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高峰编著的《论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在分析中国民营经济成长历程及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创造性地构建了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耦合机制。
浙江省舟山市的经济腾飞充分演绎了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耦合机制,本书将其概括为“舟山模式”,即制度变迁与市场机制有机融合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依托海洋经济的民营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民营经济推动的海岛城市化模式、民营经济主导的内生性新渔农村发展模式等。“舟山模式”充分体现了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耦合机制框架下理顺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不仅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于民营经济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许高峰编著的《论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在对民营经济成长历程及动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方式优化,有利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区域内部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缩小。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在具有正反馈特性的耦合机制作用下联动发展。通过这一耦合机制,民营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犹如相互咬合的齿轮,将要素配置视角下的经济增长和要素流动视角下的结构优化有机统一起来,并在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下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耦合机制中的作用,对促进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在耦合机制下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浙江省舟山市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的系统性分析,本书对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耦合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舟山模式”概念。最后,《论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对“大桥时代”背景下舟山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耦合能力的提升进行阐述,并对舟山群岛新区设立所带来的经济联动发展新契机进行了展望。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 相关研究述评/2
1.2.1 民营经济的内涵/3
1.2.2 民营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作用/6
1.2.3 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7
1.2.4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9
1.2.5 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10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11
1.3.1 研究思路及框架/11
1.3.2 研究方法/13
1.3.3 创新点/14
第2章 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16
2.1 民营经济成长及动力机制/16
2.1.1 中国民营经济的成长阶段/16
2.1.2 民营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19
2.1.3 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26
2.2 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8
2.2.1 民营经济的基本经济功能/28
2.2.2 民营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功能/30
2.2.3 民营经济与区域城市化/32
2.2.4 民营经济与区域内新农村建设/34
2.3 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耦合机制/36
2.3.1 耦合机制的基本框架/36
2.3.2 政府在耦合机制中的作用/39
2.3.3 非政府组织在耦合机制中的作用/41
第3章 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43
3.1 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新路径/43
3.1.1 产业集群的含义与特征/43
3.1.2 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集群/45
3.2 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模式/50
3.2.1 我国典型的民营经济模式/50
3.2.2 民营经济模式对区域的一般性作用/53
3.2.3 民营经济模式对区域的差异性作用/57
3.3 舟山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般性与差异性/61
3.3.1 舟山市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62
3.3.2 舟山市经济发展的独特性/64
3.3.3 “金塘现象”与“隐藏变量”/66
第4章 舟山市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73
4.1 舟山市民营经济发展阶段/73
4.1.1 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前夜(1994年之前)/73
4.1.2 完成“改制”的探索期(1995—2000年)/76
4.1.3 “临港工业”较快增长时期(2001—2003年)/80
4.1.4 “临港产业”全面发展时期(2004年至今)/82
4.2 舟山市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检验/84
4.2.1 舟山市的联动发展特征/84
4.2.2 耦合机制分析/85
4.3 联动发展中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89
4.3.1 政府行为对舟山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89
4.3.2 非政府组织对舟山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91
第5章舟山市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模式/93
5.1 舟山市民营经济的集群式发展之路/93
5.1.1 舟山市特色民营产业集群/93
5.1.2 舟山市水产品加工业集群分析/95
5.1.3 集群式发展对舟山市经济增长的作用/96
5.2 民营经济推动的舟山市海岛城市化/97
5.2.1 舟山城市化进程/97
5.2.2 民营经济推动舟山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机制/99
5.2.3 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探讨/101
5.3 舟山市民营经济与新渔农村建设/101
5.3.1 内生性发展与新渔农村建设/102
5.3.2 舟山市内生性新渔农村发展模式/102
5.3.3 舟山市新渔农村发展模式的推动力量/104
5.4 舟山模式的基本特征/106
第6章 大桥时代舟山市联动发展耦合能力的提升/108
6.1 舟山市“大桥经济”的系统性阐释/108
6.1.1 舟山市大陆连岛工程及其意义/108
6.1.2 舟山市“大桥经济”的内涵/110
6.1.3 大桥时代下的舟山市区域经济发展/111
6.2 大桥时代舟山市联动发展耦合能力的提升/112
6.2.1 大桥经济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112
6.2.2 舟山市民营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对接/114
6.2.3 舟山市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115
6.3 大桥经济与舟山市经济模式延伸/117
6.3.1 民营经济集群下临港产业的新发展/117
6.3.2 港口一体化与舟山市物流业新发展/118
6.3.3 开放型岛屿与舟山市旅游业新发展/119
6.4 总部经济:舟山市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121
6.4.1 总部经济形成及演化机理/121
6.4.2大桥时代带来舟山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新优势/122
6.4.3立足民营经济和海洋经济的舟山市总部经济/125
第7章 舟山群岛新区:经济联动发展的新契机/127
7.1 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及演变过程/127
7.1.1 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概况/127
7.1.2 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129
7.1.3 民营经济主导下的海洋经济发展四阶段/131
7.2 舟山市海洋经济与生产要素层面联动发展/132
7.2.1 基于海洋经济的人力资本积累/133
7.2.2 “以民引外”促进舟山市投资增长/134
7.2.3 新区政策先行先试与制度放松/136
7.3 舟山市海洋经济与经济结构层面联动发展/137
7.3.1 海洋经济集群与差异性空间布局/137
7.3.2 基于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138
7.3.3 联动发展与市场网络组织优化/141
第8章 结论与展望/142
8.1 结论/142
8.2 展望/143
附录一 舟山市主要年份经济数据/146
附录二 舟山市“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指标/148
附录三 海洋产业及其构成/150
附录四 近期研究成果/151
参考文献/152
后记/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