: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能够承担起我们所选生活责任的自由。

我们如何能在投入哲学的有限时间里取得最大的进步?在哲学的殿堂里,我们并不苛求赢得桂冠,而是希望哲学能开阔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丰富我们处理世事的方法。无论在弱冠之时,还是而立之日,或是天命之年,我都希望这本书能撼动并重构你的思维方式,让你以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当然,这种重构并不是哲学的唯一主题,你也可以说,这是哲学的一种特殊使命。哲学,犹如落在坚硬地面上的锄头,刨开思维的土层,新的东西便会生长出来。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曾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种大胆的陈述,可谓是哲学这种特殊使命的最有力的宣传语。又如一个半世纪前美国哲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所说:“人们想安定,但是只有不安定才是他们的希望所在。”没有什么能像哲学那样不安定,也没有什么能像爱情那样给人以希望。

我们将会与柏拉图一起来思考爱情。在2400多年前的古希腊,柏拉图创作了两篇以爱为中心论题的对话——《会饮篇》和《斐德罗篇》。这两部作品对于爱情的威力和危险的探讨,可谓有史以来西方文化中最为经典的。这两篇对话中的明星,是与多位年轻人交谈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此外,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则是西方历史上另一位爱情之地的伟大耕耘者。在莎士比亚的38部戏剧中,有两部将我们深深带进了爱情的神秘之中——一部是令人肝肠寸断的悲剧《奥赛罗》,一部是其最精彩的喜剧《仲夏夜之梦》。不同于专业研究者,我们仅仅试图通过这些作品去思考爱情,并期望从中获得一些关于经营爱情的经验智慧。当然,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你们能因此受到启发,去认真阅读一下这些作品!在本书的难度把握上,我尽量注意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大家的思路,不会假定你们已经读过甚至十分熟悉这些作品了。

除苏格拉底外,主要角色中还有一个才华横溢、极具魅力的年轻男子,名叫斐德罗——柏拉图的《斐德罗篇》就是以其名字命名的。在《会饮篇》中,这个魅力四射的年轻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斐德罗,爱情意味着什么——由这个问题出发,柏拉图引导我们开始了对于爱情的思考。两篇对话都包含了关于爱的有趣的哲学争论,但这些争论始终只是一个庞大故事的冰山一角。我们只有看见更完整的、更广阔的全貌,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争论的真正内涵。

虽然《会饮篇》和《斐德罗篇》被我们称为对话,但它们并非如戏剧台词,而是两篇关于爱的伟大讨论,且与修辞密切相关。因此,柏拉图有理由相信,关于爱的问题,或多或少与修饰性的语言关系紧密,也就是说,爱与奇妙、漂亮的修辞有着特殊的关系。同时柏拉图担心,语言设计出来就是用来说服别人的,有时甚至会以牺牲真实为代价,所以,漂亮的语言有华而不实的危险。总之,《会饮篇》和《斐德罗篇》虽为对话,但两部作品中包含的大多不是两个角色间你一言我一语的机智辩论,而是冗长的、穿凿雕饰过的演讲。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关注其中的角色犹为重要,因为这些人物总想让“自己”显得更好、更有说服力——不仅仅在言辞上,有时他们甚至会为了“好看”而不惜牺牲完全的真实。柏拉图,与莎士比亚一样,总是启发我们从某段演讲或言辞中,发出这样的疑问:他在其言语中蕴含了些什么?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其实我们谈论的大多是自己。但是,我们却总喜欢带上旁观者的面具,以隐瞒我们正在谈论自己的事实。论及爱情时,我们也不会站出来承认:“虽然我试图装得很酷,虽然表面上我像是在进行公正的观察,虽然听起来对待爱情我多么睿智,但其实我谈论的就是我自己。”——大多时候,我们不会这么做。许多佯装潇洒地谈论爱情的抽象对话,都包含着不少羞于承认的自传成分,也可能是相当程度的自我辩解。正如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所说,几乎所有的哲学中都有隐藏着的自传成分;而关于爱情的哲学思考,更是如此。不管是古希腊人,还是伊丽莎白时代的男男女女,抑或今日你我,无论《会饮篇》《斐德罗篇》,还是《奥赛罗》《仲夏夜之梦》,几乎都同样地难以脱离我们自己的生活,也都难以做到不落窠臼。因此,当听到他们的言论,我们总不断地想问:在他的话中暗藏了些什么?同时,我们也会通过他们来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和爱情——这意味着,我们也会不断追问自己:我的表象下暗藏了些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会问,对于作品中的某对情侣,面对爱情的种种坎坷境遇,为什么给他们安排这种情节而非那种?为什么我觉得这样安排是有吸引力的,或又为什么我对此排斥反感呢?不管是柏拉图和莎士比亚在讲述笔下的爱情故事时,还是故事中的人物在谈论爱情时,他们大多是在谈论自己。

每每谈及爱情,我们也无可幸免地会有相同的隐藏自己的感情的倾向;不过,我们也需要像注意到他人的面具一样发现自己的倾向。柏拉图的哲学对话,让我们能够审视、洞察某些有趣、好玩的人物角色,但不要以为,也不要相信具备这种洞察力就能让我们比这些角色更超脱。柏拉图让我们了解他所塑造的种种角色,我们应该用它来认识我们自己——这就是苏格拉底以此闻名的、敦促我们去达成的“自知之明”的境界,也应该是哲学需完成的特殊使命。

——大卫·奥·康纳

(David O'Connor)

内容推荐

《爱是光着脚的哲学(古代智慧与现代爱情)》是圣母大学哲学教授大卫·奥·康纳的哲学课原版手稿首度译作。本课的探讨内容包括柏拉图哲学经典《会饮篇》、《斐德罗篇》、莎士比亚的戏剧,亦有托马斯·曼的名作《威尼斯之死》、现代小说家安德鲁·德布斯的短篇小说集等,结合数部电影,从古代哲学智慧的维度探讨现代爱情。将古希腊神话天真烂漫的想象力、古代哲人对爱情永不停歇的诚挚思考杂糅进现代人对爱情的想象之中,用经典哲学品析当下耳熟能详的电影、小说、戏剧,分析剧中的人物心理与恋爱关系,对于古希腊哲学思想如何丝丝入扣地影响了现代爱情世界,提出了非常独到的恋爱观。爱情是一道令人孜孜不倦又常常无解的难题,而这本书里有直指终点的钥匙。

编辑推荐

这本《爱是光着脚的哲学(古代智慧与现代爱情)》是圣母大学的大卫·奥·康纳教授“爱情哲学课”的原版手稿,主要探讨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观与现代人对自我爱情关系的认知之间的联系,从对柏拉图的《会饮篇》、《斐德罗篇》,莎士比亚的《奥赛罗》的重述和阐释中架构古今爱情命题的沟通桥梁,借由二位先贤的思想和故事解读现代的文学、影视作品,从而帮助读者达到对爱情有“自知之明”的境界。

康纳教授解读爱情,解读人性,用故事性解构理论的晦涩,用实用性规避观念的虚空,让爱的重量、爱的极端、爱的“性”致、爱的身份在古今时代背景的变迁下实现永恒,嵌入读者的内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是光着脚的哲学(古代智慧与现代爱情)/新民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大卫·奥·康纳
译者 练培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55888
开本 32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4136735
中图分类号 C913.1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4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20-2014-143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