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图文修订典藏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优米网编著的《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图文修订典藏版)(精)》为范曾先生的艺术讲演录,不仅剖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丰富内涵,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囊括了范曾先生对绘画、书法、诗词的慧见卓识及独特心得,不仅为读者展现了一位真实的、全面的、风趣的国学大师,同时给入门级的国学爱好者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十分实用。

内容推荐

范曾,一代国画大师,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他是第一位在故宫武英殿举办过个人画展的当代书画家,其10幅画作更是被故宫永久收藏。2011年,范曾的画作拍卖总成交额为3.9亿元,位列“胡润艺术榜”榜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多元文化特别顾问”称号。著有《范曾画集》、《范曾诗文书画集》、《范曾诗稿》、《庄子显灵记》、《老庄心解》、《范曾谈艺录》等百余种。“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图文修订典藏版)(精)》为范曾先生的艺术讲演录,不仅剖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丰富内涵,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囊括了他对中国绘画、书法、诗词的慧见卓识及独特实践心得,是一本你不得不读的能提升自我艺术、国学修养的最佳读本。

《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图文修订典藏版)(精)》由优米网编著。

目录

第一篇 国画六讲

第一讲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第二讲 画中之竹非心中之竹:国画之美在乎与理游离

第三讲 浩浩乎而不知所向:国画之美在乎情态自由

第四讲 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国画之美在乎点墨写意

第五讲 本天成而偶得之:国画之美在乎天然即兴

第六讲 上善若水而润物无声:国画之美在乎源于生命。

第二篇 书法五讲

第一讲 六意内涵,其妙无方:汉字之美在乎丰厚可爱

第二讲 与时俱进,多元融合:书法之美在乎自足包容

第三讲 外师造化,痛快明洁:书法之美在乎自然精爽

第四讲 四美皆具,二难兼并:书法之美在乎此情此景

第五讲 中得心源,心性外化:书法之美在乎字如其人

第三篇 诗词七讲

第一讲 苍天作帐,滴水成文:对联之美在乎平仄相合

第二讲 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对联之美在乎兼备诗性

第三讲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对联之美在乎凝神表意

第四讲 莽莽天宇,恢恢地轮:诗词之美在乎韵律和谐

第五讲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词之美在乎高远境界

第六讲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诗词之美在乎真情真景

第七讲 陷入我执,陷入法执:诗词之弊的显著特点

附录:关于艺术、人生、祖国的对话

——CCTV《我们》栏目范曾专访序

试读章节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这种源头、这种艺术的感悟,来自七千年前的国度。七千年对宇宙来说也许不过是一刹那,到今天好像很遥远,可是那种感觉和今天真正的艺术家所追求的天籁、神韵、简朴应该是相通的。

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无论是绘画者还是赏画者,对中国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中国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有很多人研究。有的人直接从社会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出发,研究这些现象的历史变迁;有的人研究中国的“孝”,有的人研究酒文化,也有的人研究茶文化,研究的内容五花八门,研究者的视角各不相同,从而得出结论——什么是中国文化最为核心的内涵。当然,谈中国文化也可以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从两者的不同中来发掘中国文化的特质,而我倾向于后者。

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我们可以追溯到文化轴心时代。在这段时期,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的文化非常繁荣,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开启了西方文化传统;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古中国的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他们的思想各不相同,但大体同质,形成了璀璨的东方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

源自古希腊的西方文化,与源自古印度、古中国的东方文化,从起步开始就显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西方人重逻辑、重演绎、重天人二分。古希腊的先哲一开始就将目光投向了大自然,他们研究宇宙的始基,即研究大自然最原始的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是气,有的人认为是火,有的人认为是原子(也许,自然科学关于原子的理论是受到这个观点的启发)……他们的思想是西方理性思维方式的萌芽。

后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生三代,眵成了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到亚里士多德时,已经芎了较为系统的学科分类,他对天文学、物理学等学斗都有研究,比如他的“地心说”直到十六世纪才被己古拉·哥白尼的“日心说”所质疑。更重要的是,也创造了一套形式逻辑系统,提出了著名的从大前提、小前提到结论的“三段论”逻辑推理方式。有个很有名的例子:大前提是人都会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结论为苏格拉底会死。这看似简单,但当时是公元前四世纪,这种逻辑推理方式对西方文化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后来数学、科学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与之有很大关系。西方人很重视“分”,他们把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划分开来。人是人,物是物,天人二分。他们把研究对象放在一个被审判的位置,仔细研究推敲,一步步往前推进,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正是这种理性、逻辑和分析的力量,使得西方有了非常系统而发达的科学。

东方文化,无论是印度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东方人注重经验、感悟和归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以中国为例,先秦百家争鸣时出现的一大批贤人名士,无一例外地将关注重心放在了人生、社会、政治之上,用杨振宁先生的话说,“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想把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他们第一想解决人文问题,第二想从总体上解决人文问题”。因此,他们不愿去做具体的事情,不愿就某个具体的问题,尤其是关于自然的问题提出一套理论。中国古代有先进的技艺,有很多天才的发明,四大发明就不用说了,单论建筑,就有很多卓越的创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阿房宫赋》里记载,阿房宫庞大、复杂的建筑,没有使用一个钉子,全是依靠钩心斗角建起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伟大的建筑,如长城、天坛的回音壁,等等。但是,最终因为没有形成理论而导致相关技艺渐渐失传了。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在先秦时就已经萌芽,到了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也有明确的阐释。后经发展,到了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则更进了一步,“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天人根本就是一回事。用“合”反而拉远了两者的关系。这些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范曾开讲(教你欣赏诗书画图文修订典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优米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09244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7
18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48:39